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館藝術家的成功,就是藝術館的成功。
整理、記錄:張志剛
攝影:張志剛、龐智卿
受中央美術學院文學社的邀請,上苑藝術館駐館藝術家及上苑詩人孫文波等于2007年11月22日前往中央美術學院。由孫文波講演了《關于詩歌的傳統(tǒng)》;駐館藝術家與中央美術學院的教師學生進行了座談。談論涉及范圍很廣,主要談到了:1、關于觀念;2、關于藝術館的經(jīng)營規(guī)劃;3、藝術館對美術界的影響……
駐館藝術家鄒時豐、龐智卿、付曉明、張志剛與詩人畫家孫磊、徐家玲等一起座談
詩人孫文波在中央美術學院講演《詩歌的傳統(tǒng)》
一、關于觀念的討論
有時很多作品看不明白,人們都說這是在做觀念,那是觀念藝術,但有些確實很膚淺甚至媚俗,那如何來理解這個觀念藝術呢?
確實,現(xiàn)在也有很多的藝術家在做觀念,做觀念其實重要的是傳達他的思想,他的理念,這是最關鍵的。藝術發(fā)展到了當代,涵蓋的范圍已經(jīng)比以前大大擴展了,像架上、雕塑、水墨、裝置、影相、綜合材料等等,其實這些都是當代藝術去表達思想和理念的某種手段和語言,藝術家最終是通過這種方式去向大眾傳達自己的思想,只要能最好的表達出自己的思考,那采取哪種方式完全可以自由選擇。
就像這個作品,用人民幣折成女性生殖器,這也可以看作是觀念藝術,作品本身是在傳達他對當下社會金錢與性愛的思考。
那如何評價一件觀念藝術作品?關鍵還是看他傳達的理念是不是新銳的。就像“便池”放入展廳一樣,在當時,這就是一種觀念的革新。藝術品是什么?就是架上的?就是雕塑?這個“便池”它本身就很美,那它為什么就不是藝術品呢?還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泉”。當然現(xiàn)在誰還把“便池”拿去展廳,人們會笑他。但在當時那樣的環(huán)境,我們不得不佩服他,因為他給我們打開了一個新的領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觀念,人們明白,哦,原來這樣也能去表現(xiàn)藝術,于是人們又在這個領域去不斷的創(chuàng)造新的藝術。
像藝術館黃巖的房子,開始人都說他的房子蓋得丑,最近他把外面的圍墻砌起來了,都是地下管道。他把地下管道豎起來當圍墻,用大的排污管道做窗子,現(xiàn)在看起來,確實不一樣了。想想,這些排污管道、地下管道在城市建設中都是深埋地下的,因為它有礙于城市美觀,有礙于交通狀況,人們從來沒有把這些管道當成是美的東西來欣賞。那他就認為這些管道本身是美的,他就要把這些管道暴露出來,讓它體現(xiàn)出自身的規(guī)律的美,排列的美,可以說這也是一種觀念,那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上看待這幢房子的設計。
從中也可以理解藝術家畫報紙的新聞關注點,報紙本身是一種城市的快速消費品,看一便就仍了,但他去強調出來,把這個關注點從海量信息中提煉出來,這或許也體現(xiàn)了他的思考。
當然,觀念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新的觀念,那還需要選擇很好的表現(xiàn)語言。你有了很好的觀念,但你不能正確的表達出來,這也是沒有用的。就像一幅普通的畫,雖然他沒有表達什么深刻的思想,但他起碼是幅畫,還可以欣賞一下,但是觀念作品你沒有很好的表達出來,人們就無法理解你的想法,當然就更無法進一步的溝通與認同了。
張志剛與詩人畫家孫磊、宋琳等一起座談
二、關于藝術館的經(jīng)營規(guī)劃
在大陸,藝術館能做到向藝術家提供駐館條件的好像除了上苑藝術館就沒有了,這很不容易。要成功經(jīng)營一個藝術館非常的難,程老師能一直堅持下來是非常讓人欽佩的。
那一個藝術館它成功的關鍵是什么呢?并不是它現(xiàn)在賣了幾幅畫,賺了一點錢,這不是關鍵所在。關鍵是藝術館選擇了什么樣的年輕人在創(chuàng)作,他們是怎樣的一個創(chuàng)作狀態(tài),他們最后的創(chuàng)作對美術界有怎樣的影響。
