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不卡|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久久|www.色啪啪.com|刮伦真实厨房|日韩伦理一区

首頁 | 簡介 | 建筑藝術 | 文學 | 新聞 | 上苑藝考 | 藝術家專欄 | 駐館藝術家 | 書訊 | 國際創作計劃 | 藝術品市場 | 上苑人物 | 藝術批評
文章搜索:
標題 作者 內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數字,不得搜索符號!
駐館藝術家 > 駐館藝術家
夢亦非2011年駐館作品《兒女英雄傳》

[2012-2-17 20:05:11]


 
獻給小壞
 
夢亦非《兒女英雄傳》
 
2011.07.04——2012.2.16
 
 
 
 
00.引子
 
愛僅僅做為符號之關聯
Odysseus與Trinity相愛
這取決于三月兔的說法
 
它說“要有時間”,光陰從
玻璃中剝落,時代變幻
浮現它的臉:雪花閃爍
不消失也不能確定
 
那時它是空白,EXE文檔
Ulysses與Theseus
尚未起程歷險,它是作者
 
是Minotaurus的等待
是沒有主體與對象的抒情
 
這強制的開始即是結局
數字中的創世
“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
聲音之前,它隱入了后來的迷宮
 
第一章  創世紀
 
01.不過
 
帶著不可剝離的毒性,時間
一團2D臟雪越滾越大
在語言之光中自我壓垮
 
散作日子:都是O與1
變換組合并散發倦意
——幻覺在持續
迷宮修建之前,特洛伊淪陷之后
 
它虛構這雪球,從木馬滾落
它是藏身其中的睡鼠
“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
 
所以,時間不過是一次虛構
它因無聊而擺弄的修辭
 
但人們稱之為創造,人類
后來被它假設出來的字節
做為雪在光中融化,做為
比喻中的睡鼠,所夢見的水滴
 
02.也是
 
“在那里時間分區為四個季節盤
天的A面漂白,B面刷黑
我用它們來存儲與反射光”
 
“父親嚷道:Mions,學會控制
或者他叫我Kalypso
不僅僅與速度有關系
你知道我就是父親,那里也是此時”
 
“而我沉溺于自由,七月之上滑雪
一眨眼就撞到了春天
我與自己玩耍,阿斯特里昂也一樣”
 
“父親說:阿斯特里昂,不能外掛
你知道我并沒有父親……”
 
“我從玻璃中爭取時間。因為
我要用它來虛無,你們稱之為創世
一種語言的小把戲
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
 
03.接著
 
“先有睡鼠洞,后有睡鼠”
它在睡夢中自忖
接著,夢到一些溝通的洞穴
 
卻被Mions當作迷宮
它想,“這其實是張矢量圖”
又被Daedalus當成膨脹的宇宙
以安放他的翅膀,和死亡
 
“夢見空間可能是失誤。”它繼續睡去
這第二性將異化為物與質
依賴于第一性的:時間
 
它最后夢見鏡子
鏡子?“光的漏洞”
 
趁著漏洞尚未修補
要用它來虛空。睡鼠在睡
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
但萬物在它醒來時,紛涌逃出
 
04.作為
 
它從“痛疼”這個詞醒來,長嘯
“無人用詭計害我”
空間——它瞎掉的獨眼
 
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所以
所有空間都是眼洞的不同鏡像
單調而乏味,瞎子的視域
無限寬泛又并非實有
 
它所照的鏡子名字叫水
水性楊花的水,紅顏禍水的水
憤怒運行在水面,紛涌逃出
 
“聽我說,Poseidon,這該死的空間
永遠不能回到克里特島的家里”
 
做為一條從尾巴自我吞噬之蛇
頭尾相連的睡鼠洞:世界展開
從水流處分配地址
越來越簡化,越來越稀少
 
05.將有
 
萬物已在它醒來時,紛涌逃出
牛羊下山喇叭開花哇咔咔
誰家媳婦瞌睡鬼呀上身啦
 
Lalalalala^*&64jh5@!)%$
咀治思僵較冀輿糸因囝哞
山巔一寺一壺酒
獨1攬2梅3花4掃5臘6雪7
 
混沌里它倚睡鼠,喝下午茶
在銀碟中指蘸流水
畫下動物、植物、天體與氣象
 
“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
萬物亡滅,何來命理可言”
 
它又說,“越來越簡化
但事物將有定數”
它又畫下Internet構圖
和世界潦草的命運
 
06.之后
 
下午茶之后,顯示第一場雨
它坐在松樹下
設計他的模樣,用雨水
 
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
“人類,在善與惡邊沿
抽象成線條”,它反復修改
后來是Daedalus修改迷宮
 
或者Circe點化陌生人
它畫下影子
這盲者眼中的自我
 
但事物自有定數
影子也有他的未知
 
不否定,也不肯定
他從草圖中轉過身來
它已消失,此時
雨聲停歇于洋川之濱
 
07.再次
 
Poseidon的公牛從程序中躍出
他從草圖上轉過身來
設計她的模樣
 
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
“女人,在善與蛇之間
有厭食癥的線條”,他反復修改
Odysseus那樣修改航程
 
或說謊者提起某個廢墟
他說出影子
這玻璃與水銀之間的毒
 
但人物自有情節
影子也有她的豐滿
 
不思善,也不思惡
她從草圖中轉過身來
暴雨將至,此時
艦隊停歇于洋川之濱
 
08.其實
 
“我獨自贊美,這些人類
他們有比蛇靈巧的手
更有短于蛇足的性命”
 
“我來給他們吹入,玻璃與水銀
之間的毒,吹入一口袋風暴
我是如此熱愛他們
熱愛不可調和的變量”
 
“他們會說,我的天父
偉大的造物主,他們會說
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
 
“你知道,我其實是某個程序
刪除后隱藏于后臺,演惡作劇”
 
“而他們也只是某些關聯,雖然
他們以為自己是實體
但這不妨礙我贊美他們
和贊美牛頭怪的祭品”
 
09.竟然
 
“還需要語言,這人類的塵埃
塑成他們并同時堙滅”
它假扮另一個阿斯特里昂
 
畢恭畢敬對自己說,“現在
我們回到先前的岔口”
在那里語言是落雪
是雪落后的睡鼠迷宮
 
那睡鼠卻是假裝的動物
所以,語言作為沉默
言說倒影為三角的圓形
 
它明白,“海洋和廟宇
也有十四個之多……”
 
救世主乘坐飛船而來
在特洛伊征戰,在艾奧利亞作客
最后,它看見青銅劍刃,上面
沒有留下一絲語言的血跡
 
10.副歌
 
“時間圓潤而新鮮
無中生有的珠露
均衡滾動,顯現世界”
 
“生命清新而搖曳
被時間誕生
沿著時光流向
泡沫起伏的海岸線”
 
但時間并非對象
它從生命變化里溢出
體驗中,世紀連綿
 
“生命之海,玻璃迷宮
時間這曲徑分岔的路線”
 
——這只是一次隱喻
取決于控制的語言
這只是一次敘述
無中生有,互相關聯
 
 
第二章  愛經
 
11.仍未
 
他又愛上自己設計的人物
也愛過網游中的
吸血鬼,六翼天使
 
但仍未習慣畫質不佳的現實
——網格天空,方格工作間
越飲越渴的水源自缺陷
(他的肉身躺在破損的船殼里)
 
“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
所以我愛你。”他在對話框中說
但網絡的癱瘓讓他返回
 
暴雪怒吼了七天,它已退場
鏡中的白散發自恐懼
 
這個忘記剃須的男人在窗前飲水
航行的人都死了,死于海難
和刀片上的毒。有個聲音喊,“Ulysses
愛情程序安裝在哪一個文件夾”
 
12.彼此
 
她從文件夾里探出頭,尋找
他的ID,Ariadne尋找著Theseus
一個病毒在尋找黑客
 
他們來到這座遺失之島
注冊,登陸,潛入睡鼠的迷宮
他說:“時代遵循著氣味盲目摸索”
(他的肉身躺在破損的船殼里)
 
“你說的是愛情”。黑暗中她碰觸他
將他引到艾艾伊有銀飾的椅子上
豬圈里的人們獲得了幸福
 
現在她從鏡中看見自己
羽扇豆的光芒,飛濺之雪
 
椅子上,她卷著線團
股票在線段上跳躍
還有足夠的時間用來猶豫
“足夠的時間?”航行的人們都死了
 
13.根據
 
它從陌生人分組中向她閃現
“流亡于愛的島嶼,你才能
尋找自己,并獲得完整的命運”
 
“Teiresias!該死的老騙子”他嚷道
看見她渡過深水的洋川
頭上是羽扇豆的光芒,眼中閃著欲望
(他的肉身躺在破損的船殼里)
 
做為無神論者,他不相信
預言——被詛咒的關聯
在關聯中,他將喪失
 
但在關聯中她將尋找到根據
她有小酒窩,和漩渦的嘴唇
 
——裝備花費了一半的虛擬貨幣
這場歷險記在日志中上演
“他是我的愛,他是
鏡中讓人眩暈的光芒……”
 
