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不卡|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久久|www.色啪啪.com|刮伦真实厨房|日韩伦理一区

首頁 | 簡介 | 建筑藝術 | 文學 | 新聞 | 上苑藝考 | 藝術家專欄 | 駐館藝術家 | 書訊 | 國際創作計劃 | 藝術品市場 | 上苑人物 | 藝術批評
文章搜索:
標題 作者 內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數字,不得搜索符號!
新聞 > 對話訪談
肖毓方&張志剛-​上苑2012駐館藝術家訪談系列《如是我聞》1

[2012-8-19 18:01:56]


肖毓方&張志剛-上苑2012駐館藝術家訪談系列《如是我聞》1

 

 

訪談人:肖毓方 (上苑藝術館2012駐館藝術家) 

被訪人:內蒙古科技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  北京上苑藝術館2012年駐館藝術家



(根據談話錄音整理)



 

一副書生摸樣的張志剛,在上苑藝術館人稱“柳樹”,仔細想來,還真有幾分形象。他身材瘦弱、飄逸,平時言語不多,而且說話聲音也不大,為人謙和,即使別人跟他開些玩笑,他也是略帶靦腆的嘿嘿一笑,但對藝術的見解,他有著自己的獨到之處,而且還一套一套的......

 

時間:2012815日上午

地點:上苑藝術館張志剛工作室

 

 

 

肖:過幾天就是你的個展開幕,首先在此表示祝賀。請你談談這次個展的作品以及“流動” 的含義?

張:這次的個展一共有10幅作品,都是最近一年來的新作。剛開始策劃這個展覽的時候名稱叫“體驗,后來覺得這個名稱離我內心想要表達的東西還有一段距離,然后又改名為“時間的流動”,這個名字起了以后有覺得又太文學性了,然后就將“時間”去掉,就是現在的名字了。流動,我覺得比較恰當,比較符合我的心態,也符合我想表達的內涵。我認為我的作品所反映的是物的心像,物的變化在表層,而內核則是相對靜止的,是一種形而上的東西。

更多的賦予了人與物的交流和互動。所以我這個畫展的名字和我想要表達的東西還是比較貼切的。

肖:畫畫是畫家對生活的體驗,再用適合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你的作品是如何完成體驗和表達的呢?

張:其實是說的藝術家與生活的關系,或者說是藝術家與世界的關系,我認為作為一個藝術家在每時每刻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體驗著與社會的關系,通過時間的積累都會產生一些認識,而這些認識,有很多的時候是不可能用語言來清晰表達的,只能自己去體驗,就像禪宗佛教里對茶的解釋一樣,每個人對茶的感知都會有著差別的。如果用言語能表達的話,那就顯得簡單化了。

   從每個個體來說,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性格不同,生活軌跡不同就會造成他看待世界的方式方法也會不一樣,從我自己來說,就是對自己的一種體驗。



 肖:你是什么時候開始做這樣風格的作品的?

 張:其實我比較早的時候就對傳統的東西有了興趣,從上大學就開始了,那個時候在我們那樣的環境里算是個案了,因為我們接受的美術教育是很西方化的,我是通過了解中國的養生文化之后,逐漸的進入到對傳統文化的研究的。

  從2000年以后就開始轉向了這種風格,嚴格的說2006年開始就系統的在手段上、形式上有了更多的感覺,所要表達的內容就比較符合我的狀態,比較貼切了。這個也是有著一些原因的,當時我認為當時的當代藝術,所表現的那些生活現象內容太雜,有的就是在復制一些國外的東西,但我覺得,無論什么樣的當代藝術,還是應該從傳統來中走出來。而不是截取、復制別人其中的一段,我覺得那是偽當代。



肖:所以很多人覺得你雖然是用的西方的材料和方法,但你畫面的那些靈動的感覺跟中國傳統的文化有著很大的聯系。

張:對,有關系,傳統的東西很多,政治的、歷史的、繪畫上的,我只是對傳統中的宋元山水很感興趣,比較符合我的一種心境,我很喜歡,然后從這個里面去體會和現代的一種關系。我們現在的生活方式不可能回到以前,我們拿來借鑒的東西,它都是我們看到的一種結果,你不可能翻回到那個時代,我們只能根據現在的生活狀態去體驗那個時候情景,看看這種體驗是否符合現代人的生活相關聯。



肖:你覺得你將來還會沿著這樣的風格往前走?

張:我覺得應該是這樣的,或許以后的東西會更成熟一些,或許是再往前跨一步,變成純粹抽象的東西,但這些都還是形式上的變化,最重要的還是你內心的體驗和感觸,其余都是表達形式而已。抽象也好,具象也好,意象也好,其實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內心想要表達什么,想要說什么。



肖:現在很多人開口當代,閉口當代的,好像當代這個詞很時髦,你眼里的當代是什么?

張:首先從個體的角度來講,我覺得這種現象是一種自卑心理,文化上的自卑,對自己的東西不自信,希望別人承認自己,什么東西都加上“當代”,什么當代中國畫,從名稱上看好像跟前人拉開了距離,實際上還是一樣的東西。我們都生活在當代,畫的東西也必然是當代的。



肖:那也不一定,很多中國畫的畫家,整天畫那些遠離生活、逃避現實的梅蘭竹菊之類的畫,就完全不當代。畫油畫的也很多這樣的想象。

張:那是一種假的東西,他們根本沒考慮藝術是什么東西,太表面了。從畫畫的角度來說可以這樣去畫,但作為做藝術的角度來看就一個真正的思考人生的體驗。所以畫畫和做藝術是兩個概念,是不一樣的,實際上就是很多人在用當代這個詞在包裝自己。



肖:在你眼里好作品的標準是什么?

