【上苑展訊】花朵的屬性——女性藝術展
[2023-9-21 9:13:31]
【上苑展訊】花朵的屬性——女性藝術展
The property of a flower
The property of a flower——Women’s art exhibition
🌸學術主持:大衛 .布魯貝克(美) Academic support:David Brubaker
🌼展覽策劃:韓淑英 Curator: Shuying Han
🍀策展助理:昭昭 Curatorial Assistant:joe
🌹主辦單位:上苑藝術館 Sponsor: Shangyuan Art Museum
🌸參展藝術家:
陳魚 、程小蓓、董曉麗、韓祺、 韓淑英 、
劉姝銘、劉娜 、劉冰凌、
Ludwika Ogorzelec(波蘭)、 李俊誼 、
彭怡、 曲巍巍 、孫鵬 、(孫少坤)、
陶艾民、王帥、王海燕、王海迪、吳潔、
吳敬 、夢露、姚麗雙、 趙雅杰、
Female artists: Chen Yu, Cheng Xiaopei, Dong Xiaoli, Han Qi,Han shuying, Liu Shuming, Liu Na, Liu Bingling,Ludwika Ogorzelec、Li Junyi, Peng Yi, Qu Weiwei, Sun Peng、 (Sun Shaokun) , Tao Aimin, Wang Shuai, wang Haiyan, Wang Haidi, Wu Jing, Wu Jie, Yao Lishuang, Zhao Yajie,
🌸開幕時間:2023年9月23日 15:00
Opening:September 23,2023
🌼展覽時間:2023年9月23日~10月3日
Duration:September 23,2023to October 3,2023
🌹地址:北京市懷柔區橋梓鎮沙峪口村上苑藝術館二號展廳
Venue:Exhibition Hall No. 2, Shangyuan Art Museum,Shayukou Village, Qiaozi County, Huairou District, Beijing
以花為表現對象的女藝術家有很多,喬治亞·歐姬芙筆下的曼陀羅,抽象化的造型讓人與女人體產生豐富的聯想,在她那里,花已非花,成為欲望和神秘的象征。草間彌生的花朵雕塑奇特又色彩鮮異,憂郁又生動,極具她的個人氣息,有一種在短暫生命里極度綻放的凄美;而她的一些繪畫作品中,線條就像舞動的花枝,藉由詮釋自然的脈動與內心的憧憬。梵高的向日葵熱烈、雷諾阿的花朵色彩繽紛,中國古代的文人墨客則用梅蘭竹菊四君子來畫出心中之梅的高潔、空谷幽蘭、謙謙君子,以及菊的高雅亮節,賦予花朵以氣節和文化品質。
那么花朵在當代女性藝術家的心中究竟是怎么樣的氣質?策展人想通過花的主題彰顯不同的女性藝術家眼中的花朵,以及她們的生存狀態。參展的藝術家有的是美院的教授,有的是職業藝術家,有的則剛畢業不久,她們用不同的角度和方式,理解表達和詮釋不同的花朵。
🌻意象之花
愛種花的陳魚,是一位詩人和職業畫家,美從她流動的艷麗漆彩當中生發出來,潑灑的自由似乎打開了她的心。她最近的紙上作品更加傾向于自然與植物,她在西雙版納的雨林中得到靈感,重新詮釋了對于自然以及自我的表達。《冥想之花》系列,靈感則來源于在日常的冥想,閉上眼睛時眼前生出的花的幻像,花的形體逐漸不重要,只留下空靈和冥想下的美好體驗。
李俊誼的《意向花園》系列,讓人有一種生活在叢林與花朵之間的原始的感受,抽象化的“無名花朵”之間,色彩和形體透漏出自由氤氳之氣,或輕盈或柔美,或狂放,盡然灑脫。