14.之間
 
“我的所由與所歸”,他將被她找到
在玻璃的迷宮
自己玩推箱子的游戲
 
他擁有自己的宗教,崇拜
三角形的圓,以減少孤獨
卻在晨光中看見她的闖入
(他的肉身躺在破損的船殼里)
 
“你相信嗎?Ariadne”它問道
“那個牛頭怪根本沒有進行自衛。”
他從她愛的寒光中傾倒……
 
它繼續在日志中寫下,“多出的一天
人類用于相愛,一種主體消失的關聯”
 
——它是他與她之間的關聯
是關聯本身。必死者打破孤寂
現在,時間在海面上閃動
在相愛中時間才能流動,而具有意義
 
15.能否
 
“甜蜜來自‘甜蜜’這個詞
被敘述中人類獲得生活”
它繼續在日志中寫下
 
“我只能認識人造之物,Molly Bloom
我們也許不知道這副腰子內
血管的規則。”他說
(他的肉身躺在破損的船殼里)
 
“不,我不能認識人造之物
因為人低于所造之物”
她尚未起床,去墨西拿海峽練聲
 
(主角們被“無人”所控制著
主角們是“無人”的一部分)
 
這些明昧時代的生物
從對物的消費中,確認自己
但不能互相區分
有時她是它,有時它也只能是他
 
16.如此
 
“將我們的金杯斟滿美酒
這甜蜜的時刻已經來臨
我的愛人,裝備欄中盡你喝個夠”
 
“讓我吻你驕傲的額頭
讓你忘記睡鼠的憂愁
你的眼神化作躍出海面的公牛”
(他的肉身躺在破損的船殼里)
 
“啊,在這風暴平息的夜晚
我們贊美它,Daedalus
將我們送到地洞中的初秋”
 
她的唇在視頻中唱,低分辨率
——海水激蕩中Sirens的臉
 
“在頂樓上住著我的愛人
只有打通關才能找到他
與我的愛人甜蜜相處,啊
在這瘋兔子都已睡去的綠洲”
 
17.有時
 
幸運指數取決于姓名發音
與字母,夢影響鏡子的明暗
指數之鏡映出夢中之名
 
她搬離2046,那時下雪
從KFC與K粉中尋找
有時她叫Ariadne,有時叫Alice
(他的肉身躺在破損的船殼里)
 
只有打通關才能找到他
只有,才能
只有她才能將他從條件中拯救
 
(他與她都被句法所陷害
但都不知道是它的玩笑)
 
在這不生不死之地,走私者
要用足夠的漫長來糾正發音
要用一生的冷
來考量愛,或者死
 
18.一些
 
她敲下回車鍵,確信
他是這些詞語之間的關系
——英俊、富有、歷險、神力
 
詞語作為殘骸而其間的關聯
卻是生命,在翻譯中
被誤譯成“生活”或“手段”
(他的肉身躺在破損的船殼里)
 
“我是一個迷宮”,她唱道
“我是春天的玻璃迷宮”
春天在舷窗外,看不見的詞
 
因而比喻只是修辭,比喻
無關于她,無關于迷宮
 
作為迷宮中的小睡鼠
他的名字叫牛頭怪
Theseus,玩笑玩笑
而她并不認為確有其人,與其事
 
19.居然
 
它居然說到了“理想”,呵呵
這個老骨頭,理想究竟是什么意思
舊時代的詞早已埋于海下
 
——對一個不存在的事物,不能說有
也不能說無,重要的是蜂蠟
洋流的去向、Athene的意圖
(他的肉身躺在破損的船殼里)
 
這說話的聲音源自何處,Matrix?
噢不,該死的,趕快進入
通往錫安的兔子洞里喝一喝藥水
 
“海下一潮流,在悄聲剔凈他的骨
他曾經是和你一樣漂亮、高大的”
 
他不是理念,不與理想發生關系
他是一個偏差的偶然性
他愛她,但同時知道
愛也只是符號之間的關聯
 
20.副歌
 
“并無實體的城,沒有尾巴的男人
沒有恥骨的女人,從地道消失
并無實體的人們不來也不去”
 
“并無實體的城,他們吃
他們喝,他們吃1234567
他們喝—¥NK!)*#¥—……
并無實體的人們不吃也不喝”
 
“并無實體的城,Smith與祝英臺
是Theseus與Alice
并無實體的人們是一個個名字”
 
他們從未出生,不會死去
足夠的時間即是沒有時間
 
“并無實體的城,名詞萎縮
動詞消逝,沒有空間的時間
是沒有時間的空間
并無實體的人們從不害怕孤獨”
 
第三章  物性論
 
21.終于
 
“星巴克之前,人們喝的都是污水”
Ulysses,這老騙子的講述中
他與她初次見面,在星巴克
 
她有3米高,有時高25厘米
“看著像一個修長、美麗和有教養的女人”
日志中,他無意掩飾欲望的陰云
(他的肉身躺在破損的船殼里)
 
“但看起來像鏡中人,沒入鏡中……
她的名字是Ariadne
聲音足以讓巨輪沒入漩渦”
 
(雨一直懸落在空中
水不能觸到他干渴之唇)
 
“我們后來各自回家,海仙們
每小時敲著她的喪鐘:丁——當
我懷疑她來自海底星巴克
那里是鹽,骸骨和烏有之鄉”
 
22.是像
 
“他坐在對面,看起來一根線條
Ariadne之線”
日志中她的話一再修改——
 
“聽起來他就是線條,海平線
因船起伏,繞成迷宮
走迷宮的睡鼠是我……”
Ulysses,這老騙子的講述中
 
“作為一些線段,他不是雨
卻與雨滴、羽扇豆相混
我愛模糊和明鏡之碎片”
 
(反正睡在何處都是睡在夜里
睡在何處都是睡在TXT光標中)
 
“后來下雨,我們轉過星巴克
進特洛伊酒吧,特洛伊只有木馬
木馬來,城門開
我達達的馬蹄聲是美麗的錯誤”
 
23.初次
 
“14放映廳滅燈之后我們才到
摸索座位,第8排或者第7排
9號與10號座,左右都是戀人”
 
Alice用橄欖油給Odysseus搽身
他繼續回憶,“我就在一個數字中
抓住她抽象的手指,水從深處起
渴意,我初次把握女孩……”
 
“Odysseus的扮演者,扮技很爛
她咯咯地笑,喝可樂,吞爆米花
戀人們陷進了嘴唇的迷宮”
 
(他躺在黑暗里回想、或虛構
懸浮于靜止的中心點……)
 
“后來掌中還殘留著她的涼意……
Athene幫Odysseus誅滅了求婚者”
克里特電影院里的細節,隱入晨光
Ulysses,這老騙子的講述中
 
24.即興
 
Ulysses,這老騙子的講述中
“紅桃王后要砍Daedalus的腦袋
被Molly Bloom救出,逃離Matrix”
 
電影中她叫Trinity,皮衣閃閃發亮
她暗自思忖,“也許他不知道這是電影
搭建出來的空間里發生的一切
只是幻像,包括手指在他的掌心”
 
“Ulysses這劇作者,撒謊、狡猾
迷宮只是他的虛構。”她篡改臺詞
“哄騙他進入敘事的迷途”
 
(睡鼠繼續尋找出路……
睡鼠糾結于一堆光纜的交叉)
 
“但我喜歡他的緊張——去某處
卻不斷地走錯路……
本來就沒有正確之路”
她最后想了想,“這正是電影的意圖”
 
25.也不
 
欲望不需要房間,不需要
“但欲望不僅僅是需要”
他說,它也不需要空間
 
他住在617房間,它不住在何處
那家賓館拆除后變成游泳池
“她的嘴唇有草莓的氣息
河畔的草莓地變成沙灘了吧”
 
“色情啊,Molly Bloom被拍裸照”
Lewis Carroll不曾放棄過攝影嗜好
Ulysses,這老騙子的講述中
 
(欲望真不需要房間,后來他們去游泳
水里她變成一條魚,滑溜溜地)
 
游到兔子洞,消失在自己的淚潭中
“她的舌頭有魚腥味,欲望啊”
臉上淚水已干,夜色已闌
他發現自己剩在Theseus的刃線上
 
 
26.早已
 
睡鼠在地道交叉處閃現兩次,鏡像斷裂
“快走,程序出現了問題”
空間只是程序運行中的變量
 
空間有無數鏡像,作為同一程序
不守衡非對稱之變量
空間不是地址。地址是故鄉
記憶、收信之處,早已被空間替換
 
“地址是HTTP,地址是@
但常常無法打開頁面”她說
唇邊,他的溫度似乎未散
 
(但搜索不到他的家——“飼料槽、飲水槽
庭院、水箱各有十四個,也就是無限多”)
 
她懷想他的擁抱,他的吻
但無處可以安放
Ulysses,這老騙子的講述中
“欲望因此更為純粹,這Sirens的歌聲”
 
