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不卡|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久久|www.色啪啪.com|刮伦真实厨房|日韩伦理一区

首頁 | 簡介 | 建筑藝術 | 文學 | 新聞 | 上苑藝考 | 藝術家專欄 | 駐館藝術家 | 書訊 | 國際創作計劃 | 藝術品市場 | 上苑人物 | 藝術批評
文章搜索:
標題 作者 內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數字,不得搜索符號!
新聞 > 藝術活動
同一個世界--第四屆中國基督教藝術展

[2007-5-13 11:12:41]


同一個世界--第四屆中國基督教藝術展

 

 

周以鴻:喇合與二偵探
周以鴻:耶弗他的許愿
周以鴻:逃亡埃及
周以鴻:耶穌受洗
于加德:五餅二魚
于加德:拿因城神跡
王芝明:深山中的福音堂
黃今成:福音教堂
張保亮:好牧人
李金遠:教堂
沈永國:圣母瑪利亞
沈永國:十誡
于 霆:真葡萄樹
袁 觀:五餅二魚
張書良:客西馬尼
張書良:醫治盲人
張書良:以馬忤斯的路上
曹原銘:鄉村教堂
曹原銘:鄉村教堂
王 魯:以撒受騙
陸 葦:最后的晚餐
袁 觀:伊甸園
田巧蓮:博士朝拜
范 樸:天上的飛鳥
王 魯:圣誕
旺忘望:擦肩而過
旺忘望:為病羊舉手
旺忘望:啟示錄
梁以瑚:信念Faith
梁以瑚:耶和華YHWH
張萬隆:圣誕
張萬。阂d被釘十字架
張萬。合率旨
錢筑生:雅各之梯
錢筑生:約瑟和波提乏之妻
錢筑生:參孫被擒
錢筑生:浪子回頭
錢筑生:耶穌海上行走
錢筑生:耶穌為門徒洗腳
戴 權:以馬內利

 

 

作者:王魯

自然的世界,意態相牽,相生相克,興衰消長,弱肉強食,人殊類別,依附權力的金字塔,一個朝代推翻一個朝代,破字當頭,立在其中,易主更霸,看作發展的規律。發展需要創造,創造是前提,但不是只有否定才有創造,應該是只有承認創造才會有否定。同為造物,天賦人權,人人平等,維護一個人類的共同信仰,構建現代的民主社會,立自當頭,破在其中,分權制約,換屆輪政,和平演進,形成規律的發展。

強調天賦人權意識的現代法制社會,不僅僅是意味著有法,更是在于法約產生的程序。先有人人平等的信約,保護立憲行政,從而法大于權,以此保證人人都在律法之下。如果沒有人人平等的信約,總是先以專政約憲,權大于法,已經不是人人都在律法之下的平等意識,后也不再會有平等的意義、平等的人權。立憲行政,意味著民主的憲政,憲政之下方可稱為憲法;專政約憲,意味著霸權的政法,政法之下只可稱為政策,這是“法”與“人”制的不同,也是現代社會與以往的不同。雖然都有法,憲政體制不受制于專政的意志,以穩定的規則調節著市場經濟和生活的改善;相對專政意志之下專制政策掌控的計劃經濟,更多是思想的改造維持現狀的穩定。

先有信約指出人類的罪性,法制保障生活的改善,而不是以人的善來掌握權力,制法保證思想的改造。生活不僅僅是意味著目的,也是在于目的抵達的過程。是憲政還是政法,是憲政授權還是專政任命,是遵守憲政之下的憲法還是遵守政法之下的政策,是依法之下的人還是依人之下的法,成就是不一樣的。

現實更是一些實際的問題,憲法在于與人們一種平等的經濟生活的保障,不是受專制意志的擺布,而是一樣地靠工作生存,國家主宰易為社會管理的自主經營,形成職業社會的生活模式,F實的經濟生活,不是接受仁善之心,善心也有一些惠養和強加于人的成份,現實的經濟生活承認的是法制的公平,關切的問題在于不侵犯他人的平等的權力,善惡問題出于其中而不是其先。人有貴賤,工作也有貴賤,平等不意味著貴賤不分,然而,法制之下的職業操守,自食其力,盡其能優,終成價值體現,所以貴賤和成就得失最終不決斷于人們的世俗的看法,而不是沒有。只有人人平等,沒有平等的人人。人的威信,不是來自威,而是來自信,信仰與人人自信的能力,產生天賦人權的權威。至于是說教或不是說教,這要看是不是促進了民主法制職業社會的現實,帶來社會的自主經營,而不是專制的意志或是什么主義說了算。你或可以說什么都不信,只信自己,但是,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人們如何相信你?如何相互相信?換句話說,如果大家都是什么都不信的只信自己,生活又將會處于一種什么樣的狀態之下?所以從根本上講,市場不是受人心浮動的市場的調節,是受民主法制的約束,民主法制又是受平等的普世信仰的制約。

