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有初學社 & 上苑駐館藝術家 18日(周五)詩琴書畫互動會
[2013-10-14 18:59:32]
藝 術家Artist: 劉勇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林瑩、李遠達(北京大學中文系博、碩士)
策 劃 人Curator:劉麗朵、程小蓓(Liu
Liduo, Cheng Xiaobei)
城 市 City:北京Beijing
組織機構Organization: 上苑藝術館Beijing
Shangyuan Art Museum
展覽時間Opening:2013年10月18日(周五)上午十點
18 / 10 10:00am
展覽地點Venue:上苑藝術館Beijing
Shangyuan Art Museum
聯系電話Phone:010-60635299 60635757
行車線路:京承高速12出口>右拐過水渠西行2KM>良善莊路口北行到底>右拐300m路北(北京市懷柔區橋梓藝術公社)
有初學社簡介:
有初學社由北京大學中文系以研究古典文學中的明清小說為主、兼及宋詞、元曲以及宋元話本小說研究的一些博士生、碩士生組成,在劉勇強老師的指導下,開展了近十年的讀書、討論、研究、創作活動。老成員已經成為活躍在古代文學研究領域前沿的青年教師、研究員,新成員還在不斷加入。
有初學社與上苑藝術館駐館藝術家的交流活動分為兩個環節。
第一環節:學術報告
題目:中國畫背后的中國文化
報告1:古代山水畫中的“攜琴”因素
報告人:林瑩(北京大學中文系2012級直博生)
報告摘要:“主仆出行”指在整幅作品當中,以一位主人加上一位或多位仆人為主要人物組成,這是中國古代山水畫中常見人物構圖模式。 本文以攜琴元素的加入為視角, 討論這一構圖模式。
報告2:中國畫中的“舞臺”與“劇場”
報告人:李遠達(北京大學中文系2011級碩士生)
報告摘要:宋元時期,雜劇表演活動在社會各個階層空前繁榮,與此同時,以雜劇表演場景為表現對象的繪畫作品開始出現,并呈現出了多介質、多題材、多類型的豐富面貌。本文以表現不同類型演劇場景為標準對這一時期雜劇圖像進行分類討論。從“舞臺”這一戲劇核心因素在圖像中的存佚角度切入,對宋元時期雜劇圖像進行重新清理與探討,試圖挖掘出隱藏在“舞臺”缺失背后的舞臺物質形態、繪畫觀念因素和社會文化心理三個層面的復雜原因。進而對宋元時期“雅” 、 “俗”之辨這一宏大問題進行相對恰當和力所能及地探討與研究。
第二環節:與駐館藝術家交流互動的有初學社成員:
劉勇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明清小說研究專家,著作等身,主要研究《西游記》《紅樓夢》。
夏露,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是在越南文學與中國文學之間互相譯介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知名學者。
阮氏明商,越南河內師范大學講師,人民大學文學院在讀博士,作家、翻譯家。
王苗,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天天出版社編輯,負責兒童圖書。
林瑩,北京大學古代文學博士,北京大學古琴社社長。
朱銳泉,北京大學古代文學博士。
劉紫云,北京大學古代文學博士。
李遠達,北京大學古代文學碩士。
查看16357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