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苑藝評之馬賽克】美國藝術家 Christopher Pelley 評述張濤的“丑”
[2015-9-23 7:34:49]
【上苑藝評之馬賽克】美國藝術家 Christopher Pelley 評述張濤的“丑”
United States artists Christopher Pelley comments on ZhangTao ’s "ugly"
孫上了譯
“這個太丑了”我們時不時地隨意給出這樣的評價。在我們這個超批評的社會,每天我們都會對某個事物或人做出這樣的判斷。但是我們使用這個詞的意義到底是什么?我們的意思是它的形象不和諧,或者是美學上令人不愉悅?或者是在“丑陋的真相”這個意義上,使我們難受,讓我們平靜的存在受到攪擾,震動了我們的良心?在張濤的新作品中,它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以上所有的范疇。第一眼的印象即作品是丑的,但是我們必須反省我們得出這個結論的基礎。
“That is ugly” slipsof our lips with casual ease. Each dayin our hyper-critical society we find something or someone to pass thatjudgment upon. But what do we mean bythat epithet? Do we mean that it is notharmonious, or aesthetically pleasing? Or in the case of the “ugly truth” do wefind something to be uncomfortable, something that shakes us a bit from ourplacid existence, something that stirs our conscious? In Zhang Tao’s new work, it is a bit of allof the above. At first glance it is easyto say the work is ugly, but one must also examine one’s basis for thatreaction.
丑陋和滑稽一直在藝術中占有一席之地。達芬奇認為人的面相和內心是有關聯的。一個美麗的人則反映了一個純潔的靈魂,而丑陋的人則反映了混亂和欺騙。當我們檢視他在于米蘭的天主教恩寵圣母(Santa Maria delle Grazie)的多明我會院食堂墻壁上的畫作《最后的晚餐》,我們可以看到:圣約翰,基督門下虔誠而受人愛戴的門徒,坐在耶穌的右手邊,有一副純潔而又年輕的臉龐;而猶大,最后出賣了耶穌的叛徒,他的臉則遠沒有那么悅目。使用了同樣的手段,喬治·格羅茨用滑稽畫來反映20世紀20年代德國社會的陰暗面,人性的貪婪和腐敗。
The ugly or thegrotesque has always had a role in art. Leonardo da Vinci felt that physiognomy had a relationship with innerspirit. A beautiful face, or la bellafigura reflected a purity of soul, while an ugly face reflected inner turmoil,and deceit. Examine for a momentLeonardo’s “Last Supper” in the convent of Santa Maria della Grazie inMilano. John, the devoted and beloveddisciple who sits at the right hand of Jesus has a face of innocence andyouthful beauty. The features of Judas,the disciple who betrayed Jesus, are much less pleasing. In the same manner, George Grosz examined thedark side of society using the grotesque as a critique of the greed and thecorruption of Germany in the 1920’s.

《白衣人》130x100 cm 布面油畫 2015年
在上苑展覽廳的墻上,我們看見張濤的一系列的人物形象。抽煙、酗酒、擺著pose的人,他們心中洋洋得意,存在于無法描述的背景之中。我們認識這些人。我們曾遇見過他們。你肯定不會想從這些人手里買個二手手表。用來描述這些角色的顏料厚重而粘稠。從中滲透出圖謀不軌的感覺。他們的臉是扭曲的,身子比例失調。第一眼看去,是人都會覺得這些畫和人物形象十分的丑陋。但同時,其中又有一點誘惑的味道。厚重粘稠的顏料將觀眾拉入進畫里。它們在畫布上來來回回拉扯。有時,如在《白衣人》中,形象和地面的關系讓人迷惑。顏料越過人物和地面模糊了兩者之間的邊界。在棕和黑的包圍之中,官能色的肉體由于周邊的陪襯而更加有趣,一如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的皇帝們總在身邊帶著猴子。
Lined up againstthe gallery wall in Zhang’s recent exhibition we see a cast of characters. Smokers, drinkers, posers, smugness in theirhearts, existing within nondescript backgrounds. We know these people. We have seen them before. You wouldn’t want to buy a used watch fromthem. The paint which describes thesecharacters is thick and gooey. It oozesmalfeasance. The faces are contorted, their bodies lack a sense of proportion. At first glance one would classify thesepaintings and the subject matter as ugly. But at he same time, there is something seductive. That gooey thick paint draws the viewerin. It is pushed and pulled across thecanvas. At times, as in the case of“White Clothes Person” The figure / ground relationship becomes confused. The paint transgresses the boundaries of thefigure to merge with the background. Amid the browns and blacks, there are flashes of luscious color whichlike the Hapsburg Emperors of Spain that kept monkeys near by, are made all themore enjoyable by the company they keep.