27.也只
 
后來他們的約會改在廚房
Ulysses,這老騙子的講述中
廚房出現是因為敘述需要
 
“選中等身材的洋蔥去皮,切圈
面粉、底粉和泡打粉混勻,打入雞蛋
洋蔥外表裹一層炸2分鐘出鍋
根據口味灑上鹽,胡椒(佛教)粉”
 
“她扮Alice(或拔絲)而他是帽子匠
瘋狂的下午茶,屏幕墻的迷宮中
三月兔女郎挺著小乳房”
 
(Ulysses不知道,連程序之父
也只是Athene虛設的一個符號)
 
“被代入等式中,余數是Icarus
在逃逸中掛了,Game over
只有小乳房仍然比股市堅挺
更比公牛的三叉犄角。”和他的意淫
 
 
28.是個
 
“我叫Ariadne,生于1987年
是個造夢師,”她對Ulysses說
Ulysses,這老騙子的講述中
 
“我不會切洋蔥,但會卷線團
(從不給傻逼織毛衣)
一直分不清我的愛人是Neo
還是Minotaurus——我心痛他的孤獨”
 
“所以我送給Smith線團
讓他在兔子洞里殺死牛頭怪
從此他不再孤獨,只活在我的夢境”
 
(所以廚房可以是兔子洞
也可以是重洋,以及迷宮)
 
“你知道,其實并沒有廚房
也沒有洋蔥圈,這一切
只是他在我的夢中所做之夢
事件不發生在空間,只發生于夢境”
 
29.無論
 
“我所講述的一切都是謊言
無論在阿爾西諾斯的宮殿
還是伊薩卡,或者尼布甲尼散飛船”
 
“在兔子洞,在6875(閏5……:&¥3
在01020304,在特洛伊迷宮
在matrix和¥-^$#@&)(~~}
我發誓:我所說的每一句都是假話”
 
“空間只是一些名詞,可以替換
他與她只是人稱代詞
人需要活在空間但詞語不需要”
 
(可笑的空間焦慮的時代,已經過去
空間的肉身躺在破損的船殼里)
 
“后來墨提翁的兒子送給Aphrodite
一只金蜂房,因為他知道空間并非存在
也并非不存在,就如他與她的愛情”
Ulysses,這老騙子的講述中
 
30.副歌
 
“星巴克之前,人們喝的都是污水
Ariadne之線
9號與10號座,左右都是戀人”
 
“在電影中她叫Trinity,皮衣閃閃發亮
那家賓館拆除后變成游泳池
空間不是地址。地址是故鄉
根據口味灑上鹽,胡椒(佛教)粉””
 
“所以我送給Neo線團
他與她只是人稱代詞
(本行為空白,無內容)”
 
Ulysses只是Neo假設的一個名字
而它是Ulysses所幻想的形像
 
“無中生有,互相關聯
是沒有時間的空間
(本行為空白,無內容)”
Ulysses,這老騙子的講述中
 
 
第四章:奧義書
 
31.之前
 
時間不是什么意思,沒有任何意義
在時間開始之前。但是
開始卻又是時間的節點
 
時間不能從時間出發,不從空間萌發
在事件發生之外
比如外在于他與她的婚禮
時間不具備任何功能
 
他可以是Odysseus,是Theseus
但她只能叫做Alice……
黃昏從屏顯示器的明暗度上降臨時
 
“在此你要看見‘無人’的控制
精確、無所不在,Alice的變形記”
 
她的變化讓時間獲得形式
變矮時叫路由器,叫云
變高時叫Ariadne——
與Bacchus的婚禮中,讓時間流轉
 
32.無所
 
清晨7點的睡衣
有睡鼠、有殘存的熱
——他用電磁爐煎蛋
 
她從羽扇豆床上醒來,打哈欠
體驗著時間從四肢開放
被體驗過的時間,才是時間
被吃掉的雙面煎蛋才是早點
 
他A面時間從航海中,來
她B面時間自迷宮中,來
在這早餐時刻交織并顯形
 
“在此你要看見‘無人’的控制
連它也不控制時間長度”
 
……穿上西裝與裙子,他往8點
她往9點。它卻不來也不去
如來也如去這時間
脫離主體后,無所適從……
 
33回.將是
 
上午10點,快遞送到他的辦公室
她為他郵購了手表:瘋狂跳時
他在2手表/時刻之間迷途
 
時間刻度,數字加空間。數學
這時間之臉自Pythagoras始
即相信某種神秘結構
仿佛宇宙迷宮有一幅藍圖
 
但洗手間里鏡子打破幻覺,鏡中
無物,萬能的數字也不能留下痕跡
Ulysses,這老騙子的講述中
 
“在此你要看見‘無人’的控制
無人的控制也即不存在的控制嗎”
 
當數學這牛頭怪,死于Neo之手
時間將是輪回還是Smith式的分裂
或者她與他的差異——
他給她訂購了春季度假套裝
 
34.成了
 
“她有十二只腳,都垂懸在空中
還有六個長頸各有一顆駭人的頭顱
各有三層密排的牙齒隱隱有吞嚼的樣勢”
 
他說起她用午餐,在飛船上
閉上眼睛,漿糊是牛排又是羅宋湯
不同世界中時間的速度不一致
如果時間有速度,并且趨于某種勢態
 
它是說如果沒有時間,食物將無法完成
所吃的巨人的羊肉、兔子家的小蛋糕
都不會消失而使人不停進食
 
“在此你要看見‘無人’的控制
讓你認為控制必不可少而心生感激”
 
Icarus就這樣成了Scylla的午餐
借助于時間這變量,他在matrix中重生
成為Smith、Neo或者一塊點心
——這是正午時分,他在必勝客的歷險記
 
35.或者
 
下午來臨是什么意思?迷宮里只有他
玩航海游戲,等待殺手
她在奧古吉埃島上招待Hermes
 
人的生活也許不等于文本
下午卻不曾爽約,下午是什么
時間難道是外在于他們的常量
從睡鼠洞來?到機器城去嗎
 
或許,時間是體內的變量
顯現各種時段讓他們衰老
字符在光影中降雪,不停變化
 
“在此你要看見‘無人’的控制
那‘無人’讓你遵循于時間這魔咒”
 
從不同的文本中他們被時間關聯
商量晚餐,討論假期
——他們都相信“將來”存在
相信文本會有必然的結局
 
36.無關
 
他說,“我們公司提供城市時間測量
讓您知曉所在城市標準時間
收費合理,服務貼心……”
 
“我們公司出品的銫原子鐘”
2000萬年之內,誤差不超過1秒”
她邊說邊想,“誰能活到2000萬年以后?”
卻打算帶一只樣品回家
 
它早就說過,“對時間的分割再精確
也無助于理解時間本質
讀《Odyssey》的Neo并不是Theseus”
 
“在此你要看見‘無人’的控制
不想成為Theseus的Odysseus不是好的Neo”
 
分割時間的技術,與時間無關
時間從洋川經兔子洞而下流
就算從無物存在的matrix
它同樣發揮力量,且不可逆轉
 
37回.現在
 
她說,“他在謀殺時間”
“從那時起,時間老哥
再也不肯按我的意思做了
 
所以現在一直停在六點鐘”,他說
繼續進行瘋狂的茶點
擠在大桌子的一只桌角邊
Neo、Theseus、Ulysses與Alice
 
輪換著移動座位。時間并未流動
而空間卻可以變化
它在寫作時并未意識到這一漏洞
 
“在此你要看見‘無人’的控制
時間總會溢出程序的縝密”
 
后來他們將睡鼠壓下去,只有睡鼠
與時間相一致,連Daedalus
也不能設計如出此相符的事物
——它在時間之內,時間在它之內
 
38.對于
 
時間是一種變量嗎,“嗯,變量”
他說,以類似能量的方式運動
不僅是一種語言的小把戲
 
晚餐時分,他與她在米其林餐廳見面
“烤牛排五成熟魚子醬要鱘魚的……
(壓低聲音)里海鱘魚的魚子有鐵銹味”
她說,這并不意味著時間焦慮
 
“時間不存在,就沒有孤獨,沒有恐懼
——這才是真正的恐怖。”
因此它的話永恒或不存在
 
“在此你要看見‘無人’的控制
大白鱘絕跡,而白色公牛永存”
 
對于時間他一無所知,他所有的
是厭倦(牛頭怪)、歷險(Ulysses)
是不變(帽子匠)和拯救(Neo)
但能量運動與她之間,又有何關系
 
39.只是
 
床上運動的間隙他停下來
因為它在問,“時間是什么
如果將空間抽離還剩下什么”
 
放棄空間詞語和想象,誰也
無法談論時間,“對于時間
人們一無所知,只有想象或誤會”
她聽見另一個聲音說,鋒刃的寒意
 
他相信時間不是歷險的洋川,也不是
迷宮故事,更不是兔子洞的過程
她認為時間只是一種比喻或比方
 
“在此你要看見‘無人’的控制
時間是一種控制,比如故事的結構”
 