吳潔筆下的花朵,極具生命力與感染力,她在生命中的一段時間里,在病床上開始習慣性地用水彩描繪花朵,疾病的經歷似乎使她的花朵有了更強勁的生命力。郁郁蔥蔥的綠色中,紅色花朵閃著生命的韌性與純粹,絢麗而又瞬息萬變。
彭怡的玻璃作品《Blooming》系列,以“煙花”綻放的瞬間為靈感,將透明玻璃定格在最美麗的一刻,營造出模糊的存在,脆弱而美麗的綻放如星辰,如夢境,如花朵,如水花,如珍珠……仿佛一切美好都定格在那一瞬間,但它又如此短暫,帶著淡淡的憂傷,猶如眼淚,好像發生又沒有發生過,好像存在又沒有存在過一樣,生長進我們的記憶中。
波蘭藝術家Ludwika Ogorzelec用木制,纖維,玻璃等材料制作了很多巨大的地景作品,它們有時像一朵云掛在在空中,時而建構在懸崖峭壁,有時又像自由體可以隨風奔跑。猶如一個個巨大的虛幻的生命體細胞,而玻璃與光的完美結合顯現火花一樣的瞬間。
姚麗雙的作品用抽象的繪畫語言詮釋生活與世界的關聯,通過色彩、線條與符號合奏出美好的生命樂章。
🌈日常之花
王海燕愛花,她出版了一本專門研究不同藝術家筆下花的書籍,在解構與重組的花朵日常里,加入了十分女性化的蕾絲和更多的生活物品,畫中不同靈性的花朵,在她的筆下更加美麗,我們從中更是讀到了一個女子的唯美日常。
董曉麗的繪畫作品把平常生活中的花擴張到超大的尺寸,表現性的色彩和巨大的尺幅將日常細微之“物”以另一種視角呈現出來,展現了沉浸于細微敘事中的女性藝術家對審美慣性的某種質疑與反思。
藝術家韓祺筆下的繪畫作品寥寥數筆便畫出了日常生活中對于花朵的直觀感受,花瓣的輕薄、剔透,紅色花朵的熱烈。她以油畫的直接畫法以及刮刀的雕刻力,展現花瓣柔薄軟透背后的力量。
🍀生命之花
劉姝銘的新媒體裝置作品《異度聆聽-致敬我親愛的Mrs SHAO》,她向94歲高齡的奶奶致敬,在一片墨色麥田里的富有動感的球體內部,屬于那個年代的時髦的花裙子佇立在麥浪中,隨著奶奶和不同年齡女性的呼吸頻率舞動。在巨大的喘息聲中,我們仿佛看到時間的流速,營造一縷靜謐的生命芳華。該作品以人類共通的親情切入,介入情感化鏈接與反思。
劉娜的《命之蒂》,從生命的孕育出發,用纖維藝術的材料表現生命存在的狀態,柔軟的織物感極具女性意味。
藝術家曲巍巍把花朵與骷髏的形體用一種隱晦的形式聚集在一起,讓人重新審視生命的互通,在潮起潮落四季更迭中,抵達大自然的平衡。
孫鵬將飽滿綻放的玉蘭花局部放大呈現,亦如心之瓣膜,蘊藏生命脈動。
韓淑英在一朵花的形態里注入了很多人和蟲子以及骷髏的元素,似乎是人形和動物形體幻化在一起,形成一個可各角度觀看的圓形花朵,表達了一種萬物有靈,人與自然本是一體的對于生命的思考。
劉冰凌學習現代蠟染繪畫技法近三十多年來,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繪畫語言,并把蠟的造型表現運用到現代水墨和禪意繪畫上。生命如花開,卵是一種生命過程,也代表了生命的延續。生命是盛開的花朵,生命的綻放不僅僅是外在的光彩和繁華,更是內在的成長和提升.
🌈女人花
藝術家陶艾民的作品,極具女性藝術的特點,她懷著感同身受的情懷和人類學者的好奇去觀察農村婦女的生活,用一種意味深長的沉默,為她們默默無聞,隨時可能被歷史忘卻的生命代言。她的代表作品《女人河》用古老的搓衣板呈現女性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的辛苦付出。她的紙上作品《烈焰》系列是她用江永女書(江永地區一種僅能在女性之間傳播的專門語言)書寫,文字似葉似花的草書一樣的筆法, 在繁芙疊加的筆觸中暗示著沖破暗黑的挃拷從傳統中尋找自由的精神!