信仰同樣反對宗教的專制,而不是宗教自身,就象人們反對專制的政府,而不是政府的存在。同為造物對創造主的信仰,并不只是一種說教,關鍵在于促成了憲政的體制,促成了民主法制職業社會的現實,促成了社會的自主經營,最終人們靠自食其力吃飯,而不是整天整日糾纏于空洞的道德的意識形態。基督教藝術不是只表現教義教條,仍然在于促進民主法制職業社會的理念,進而以職業化的標準關注現實的表現。人們的物質和精神都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人們愛說生活是精神的,藝術是精神的,基督教藝術在于言表創造的啟示,生活和藝術都不是受人類精神的約束和慫恿,而是信仰影響著人類的精神,釋放自由和客觀的勞動創造。一神論的信仰,一體化的世界,一個生活之家,保護不同的勞動創造,不同的創造財富。

基督宗教影響了人類整體生活形態,在法制民主職業社會的體制之內,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精神、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志向……相互照應,監理制約,維法守則,公平調節。中國自上世紀初推翻帝制,其時人們最熱心的問題之一就是憲政的體制,基督宗教已經存在了一千多年,其時其理簡明益彰。然而事實上,近長期以來,人們難以涉及憲政的話題,風風雨雨近一個世紀,制改未竟。只言其詞匯,平等、民主、法制、人權……不信其出處,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更是視根本的為權宜之計,只是又破了一朝的專制,代之又起,前朝弊政,后朝重蹈,民主不省,憲政不立。20世紀初期,中國的美育美術也是破之以理,含說服教育之責,提高人民的覺悟,反對專制,文人易幟人文精神,但是何以保護人類正常的精神思維和實際的物質生活,這需要建樹法制民主職業社會的立點和體制的建立。

信仰的啟示已經使法制的民主意識深深地植根于現實生活之中,如果抽空信仰談論現代民主的體制將是不現實的。上帝是寬容的,人們對他有僭越,有冒名,有不敬,但是人們要維護平等立憲的法制,保護人們職業化的經濟生活,不接受人為的意識擺布,本份地工作,愛己相待,體現自信的人生價值,人的自信,不是得自信人信己,自信是得自信仰的平等約守。文藝復興以來,民主經營的市民社會覺醒,日常生活滲透了神性的啟示,區分神圣的還是世俗的日常勞動已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基督教藝術其神性意識同樣開始滲透到了世俗的藝術之中,區別基督教藝術還是非基督教藝術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實際上就像區別是藝術還是非藝術一樣的困難重重。

現在人們不是在用人的精神意念來斷言生活的意義,還是要借助實際的職業化的標準,同樣,也不是只憑人的精神意念來斷言基督教藝術的含義,也還是借助實際的職業化的藝術標準。只言精神或有說教之嫌,藝術要注重藝術的標準,宣教自有宣教的要求,工藝講究工藝的語言……如果不是這樣,基督宗教、基督藝術就已經背離了初衷,淪為專制的意識。無論表現基督教也好,表現世俗的題材也好,都是坦白生活,見證我們所被賦予的平等的真誠。

