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 1865-1939),愛爾蘭詩人,1923年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生于都柏林,1883年進(jìn)入大都會藝術(shù)學(xué)校,結(jié)識了一批藝術(shù)家和詩人。他大半生都在愛戀美麗的女演員毛德.崗,并在她的影響下卷入愛爾蘭獨立運動,但始終若即若離。葉芝思想和靈感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神秘主義,并從中提煉出他的象征主義的符號體系。他早期的詩歌具有唯美主義傾向,優(yōu)美而超俗,具有夢幻色彩并運用了愛爾蘭的民間傳說和神話。后來他的詩風(fēng)發(fā)生了轉(zhuǎn)變,語言變得簡練,現(xiàn)實感也增強了。葉芝還和人創(chuàng)辦過艾貝劇院,也寫過幾部詩劇。艾略特稱他為二十世紀(jì)最偉大的詩人。1939年死于國外,后被運回國內(nèi),葬在德拉姆克利夫的一座新教徒的墓地。墓志銘是他自己的詩句:“對生命和死亡投以冷眼,/騎士們,向前!”
美麗高貴的事情;歐李爾瑞①的高貴的頭顱;
在艾貝劇院的我父親②,他面前是狂熱的群眾。
“這國度輩出圣徒,”掌聲停息后又說,
“石膏圣徒;”他美麗而頑皮的腦袋向后一甩。
身體支撐在桌子之間的斯坦迪士"歐格萊蒂③
向一群醉醺醺的聽眾說著無意義的大話;
坐在她那鑲金桌子前的奧古斯塔"格雷戈里④,
她的八十春秋正臨近;“昨天他威脅我的生命,
我告訴他每晚六點至七點我都坐在這桌前,
百葉窗拉起著;”在豪斯車站等火車的毛德"崗⑤,
那腰背挺直頭顱高傲的帕拉斯"雅典娜:
所有的奧林匹斯山神;一件永不再被人知的事情。
(傅浩 譯)
注釋
①約翰.歐李爾瑞(1830―1907)愛爾蘭的愛國者。
②即約翰.葉芝(1839―1922),詩人的父親。辛格的劇本《西方世界的花花公子》在艾貝劇院上演時受到攻擊。這里描繪的是老葉芝在公開辯論會上為之辯護(hù)的場景。
③斯坦迪士.詹姆斯.歐格萊蒂(1846-1928),愛爾蘭歷史學(xué)家,小說家。
④格雷戈里夫人(1852-1932)葉芝的好友,艾貝劇院的贊助者。
⑤毛德"崗(1866-1953)愛爾蘭女演員,葉芝長期愛戀并追求的對象。
旁白
一、葉芝晚年的詩風(fēng)變得更為質(zhì)樸有力,從這首并非他最著名的詩中就可以看出。
二、詩的主題并不復(fù)雜,開頭一句“美麗高貴的事情”總括全篇。值得注意的是,葉芝似乎漫不經(jīng)意地選擇了具有典型性的人物和事件來支持這一主題。其中有詳有略,有的一筆帶過,有的則選取了具體的行為和場景,如他的父親為辛格的一出備受爭議劇辯護(hù)時的情景,如格雷戈里夫人對威脅要取她性命的佃戶說的話,以及毛德"崗在第一次拒絕了葉芝求婚的第二天在車站里等待火車的場面。這些在詩人看來,當(dāng)然都是屬于“美麗高貴的事情”。
三、這首只有十二行的詩歌涵蓋了愛爾蘭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主題和寫法上與另一首篇幅稍長的詩《重訪市立美術(shù)館》接近。我注意到那首詩結(jié)尾的句子:“在他們形象的輪廓線中追尋愛爾蘭的歷史;/思索人的光榮多半在何處開始和結(jié)束;/說我的光榮就是我有過這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