王帥的攝影作品《照亮她-在那桃花盛開時》,把桃花從自然中抽離出來,在一個更加媚俗艷麗的背景中,繁盛的桃花帶著自身的明顯傷痕,被暴漏在強光之下,似乎一陣風吹來花朵就瞬間落地的感覺,流露出一種隱隱的傷痕與無聲的悲傷感。
美院畢業的趙雅杰在她的畢業作品上用易碎的玻璃制作出花與取卵針的結合,以及美麗的帶刺的花環等,佩戴在藝術家的身體和衣物上,在窺探生育的痛之于女子的同時,仿佛看到敏銳且傷感的一個人、一朵花。
🌻自然之花
孫少坤用普通的玉米皮,翻轉使之成為美好的蓮花的形態,玉米皮在藝術家的手中瞬間從棄物變成代表高貴形體的花朵。她在玉蘭花瓣上用指甲掐,摁花瓣,花瓣上漸顯古老的春宮圖。如果說生命本身是一種體驗,那么她的時間定格在美麗的36歲,她曾象花兒一樣燦爛,也如同花朵一樣凋零。
吳敬的壁毯作品中,巖石、河流、人體、植被彼此交疊、錯落有致,其自然之態蜿蜒迤邐,變幻莫測。柔軟的毛線,淳樸的工藝,溫和的視效,無不浸透著自然與手作之美,都蘊藏著耐人尋味的情感力量和神秘的遐想,達到了物我共存,共同譜奏出波瀾壯闊且柔美歡愉的生命交響曲。視頻作品更加強化了這種生命流動的美感。
程小蓓是一個詩人、行者,也是上苑藝術館的創始人。在她的繪畫作品中,樹木內部直接擬人化地充滿了流動的血脈,樹形直接轉化為人物生命體,它既像是一棵大樹之神,也是山神和萬物之神,在大地山河的肌理上,古老的靈性充滿了生命的張力。
而當我們置身于不同花朵之中,王海迪的水印作品《芭蕉弄葉》須根迸發、冬枯春生,生命力頑強。在詩人那里,芭蕉憂愁、是離殤:“流光容易把人拋, 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在佛家眼中芭蕉是空靈:“當觀是身,猶如芭蕉,熱時之焰,水沫幻化。”在畫者眼中,芭蕉是“綠天如幕”、錯亂疊加的空間之美。這個系列作品基于芭蕉的自然形態,與殘破碎片及線性的“拱花”語言結合。將現實存在與虛空幻想相勾聯,重新去詮釋芭蕉的空靈美感。
如果說古代文人墨客用水墨以明志,描繪梅蘭竹菊,山川樹木,在這個展覽中的女性,他們用影像、行為藝術、繪畫、水印木刻、書寫、玻璃藝術、纖維藝術、多媒體裝置等不同的手段表達對于花朵,自然以及生命的感受。
我們總是把女人比作花朵,對于弗里達,世人形容她是痛苦枝椏上的墨西哥玫瑰。草間彌生:“對我來說,我只是以活在當代的身份,努力吸取時代的氣息,想要向未來開一朵艷紅的花。〞
不同的花朵有著不同的隱喻,藝術家韓淑英,多次往返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只為尋找藍色的綠絨蒿,這種生長在高海拔石礪之中的花兒,又被稱為喜馬拉雅罌粟,它有著和藍天一樣的顏色,在最接近天空的地方隨風起舞。而當見到花朵的那一刻,似乎就可以從她的身上獲取某一種能量,獲得能量的加持和傳遞。
藝術家吳潔說:畫花的過程是把每一次生命的軌跡加強,把看到的放大,一次一次地體會生命的意義。她常常驚嘆于生命的鮮活,渴望擁有旺盛的生命力,直面內心深處的需求,在一次次的描摹中得到滿足。韓祺:“我畫花朵時強烈感受到———花朵恣意盛放的無畏!一種清醒的無畏,無畏與盛放相隨的凋萎,勇于直面自己轉瞬即逝的巔峰。〞
人們喜歡送花,百合花寓意百年好合,玫瑰花象征美好的愛情,康乃馨溫馨,牡丹花華貴富足,菊花則獻給逝去的人表達哀思,我們從花朵的屬性之中傳遞能量,無論是無名之花,還是冥想之花,從花非花到生命之花,就像英國詩人布萊克:在一朵花中窺見天國,在一粒沙中見一個世界。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而作為女性藝術家的生命狀態,我們也期待觀者可以從作品中讀出她們的心聲。
🌺關于參展藝術家:
About the artist:
吳潔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女,1977年生于天津2000年 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美術教育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0年-2007年 任教于山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2007年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版畫系 獲文學碩士學位2007年至今 任教于天津美術學院造型學院基礎
🌸
王海燕
1974年生于青島,1996年畢業于山東藝術學院油畫專業;2009年畢業于中國美院油畫系獲碩士學位;曾任教于山東大學藝術學院、中國美術學院;現為天津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陳魚