故事說到后來他與她草草收場
相背而睡,在沒有時間的
對時間一無所知而不存在的空間里
人與事,只是虛構中的時間修辭
 
40.副歌
 
“三角形的圓有助于減少孤獨
三角形的圓,有助于,減少黑暗
三角形的圓,主人公一無所知”
 
“三角形的圓并非不存在
(因為說出即存在)
三角形的圓只在語言之中
三角形的比喻,或其它修辭”
 
“三角形的圓在鏡子中
三角形的圓在雪花中
三角形的圓在羽扇豆花叢”
 
三角形的圓是變量
但不是變,也不是量
 
“熱愛它,這三角形的圓
贊美它,那三角形的圓
作為關聯之一種
三角形的圓,已是關聯之符號”
 
 
第五章  亡靈書
 
41.不曾
 
“我早已害熱病死在新加坡的海灘上”
他寫,“死亡并非不存在
生可能是通向死的迷宮小徑……”
 
人到中年,躲在虛擬頭相后面
他講述自己的往事或前世
“離開Circe,我去了陰間
那是死亡的另一種說法”
 
“生與死之間的界限有如海平線
或你我之間的分別。”她說
緩慢地,卻將牛奶打翻在盤子里
 
“清晨的黑色牛奶我們在傍晚喝它”
它說,死亡作為賦格
 
他與她相約在秋天的小公園
他們以為自己活著,在塵世中
在痛感里。但它知道
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
 
42.從來
 
“你是否記得我說過的洞穴歷險記
那是一次死亡經歷,在死亡中
我死過許多次,稱之為身高變化”
 
有人沉溺于死亡景象,尤其是孩子
他們假裝是航海家或黑客
“但一切也許是文字與音像
包括死亡,死過的人有時還會回來”
 
她邊走邊說,銀杏葉濺滿泥土小路
(左右鍵控制她的方向
上下鍵控制它的速度)
 
兔子先生從路基上跑過
驚起半路花香,羽扇豆綻放
 
有人假裝沉溺于死亡雪景
那是對生的熱愛。她與他回到家里
性欲的溶洞,兔子指引的錫安
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
 
43.同構
 
也許要理解死,才能理解生
迷宮中牛頭怪死亡
正是它在神話中重生
 
“那時我嗅到羽扇豆萌芽
看見砂石變成鏡子,聽見雪花
開放,和鮮血噴濺”
它于空無中顯現為數行文字
 
“死是從某種形式中掙脫
靈魂獲得自由,直到再次
墮入另一形式的束縛,稱之為生”
 
它被紅桃王后不斷砍頭
又從Smith的召喚中生出
 
“我在每一刻死去,從機器城
從紙牌游戲,從Poseidon的震怒”
它有兩張同質同構之臉——
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
 
44回.都是
 
“從詞語中穿越生死是容易的
而個體的疼痛,一再被摒棄”
他自忖,進入哈得斯的腐朽王國
 
“我從身邊抽出利劍,挖一個長寬
各一尺的壕溝……以祭奠所有死者”
Teiresias看見,“死將自海上來臨”
“這些都是神用線織成的命運”
 
在此你要看見“無人”的控制,她說
“Theseus,你要體驗牛頭怪的疼痛
每個角色的死亡都是你的死亡”
 
每次主角掛掉,讀檔重來
買裝備買血——這即死亡的麻煩
 
而每個玩家都知道,她的砍頭命令
不曾被執行過,沒有身子的頭如何砍
沒有溫度的生死如何算得上事件——
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
 
45.除了

“每個角色的死亡都是你的死亡
因為,不同的文本
只有同一個人物型相,除了它
 
其余人物都是它的鏡像,自我增殖
所以每個角色死亡
都是它的一部分,在喪失
這感應構成了悲憫……”
 
他說,“我們傷悲死者
也許是傷悲自己
是獨眼巨人在哀傷牛頭怪”
 
三月兔餐桌的殘杯亂碟間
她贊同他的真理,就如贊同荒謬
 
“親愛的,悲傷是一種關聯
在生與死之間應和,而生死
與時間相關。”但對話的人
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
 
46回.永遠
 
“生死與時間相關,”她說
“如果抽掉時間,不再有生死”
將時間抽除因為拔掉一根白發
 
時近暮年,他仍然看她梳妝
與她午后散步,回憶掉進兔子洞
或她曾送給Neo的線團
世界只在他們相視的一笑之間
 
“時間消失,我們永遠走下去
不會有誰出生也不會有誰死亡”
他贊同她的謬誤,像贊同真理
 
(“但是出生的永遠在出生
臨終的則永遠在臨終。”它說)
 
三月兔的下午茶不會變成晚宴
因為輪回是空間變化,無關行善與做惡
他說,“我們只是程序中的兩種可能。”
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
 
47.對應
 
“在人生的中年,她迷失
在黑暗的森林里——”
巨大的薊樹叢、蘑菇和鴿子
 
貝亞特利齊從A文本互文
到B文本,稱之為生
但丁可以是Neo,Odysseus
Theseus——英雄需要女性引領
 
她們是程序、迷宮和電力
在虛擬中她編寫程序
發明這粗劣的真實世界
 
——真實是什么意思?
生又是什么意思?是否對應于死
 
當一個小程序崩潰或刪除
他們稱之為死,Neo消失在機器城
Alice從兔子洞夢醒——
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
 
48.只是
 
“親愛的你知道嗎,生死只是一種說法
Daedalus活下去,而Icarus——
那個腓尼基水手被潮流剔光骨頭”
 
水手們將他從桅桿上松綁,他繼續說
“也可以說,Icarus改進版本回來
Daedalus在冥間去了西西克里特島
問題的關鍵在于你怎么說……”
 
她從matrix醒來,撥掉插頭
“親愛的,生死只是程序問題
讓你一直停在想象世界中,即是死亡”
 
它看著屏幕上主人公對話,她繼續說
“而兔子談到它即是它的出生”
 
然后他與她去海濱墓園,挑選墓地
“一切轉化為什么樣一種純粹的精華”
它看到兩人相依坐在墓碑前——
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
 
49.依然
 
那些死去又依次出現的人
死于砍頭、海難、刺穿與謀殺
依次出現于不同版本
 
“生死已失卻它的沉重
(也許它本來就沒有沉重)
依然出現的人,作為詞語”
他說,“每一遍閱讀或互動
 
都讓他們再死一次,又一次”
此時他與她從墓地返回
羽扇豆叢暼見碎鏡片折光
 
她把雙手插進大衣的睡鼠洞,“大屠殺
戰爭與病疫,也敵不過遺忘”
 
后來他們坐在桌子前,討論
為它訂下的墓地(那里面朝降雪的大海)
它死于關聯的斷裂,但
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
 
50.副歌
 
這里明白無誤,沒有什么可以隱瞞
@%顧&…職(&如*史努%&#真與假
他與她作為它的假,設計為真……
 
它說清楚一切而毫無保留
他的生,她的死@&-(=$
它的興之所致力量子孫武器具
被鼠鍵所控,制造了偽情節
 
事情本來就如此,它泄露謎底
在$376^&*p之后請他與他
猜謎,請即是強迫……
 
(一件事要反復,反復地言說
讓真理變成意見與碎鏡片)
 
一個游戲而先給出攻略
再設計情節,他的死與她的生
它被KU%48&#@^t和揭穿
創造者與被創造者,作為這些光標
 
第六章:論語
 
51.其間
 
造房子的人從情節里消失
他們仍未學會筑居
支線任務失敗,影響了敘事
 
跑來跑去的角色們
尋求居所,卻未找到
只有Alice找到并干掉了牛頭怪
(有房子者總是容易死于非命)
 
所以,意義不在主體內部
也不在作為客體的家園
而是在兩者之間關系過程
 
(造房子的人不是它,他知道
她奔波的過程只是一個夢)
 
此時她回復到他的設計
他回復到它的言說
它卻是他與她共謀的想象
其間的關聯……世界的本質即悖論
 
52.不在
 
他于洋川間轉折十年
他牽著線團進入地下迷宮
他拯救壓在深處的錫安
 
她是每座島嶼的女主人
想出線團創意的公主
是用愛將他塑造的黑客
還是變大變小的探洞愛好者
 
它是他們的程序之父
也是他們所設計的神之形象
——這些主體的不定性構成了關聯
 
關聯不在于他她,更不在它
而是在兩者之間關系過程
 
天色已晚,他從面包店走出
看見她消隱于斑馬海岸線
睡鼠坐在餐桌邊,“面包與牛奶,
刀子與三叉戟構成了晚餐”
 
53回.此時
 
記得上中學那一年,穿花裙子
站在圍墻上,看他仰著頭喊
“跳,快跳,玻璃就要碎了”
 