《黑衣人》130x100 cm 布面油畫 2015年
張濤應該還記得70年代,“正義”的憤怒、對右派分子的譴責和文革的敘事。通過年輕的眼睛,他將他看見的欺騙和自私畫下來!痘ㄆ抗媚镆惶枴泛汀痘ㄆ抗媚锒枴芬砸环N自以為是的姿態站立著,她們收縮著的臉、她們的頭發和化妝品都無法掩蓋她們空洞的靈魂!逗谝氯恕穭t穿著一身西服,帶著一種位高權重的氣場,但是他的眼睛卻是歪斜的,尋找著下一個上當受騙者。
Zhang is oldenough to remember the 1970’s- the righteous anger, the condemnation of therightists, the rhetoric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With the eyes of his youth Tao paints thedeceit and self interest that he sees. “Hua Ping Woman” #1 and #2 stand absorbed with their own perceivedimportance, their pinched faces, their hair and makeup failing to cover theemptiness of their souls. “Black ClothesPerson” is dressed in a business suitand has the aura of respectability, but his are eyes askew, searching bothdirections for the next victim to con.

《花瓶系列之一》 130x100 cm 布面油畫 2015年

《花瓶系列之二》 130x100 cm 布面油畫 2015年
張濤的作品讓觀者有一些難受。然而這是它們的本意。但是有人會問,我們的反感是因為張濤的技法,還是他畫的那些人物?張濤不過是用鏡子來映照丑陋的真相。越過這個丑陋的真相,觀眾們會發現精湛的繪畫技巧和超越想象的色彩組合。的確,這是一個丑陋的世界,但是張濤幫助我們發掘其中的美。
Looking at ZhangTao’s works makes one a bit uncomfortable. They are meant to. But one mustask, is our revulsion because of the way he paints, or the characters hepaints? Tao is only holding up a mirrorto an ugly truth. Beyond that uglytruth, though, the viewer is rewarded with a display of virtuoso painting, alushness of paint quality and flashes of undreamed of color combinations. Yes, it is an ugly world out there, but ZhangTao helps us find beauty in it.
馬賽克 Christopher Pelley
北京 Beijing 2015
作者簡介:
馬賽克(Christopher Pelley)美國紐約人,亞利桑那州州立大學Bachelor of Fine Arts 美術學士,上苑藝術館2014-2015駐館藝術家。現為上苑藝術館駐館畫家、跨界藝術批評專員。
附:
“丑”張濤個展8月1日在上苑藝術館
“Ugly”Zhang Tao’s Solo Exhibition will be held in Shangyuan Art Museum in 1st of August
主題:什么是丑?
Title: What is Ugly ?
藝術家:張濤(中國)
Artist: Zhang Tao(China)
策展人:張志剛
Curator: Zhang Zhigang
學術主持:程小蓓
AcademicHost: Xiaobei Cheng
作品評述:任立斌、木子
Comments: RenLibin, Muzi
時間:8月1日~6日
Date:August 1-6
開幕時間:8月1日下午4:30
Opening time: August 1, 4:30pm
展覽地點:北京懷柔橋梓藝術區-上苑藝術館
Venue:ShangyuanArt Museum
主辦單位:上苑藝術館
Organizer:ShangYuanArtMuseum
前言
張濤作品的風格及表達意識與他的生活經驗是極度關聯的。表現主義式的語言特征從狂放的筆觸開始便深植內心,雖然這種心理狀態在新作中漸漸轉化為趨于溫和的態度和畫面效果,但在作品的表面暴力上仍然充斥著與社會的予盾沖撞,那是一種在勤奮中顯現的無聲卻充滿張力的對抗與純粹表達。
張志剛2015年7月27日