職業畫家,1965年生于山東東明,1986年畢業于山東菏澤師專美術系,2002年結業于中央美院壁畫系。曾事寫作,有散文作品獲得臺灣第四界梁實秋文學獎,臺灣第七界中央日報文學獎。有繪畫作品被收藏于倫敦香格里拉酒店;澳門皇冠酒店;澳大利亞墨爾本皇冠酒店,北京金融街威斯汀酒店,北京希爾頓逸林酒店,法國貝碧歐企業等多地公共空間,2005年至今工作生活于北京宋莊藝術區。2005年來,藝術家一直在探索漆性材料在繪畫中的使用和表現力,獨具識別性的風格,在綜合媒材繪畫上有所突破
🌻
劉 娜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藝術展,包括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中國當代纖維藝術世界巡展、亞洲纖維藝術作品展、新沖擊+活力之源:國際絞纈設計作品展、香港纖維藝術創意展、中國國際雕塑年鑒展、亞洲聯盟超越設計展、全國中青年藝術家邀請展、1895當代工藝美術優秀作品展、韓國弘毅大學國際纖維藝術展、“薪技藝”國際青年工藝美術展、天津市美術作品展、“傾巢計劃”女性藝術展、天津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展等。作品曾在從“洛桑到北京”國際纖維藝術雙年展等國家級展覽中獲得多個獎項。多篇論文發表在重要期刊和國際性論壇論文集,并獲獎。主持完成天津市教委人文社科一般項目2項,在研項目1項。著有《中國當代造型藝術家—劉娜纖維藝術作品集》《匠心﹒纖手——當代纖維藝術形態的轉變》。
🌺
曲巍巍
1979年生,中國壁畫學會會員,生活工作于北京
2003年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 本科
2008年 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 碩士
展覽日本奈良市美術館奈良國際現代美術展(2022),德國柏林獅子行宮東方之隱(2021),北京今日美術館她水墨—當代女藝術家展(2020),北京北大資源藝術中心北京國際藝術周藝術邀請展(2019),北京798 V Art Space V Art Space 藝術展(2019),上海藝術博覽會 激活的“勾皴點染”(2018),北京橋藝術中心 生長的萬物(2018),Salomon Art Gallery 紐約 墨之愛(2018),云南西雙版納美術館 首屆中國西雙版納國際美術作品展(2017),深圳深圳畫院 水墨觀城(2017),山東威海美術館 敞開視野(2016),上海中華藝術宮 中道自然(2016), 北京今日美術館 中國當代水墨年鑒展(2016),北京炎黃藝術館 逸香盈素青年女藝術家作品展(2016),重慶 中國畫名家邀請展(2016)。 北京11畫廊——2015 巍巍個展 ,成都——個體狀態青年女性藝術家作品展
🍀
劉姝銘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致力于交互藝術、移動互聯網藝術研究,著重探索媒體藝術創作的觀念驅動與情感鏈接。作品形態涉及:交互裝置、虛擬影像、數據可視化藝術等,創作主題包括: 女性生命經驗,日常的形而上轉譯、以及互聯網生態對人的生存處境影響等議題。作品曾在法國、意大利、中國臺灣、中國美術館、京師美術館、陜西美術博物館、天津美術館、深圳光明美術館等地展出。作品入圍第十三屆全國美展、北京青年美術雙年展、全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師優秀作品邀請展、中國當代女性藝術家作品邀請展等。
🌸
李俊誼福建晉江人2008-2011年就讀于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中法埃菲時裝設計師學院2012年意大利佛羅倫薩polimoda 時裝商學院時裝商業管理碩士現工作生活于杭州群展: 2016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廈門2018 北京炎黃美術館藝術展2019 北京黑橋記敘2022 Fluid Room倫敦
🌼