她一直不明白其間的關系
她一直不明白,其間的本質
只是關系。暮年坐在陽臺上
看花裙子往洋川落雪
 
此時他坐書桌前,手持放大鏡
尋找Theseus與Odysseus
字母背后的區別。但這些都是設想
 
只有睡鼠明白,世界仍未完成
迷宮在疏通與堵塞之間進退
 
他與她已退到兩個代碼,正在滯后
它看著屏幕上往下墜的字符……
當年他看著她落進懷抱,時空不在過去
而是在兩者之間關系過程
 
54.有無
 
“有沒有我們都沒關系,真的沒關系”
他說,煙頭掐滅于紙杯
咖啡已冷,周圍的人都已散去
 
“在關聯中沒有個體,個體不是目的
羽扇豆不是目的睡鼠也不是目的”
他繼續說,“甚至不是手段
只有關聯既是手段又是目的”
 
它看著游戲中這一段,再看一遍
Delete,接著是她風格模糊的面孔
“關聯一旦建立就永遠存在……”
 
它繼續將她Delete,系統并未垮臺
系統不借助于任何一個節點
 
它也不在他們與關聯之外
而是在兩者之間關系過程
在他消散的煙霧上,他或者它
做為同一面孔的不同表現
 
55.同一
 
關聯不在時間之內或之外
也不受空間決定,因此
時空成為外在化的對象
 
帽子匠的時間焦慮,與Odysseus的
空間焦慮,轉為Neo關聯的危機
這一切甚至不取決于程序之父
(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
 
終止是時間的斷流、空間的變化
它們已不再作用于關聯本身
這即是“無人的控制”
 
因此有無窮盡的時間(沒有時間)
因此有無邊際的空間(沒有空間)
 
沒有人需要安身立命的坐標
只需在不同文檔之間
建立關聯。但無人的控制不在個體
而是在兩者之間關系過程
 
56.取決
 
記得小時候,她把語言的睡鼠種到地里
秋天卻長成修辭的牛頭怪
最后,只好把它往茶壺中壓
 
言談的水面上升,浮現一張笑著的嘴
“事物都要成為字符,只有字符串
關聯的世界里唯有字符串真實
但并非不可或缺。”它也可以叫柴郡貓
 
暮年時他對鏡,“沒有字符串
世界也是一座玻璃迷宮
——它并非實有,而是空無”
 
牛頭怪從尾巴尖消失,并非從虛無
而是在兩者之間關系過程
 
但這一切取決于說書人(TA從未出現)
TA的言說維系著世界運行——
Alice庇護Odysseus
Alice在地道中喝下修辭的藥水
 
57.永不
 
“讓我們歌唱世界吧。”他站立船頭
指揮腓尼基水手,劃著音階之漿
要渡她吞吐水浪的音高海峽
 
“偉大的世界,請讓我們贊美你
你運動永不停息,擺動觸手
將每樣事物織入你的網絡
賦予它們意義,用意義將它們奴役”
 
其時他與她是意義的逃亡者
被章魚追捕,有時被綁于插件桅桿
“世界啊,你這老不死的系統……”
 
“雖不穩定但卻從不崩盤,你深如
Alice的淚潭,浮不起任何船只”
 
——一個系統無數鏡像,鏡像恢復
英雄們一再重來:消除了歷險的悲壯
他的歌聲并非消隱于她的深淵
而是在兩者之間關系過程
 
58.沒有
 
“可怕的不是世界崩潰,而是不崩潰
你我被刪除,世界仍然是一張網絡”
他在3D地圖上感嘆,程序結尾
 
晚霞現出,她與他在海邊對話
“如果一切都是虛無,那將是安慰
但虛無者,卻只是自己的肉身
這徹底的失敗屬于每一個角色……”
 
那時他沒有眼淚,對白被系統所設定
“我們的不存在也即世界的不存在”
她卻反對,“但世界因不實有而永遠存在”
 
它操縱他與她的對話速度
但不知道,它也只是她的假設
 
關聯的世界中TA們都被御載、刪除
不在實有、虛無,而是在兩者之間關系過程
TA們沒有恐懼,也沒有孤獨
散入……0與1幻化的晚霞與海浪
 
59.卻從
 
兒女英雄們,客死于符號帝國
或從邏輯的兔子洞被霞光驚醒
也有人不知所蹤,成為續集的靈感
 
——他們的手掌控制不了命運
那掌紋總是幻變,互相竄(篡)入
關聯的世界中再無確定——
這程序也只是鏡面上,羽扇豆開落
 
唯一記住,是角色形像鮮明
性格飽滿與敘事跌宕。說書人說
記憶也只是,阿斯特里昂的譫語
 
因此世界被困于玻璃迷宮
世界即是這透明的語言網絡
 
英雄們不是從迷宮中,輾轉一生
而是在兩者之間關系過程
這一切不是幻相,也并非虛妄
卻從鏡像間歸于顯示的空無
 
60回.尾聲
 
@1010◑0◐10101010101010101010(
^010101010101玻0101010101010%
A01010101010101010恠10101010*
 
$0101010璃101010101010101010H
#01010101010101010101a01010~
_010101010101菿0101010101010@
K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01迷0101010101010101010101J
`01010101010101010101宮0100#
或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
 
/010101010101010101010101兒^
’0101010101010101010女10101I
 
?0101010101010英101010101011H
P01010101雄01010101010101010\
#010傳1010101010101010101010=
&本詩所有亂碼均非亂碼而是正文…
 
 
 

《兒女英雄傳》小詞典
 
夢亦非
 
 
【結構圖】
 
這首詩從結構開始,我設計了三個人物,他、她、它,他是一條圓弧向下的線弧,她是一條圓弧向上的弧線,他們在切點處相交,它是一條直線,在中間均分二人并穿過切分點,而三條線都有箭頭朝向開放性的未來。我又用兩條豎著的虛線等分了這三條線,最左邊的區域是古典,中間的區域是現在,最右邊的區域是未來,在中間的區域我標上“空無”“物欲”“極權”字樣。這是最初想到的《兒女英雄傳》的結構圖
 
 
【玻璃迷宮】
 
在一首長詩中應該預先確定的是當下歷史時段的本質,我對它的判斷是“單質性的紛亂”,歷史被簡化、單選,造成一切簡單而潔明,就如玻璃,但它的內部并非靜止,而是有著風暴一般的混亂的運動,我一開始時用了一個比喻,“有如魚缸中的風暴”,但我一直對這個意象不滿意,試圖尋找一個更簡潔而有力的意象,為之花掉了好幾天時間,仍然尋找不到一個合適的意象。
2011年兒童節下午,我坐在上苑藝術館的陳列廳與圖書館之間懸空的通道上讀書,胡戈·弗里德里希的《現代詩歌的結構》,一邊讀一邊琢磨,讀到這一段:克羅洛在一首愛情詩(1955年)中寫道:“……你將在破碎的月亮那苦澀草藥的面容下聽到我的話?……而深夜如蘇打水一樣破裂,且黑且藍。”
其時風從兩座建筑之間的夾縫間吹刮著我,遠處是山,天空凈藍,云彩很有印象派的意味,“深夜如蘇打水一樣破裂”一句觸動了我,我停下來,又心不在焉地讀了好幾遍,一個意象跳了出來:玻璃迷宮。
這個意象跳出來與詩句有關,也與環境有關,其時列陳館頂端正在修建一個玻璃迷宮,前兩天我參加了美國藝術家黃瑞瑤女士這件投資巨大的作品的奠基儀式,但一直沒有將它與我要寫作的長詩聯系起來,但在這下午,它突然就變成了我正在苦苦尋找的那個長詩核心的意象。
一切朝向明晰:陳列館,陳列館頂部的玻璃迷宮……下面是靜止的、已完成的歷史,上面是靜止的透明的迷宮,長詩中的人物將在迷宮中行動,但總是走不出,雖然看起來它是如此透明,外在的目光也可以看穿迷宮與人物,但一切得不到改變,在這迷宮中沒有孤獨、沒有恐懼——這才是人的真正可怕。
這不是一個創造的時代,而是消費的時代,消費在哪里?那陳列館頂上的玻璃迷宮將在燕山腳下的風沙中松動、模糊、破舊,這是唯一的運動,一種“被動”的運動,正是這個時代的無聊之處。
我想要的意象是微小的,在外部力量面前不堪一擊的有破碎危險的玻璃制品,于是,我在玻璃迷宮的中間插入了個小小的字眼:小。它變成了可愛的、卡通的、透明的、隨時毀滅而又涵納了這個歷史時段的:玻璃小迷宮。
我當時決定,這就是長詩的標題——而此前我還沒有去想過它是什么。
 
【關系】
 
文學在處理主體、客體之時,不同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側重,在古典農業時代,處理的是主體,以及主體與主體之間關系,本質是抒情文學。到了現代,文學處理的是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本質是哲學文學。在后現代,文學處理的是客體,以及客體在語言之中的狀態,本質是消費文學。《兒女英雄傳》試圖處理的是客體之間的關系在語言之中,本質是一種關聯文學,可能比后現代主義作品走得更遠了一步,哪怕只是小小的一步。
 
