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不卡|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久久|www.色啪啪.com|刮伦真实厨房|日韩伦理一区

首頁 | 簡介 | 建筑藝術 | 文學 | 新聞 | 上苑藝考 | 藝術家專欄 | 駐館藝術家 | 書訊 | 國際創作計劃 | 藝術品市場 | 上苑人物 | 藝術批評
文章搜索:
標題 作者 內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數字,不得搜索符號!
美術 > 2007駐館藝術家
程美信

[2008-1-13 10:15:31]


程美信

(上苑藝術館08國際創作計劃駐館藝術家)

 
程美信 男,66年出生于安徽,畢業于南開大學,本科繪畫,研究生文藝美學。曾旅居歐洲多年,現任教于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兼大連美術館藝術總監,在國內外報刊物發表過大量學術文章。
 
“85美術”是一大神謊(12/17)
一代強悍三代無種:關于“70、80后”之我見(12/17)
中國文藝理論發展之淺議?(12/13)
評王小箭的《從失語到浮躁的中國當代藝術批評》(12/13)
對“與水墨有關”畫展的幾點懷疑?(12/13)
后現代主義與中國當代藝術?(12/13)
論“中國化”繪畫以及其他?(12/13)
評徐唯辛的《歷史中國眾生相1966-1976》畫展?(12/13)
中國該槍斃一些建筑師?(12/13)
本年度中國三個最重要的藝術作品?(12/13)
夙敵之短兵相接(二)?(12/10)
夙敵之短兵相接(一)?(12/10)
賈方舟是《格子》背后主謀嗎 (12/10)
《格子》為中國人的冷漠埋單?(12/10)
中國文藝絕癥與“吳冠中現象”?(10/08)
誤謬的“審丑”之說?(10/08)
關于藝術與技術?(10/08)
當代中國何止沒有藝術大師?(09/24)
藝術的本質與美的本質?(09/24)
誰是體制的得益者:與蘇旅先生的對話?(09/24)
貧血藝術的根源?(09/14)
剖析“吳冠中現象”:沒有大師時代的大師?(08/27)
大連為何是當代藝術的沙漠?(08/18)
沒有殖民主義就沒有人類文明?(08/17)
中國當代美術及其市場關系?(08/08)
需要修補的當代中國美術史?(07/26)
期待吳味的“《當代藝術的新社會科學》”問世?(07/26)
藝術反對闡釋的內在矛盾?(07/21)
試說安徽當代文藝生態?(07/18)
不對應的應對:評2007中美藝術家作品交流展覽?(07/11)
“天人合一”純屬胡說八道?(07/06)
藝術必須超越性別界限?(06/28)
程美信:解評牟建平的“狗屁藝術”觀?(06/23)
她向全世界男人說“不”?(06/21)
文藝“抓奸”的社會危機?(06/15)
中國語境下的“后殖民主義”?(06/11)
徽派建筑藝術的內在意蘊?(06/11)
美術江湖與流氓本色?(06/11)
致中國美術青年?(06/11)
“798”還能走多遠??(05/29)
女性藝術之批評及其謬誤?(05/26)
渾沌的中國當代“女性藝術”?(05/21)
回應吳味先生:關于中國當代“暴力化”藝術的思考?(05/07)
論暴力與藝術?(05/07)
當代中國前衛藝術的走勢與出路?(04/23)
反思“陳逸飛現象”?(04/17)
民族主義以及文化出路?(04/16)
中國是否需要前衛藝術?(04/14)
后現代藝術與資本主義文明矛盾?(04/09)
解論中國當代“暴力化”藝術:兼評王南溟先生的《..?(04/09)
后現代藝術及其社會基礎?(04/06)
清算實力派美術?(04/06)
藝術價值形態分析?(04/05)
中國實驗水墨繪畫的非凡起點?(04/05)
中國式“文藝復興”運動主旨?(04/05)
后現代藝術及其社會基礎?(03/30)
中國實驗水墨繪畫的非凡起點?(03/20)
當代中國藝術勢態淺析?(03/20)
 
 
附文一篇:
 
程美信
 
尋找藝術烏托邦—上苑藝術館


  我在漂泊中度過大半生,一直過著無家無國的日子,大概是早年外出寫生染上了流浪癖好,恨不得每個晚上換個新地方睡覺,無論旅程多么艱辛,只要感受到陌生一切都興奮無比。恩師寧宗一先生叫我“吉普賽人”,前妻則認為我是個不可救藥的波希米亞人。我最憎恨的法律就是“流浪罪”,正如中國以往懲罰盲流的收容制度,它不僅使我吃盡了苦頭,也是令我耿耿于懷的非人道條例,甚至認為它扼殺了整個民族的野性活力,馴化了一群平庸而萎縮的國民性格。然而,我卻向往著一種藝術烏托邦的精神家園,它云集了形形色色的哲學家、詩人、藝術家,哪怕是一座思想與藝術的瘋人院。或許一生過于飄蕩,潛在地渴望一個滿足自己思考和創作的地方。