陶艾民陶艾民的作品曾于國內外眾多博物館、畫廊及藝術機構展出,其中包括:澳大利亞悉尼朱雀畫廊(2023年),挪威利勒哈默爾藝術博物館(2022年),丹麥藝術噴泉GL斯特蘭德(2023年),奧地利薩爾茨堡現代博物館(2023年),香港大館當代美術館(2021年), 德國首都柏林美術館(2020年),意大利米蘭世博會KIP國際館(2015年),北京墨齋畫廊(2014年),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米馬爾希南藝術大學(2013年),北京中華世紀壇當代藝術館(2011、2006及2005年),美國費城卓克索大學美術館(2011年),北京中國美術館(2009年),北京今日美術館(2008及2010年),臺灣臺中國立臺灣美術館(2009年),第四屆成都雙年展(2009年),美國紐約Sepia International畫廊(2007年),美國休斯敦Deborah Colton畫廊(2007年),以及丹麥奧爾堡北日德蘭藝術館(2005年)等。她曾榮獲2006年“中國當代藝術文獻展”新人獎,吳作人國際美術基金會蕭淑芳藝術提名獎(2008年),以及“藝術中國”年度藝術家裝置多媒體類提名(2009年)。30年選30件,入選中國當代藝術最具影響力裝置作品。陶艾民的作品被國內重要博物館及藝術機構收藏,包括北京炎黃藝術館,成都現代藝術館,北京長征藝術空間,以及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等。
🌻
彭怡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英國桑德蘭大學玻璃藝術博士,主要研究傳統燈工玻璃與現代燈工工藝結合與再創作。博士課題:“跨文化燈工玻璃藝術-在東西方文化背景影響下創意性運用燈工玻璃工藝到當代玻璃藝術中”。作品曾參加國內外玻璃藝術展覽,兩次入選英國玻璃藝術雙年展,國際北部印刷雙年展,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國家博物館工藝美術作品邀請展等,同時作品被德國Alexander Tutsek-Stiftung基金會,醴陵瓷谷美術館,中國國家大劇院,青島市美術館收藏等。
🌺
吳敬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 碩士研究生導師清華大學美術學博士,格魯吉亞國立伊利亞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纖維藝術與設計委員會委員
🍀
王帥天津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藝術家,現工作生活于天津、北京;畢業于法國勒阿弗爾高等美術學院;巴黎第八大學和北京大學視覺與圖像研究中心訪問學者;個人研究圍繞著個體與群體的關系展開,從具體而荒誕的現實中,借用單一、片段之間的關系引發問題,以陳述,提問,甚至是虛構等方式堆砌起個體之于群體的精神本質,反觀其精神世界的養成。創作實踐涉及靜態、動態影像、繪畫、空間等多方面介質。作品曾在國內和法國,意大利,德國,美國,韓國,墨西哥等多地廣泛展出,并被藝術機構收藏。
💐
孫鵬
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德國卡爾斯魯厄國立造型藝術學院自由藝術碩士,Meisterschule。從事實驗藝術教研及多種媒介間的轉換與觀念呈現。
🌸
(孫少坤) 1980 年生于河北保定,2001 至2005 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水墨人物工作室。曾長居北京,從事影像,行為以及繪畫,裝置等多媒介藝術創作。2021-2023 出走!—-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女性身份 利勒哈默爾美術館(Lillehammer Art museum)挪威丹麥哥本哈根加姆勒斯特蘭德 藝術中心(Gamle Starand Art),奧地利現代美術館(Salzburg Museum)
🌼
董曉麗
中國山東籍藝術家,當代藝術家,山東大學美學博士。山東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美國加州大學視覺藝術學院訪問學者,2016年獲得國家藝術基金青年創作人才資助。作品先后被山東省美術館、深圳關山月美術館、嶺南畫院美術館永久收藏。
🌸
劉冰凌藝術簡歷,女,1969年出生于唐山,現居北京。高級工藝美術師,深圳旅游工藝品學會會員,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民間工藝委員會會員。自幼隨父“中國彩色蠟、扎染藝術專利發明人”,“中國現代彩色蠟、扎染藝術開拓者”--劉子龍教授學習藝術。1991年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環境藝術系。至今工作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劉子龍工作室。