基督宗教傳入中國已有一千多年,對于習慣于自然感悟的國人來說,越出自然之上的創造啟示是一個難以置信的范圍。佛教仍然屬于自然感悟的領域,相對來說,對佛教的接受似乎不難理解,佛教不僅適應況且似乎也在佑護自然生存的國體,可融可通;阶诮虅t是要對自然生存的規序產生改變,改變歷來一人專權一朝專政的狀況,變王朝的統治為民主的管理,變國家主宰為社會的自主經營,變自然生存的規序為法制的自由建設。也就是說,不是由人的帶領行天道,而是要以天上的國引領地上的國度。這對于王朝來說是一件要命的事情,所以,基督宗教在中國一直倍受擠懟。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不僅基督宗教,而且西方世界和整個世界也已經逐漸展開在國人面前,出現了新的認識。確實是一種外力幫助國人推翻了帝制,一般認為這種外力來自西方世界,而不愿追查更有一種外力影響了西方世界,然而正是這種外力影響民主體制的確立,促使反省和懺悔人類的胡作非為的破壞,共建一體化的世界發展,今天是昨天的創造延續,而不盡是破壞的改造。西方的藝術是西方世界的影像,國人欣賞這些影像,但也是不愿追查影像之后的奧秘,喬托(Giotto)、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倫勃朗(Rembrandt)、維米爾(Vermeer)、米勒(Millet)、塞尚(Cezanne)、凡高(van Gogh)……影響了世界,又是什么影響了他們?許許多多關注現實的畫家,又是什么保護他們自由的創作?藝術是精神產品,精神背后又是什么樣的啟示?藝術家都知道不是簡單地模仿自然表相,要表現內在的精神,人的精神也是自然的反映,其實,真正的內在精神不是以人的內心對自然的感悟和反省,是以創造的內心審視人類。自由就是確立自何而來、由何而來的唯一的根本的宗教信仰。人們欣賞德拉克羅瓦(Delacroix)的《自由引導人民》,但是人們更關心什么引導自由。

藝術與人們的精神生活息息相關,不是追求自然的超脫影響人們,更是接受創造的影響歸入現實生活。基督宗教傳入中國以來,也是希望借助藝術的表現形式,鮮有稀傳。20世紀初,基督宗教藝術在中國的發展出現了規劃的要求,1925年私立北京天主教大學 1) 創辦, 其后設立的藝術系倡導基督教藝術的創作,系主任陳路加和該系師生在20世紀的30-40年代期間創作了大量的本土化的基督教藝術作品,并在許多城市舉辦了多次畫展,當時的一些文著對此做了相關的介紹。2) 這些作品啟用中國畫半工半寫的傳統表現手法,敘述性的表現圣經文本,成績斐然。1952年的政府接管,天主教大學并入北京師范大學,相類的活動至此中斷,當時創作的作品收藏在了國外和境外。之后國內的美術史對這一主旨的創作沒有記載,或許作品本身不為遺憾,遺憾的是事實。

20世紀后半期,國家權力放寬,續起體制改革的要求,1985年4月,一個由基督徒發起的民間團體愛德基金會在南京成立,1992年,隸屬其下的南京愛德基督教藝術中心成立,至20世紀末,舉辦了三屆中國基督教藝術展。進入21世紀,為紀念基督新教傳入中國200年的歷史,愛德基金會與南京愛德藝術中心于2007年1月21日在南京美術館主辦了第四屆中國基督教藝術展。這屆展覽在全國范圍的征稿中挑選了包括國畫、版畫、書法、油畫和剪紙等前三屆原有藝術形式的原創新作,同時吸收了素描和電腦合成藝術形式的作品。作品起自上世紀中期,承繼了上世紀初期中國基督教藝術勁起的浪潮,續合本世紀開放貫通的流域。

80多歲高齡的周以鴻先生自上個世紀中期居住到了臺灣,他創作于20世紀50年代的工筆畫作品延承了20世紀初期前輩基督教藝術家的風采,對于今天的觀眾而言,卻不失陌生而新奇之感。內地藝術家于加德、黃今成、張萬隆、葉錫安、王芝明先生和范樸、陸葦女士于20世紀80年代后起接觸基督教藝術創作,參加了四屆基督教藝術展。同是中國畫傳統的表現手法,如果說20世紀初期的基督教藝術作品看上去像是古畫,于加德、黃今成、葉錫安、王芝明先生的國畫作品卻不再是,曾經的需要繼承,繼承的需要未來。

張保亮先生和李金遠教授兩位國畫家也兼畫油畫,各有畫集出版。他們的國畫作品一是注意層次透視,一是強調形與色夸張的手法。如果說20世紀初期的基督教藝術作品看上去仍現脫不去的程式化,張保亮先生和李金遠教授的國畫作品卻不再是,藝術訓練是固有的程序,不是單獨的固有的方法。年輕的國畫作者沈永國、袁觀、于霆都擁有現代學院訓練的經歷,職業化的要求是立身需要的能力,藝術作品既是真誠的表白也是實際的努力。

