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名上苑藝術館駐館藝術家獲得08創作經費·藝術|音樂|詩palty時間表
二十五位參加“上苑藝術館駐館創作計劃”的藝術家及上苑村藝術家,獲得08創作經費。各受贈藝術家將于08年3月19日在北京上苑藝術館親自接受美籍華人劉麗安女士贈予。
上苑藝術館“詩、音樂、藝術party”時間安排
一、 迎接嘉賓、詩人、藝術家、音樂家、批評家……客人的到來(4:00);
二、 引導客人們觀看07、08駐館藝術家作品(張志剛介紹)、上苑藝術館建筑(王凱介紹)及介紹上苑專題電視記錄片(片子由新加坡亞洲衛視拍攝,CCTV購進在春節后1、4、10臺分別播放。朱立波介紹);(4:10)
三、 介紹安,宣布入選08上苑藝術館國際創作計劃駐館藝術家名單及個人簡介(程小蓓介紹);(4:30)
四、 宣布07-08駐館藝術家、上苑藝術家獲得創作經費的名單及獲贈理由(安介紹);(4:40)
五、 安為駐館藝術家發放禮物和創作經費;(4:50)
六、 獲贈駐館藝術家代表張廣輝致答謝詞;(5:00)
七、 聲音藝術家,詩人,樂評人顏峻、李增輝的即興演出開始;((5:10)
八、 詩人們朗誦詩歌(蕭開愚主執);(5:20與第七項同步進行)
九、 晚餐、自由交流、party……;(6:00)
各獲贈藝術家的共同理由是:
不為改善和提高自己的物質生存狀態而放棄自己對藝術的真誠。
劉麗安——從上世際九十年代開始在大陸對有才華的藝術家進行資助和精神鼓勵。先后受惠于她的藝術家、詩人不計其數。詩人、畫家、作曲家、建筑師、雕塑家、編舞者在蕓蕓眾生面前,以獨特的表達去處理整體人類人性的飛揚與沉淪;他們的作品給予的是安慰與同情,印證與警惕。藝術的力量在愛憐與挽救。藝術家的才情與蠟燭兩頭燒的悲壯情懷是人類共同的幸福。有了藝術,我感到被關注著;有了藝術家我感到被愛著。一首詩、一幅畫、一座雕塑、一首交響曲、一部小說或劇本,是否是一塊玻璃,或一粒鉆石,其間的標準無他,就是給予欣賞者美感或感動,或啟示力的深淺幅度(摘自劉麗安給程小蓓的信件)。
陳 田——女,詩人,某報文化藝術板塊編輯、記者,2006年開始對藝術進行深度報道,并對藝術家作品進行延展性解讀。2007年,在上苑藝術博客開博,引起上苑藝術館駐館藝術家的高度關注。08上苑藝術館創作計劃—駐館藝術家,駐館期間將對參加“上苑藝術館創作計劃”的駐館藝術家的創作形態進行專題研究。
http://www.sh-yinshua.com/bbs/boke.asp?zizi.index.html
程美信: 我非常高興成為上苑美術館的駐館藝術家,并有幸得到劉麗安女士的慷慨援助。這一切,對于我來說,不僅解決了一些實際困難,在精神上更是得到巨大鼓舞。多年來,因為生活、家庭和學業,幾乎無法集中精力投入到創作中去,希望在駐館期間,使我找回創作激情,并與駐館藝術家們進行愉快合作。最后,向劉麗安女士、以及關愛藝術家的人們表示衷心感謝!
竇良羽——當更多人將目光投向聲光影魅的藝術世界時,堅持用水墨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或許更有其存在的意義。安此次所提供的創作經費,使我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更加安心的進行創作。在此深表感謝!
付小明——用極有表現力的畫面表現了:城市人在快節奏生活下,面對壓力所出現的精神崩潰狀態。
我熱愛藝術、執著藝術創作,很想在藝術創作方面有所造詣,將自己的感受與認識得已體現,一直堅持著。但就自身經濟條件有限,創作經費時常遇到困難,很高興安為我所提供的創作經費,讓我在短期內能夠安心創作,我將加倍努力,創作出好作品來感謝!