🌼
趙雅杰1997年生于河北省石家莊2021年畢業于天津美術學院綜合藝術系
🌻
韓祺自由藝術家 獨立策展人 話劇導演
部分展覽:
《美在致廣— 全國小幅美術精品展》 中國美術館 2023 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她力量》2021 香港
《瞻彼日月 天作高山》個展 2021 北京
《藝術在田野》2021 湖南
《Are We All We Are 》2015 韓國
🌸
韓 淑 英(韓 淑 縈)天津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 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 會員教育經歷研究生畢業于 天津美術學院 版畫系 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學院 版畫系 訪問學者作品參展2022 天津首屆抽象藝術展/2021 首屆岳陽蘆葦藝術節/2018“意象中國”巡展 / 意大利威尼斯/ 2018 天津美院實驗學院意大利特展 意大利萊切市立博物館/2017麗水攝影節/2015 ‘天然奇瑰’ 意大利米蘭世博會KIP館/ 2015 中國意大利雙年展/ 2014 復調二 南京藝術學院美術館 2014 傳奇-女藝術家聯展 路易威登天津開業展//2013 楔形-藝術家聯展/ 2013 丹托之后 -藝術家聯展 元典美術館 /2012 女性藝術聯展 798聯合藝術館/ 第十八屆全國版畫展 /中華民國第13屆國際版畫雙年展 /2004 亞洲青年美展 韓國昌元/2004 亞洲青年美展 2004 中日版畫交流展/多次入選平遙國際攝影展/首屆全國絲網石版銅版畫展 /首屆全國絲網版畫展/ 2003 全國版畫教學年會 探索獎/2003天津美術學院 學院獎個展2021 放空的腦袋-韓淑英的五個視頻 天津美術學院影像藝術空間2011 韓淑英版畫作品展 草場地印象空間 北京作品收藏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臺北國立美術館/時代美術館/宋莊美術館/天津美術學院/山東藝術學院等作品及文章發表《美術觀察》《ELLE》《美術向導》《美術天地》《新視覺》《北方美術》《畫刊-今日中國美術》《藝術教育》《美與時代》《藝樹雜志》《文藝生活》等
🌺
程小蓓詩人、藝術活動策劃人。北京·上苑藝術館創始人,黃山市上苑藝術創作園藝術總監。出版詩集:《一支偷來的筆》《上苑、上上苑》。出版小說:《無奈》《你瘋了!》。記實圖書:《建筑日記》、攝影集《活路》。
🍀
王海迪河南鶴壁人,先后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中央美術學院,江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青年教師,2018年百家金陵(版畫)最高獎獲得者。多幅作品被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靳尚誼基金會、中國版畫博物館、黑龍江美術館、深圳畫院、魯迅美術學院美術館、江蘇省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收藏。
🌺
姚麗雙仫佬族,國家一級美術師,大學教師,藝術家,策展人。中國抽象藝術聯盟會員、中國當代女子畫會會員、國際抽象藝術家聯盟常務副主席、國際女藝術家學會副會長、日本國際藝術研究院會員、紐約當代藝術中心成員、廣西美協會員。出版《姚麗雙油畫作品集》。作品入選《世界美術集》、《世界美術家傳》、《中國女性藝術》、《中國新當代藝術圖相》等藝術文獻。作品多次入選國際藝術展及獲中外藏家收藏。
🌈
魯德維卡 Ludwika Ogorzelec(法國-波蘭)上苑藝術館國際創作計劃駐館藝術家。1983年波蘭弗羅茨瓦夫美術學院,藝術碩士。1985-87在巴黎藝術學院塞薩爾教授工作室學習她的作品及雕塑在紐約瑞典,希臘,法國,德國, 比利時,瑞士,奧地利,意大利,蘇格蘭,西班牙,安道爾,波蘭,黎巴嫩, 日本,韓國,哥斯達黎加,澳大利亞,拉脫維亞和加拿大等地展出。迄今為止,她已經有49個展和參加50多個群體節目展出。此外,她還被選為參加專題討論會和16個不同國家的駐留創作計劃。
THE END🌸🌼🌻🌺🍀💐🌹🌈⭐
查看2128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