張:首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但客觀說來,藝術也是有其規律的,好作品第一點就是真誠、真實的反應呢內心的感受,其次你的作品與生活與你周圍的環境有沒有關系,每個時代都應該反應時代的生活,一部美術史實際上就是一部當代史。



肖:藝術娛樂化想象如此普遍的背脊下,你是如何看待的?

張:藝術的娛樂化和市場化是和真正的藝術相背離的,真正的藝術家就是做好自己的作品,別的事情與我無關。



肖:你認為哪一類的作品娛樂化傾向比較重?

張:如果說一個完全娛樂化的社會,它也有真實的東西,比方說杰夫▪昆斯,美國的,他反映的就是很艷俗的東西,他就認為這個社會就是很俗氣的,他將社會的這些東西真實的反映出來了,也有說服力。



肖:那你說波普是不是有娛樂化?

張:波普的東西能站夠站在藝術史上,是因為波普出現和以前的藝術概念有很大的區別,從波普開始,它將生活和藝術的關系拉平了,安迪·沃霍爾把那個罐頭直接變成了一幅版畫 根本不用畫,用絲網直接印出來,它是一種觀念的改變,對藝術來講也許是一種傷害,也許是更大的進步。



肖:中國目前在繪畫方面的娛樂化你覺得表現在哪里?

張:從純粹繪畫說中國這三十年,主要是舶來主義,將國外的東西直接拿過來的比較多,但拿過來的東西很多不符合中國的狀況。中國是個比較特殊的社會,他是社會主義體制,資本主義的行駛方式,再往下看到農村有些地方很原始很落后。藝術界山頭林立,傳統的表面上形式的東西有山頭,當代的東西也有個山頭,美協那一塊也是個山頭,藝術界就是個江湖。



肖:你平時看那些書?最近一個月讀的書?你最喜歡的書?

張:我看的書很少,我原來以為我對佛經感興趣,但是我看不進去,面前為止我最喜歡看的書是《壇經》,就是六祖壇經,我覺得那里面的內容很符合我的心態,看那書的時候,我覺得我能與它產生交流和互動。



肖:除了美術領域之外,你最喜歡那些藝術形式?

張:第一是電影,第二是音樂,



肖:你喜歡看些什么電影?

張:各種電影,只要是好的我都看,從通俗的到反映社會底層的,一些地下紀錄片我都喜歡看,而且我都收藏,我想方設法把一些地下紀錄片尤其是與藝術有關的進行收藏,我有很多。



肖:對于故事片,你喜歡看國外的還是喜歡國內的?

張:以前我覺得國外的片子好一些,現在國內的有些片子也有一些優秀的片子,比方說《太陽照常升起》,還有姜文反應文革的片子,名字想不起來了(陽光燦爛的日子),現在好多片子都不錯,切入現實,而且出了一些電影學院的學生自己拍的一些微電影,都很真實。從這個意義上說社會整體是進步了,還是有很多人在思考藝術的發展方向,社會的發展方向問題。音樂也就是作為消遣。



肖:這次駐館,對你來說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張:最大的收獲就是將這么多年來我做的這個體系能夠沉淀下來,可以去靜靜的思考,可以去靜靜的梳理,有時候人需要一個更安靜的環境來思考一些問題,在城市里噪音很多,這里有個非常好的環境。



肖:最喜歡的國外藝術家,國內藝術家有哪些?

張:國外藝術家我喜歡的很多很多,比如說達明▪赫斯特、杰夫▪昆斯、馬克休姆、李希特、基弗等等數不勝數,國內藝術家尤其做當代的我喜歡的人不多,徐冰的東西我還是很喜歡,他最能打動我的就是他早期做的天書,第二件就是他在911之后,用911的灰塵做的一件作品,這是我最喜歡的,當然國內也還有一些優秀的比如艾未未等。



肖:你如何看待當代的觀念藝術?

張:觀念藝術其實很早就在歐美產生,從藝術形式上來講,更寬泛、更立體、更空間化,與社會產生互動性更強,更具批判性。強調的是藝術與社會的關系,在表達上不限于二維平面。

作為文化,就是為社會提出問題,比如有個藝術家叫許勇,07年在798做了一個個展,做出的作品讓我很感動,他用藝術的方式救贖了一個“小姐”,然后這個“小姐”與他共同做藝術,將“小姐”的身份轉化成為了藝術家。還有那個趙半狄抱著熊貓對話,后來一個朋友說他覺得藝術的力量已經很小了,于是參加了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身體力行的做一些文化的促進工作,這一切我覺得都非常有意義。

 

 

張志剛在工作室



 張志剛在上苑藝術館他的工作室門前



 

查看57837次

上一篇
肖毓方&張利軍-上苑2012駐館藝術家訪談系列《如是我聞》2
劉家華油畫作品
李小山:我們需要什么樣的藝術形態
PRASANTA BANDYOPADHYAY(印度2012年駐上苑藝術家)
KARNE薩欽(印度2012年駐上苑藝術家)
下一篇
談畫家弗里達·卡洛(翟永明)
美國印第安詩人Amalio Madueno 詩一組(梅丹理譯)
劉東路的“金屬時代”《上苑駐館藝術家訪談錄》之三
五位中國女性藝術家(肖魯、孫鈞鈞、崔岫聞、何成瑤、蔡錦)作品展《心塵》
《分形·走線》—肖毓方個展9月2日在上苑藝術館舉行
版權©上苑藝術館
技術支持:九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