張書良圓形構圖的油畫作品挪用中國傳統繪畫的外觀,水墨的筆法用在畫布上,程式化的山水樹木生成于不同的功力,邊款和印章與畫面的表現合為一體,似擬心物比齊,這幾幅作品與他平時的創作方式不同。在洛陽師范學院教書授藝的張書良接受的和采用的是西方油畫的訓練原理,作品參加過全國美展。幾年前國外一家教會機構組辦一個反映基督教本土化的畫展,邀請張書良參加,張書良創作了符合主辦方要求和展覽題旨的一組作品,參加這屆中國基督教藝術展的作品即是其中的幾幅。本土化并不是本土的要求,而是信仰對不同地域的要求,就像信仰要求的個人一樣,不是個人的要求,這也從根本上抵制了民族主義和個人主義。深入到生活之中,就像要關心現實一樣,這不是個人的、某一職能的要求,更是民主社會的要求,民主社會不屈從個別的國情,個別的國情要順應民主的社會,這樣才有利于本土的發展,而不是限于本土的發展。張書良的作品是順應信仰對本土化的要求,而不是作為本土化對信仰的要求。畫面中的耶穌基督在為我們祈禱為我們療醫病體,復活的耶穌基督在向我們走來,繪畫的語言充當敘述,而不是敘述的語言充當繪畫。

基督宗教在中國的傳播履歷坎坷,中國教會的發展行止踉蹌,在上海大學教書授藝的曹原銘的油畫作品以習學的西畫語素紀實了一座座中國的鄉村教堂,其畫面似乎并不講究手法的完美,色彩灰昏,筆觸粗疏,恰如灰壁粗泥的寒室陋舍,冷風疏枝,亦遺不棄,微紅的標識和標語點綴時事飄搖的特色。技法在此不意突出,只為配合畫面整體的效果,以整體的效果鑒定技法的作用。不是技法不重要,為了畫面整體構成的確立,可以淡化技法的一招一式,但不是為了畫面的主題思想而不顧繪畫語言表述的技法。如果為了主題思想,就可以成為忽視技法的借口,這不是職業的規范。張書良是一位畫家也是一位傳道人,曹原銘是一位畫家也是一位學者,他說他的作品就是表述中國教會的苦難辛歷。曹原銘的作品以西畫的語言表現了本土,他不是張揚本土化的樣式,本土化并不絕對是有益的。要按照信仰把教會辦成本土的,但不是按照教會把信仰辦成本土的。

社會生活和藝術創作都不是只聽從一地、一人、一種主張,而是只遵從一個信仰。旺望忘是一位畫家也是一位設計師,自己擁有一個設計公司,榮獲過許多重要獎項。近年來旺望忘以電腦合成的技術制作了基督教寓意的系列和單幅作品,使用人類現代的先進技術和經典圖像合成自己的作品,同樣可以成就本土的和個人風格的創作,本土化意味著允許本土的和個人的表現。香港藝術家梁以瑚以中國傳統的書畫工具,書寫外文字母組合西方現代畫派的圖式,亦可為同樣的功效。旺望忘的作品關注的是現實生活中人們普遍面臨的問題,系列作品《擦肩而過》可以視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作,信仰的生活就在人們身邊,人們往往與耶穌基督擦肩而過,或是不信或是把個人當作上帝。旺望忘嫻熟的畫面構成安排屬于東方智人的立意,但不是立智,人類的智慧道德恰恰是需要立信。永恒的信仰不是處在人類的智慧道德之下,也不是出于人類的智慧道德,而是人類的智慧道德處在信仰之下,人類的智慧道德出于信仰之中,信約的民主社會激勵人類的智慧道德,優厚博深的中國傳統文化方會納入法制體制受到廣為有效地保護,發揚光大。

錢筑生教授也是一位才高多能的畫家,80年代畢業于四川美院版畫系,任教于貴州師范大學,作品參加過全國美展并獲獎。錢筑生的早期繪畫作品包括油畫、色粉畫和版畫,后專心版畫的語言以圣經為藍本實踐著他的藝術人生,線條簡潔,藝術的語言更為直接,這些作品不好單以東方或是西方來定位,也不是牽強所謂的合壁。時空是可以穿越的集現于一點一處,不總是你的我的、東方的西方的,都是創造者的,一體化的諸多因素是分不清的,更因為創造的世界本身就是一體的,而不是自然的泛神論的崇拜。2005年初與主辦方商定操持第四屆基督教藝術展,2005年9月我去貴陽寫生專門拜訪了老朋友錢筑生,談及了展覽計劃,錢筑生欣然愿意參加,當時錢筑生已是長久的病體纏身,半年之后的2006年4月,不幸英年早逝。這次展出了錢筑生先生的版畫作品,亦以告慰好友的在天之靈。