http://www.sh-yinshua.com/endnews.asp?id=1236&hk=%D2%D5%CA%F5%C6%B7%CA%D0%B3%A1
郭 蓋、在商業與當代藝術猥瑣地相互勾結、相互利用之外,我堅持以獨立的、審視的、批判的目光從事藝術創作。我的創作,有一種真正的藝術家、真正的知識分子的道義擔當,我渴望得到一切有識之士的支持,支持一個藝術家的這種“一意孤行”。

http://www.sh-yinshua.com/endnews.asp?id=1131&hk=%C9%CF%D4%B7%C8%CB%CE%EF
姜志平、人生的享受有許多,例如愛情、友誼、欣賞大自然等等,我將藝術創造也放在其中,藝術創作的快樂遠非虛名浮利可比,而享受它們也并不需要太多的物質。我把這類享受稱作對生命本身的享受。

http://www.sh-yinshua.com/endnews.asp?id=1234&hk=%D2%D5%CA%F5%C6%B7%CA%D0%B3%A1
姜靖:作品的關注點有明顯的女性特質。清麗,鮮艷的畫面色彩;結合輕松,愉悅的運筆,使觀者有一種恬靜的享受。為這一片安靜我們喜歡上了她。 她說:在畫畫的時候,我總是感覺幸福.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沒有雜質,更加純粹.毫無疑問,愈純粹愈奢侈.探索的過程不斷遭遇商業的考驗和生存的壓力.我希望能走的更遠,也會用全力努力堅持真誠的創作。

黃 珺、今年尚未落實的三件事:一、一組作品的道具租賃與制作。二、制作設備升級。三、零柒年個人作品集編輯制作。3000元能讓我實現其中之一計劃。

http://www.sh-yinshua.com/endnews.asp?id=1153&ey=deTav97F~uroZaz@yb&`~Fhdr^wa@SFjl*$P?Yn0/VSVB
金芳 :女 1982年生于湖南常德澧縣,湖南師范大學油畫專業碩士。作品中充滿女性味道的氣息,承載著藝術的含意,嘗試心靈的更深層次的探索、深思,痛苦的選擇和摒棄.將來定會有獨特的個人標志。
劉高興:高雄市(臺灣)人國立臺灣藝術專科學校畢業,法國巴黎高等藝術學院畢業,竹田米倉藝術家社區規劃發起人,陳庭詩現代藝術基金會董事.作品中強烈的形式感和洋溢著的人文氣息另人嘆為觀止.
李建春——詩人、藝術批評家,以數個裝置藝術、影像藝術、綜合藝術作品的設計與文字敘述獲得廣泛好評。
李軍:男,1978年生于山東省龍口市。2005年以人物方向專業課總分全系第一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攻讀綜合材料方向碩士研究生至今。
李祥震:他感受到恐懼的世紀帶來的狂熱與驚喜,每個人享受的快樂而悲哀卻不同程度下麻木存在;并試圖通過作品在為時代迷失的靈魂中尋找回家的路。

李蕤:在繪畫創作過程中,我以一種單純化的理想造型,以堅實穩定的結構和優美溫婉的線條在抽象與具象之間取得某種平衡,這種介于二度與三度之間的曖味和張力溝通了傳統與未來的脈絡,體現出具象與抽象的和諧,令人心寧神靜;色彩以及線條的變化與交織使作品既遠離現實的生活世界,但又充滿人性及感性。在上苑藝術館我將放任天真,質樸創作!
龐智卿——是駐館藝術家中年齡最小,但自信心最強,唯一不愿將自己的畫標價出售的畫家。
沈 鷺——女,一位從寫詩開始涉足到藝術領域里的女孩子,在上苑這個藝術的凈地里靜靜地思考,然后她用毛線、用女人的體質、用自己對藝術的感知開始創作視覺作品。

申偉光——上苑村之所能夠成其為藝術村,是他首先來到這里并作為一個藝術家在堅守野外的孤獨,執著的追尋屬于自己獨有的藝術創作精神,同時也帶動一批藝術家的落地——燕山腳下的“落地”。
王 鐘——擁有一流的教育背境,勤奮努力塌實肯干的吃苦耐勞精神,同時具有知識分子的獨立人格和自由思想,并擁有世界的眼界,事實會證明你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http://www.sh-yinshua.com/endnews.asp?id=813&hk=%C9%CF%D4%B7%C8%CB%CE%EF
文俊杰:一個極具想象力的觀念藝術家,從日常生活中感悟人生,從各種訊息中觀察世界,運用計算機圖形軟件將觀念用圖片的形式表達出來,作品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和思想深度。做一個全職藝術家一直是我的夢想,但愿在上苑我這個夢想就能實現。
閆鋒:作品通過放大的指紋局部,從而產生出異樣陌生的視覺效果,似乎心靈在那一刻也隨著秘幻的的指紋一起暈旋,并泄露了些許命運的天機.在這個物化的時代優為值得關注.
顏 峻——聲音藝術家,詩人,樂評人。在過去的10年里,策劃組織了大量非盈利、獨立和地下的音樂、藝術活動,并視之為社會性的藝術創作。
近年來開始聲音藝術實踐,其中一個主題是對詩歌和語言的重新認識,以朗誦、聲音詩歌和概念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目前正在進行"公共語言貼紙"、"被過濾的詩歌"等作品的創作。我愿意以這些進行中的作品為接受創作補助的理由。
http://www.yanjun.org/blog
http://www.yanjun.org
http://www.myspace.com/yanjunyanjun
http://www.subjam.org
許章偉:1975年出生于湖州,畢業于浙江理工大學服裝藝術設計專業。青年畫家、服裝設計師、攝影師。現為湖州藝術與設計學校服裝教研室主任,湖州吳興南太湖書畫院特憑畫家。流暢的抽象語言使風景,事件,物體,城市都不再是他們本身而是覆蓋了濃厚的個人色彩,從達到了靈魂的愉悅.
張廣輝——從繪畫語言中最本質的筆觸切入,去探尋一種全新的視覺體驗。面對自我,找到心靈中那些黑暗的領域,賦予它一束神性的光芒,照耀并且呈現。在強調精神自足性的同時也展示其與客體世界的互動特質。他的畫面充滿著浪漫情緒的孤獨與激情,充滿著存在主義式的無助與焦慮。
他認為:藝術就是為了表述我們內心那些無法言喻而又充滿靈性的感動,其實在本質上也就是詩。