【世界的本質】
 
世界的本質是什么?或者說是什么狀態?也許從網絡時代開始到未來的一個歷史長時段中,世界的本質將是單質的紛亂。技術越來越趨同,文化越來越趨同,文學也會越來越趨同,一個單質的世界正在形成,但這種單質并不能帶來穩定,也不表現為安靜的狀態,它將呈現出紛亂的景象。
 
【明】
 
    考慮到未來的可能是重要的美學風格將會有些哪此?在諸種可能性中,我首挑的是“明”。詩經——以豐富為美。楚辭——以奇詭為美。漢賦——以氣象為美。晉魏——以風骨玄秘為美。六朝——以華麗為美。唐——以雄健為美。宋——以明澈為美。詞——以市井為美。元曲——以俚俗為美。朦朧詩——以朦朧為美。第三代——以俗為美。知識分子——以智為美。口語——以低下為美。《兒女英雄傳》——以“”為美。美學應該體現在處理世界的方式。未來的世界以這些為關鍵詞:網絡、機器、自動化、準確……其美學共同點即是“。明是什么?是無物,但又是物化于其中,是將某一事物推到極端讓事物消失而只留下形式,是透,是直接,但其中卻又留下意味。“明”帶有卡爾維諾在《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中所言的“輕”、“快”、“精確”的特點,但又帶有東方式的直接、頓悟、道的特質,最終是未來關聯世界的第一美學特征,雖然未必是正面特征。
 
【虛空】
 
    每一部嚴肅的長詩都應當考慮價值系統的問題,在《兒女英雄傳》中,并沒有某個價值系統貫穿它,甚至不留下任何價值系統的影子,儒家價值系統、道家價值系統、佛家價值系統、基督教價值系統等等都幾乎沒留下,它處于價值虛空狀態。一開始我試圖將自由主義作為基本的價值骨架,但寫作的過程自動拒絕了所有價值,包括我所鐘愛的自由主義。重復某種價值系統也可能成就一部偉大作,比如《神曲》,發明某種價值系統則未曾被詩歌所完成,而在一部長詩中讓所有價值缺席,于詩人而言卻又于心不甘。也許在未來的世界中,未必有新的價值系統出現,但卻有可能所有價值系統都被摒棄,世界處于價值虛空的狀態——這時候人才被解放出來,作為肉體意義上的自由的人。
 
【無人】
 
    在《兒女英雄傳》中,有重復的一句:在此你要看見“無人”的控制。在關聯時代中,控制雖然不比極權時代更極端,但卻比極權時代更為寬廣,極權時代控制在政治、經濟、思想、組織方面,而在關聯時代,控制幾乎是看不見的,但不是沒有,而是隱形,它滲透在一切之中,在技術、在公司、在上班、在網絡、在行走、在對話……在生活的所有方面,只要有關聯,就一定會有控制。這寬泛的控制源于技術、網絡、人的符號化,但并沒有一個“中央”在控制,也沒有一個具體的人在發出這些控制,這即“無人”的控制。但無人又不是沒有人,“無人”在此作為一個因為缺場而在場的更神秘的形象,“無人”不是一個人,但卻是所有人的合一。“無人”的控制也就是無所不在的控制。
 
【主題】
 
    《兒女英雄傳》處理了六個主題:創世、愛、空間、時間、生死、關聯。每一章一個主題。縱觀詩歌史,每一部嚴肅的長詩無不處理生死時間空這些命題,或者是全部,或者是部分,因為它們是思想都會碰上的終極問題,是每個人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碰上的問題。換一種說法,幾乎所有嚴肅的長詩都是同一個文本在不同時代的鏡像,是同一個“理念”文本所改寫出來的“分有”文字。所以《荒原》也是《浮士德》,《浮士德》也是《神曲》,《神曲》也是《尤利西斯》……而《尤利西斯》可能也就是《兒女英雄傳》。無論形式如何改變,但在主題的不變上我們可以辨認出長詩的喬裝打扮或借尸還魂。
 
【模糊】
 
    毫無疑問,《兒女英雄傳》中的人物是很模糊的,男主角“他”沒有名字,女主角“她”也沒有名字,可疑的“它”也沒有名字,都只是一些人稱代詞。神話、傳奇、電影、童話、小說等面目可疑地出沒,其中沒有清晰的情節,雖然此詩的美學風格設置為“明”,但故事與人物卻并不明朗……而在我看來,模糊正是明的一部分,甚至不是明的補充,而是明借以通過的事物。
 
【亂碼】
 
    亂碼在此詩中大量存在,亂碼沒有明確的意思,但卻有意義與意味,亂碼意味著符號的自然、自由、漫游,也是符號因偶然而聚合在一起。在意義過于密集的詩中,出現一些亂碼,對于寫作者與讀者都是透氣、放松,形式沒有失卻但意思已經逃亡。在關聯時代,亂碼即是《黑客帝國》中突現在地下鐵車站中的尼奧,每個人都有可能因為語境的變化而成為亂碼,在《兒女英雄傳》中,每個人物因為文本的關聯互滲而成為亂碼。但有些讀者則認為可能在文本傳送與轉換中字處理程序出了問題,所以是亂碼。考慮到這種情況,我故意在全詩最后一行標注“本詩所有亂碼均非亂碼而是正文”,但這幾乎無補于事,仍然有不少讀者向我報告文檔出現了亂碼。有意思的是,“本詩所有亂碼均非亂碼而是正文”被放在以亂碼組成的一節中,亂碼變成正常,而這些正常的文字反而獲得了亂碼的效果。
 
【隱喻】
 
    全詩在修改中漸漸消失了比喻句,雖然并非那么徹底,因為我想要的是一首沒有比喻的詩,所以將隱喻性的原標題《玻璃迷宮》改為《兒女英雄傳》,所以試圖清理隱喻,不過我知道這種努力只能是形式上的潔癖,于詩歌無補于事,因為文藝的本質即是作為隱喻而存在,取消隱喻即取消文藝,取消文化。
    比喻是一種同意反復,在敘述過程中的骨質增生,讓敘述的直線小小地停頓一下,多出一塊。
    比喻也可以是敘述中的推進的一環,喻體也成為本體,如此,保持流暢的直線感,比喻方有速度。
    比喻是感覺的替代與意象的疊加,以此形成張力帶來熟悉感或陌生化,普通寫作者的才華就表現在比喻之上。
    比喻之所以行得通,因為A事物與B事物有共通性?
    世界是被看成是隱喻性的。
    在隱喻性的世界中,B事物與A事物有相似的結構,AB可以疊加是因為它們處于透明或半透明的狀態,且有一些結構相同/相似/相近的點線面,這種透明感與相似性源于道/理念/邏各斯的存在。
    在邏各斯/道/理念的作為“元”與“源”的縱軸、隱喻作為橫軸的坐標系上,個人(人與物)都只是影子,只是同一理念的不同分有,同一事物的不同鏡像,所以比喻是有道理的,才華是被承認并羨慕的。
    如果,如果邏各斯/道/理念并不如所想般存在,那么隱喻就只是人類巫術般的錯覺,只是一種不曾增殖、與本質無關的雜技,于是才華也就只是一種巫術能力。個體(人與物)被解放出來作來獨立的個體,而不再是影子、比體或喻體,世界的本質也就不再是比喻。更重要的是,比喻就是多余與不合理的錯誤。
    所以,對比喻的否定是個體解放的第一步。
    對人類終極的解放從語言的解放開始,一旦比喻消失,隱喻的世界被揭穿,極權也就無藏身之地,因為極權正是一種社會/政治組織上的比喻,極權的世界不折不扣是隱喻的世界。
 
【技藝】
 
    技藝是處理世界與事物的方式的工藝,是詩的基礎,是建筑在修辭上的方法,中國因為教育的缺陷,大多數寫作者在學校中未接受過完整的修辭學訓練,在技藝上處于非常粗疏的狀態,不知道技藝是什么,不重視技藝,甚至在中國新詩傳統中一直存在著反技藝的傳統。技藝是什么?于我看來它與人類精神狀態有關,它是世界的裂縫,不同的時代產生不同的技藝,從技藝中我們側身進入世界的內部。于寫作者而言,技藝是人生觀與世界觀在方技上的表現。基于對技藝的這種認識,在寫作《兒女英雄傳》之時,我試圖發明某種獨有的技藝(我一直相信技藝是個人發明出來的),最后我勉強發現(從寫作中發現而非發明)了存在于此詩中的技藝:篡(竄)入。
 