舉辦展覽意味著一次對話和交通,一次展覽有一個主題的設定,正如在展覽的前言中寫道:“相對前三屆展覽表現了‘基督教藝術’寬泛的語意,本屆展覽突出了‘基督教藝術’有限的一面:具體描寫圣經場景和經文內容以及反映現實中基督徒的生活狀態。‘基督教藝術’本身含意深刻,可以是不同的表現題材、不同的藝術類型和不同的展覽主題的設定,就像藝術家可以是不同的表現手法和不同的藝術風格一樣,藉此只是為了以多種方法從多層維度去理解基督教藝術是什么,藝術是什么,但都不是狹隘地在斷言什么是基督教藝術,什么是藝術”。何為基督教藝術本土化的問題也是值得討論的,如果不是以為普世的信仰可以是中國的,而以為只能是中國的方能去信,從而以中國的外衣掩蓋創造的內涵,是遠遠不夠的,基督教是明確抵制偶像崇拜的,根本上就是為了抵制人類的造神崇拜和圖騰崇拜。和諧在于大家平等的對話,共和共治,無論什么主題設定,無論表現什么,無論如何表現,人們的行為都不是高出平等的生活本身,信仰更是讓人們如此。

直言不諱,基督宗教信仰就是要對自然生存的國家體制產生變化,僅有共和不共治是不徹底的,僅僅提倡愛、提倡善、提倡仁義道德、提倡為國為民也是不充分的。永恒難立,這是人類的弱點,也是普世信仰永恒的啟示,上帝的拯救在于信他的生活,立下永恒的普世信仰,建立普世信約之下民主社會共同管理經營的職業生活體制,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發展……以真誠的平等之心盡勞盡責,盡善盡德,盡仁盡義。宣教有宣教的策略,其宗旨也是為了信仰服務的,也是為了信仰的生活秩序服務的,如果宗旨僅僅是說教,也是專斷的不盡其意,法制的生活也是利于信仰的傳播;浇趟囆g是一個展臺,讓人們了解創造的生活啟示,基督教藝術也不只是表現愛、善、和睦,表現愛、善、和睦的藝術也并不盡是基督教的,基督不是觀世音。基督教藝術是以創造的內心審視自然、審視人類的表現,反之也就是基督教藝術。兩千多年來,基督教藝術已經影響了世俗藝術,世俗藝術也現出了神圣的靈光,這對中國乃至亞洲的發展道路是值得借鑒的。只有普世的信仰才有多元化的世界,只有世界的才是民族的。

基督教藝術在中國的發展沉緩滯后,南京愛德基督教藝術中心只是一家主營基督教工藝品的民營企業,對于推動基督教藝術的發展也是力弱難支,現在南京愛德基督教藝術中心已更名為南京愛德文化藝術中心,第四屆中國基督教藝術的籌辦,從征稿到展出,愛德文化藝術中心必然經受了不少的困難。這屆展覽是歷史脈絡的延伸,近代以來,為了中國共和共治的建設多少先軀付出了努力和代價,河清難俟。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這是一個游戲規則,現實生活是夢想、是幻想、是理想、是精神勝利、是迷信、或是說說而已?

同一個信仰,同一個創造的世界,平等地成就,這是真實的,有約為證,有法可循,規則的世界,規則的生活,規則的游戲。生活是信仰給予的自由,藝術是自由的規則。

注釋:
1、北京天主教大學(The Catholic University of Beijing或稱輔仁大學Furen daxue)為直屬羅馬教廷教育部之天主教大學。1925年創辦于北京,1952年并入北京師范大學,1960年在臺灣復校。
2、參見DANIEL JOHNSON FLEMING:EACH WITH HIS OWN BRUSH -CONTEMPORARY CHRISTIAN ART IN ASIA AND AFRICA,FRIENDSHIP PRESS, INC 1946.中譯本《不同的表現手法 不同的藝術風格-20世紀初期亞洲及非洲的基督教繪畫藝術》2005,王魯譯,顧衛民校注。

(王魯 畫家 上海)

查看9974次

上一篇
“不靠譜青年”的趣味轉向——談70一代精神癥候的藝術呈現
王光明:《2006中國詩歌年選》出版
從“未建成”看“已建成”
行為藝術論·島 子
由抒情而來的境界·李建春
下一篇
殘雪答新京報
民間詩刊:《剃須刀》目錄
詩《歌月刊》第四期2007年中國民刊社團專號目錄
懷柔區委書記王海平到上苑藝術館考察
程小蓓•上苑組詩
版權©上苑藝術館
技術支持:九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