鄒時豐、龐智卿、付曉明、張志剛與詩人畫家孫磊、徐家玲等座談
1、首先是選擇
選擇年輕的藝術家這很關鍵。今年選出的藝術家都是上苑村的藝術家們集體選出來的,這樣的公平公正就非常難得,今年選出來的藝術家就藝術館而言也有其重要的意義所在,我們非常希望能建成一個綜合性的,跨領域的藝術館,所以這次選出來的駐館藝術家中有做架上的,做雕塑的,做水墨的,明年還有做影像的,做音樂的,做多媒體的都有,藝術館還會邀請詩人,作家到藝術館來。總之,藝術館提供這樣的平臺,藝術家們能夠在一起交流,碰撞出新的靈感。
以后藝術館每年選駐館藝術家,都會請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做主選,他的任務就是確定當年的一個主題,圍繞這一主題選擇各領域的年輕藝術家,這樣藝術館當年的創(chuàng)作方向就有了。藝術館的目標就是引領美術界的潮流,當代藝術已經(jīng)是一個多元的世界了,發(fā)聲的不再只是官方的一種聲音,藝術館就是要發(fā)出新的聲音,這樣中國的美術界才會豐富起來,藝術館每年必須要有新的關注點,每年要提出新的理念,每年要圍繞這些新的關注點推出重量級的作品,這樣才能制造出事件,才能引起爭論,而年輕的藝術家也正是在這樣的事件和爭論當中成長起來的。而這些引起普遍爭論的作品或許現(xiàn)在不算什么,但過五年、十年以后這些作品就是代表了當時藝術界思考的物證,它的意義就體現(xiàn)出來了。
另外就是延展性閱讀的問題,駐館藝術家的作品如果要寫評論的話,最好還是請專業(yè)的寫評人來做,年輕人都可以,因為他們畢竟是專注于美術領域的思考,他們對作品的沿襲與展望都會有一個通盤的考慮,他們可以和駐館藝術家共同來成長。這里并不是說詩人或作家就寫不好評論,絕對不是這個意思。就像選擇駐館藝術家一樣,詩人與畫家都會選擇相同的藝術家,這說明人們對于欣賞藝術的能力是不分高低的,對于好的作品,人們都會產(chǎn)生共鳴,但一旦要闡述一幅優(yōu)秀的作品,他往往需要從整個美術的領域來考量。詩人的文字功底或許比寫評人扎實,但要把一幅作品在美術史上的份量闡述清楚,這確實需要專業(yè)的人才能寫好。
2、記錄創(chuàng)作狀態(tài)
藝術館的另一項功能就是記錄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藝術家在創(chuàng)作期間,他們的圖片,錄像,談話,思考,草稿,以至于隨手勾的線條紙片,這些都是極其有價值的東西。
在當下,人們往往只看到藝術家的作品,但這些作品是怎樣產(chǎn)生的,藝術家們在創(chuàng)作期間的心理波動,思想變化,這些過程又何嘗不是臆見藝術品呢?藝術館只要把這些原始的資料收集好,以后就這些東西都足以策劃一個大型的展覽,這就是藝術館的另一個價值所在,他在收集和記錄一段時期內藝術界思潮的形成,藝術家成長的歷程,這是一個美術界的歷史。
詩人孫文波在中央美術學院講演《詩歌的傳統(tǒng)》
三、藝術館對美術界的影響
駐館藝術家最后的展覽,對于藝術家本人和藝術館都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展覽建議請一個好的策展人規(guī)劃一下,關鍵是這樣的一個展覽它發(fā)出的聲音是什么?現(xiàn)在展覽多了,你不能提出一個新的觀念,不能造成一個事件,那就淹沒在展覽的海洋里了。一群在野的藝術家,他們之所以能聚在一起,那就是要發(fā)出不同的聲音。藝術館就是引領著他們對美術界的現(xiàn)狀進行沖擊,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熱點,提出新的藝術思潮。只有真正觸碰到美術界的神經(jīng),引起相當范圍的反思與討論,這些在野藝術家才能被關注,他們的作品才會被關注,才有可能與所謂的成功藝術家平等對話,表達自己的思想。
駐館藝術家的成功,就是藝術館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