【篡(竄)入】
 
    在奧德修斯漂泊于海上十年間的敘述中,有時強行地竄入另一個形象,忒修斯有時取代他……在尼奧拯救錫安的過程中,有時畫面被篡改,陪在他身邊的不是崔妮蒂,而變成了阿里阿德涅……在忒修斯誅殺牛頭怪的歷險中,關鍵時刻殺掉牛頭怪的卻換成了尼奧……而坐在瘋狂的茶點的餐桌邊上的,本來是帽子匠、三月兔、睡鼠與愛麗絲,但卻在一眨眼間變成了尼奧、忒修斯、奧德修斯……這也許是多個文本互相關聯而帶來的交叉而竄入,最后篡改的效果。客觀原因是這樣,但也許并不僅僅是這樣。在一個關聯的時代中,每個人的命運在某些節點被另外的人所沖撞而發生改變,而早就經典化的被設定的文本中,雖然人物的命運尚能保持某種形式上的完整,但在過程中,總是不斷被別的文本的人物冷不妨卻又勢所必然地竄入,從而篡改了某個時段任何的主角或配角。而被竄(篡)入者,也在別人的命運中充當竄(篡)入者。個體的完整性垮塌,個體的獨立性消失,個體因而成為關聯中的一個符號,符號是可以被替代的。這種技藝:A文本與B、C、D文本的人物偶爾卻又不斷地取代然后又退出的技藝,我稱之為“篡(竄)入”。也許不是我發明了它,但我在寫作中過程發現了它,并強化了它。“篡(竄)入”作為技藝,表明我對關聯時代人類命運的看法:沒有人的命運是自我掌控、完整的,沒有人是獨立的,因為他總是被“替補”并且他也不斷去“替補”(在德里達的意義上使用這個詞)別人。這是一種悲觀的對未來的看法,卻也是一種客觀的看法,我想。
 
【兒女英雄傳】
 
    此詩的標題大費周章,一開始時叫《玻璃迷宮》,但我嫌四字的結構太硬,便加了個“小”字,變成《玻璃小迷宮》,詩人與評論家茱萸說這“小”字讓人“蛋痛”,天長日久,我也覺得這“小”有些多余,便改成《玻璃迷宮》。在寫作的過程中我開始厭惡隱喻(其實在比它更早的我的第二部實驗小說《碧城書:時間蕩漾》中,我便徹底地剔除了比喻句與形容詞),便想換掉這個名字。某一天福至心靈,突然想起爛俗的《兒女英雄傳》這個名字,細一想,它對此詩內容極為妥貼,詩中有男有女,都是史詩、神話、電影、童話中的英雄,所以叫《兒女英雄傳》再合適不過了。但詩中所寫的卻并非英雄,他們都是些平庸的、平面的的日常小人物,并非真的英雄,所以稱之為“英雄”,便帶來淡淡的冷靜的嘲諷之效果。但直到寫這篇文章之時,并無任何人認為這名字不錯,發表看法的人們都對之不以為然。我想因為人們都因為傳統的俠義小說《兒女英雄傳》與紅色電視劇《兒女英雄傳》大倒胃口之故。
 
【章回體】
 
    此詩采用了章回體,因為名字叫《兒女英雄傳》,既然是傳統小說的名字,那就是用傳統的形式罷,唯一區別在于每一回的標題并不是對聯的形式,因為此詩作為關聯論的“現場”,所以每一回的標題采用的是虛詞。我一直認為,詩歌愛好者喜歡用形容詞,入門者喜歡名詞意象,優秀詩人處理動詞,而大師,卻一定是處理虛詞的好手,因為詩歌不在形容詞、名詞與動詞之中,而是在虛詞之中,虛詞是世界的裂縫,是語言的縫隙,從那里可以進入世界的內心。
 
【幾句關鍵的詩】
 
 
  在工業時代以來的詩歌史上,有一些詩句非常關鍵,它們成為一個大的寫作時代與另一個大的寫作時代分水嶺上的水文地標。
    這些水文地標后來影響了一個時代甚至數個時代的寫作,寫作的走向,寫作的趣味,寫作的效果,成為后來者反復描摹的范本或模具,我們甚至可以說,以這些詩句為標準去劃分那些寫作時代并衡量那些寫作時代,新的寫作時代從這些詩句開始。
    為什么?因為這些關鍵性的詩句提供了或標示了新的詩歌美學的興起。但這樣說并不是說這些句子無中生有,有如上帝的創造,也可能是孕育這些詩句的時代提供了這樣的審美,但別的詩人不曾寫出而碰巧這個詩人寫出,也可能是詩人敏感于審美的變異而率先以這樣的句子表現出來。先不糾纏于孰先孰后的問題,只是大略地談談我自己所認為的關鍵的這幾句詩。
 
第一句: 自然是座廟宇,那里活的柱子/有時說出了模模糊糊的話音
 
    這兩行詩句出自波德萊爾的《應和》一詩,第一節:
 
 
        自然是座廟宇,那里活的柱子

        有時說出了模模糊糊的話音;

        人從那里過,穿越象征的森林,

        森林用熟識的目光將他注視。
之所以提出這兩句,是從這兩句開始,世界詩歌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此前,主體與外物是隔絕的,古典時代的寫作,主體是主體,外物是外物,但從這里開始,外物會因通感而發生變化,人與外物之間產生了某種內在的關系,基于命運、環境、歷史等等,這些外在的巨形決定性的因素被內化到主體與外物之間的寫作關系上。從這兩句開始,詩歌在主體與外物之間發生了糾纏不清的介質的作用。
而波德萊爾的《惡之花》,本雅明說,“《惡之花》是最后一部在全歐洲引起反響的抒情詩作品;以后再也沒有哪一部作品能穿越多少是有限的語言范圍而這樣深入人心。”而我們從現代詩歌史來看,《惡之花》卻是第一部在全歐洲引起反響的抒情詩作品,因為它拓展了“審美”的范圍,將丑與惡也作為“審美”對象引入詩歌,將與當時以及后來的時代相“應和”。《惡之花》一書與《應和》的開頭兩句,正是現代詩歌開始的“奇點”。
 
第二句:正當朝天空慢慢鋪展著黃昏/好似病人麻醉在手術桌上;
 
這兩句詩出自T·S·艾略特的《J·阿爾弗瑞德·普魯弗洛克的情歌》,嵌在這樣的詩節中:
 
 
       那么我們走吧,你我兩個人,

        正當朝天空慢慢鋪展著黃昏

        好似病人麻醉在手術桌上;

        我們走吧,穿過一些半清冷的街,

        那兒休憩的場所正人聲喋喋;

        有夜夜不寧的下等歇夜旅店

        和滿地蚌殼的鋪鋸末的飯館;
之所以提出這兩句,是因為艾略特開創了一個時代,這兩句提供了一種新的審美,那就是在現代生活中無力、萎靡、病態的世態與心靈,艾略讓這比喻在進程中發生了相反方向的轉折,“正當朝天空慢慢鋪展黃昏”按理要引出的是唯美的意象,但出人意料的是引出來的是“好似病人麻醉在手術桌上”,它是審丑,但更超出了審丑,審丑帶著一種破裂的張力,而這里的轉折卻是審美的另一種態度,陌生化的、從自然到人為的,從外物到主體的“直角”的關系。在這里發生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艾略特將疲乏的病態的人工的審美帶入了詩中,確立了一種現代主義的審美風格,第二件事是在外物與主體之間強行楔入一種關系,這種關系后來成為現代主義詩歌寫作的通用手法。對現代詩歌寫作來說艾略特的影響無人可比,某種意義上來說與他的這兩行詩不無某種象征的關系。
 
第三句:我滑下你的暮色如厭倦滑下一道斜坡的虔誠。
 
    這一行詩句出自博爾赫斯的名作《 蒙得維的亞》,全詩不長:
 
 
       我滑下你的暮色如厭倦滑下一道斜坡的虔誠。

        年輕的夜晚像你屋頂平臺上的一片翅膀。

        你是我們曾經有的布宜諾斯艾利斯,那座隨著歲月悄悄溜走的城市。

        你是我們的,節日的,像水中倒映的星星。

        時間中虛假的門,你的街道朝向更輕柔的往昔。

        黎明之光,它送出的早晨向我們走來,越過甘甜的褐色海水

        在照亮我的百葉窗之前,你低低的日色已賜福于你的花園。

        被聽成了一首詩的城市。

        擁有庭院之光的街道。
 


    我挑出這一句“我滑下你的暮色如厭倦滑下一道斜坡的虔誠”并不是詩歌史的必然,但對于我來說是一種必然。博爾赫斯被認為是后現代主義寫作的肇始者之一,眾多論家在他的詩中找到后現代主義,這讓我覺得有點驚訝,當然只是有一點。因為對這一句詩的體味無疑證明了我對他是后現代主義鼻祖之一的某種默認,雖然西方學界在博爾赫斯與喬伊斯、貝克特之間的選擇尚為猶豫。
在我看來這一句是很典型的后現代主義的句子,它表現了一種語言態度,后現代主義的寫作首先是一種語言態度的選擇,然后才是價值觀與審美的選擇。這個句子仍然與前兩個句子是一樣作為比喻句而引人注目,比體:我滑下你的暮色;喻體:如厭倦滑下一道斜坡的虔誠。或者,比體:我厭倦滑下你的暮色;喻體:如厭倦滑下一道斜坡的虔誠。在這里形成語義的迷宮。在前二句中句子是明晰的,二元結構,但在這里句子是不明晰的,迷宮結構,厭倦一詞即是形容詞又是名詞,而暮色與虔誠又是什么關系?僅僅這一句即是一首完整的詩。但是,在這一句中我們只能發現語言之間的游戲,無涉于意義、價值、主體、外物,它是語言自指與互指的游戲,借助于“我”這個主體而完成。所以它是一句后現代主義的詩句,它影響或潛在地影響了后來的詩句的建構方式。它是一種新的審美,但不是從主體與外物之間關系的審美,而是一種語言內部的審美。
 