http://www.sh-yinshua.com/endnews.asp?id=1178&ey=Fj3RiXd2jdeRGQmOHdCEqR4LO8Fjw%N;;tDjS5yq$6`;z
鄒時豐——一個才華橫益的湖南岳陽中學的美術教師,不善言談,不枸小節,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但是創作藝術作品時卻能力極強,語言飽滿、有力,將自己觀查、思考后的東西在畫面上表現得極為豐富。

http://www.sh-yinshua.com/endnews.asp?id=1235&hk=%D2%D5%CA%F5%C6%B7%CA%D0%B3%A1
朱立波——給未名畫家以支持/鼓勵/和關懷,少一些經濟窘困帶來得煩惱,讓我在一年內更安心創作.專心的畫畫,出好作品。

http://www.sh-yinshua.com/endnews.asp?id=1233&hk=%D2%D5%CA%F5%C6%B7%CA%D0%B3%A1
張志剛——通過對壁畫進行“現狀摹寫”,希望表現外來文化與中原文化初次碰撞的那種神秘,那種距離中保持尊敬的狀態。表現這種更關鍵、更迷人的文化融合,那就是中國本土的道教融入到佛教的天地中來。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工作,不是宣告自己對當下傳統文化的態度,而是呈現出現下傳統文化在外來文化沖擊下呈現出的本來面目。從將來的角度看,我現在是記錄今日的現狀。今天的現實就是明天的歷史。我希望自己所做的工作就是對昨日歷史迷人的傳播,又是對今日現狀完美的存儲。作為一名在野的藝術家,我長期關注的是對自己作品的思考,對于自己作品的經營卻無暇顧及,所以,這次發放創作經費對于我個人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解決我創作期間的部分經濟問題,使我沉下心來,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創作今后的作品。

http://www.sh-yinshua.com/endnews.asp?id=1237&hk=%D2%D5%CA%F5%C6%B7%CA%D0%B3%A1
張曉童——來自非商業的資助對于年輕的職業(無業)藝術家的創作是有幫助的。能讓藝術家多一份安心,更加純粹于創作之中。增加了出好作品的機會。
張衛:1971年11月生于江蘇海安2002年結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中國畫研究生班.他的水墨作品華麗而不艷俗,雅致而不做作,體現很了獨立的心靈趣味.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中國美協敦煌創作中心委員、《美術教育研究》副主編、江蘇美術教育網執行主編、《中國畫家》雜志編委、《畫壇》雜志編委。(未進入受贈者范圍,原因為下半年進駐)

趙木頭人:自小就生活在大山里,一生和木頭相隨相拌。大山和原始森林養育他生命的同時,又賦予他藝術的靈氣。雖然和藝術院校無法結緣,但他天生對生活和生命有至深的感悟,在他的作品中不自覺地流露出他內心的摯愛,作品的淳樸,真摯,善良,是因他懷著對生命的感動在雕琢。一個生活在大山深處的手藝人,每天都在他的田間辛苦,快樂地勞作著。
張傲:1969年生于遼寧省,他的所有作品的構圖的是撐滿的,表達是詩性的,不是說明的作用,是情感,原動力語言,直覺的交混物而達到直視的效果,產生壓迫窒息的觀感。對繪畫語言追索的情結滲入作品, 同時也關心人文文化的廣度和深度.使觀者獲得震驚的效果和莫名的驚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