得知京郊有個上苑藝術館,可以為藝術家和詩人提供無償的住所和工作室,心中既驚喜而又生疑,天下畢竟沒有免費的午餐,何況我們處于一個極度商業化時代。但是,我還是向上苑藝術館提出申請,沒有想到我竟然被“錄取”了,成了上苑藝術館一員。由于生計需要奔波的關系,我還不可能常駐藝術館,但幾次入駐使我對它產生了特殊感情,一些人、一些事使我感動不已。上苑藝術館還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它已陸續吸引了幾批藝術家和詩人,開啟了中國藝術烏托邦的處女地,其中凝聚了程小蓓女士與劉麗安女士的心血。

程小蓓給最深的印象是樂觀而熱情、精干而果敢。如果我沒有弄錯的話,她可能有過“上山下鄉”的非常經歷,這使她保持著驚人毅力與充沛精力,還充滿了理想主義的浪漫色彩,這都是她那代人身上最寶貴的特殊品質。正是青春的理想使她對詩歌文學注入生命熱情,以致她的人生也富有詩化色彩,丈夫是著名詩人孫文波先生。因為上苑藝術館使我開始對中國詩人這一特殊的精神群體產生了濃厚興趣,仿佛他們是被人遺忘的群族,成為時代的苦行僧;中國詩人的自殺率可能高過任何一個文化群體,根源在于社會過度的物欲化,使詩人喪失了精神與物質的棲居地。程小蓓等人最初集資組建上苑藝術館,目的就是為詩人們提供一個精神據點。可是,它的實施過程的艱難是可想而知的,沒有堅持的恒心,上苑藝術館不可能有今天的成色。與此同時,上苑藝術館的艱難,從側面又反映出中國文化生態的危機,如詩人近乎面臨滅絕的境地,他們的激情的空耗、精神的孤寂、物質的貧困、生存的艱難,甚至遭受四周的冷眼,一切都表明整個時代的悲哀。一個沒有詩意的時代,它必定是缺乏想象與激情、信仰與希望的時代。興許,我們這個民族處于物欲極度膨脹階段,還感受不到詩意與信仰的饑渴。

來到上苑藝術館的第一天,我被藝術館贊助人劉麗安女士的一舉一動所感動,她身上有著罕見的高貴品質。在我印象里,我們這片土地上只能產生傲慢的官吏、狂妄的暴發戶、虛偽的文化人和勢利的小市儈,無法造就博愛而高貴之人;劉麗安的里外可能跟她的身世與經歷、視野與信仰密切相關。可以說:我們是一個沒有貴族的國度。盡管我對劉麗安女士了解甚少,僅知她捐資設立了“劉麗安詩歌獎”,并長期資助一些中國藝術家和詩人。雖是一面之交,可她身上的那種平和態度使我覺察到一股內在的高貴氣質,猶如舊時貴族的大家風度。我們駐館藝術家均從劉麗安手中接過一個禮物,除了一筆贈款之外,還有一臺小收音機,上面的電子日歷時鐘都調得準準確確,還貼有每個人名字的標簽,如此細微周到的一點一滴,令我非常感動,從而也感到劉麗安女士那顆平和而高貴的心靈。

劉麗安女士在致辭說,她愿意成為中國“第四橋梁”的期盼者:“第一座橋”指150年前,沿海一帶中國人為了生計飄洋到舊金山修建鐵路,他們的生活與命運代表了一代華工的血汗史;“第二座橋”是沿海一帶的華僑到舊金山去淘金,他們是開餐館、洗衣店的生意人;“第三座橋”像胡適、錢忠禮、梁啟超、楊振寧等這些學者;“第四座橋”應當則是中國藝術家、詩人、作曲家、畫家、編舞家、建筑設計家,最后這座“橋梁”還處于鋪墊與建造之中。劉麗安女士正是抱著這種期盼的美好愿望,不惜余力贊助中國文化藝術事業,可見她對民族的信心以及奉獻。從劉麗安和程小蓓兩位女士身上,我看到了理想與信仰賦予人的恒久力量,更使人那么高貴而美麗。

跟駐館藝術家交往不算多,他們都是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藝術家和詩人。在如此一個浮躁而充滿誘惑的時代,它對程小蓓以及每個駐館藝術家都意味著一種艱巨考驗,但愿上苑藝術館成為一個藝術烏托邦的永久之地,賦予人們更多的理想與激情,成為中國未來“第四橋梁”的驛站。

查看10487次

上一篇
蕭開愚-馬驊詩集《雪山短歌》序
《70后詩歌檔案》和《80后詩歌檔案》
圣誕隨想:誰吻了瑪麗亞?
程小蓓編著《建筑故事》——上苑藝術館建造記實
《啞石詩選》《桑克詩選》《柳宗宣詩選》近日出版
下一篇
美國非裔詩人阿法的創作之路
2007,日子在膠片中流過
西川:詩歌會給國家加分
上苑藝術家答《黑龍江日報》桑克(詩人)記者問
肖開愚:文字的求偶 (姜濤)
版權©上苑藝術館
技術支持:九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