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三部曲· 伊索爾
[2008-6-2 10:46:43]
迎春三部曲 伊索爾 1. 留芳聲巷 永不能重現的時光!灰綠的寶石花, 突然停住的獵狗,嗅著與它無關的甜香; 往日飽含深情的酒缸,向胡同深處滾去, 喜鵲家族黃昏的婚宴: 你打聽道德律的門牌號了嗎? 2. 燕子埡 圈起一道圓弧,生命的意志: 熔洞口松動了,金絲燕俯沖, 那些半空中交配的碎錫箔,輕鳴著。 暗夜里寫遺書的傘兵,在死亡的小數點上 打轉:造化的黑洞,夜色層層相逐—— 在寂滅的幽孔中,歷史的海潮, 重生。 3,望亭 “多美的名字”。黃昏從池邊取走東洋景, 付與回憶的暗房。蒙面大盜結伴旅行, 席卷寄存處的黃金,又奉還人性的酒釀。 慢一點啊,請留步:月光見證人, 老石榴樹,在皎潔的沉默中咳嗽。 (選自作者博客) 周瓚:在回憶中目擊人生 這組詩由三首短詩構成,三首短詩各寫到一個地點,“留芳聲巷”在無錫,“燕子埡”在神農架,“望亭”在蘇州,可以推斷,三首詩是詩人記憶中三個特殊的地方。當然,每個人的記憶中都存在一些意義特殊的空間和地點,而詩人在回憶中捕捉到的,卻可能是聯系著她獨特的感受和經驗的心靈圖景。因此初讀時,這三首超級短詩中最吸引我的,是幾個略顯抽象的詞語:“道德律”、“生命的意志”、“人性的酒釀”。我覺得,這三個分別出現在三首短詩里的詞和短語,共同形成了詩人回憶與想象的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精神核心。
《留芳聲巷》起句“永不能重現的時光”,或許喻指詩人的童年,詩中的意象也帶有兒童視角的特點,重要的是,有關“道德律”的是一句疑問句,暗示了年少的好奇與疑惑。生動的細節如同特寫鏡頭,在天真的凝視中保持了最初的活潑與神奇。《燕子埡》仿佛置身于一種高海拔的心靈狀態,詩人在攀登和探險中錘煉意志,并記錄著對于自然、歷史的思考,這便是人生中途之境,山非山,水非水。時光雖不能重現,“歷史”卻可以通過記憶獲得“重生”。《望亭》起句就是贊嘆,接著還吁請“慢一點”和“留步”,顯然是對浮士德式晚境的一種想象,或者說是對未來的回想。詩中描述的也是旅行,旅途奇遇被省略了,只被歸納為“席卷寄存處的黃金,又奉還人性的酒釀”,結伴而行的蒙面大盜到底經驗了怎樣的“人性”復歸呢?只有月光可作證人,老石榴樹或許會在咳嗽之后開口講話?“皎潔的沉默中”的咳嗽聲或許使得夜晚更其靜寂吧。
我把這三個短詩理解為詩人有關人生三重境界、三個階段的譬喻,或許并非出自詩人初衷,不過是發現了這種闡釋的可能。組詩以《迎春三部曲》為題,則在時間上以新輪回的開始,諭示了合于自然萬物更生規律的人生變化與恒常。
看似隨意、輕松地流露的詩句,半出于詩人的刻意安排,半出自記憶之手的自動運行,伊索爾這組小詩有一種不經意的幻美,就如讀卞之琳的詩給我的印象。
查看8544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