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不卡|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久久|www.色啪啪.com|刮伦真实厨房|日韩伦理一区

首頁 | 簡介 | 建筑藝術 | 文學 | 新聞 | 上苑藝考 | 藝術家專欄 | 駐館藝術家 | 書訊 | 國際創作計劃 | 藝術品市場 | 上苑人物 | 藝術批評
文章搜索:
標題 作者 內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數字,不得搜索符號!
國際創作計劃 > 2016候選人
李化猛(繪畫 北京)

[2015-9-13 16:22:54]


萬物有靈’李化猛個展20日在上苑藝術館


主  題:崇尚沉默的事物,并沉浸其中的時光。與世界并行生長,互相滲透,彼此默契而無傷地在生命的軌跡中前行。

藝術家:李化猛

評  述:李庚坤

時  間: 9月20-24日,

展覽地點:北京懷柔橋梓-上苑藝術館

主辦單位:上苑藝術館


新聞發布Press release:

上苑藝術館-官方網站, 文學藝術國際聯盟英文網站, 北京文藝網, 藝術數據網, 藝術國際網, 99藝術網, 雅昌藝術網, 當代藝術社區ART-BA-BA 中國雕塑家網 新浪上苑官博, 中國美術家網, 卓克藝術網, 中國攝影網, 中國拍賣網, 當代藝術網, 中國搜索網, 中國當代藝術網




萬物有靈——評李化猛作品

/李庚坤

法國史前美術史家雷納克在討論藝術的起源時,認為人類最初制作圖像的活動其實是一種巫術行為,其目的是以巫術的方式控制自然力。著名考古學家張光直在其著名的《美術、神話與祭祀》一書中,也有類似的闡述。他認為在先秦時期的中國,美術品和美術活動都與當時的流行的薩滿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薩滿教是主要流行于我國北方以及亞洲北部阿爾泰語系民族中的一種原始宗教!八_滿”一詞為滿-通古斯語言,原意為“因興奮而狂舞的人”,也用來稱呼薩滿教巫師。薩滿教的基本特征是以巫祝作為人神交往的媒介,我國漢族以及南方許多民族的宗教信仰都與薩滿教有相近之處。張光直認為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饕餮、夔、龍、虎等動物紋樣,都是“協助巫溝通天地神人的各種動物的形象”。有些形象在后世所著的《山海經》中多次出現,每次露面都與天地之間傳遞信息的使者有關。

   隨著藝術的發展,在西方中世紀時期以前,無論是希臘的雅典娜雕像,還是哥特藝術中被拉長的人物形象,藝術依然保有溝通人神的作用。然而西方歷史進入文藝復興時期后,藝術逐漸開始脫離它原有的溝通天地神人的作用,從而轉變為一種人類認知世界的科學工具。特別是透視法的發明,繪畫藝術成為了一種精確的計算,成為人們研究世界、丈量世界的一種手段。在藝術中,人與自然二元對立起來,而不再是統一的整體。從此,繪畫失去了人與自然溝通的靈性。

   到了現代主義時期,隨著人類不斷被工業生產所異化,自身與自然分裂的痛苦感逐漸加深,人們開始通過藝術尋找解決的方式。于是,以抒發自我情感的表現主義和追求幻想的超現實主義應運而生。但是,這些現代主義流派的提供解決人類困境方法都是引導人們向“內”尋找,而這種方式依然將自然排斥在外,并沒有突破二元對立的思維框架。因此,在現代藝術中,我們只能看見大寫的“人”字。人與自然依然是割裂的。

   值得注意的是,李化猛恰恰打破了繪畫藝術中積習已久的、人與自然二元對立的思考模式,將人與天地自然再次統一在一起。他使繪畫回歸到了最初的本質,使繪畫再次充滿靈性。  

   在創作方式上看,李化猛與其說是一名藝術家,不如說他是生活在當代社會中的一名薩滿法師。他繪畫的過程,就像在做一場溝通天地、自然萬物的巫術儀式。他在作畫前從來不事先構思情節,或是設計畫面。只是每每有靈感時,獨自靜坐于畫布前,圖像就會神奇地出現在他的面前,于是不由自主地畫起來。就像柏拉圖所說的陷入“迷狂”之中一樣,他任憑藝術女神操控自己的身體。就像巫師手中的被灼燒過的甲骨,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會有什么樣的圖像出現。