黃衣人130X100CM布面油畫2015年
人 性 的 烙 印
——讀張濤先生作品有感。
第一次看到張濤先生的作品立刻被那種震撼的畫面所感染。犀利、沒有粉飾、很真、本我。這是我看后內心的真實感受。與張濤先生認識起源北京上苑藝術館,非深交似深交,非抬愛非恭維,以畫而交以畫而往。
張濤先生的作品大膽地運用扭曲變形的手段,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逐漸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他通過嫻熟的藝術技能,撕開社會之中不同階層人偽裝的外衣,表現當下人性百態,直達人性內心最深的本質。強烈而厚重的色彩展現出的畫面,并非為了取悅觀眾的眼球.....
他的作品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剖析,極富時代感和幽默、詼諧、調侃的藝術魅力。品讀他的作品絕不僅限于一笑了之,在提供給人們全新的視覺享受的同時又發人深思、耐人品味。他筆下的人物或空虛無聊、或賣弄風騷、或裝腔做勢、或自鳴得意、或陰險狹詐、或心狠手辣個個栩栩如生、活靈活現,畫的是我們周邊的人,生活中的人,又何嘗不是我們自己內心的獨白.欣賞他的作品就象品一壇老酒,愈品愈有味!
好作品是值得細細品味和長久的回味。通過繪畫語言表達內心對當下或者一個時代的感悟,并能引發受眾的思考和共鳴,入木三分發人深省。這是一個真藝術家的責任也是自我良知的救贖。藝術作品就應該擺脫某些禁錮,粉飾太平的藝術不是真正的藝術,戰戰兢兢描描寫寫的作品是蒼白而無力的,作品必須有靈魂,才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不是為了形式而形式,不是為了搞怪而畫,一切都緣于真情實感的抒發,這是他畫中最可貴的一點。
張濤先生作品多數人物都是與當代審美的表象逆向而行,可謂奇丑無比,但丑的如此精彩如此美麗不可多得。讀作品可見其人,善惡分明,嫉惡如仇。這是對當下藝術、對市場、對社會附和之風氣的一種回擊,一種態度。
誠如王十月先生所說:藝術是對理性主義禁錮生命的藝術回擊,是對精神萎縮甚至退場的當代藝術的不滿,是對弗洛伊德所指出的“本我”的張揚,是潛意識形態下的思想的表現,是人最為原始的、本能的沖動與欲望的藝術表達,是亨利·柏格森的哲學所提倡的“直接本質的精神主義”,是生命的沖動。藝術是自由,是創造,也就是生命的意義所在。是活的意識,是精神,而不僅僅是理智。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現代藝術提倡的,恰恰是藝術的真,是我們被“自我”與“超我”約束的那個本我,是赤子之心。當代藝術要做的是,直面人的問題,直面我的問題,發出性性的吶喊。這與張濤先生的作品不謀而合,這是他的聲音是他的內心吶喊。
——任立斌、木子

吸煙人之三2015年130CMX100CM布面油畫

吸煙人之一2015年130CMX100CM布面油畫

吸煙之二2015年13CMX100CM布面油畫

90后小青年130X100CM布面油畫2015年

白衣人2015年130CMX100CM布面油畫

大張肖像130X100CM布面油畫2015年

黑衣人130X100CM布面油畫2015年

藍帽老人130X100CM布面油畫2015年

老王肖像130X100CM布面油畫2015年

張濤在上苑藝術館駐館藝術家工作室里
簡歷
1967年 出生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1991年 畢業于哈爾濱師范大學藝術學院
現居大慶 現為大慶石油高級中學藝術處高級教師中國新野性藝術群成員中國意象研究會會員 北京上苑藝術館2015年駐館藝術家
主要展覽:
2015 參加北京上苑國際藝術館駐館藝術家亮相展
2015 參加新野性藝術群世界巡回展(紐約站)
2014 油畫作品《紅背景前的男人》參加中國新野性藝術群成員邀請展 北京羅丹國際美術館
2014 油畫作品《畫家》入選雅昌油版雕好畫一百幅
2004 油畫作品《夢之二》在黑龍江省第十屆群星獎比賽中獲銀獲 黑龍江省美術館
2002 油畫作品《夢之一》入選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6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 黑龍江省美術館
媒體支持:
上苑藝術館官方網站
文學藝術國際聯盟
雅昌藝術網
99藝術網
藝術國際網
新浪博客
北京文藝網
中國當代藝術社區ART-BA-BA
中國美術家網
------------------------
-------------
上苑 & 鳥巢-文學藝術國際聯盟(簡稱:國際文盟)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Literature and Art(INLA)
電話: 010-60635299 60635757
Website: http://www.inlac.cc/
http://www.sh-yinshua.com/
交通指南□北京東直門916路、942路到懷柔,轉杯柔-沙峪口(上苑藝術館)
□京承高速12出口 > 右拐過水渠西行2KM > 良善莊路口北行到底>右拐300m路北
查看696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