   細讀李化猛作品中的圖像,我們會發現,里面也充滿了奇幻的想象和神秘主義傾向的符號。有巨人的頭像,有似《山海經》里的怪獸,有蒸汽朋克式的機器,也有現實生活中的物品和奇怪的符號;這些東西有的詭異冷峻,有的可愛近人,亦正亦邪,充滿靈性。有人會將這些解讀成畫家潛意識的表現,但我更愿意將他們看成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饕餮。畫面上青綠的色調,加之“獰厲”的圖像,他的油畫作品透露出中國古代青銅禮器般的圣神與威嚴。就像青銅上的饕餮圖像是在祭祀活動中幫助巫師溝通天地的助手一樣,李化猛作品中的眾多充滿神秘主義傾向的圖像也是他溝通內心與萬物的靈媒。

   是什么原因使得李化猛的創作過程如此獨特,又是什么原因使得他的作品如此具有生命力與靈性。我想這與他的生活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李化猛一直過著簡樸的、隱居式的生活。他將工作室安置在環境優美的郊外,吃飯、畫畫、到森林里散步、睡覺是他生活的全部。他熱愛大自然,自稱是“大自然的兒子”;他春天播種種子,夏天與他們一起成長,秋天收獲果實,冬天他積蓄能量。他將自己融入了自然,與四時同運,將自己的靈魂交還給了天地。因此,他熱愛自然,對待自然就像對待自己一樣;他與天地交流,他與萬物對話,這些點點滴滴的感受就被記錄在他的畫里,成為了萬物有靈的證據。


平面繪畫:


《交匯》60,5x65cm布面油畫2015


《穩定的秩序》(50x85cm)x4、布面油畫、2015


《循環》系列作品60.5x65cm布面丙烯2015


《循環》系列作品80x100cm布面丙烯2015


《循環》系列作品90x120cm布面丙烯2015


《夜》系列作品、35x40cm、布面油畫2015


《夜》系列作品40.5x52cm紙本水彩2015


《夜》系列作品60.5x65cm布面丙烯2015


《夜》系列作品50x60cm布面綜合材料2015


雕塑部分:



《無題》系列作品、面具彩繪 2015




裝置作品部分:

《舟》裝置作品2015






作品展出現場


李化猛作品自述:

   很大程度上,我在這個世界上更像是一株植物。因為除卻肉體的限制外我的精神更接近自然、更崇尚沉默的事物,也更加向往沉浸其中的時光。我能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姿態——在生命之中靜默生長的個體。我與整個世界并行生長,互相滲透,彼此默契而無傷地在生命的軌跡中前行。

從生活之中穿行,沉浸其中,依如植物根脈悄然伸展,所經過的一切均可能成為充沛的營養,不抗拒生活亦不規避所遇到的問題,真實的觸碰方能見到本質。這個世界是圓滿的存在,什么都有,全在那里放著,你想要什么盡管去拿,她深沉而包容,所以每個人都會得到自己那部分,只不過大家的興趣點、關注度不同從而決定每個人的差異。

我的作品只是這個世界呈現方式的一個載體,我從不會覺得是自己創造了她們。我知道她們穿過“我”是藝術的選擇,藝術方式是這個世界重要的呼吸,她不可能停止,不經過我也會是別人,所以我感覺是幸運的,自己能有這樣的一種表達方式。

我的方式是獨處、內省、靜修。創造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為藝術鋪墊環境,使內心精神世界始終保持完整性,沉浸其中,深深進入。我的作品只是自然而然產生的,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生命的一種自然特征。自然生成,只要在內部成熟了就會呈現于外部。我會處于開放狀態,時刻做著準備,創造的環境就像為種子提供的土壤、陽光、水分、空氣一樣,它怎么生根發芽何時從土里探出頭來不必去想。它們只需依隨自身軌跡。

而我所喜歡的參與只是有限的被動。比如埋下種子,伴隨它成長去觀察其細微的變化,漸漸感到自己融入并與它們一起生長,腳下之根深入大地,上面身軀布滿開放的毛孔與觸角,與世界同呼吸共律動。在這些過程中我的作品會悄悄出現,我會收到信號隨手作畫,從某一點開始進而蔓延到整體,在過程中渾然不覺:沒有聲音、沒有干擾、也沒有自己更感覺不到在畫;沒有經營、沒有構思,她從我的內部而來,自己發生、自己生長、自己呈現······最后完成,我方能覺察她的到來,進而辨識她的面貌以及所承載的信息。

在作品完成的過程中,必定注入了所謂“我”的理解、經歷、追求和觀察。所以我不會去擔心表達什么,也不用去追求過分的主動。藝術最大,大過藝術家。因為我個人認為:是“人”的必然有限,這個世界有更大也更神秘的存在,我只有放下那個“自我”才有可能超越自己。

                                            2015.4.25



李化猛

職業藝術家

1984年生于河南周口  

2010年入住北京上苑藝術家村

中國意象油畫研究會會員

上苑藝術館駐館藝術家    現工作生活于北京

展覽收藏經歷:

2015年  國際創作駐留計劃展  中國  上苑藝術館

2015年  國際文盟——從上苑到鳥巢  中國  鳥巢

2015年  《不期而遇—中國》行為作品展  中國  上苑藝術館

2015年  首屆798百人藝術展            中國  798官網

《世界之彼端》之二,《世界之彼端》之四,《世界之彼端》之七

《夜》之六, 《夜》之八被武漢東翰藝術館收藏。

《夢》 《夜》 《帝國之夢》 《愛情》 《預言》 《白山》

《綠獸》 《如詩的循環》等作品被私人收藏。


-------------

上苑 & 鳥巢-文學藝術國際聯盟(簡稱:國際文盟)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Literature and ArtINLA

電話: 010-60635299 60635757

Website: http://www.inlac.cc/

http://www.sh-yinshua.com/

交通指南□北京東直門916路、942路到懷柔,轉杯柔-沙峪口(上苑藝術館) 
□京承高速12出口 > 右拐過水渠西行2KM > 良善莊路口北行到底>右拐300m路北


鳥巢文化中心建筑面積約為15,000平方米,是鳥巢建筑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中心依托國家體育場•鳥巢自身的建筑特色、強烈的奧運色彩及獨特的品牌文化,充分發揮鳥巢“窗口”和“平臺”的自身優勢,填補鳥巢作為一個露天體育場館缺少高端文化交流和會議會展設施的空白。

Bird’s Nest Cultural Center has 15,000 square meters’ construction area. I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architectural space of Bird’s Nest. The cultural center, based upon the architectural characters of the National Stadium/Bird’s Nest, strong Olympic spirit and unique brand culture, is now completing the role as a high end facility for cultural events and conferences which Bird’s Nest lacks as an outdoor sport stadium.


查看4513次

上一篇
不裝’陳玉培個展15日在上苑藝術館
Brackets_沙浴口’Lee Seungjae 個展12日在上苑藝術館
“97-days and night ”廖智新在上苑的工作室開放展
【現場】朱鯤個展“天象無界”在上苑藝術館
滕鋒個展《詭跡》9月5日在上苑藝術館
下一篇
【現場】Brackets_沙浴口’Lee Seungjae 個展12日在上苑藝術館
【上苑藝評之豐雷】轉換與凝視——廖智新個展印象
上苑藝術館對外展覽承接程式
【上苑藝評之豐雷】讀李博“花”里藏刀蘊深情
【展覽現場】萬物有靈’李化猛個展20日在上苑藝術館
版權©上苑藝術館
技術支持:九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