第四句:愛只是符號之間的關聯
 
    這一句出于《兒女英雄傳》的第一節:
 
          愛僅僅做為符號之關聯
          Odysseus與Trinity相愛
          這取決于三月兔的說法
 
前面所引的三句寫作大時代分水嶺上的水文地標的句子,都是比喻句,這讓我們盡可能有理由悲哀地認為詩歌就是隱喻,甚至就是比喻。但在這一句中,出現的不是比喻,它是陳述與判斷。
我認為在后現代主義之后,哲學從本體論經過認識論經過語言論之后,將進入關聯論,在本體論階段,主體與宇宙本體/神是一體的,主體以存在的方式不存在,在認識論階段,處理的是主體與外物之間的關系,在語言論階段,處理的是語言如何遮弊與敞亮,還是人與語言之間的關系。而到了關聯論階段,處理的是關聯,主體不存在,存在的是關聯,語言只是某種關聯,人也只是某種關聯,無主體的時代出現。
在這種關聯時代中,于主體最重要的愛,也只是符號之間的關聯,看起來奧德修斯、崔妮蒂都是主體,但別忘記了它們都是《奧德賽》與《黑客帝國》中的符號,而這跨文本的兩個符號之間的關系并不對等,要取決于《愛麗絲漫游奇境》中的三月兔,但三月兔也是符號,一個符號不能賦予別外兩個符號的正當性與穩定性,所以主體徹底消失,只剩下一些暫時的關聯。在這樣的時代里,語言也不再是主體,作為主體的人早就消失,惟有關聯存在,關聯是什么?是陳述,是判斷,其間再沒有此前詩歌中那種挽歌的、抒情式的、真理式的審美與趣味。會不會這句詩將與前三句一樣,構成了某種詩歌寫作史上的水文地標,至少在我個人的意義上。
 
【創造】
 
    我一直強調,文學的本質是創造另一個與現實世界不同的世界,這是文學的天職。朱迪安·瑞思在《里爾克,現代主義與詩歌傳統》中寫道:“浪漫主義的基點是,詩人的終極未竟意圖是去創造一個世界,其統一性依賴其沉思……浪漫主義視詩歌為一種未來整體性的暗示,也是一種超越性的預示。”為了與浪漫主義拉開一些距離,也許我得補充一句:另一個世界作為對現實世界的理解與批判而存在。區別在于,浪漫主義的寫作中主體是出發點,所創造的世界作為主體的夢想與沉醉之所在,而在我的想法中,所創造的世界與主體無關,它只是客體,以及客體之間的關系,所以它沒有浪漫,也沒有抒情。上帝的創造是無中生有,詩人不是上帝,不能無中生有,那種以“命名”為主要任務的寫作早已滯后。詩人的創造是什么?是重新組合。在《兒女英雄傳》之中,我創造的材料是《奧德修紀》、克里特神話、《黑客帝國》、《愛麗絲漫游奇境記》,以及部分的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部分的《荒原》,部分的《阿斯特里昂的家》。我所做的,是在這些文本間出沒,將它們搭建起來,從某個意義上而言,他是本雅明的“引文”理論的實現。在此過程中我是一個建筑師,一個施工者,那里面沒有情感、經驗,但有思想以及想象。
 
【三角形的圓】
 
    三角形的圓無法畫出來,但它可以在想法中存在,雖然你無法用線條的方式想象它,在《兒女英雄傳》之中,我將它設置成小價值,在一個無任何信仰時代中,人總是要有些信仰,雖然這些小信仰就像三角形的圓一樣不可能而悖謬,但它們有助于減少孤獨(事實上詩中的角色都不孤獨——連孤獨也沒有)。
 
【關聯】
 
    因為此詩,我成為一個關聯論者。哲學從本體論轉到認識論,再從認識論轉到語言論,然后呢?沒有了?不!我想它會從語言論轉到關聯論。何謂關聯論?它是一種將世界與歷史看作關聯過程的理論,在關聯論中,人只是一些關聯的過程,看起來每個人都是關聯的節點,但從關系的全局看來,每個人只是被關聯的過程,人從能指變成所指,從物變成運動,從身體變成符號,個體的缺失不影響關聯的存在,因而人是功能性的可替補的。關聯的世界以互聯網為模板,以互聯網為基礎,以模擬為旨歸,以數字O與1為本質。關聯論是不是符號學,在符號學中每個符號都是有意義的,而在關聯中每個符號是無意義的,它可以被繞過,所以可以缺失。關聯論, , 也不是語言論,語言論要重要厘清語言的本質,是一種靜態的系統,而關聯論雖然也借助于語言論,但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些過程中語言并不重要,如果非要說存在重要的語言,那也就是0與1這兩個無任何意義的符號。這兩個符號組成了單質的世界。關聯論是《兒女英雄傳》的哲學思想,《兒女英雄傳》即是這種思想的闡述過程。
 
【用心叵測的格言】
 
    在《兒女英雄傳》中,我設置了一些“用心叵測的格言”,這些格言表現為判斷句,比如“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有房子者總是容易死于非命”,這一類格言并不試圖指向真理或真相,也不是經驗的傳達,更與智慧無關,它們只是一些語言的游戲,一些玩笑,功用是讓閱讀與寫作放松,它們的本質是反詩歌的,反箴言的,我喜歡這一類可能會誤導人的格言。
 
【人造物】
 
    從工業時代開始,人類開始生活在一個人造物的世界,這個世界與自然物的世界不同,在自然物的世界之中,一個人自己鉆研,可以大致能認識清某物,比如亞里士德多研究的動物,比如徐霞客所研究的地理,但在人造物的世界中,憑個人力量無法研究清楚某物,一個人無法研究清楚計算機的硬件與軟件——從礦物到電力到編碼到運行方式等等,一個人無法看清楚一臺汽車各部分的原理與制造等等,人其實低于人造物,就像作者低于文本,文本作為典型的人造物,奧德修斯低于它,愛麗絲低于它,我也低于它。未來的世界更是一個人造特的世界,這個世界甚至可以只是人物造的理念與影像的世界,物本體的消失,物影像的橫行,這就是關聯世界的特征。
 
【有死者】
 
    人被古希臘人定義為有死者,而漢娜·阿倫特在《人的境況》中這樣寫道:“希臘人對不朽的關切源自于他們的這種體驗:在有死之人的個體生活周圍,環繞著不朽的自然和不朽的諸神。鑲嵌于一個萬物皆不朽的宇宙中,‘有死’變成了人存在的惟一標記。”“這就是有死性:在一個凡運動的萬物都做圓周運動的宇宙中,以直線運動。”而在《兒女英雄傳》中,人不是有死者,而是不生不死的狀態,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在關聯世界中,人即是不死不活者,作為被關聯的過程,談不上活更談不上死。
 
【結構】
 
    一些危險的全稱判斷:史詩是事件的結構;現代長詩是精神的結構;后現代長詩語言的結構;《兒女英雄傳》是關聯的結構。它們也許依附于這樣一條哲學史的線索:本體論——認識論——語言論——關聯論。
 
【引文】
 
    《兒女英雄傳》中有許多引文,這些引文直接摘抄自《奧德修紀》、《愛麗絲漫游奇境記》、《阿斯特里昂的家》、《荒原》等,有一些我用引號引起來,有一些不曾引起來,而在詩后我并沒有注明引自哪些文本。詩中用引號引起來的句子很多,前人的句子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如此,形成一種效果:引文被埋伏進一些類似的句群中,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如果是對詩歌有足夠閱讀量的讀者,會一眼就知道那是引文,而普通讀者在知道其中許多句子不過是前人之作之后,也許會認為我是在抄襲。這里涉及到獨創性的看法,在傳統的觀念中,詩歌就應該是獨創,與前人及別人不同。而在我的觀念中,詩歌也許可以是組合,用前人的句子來組合,在古代,集句詩算是創作,是有“版權”的,如果每一句引文我都應該標示出來,那么是不是每個詞我都應該標志出自哪本經典哪一句?這樣一來,每個文本后面都應該附上一本《辭源》?上帝的創造是無中生有,凡人的創造是重新組合。
 
【十六行】
 
    《兒女英雄傳》由61個部分組成,但它不是組詩,而是長詩,就像我曾經的看起來很散的《空:時間與神》不是組詩而是哲學長詩一樣,《兒女英雄傳》是一首敘事長詩,16行體于我在2001年發明,用于《空:時間與神》、《素顏歌》,它的結構是34324,3行不穩定,4行穩定,3行再次不穩定,2行是過渡,最后的4行是穩定。唱起來像小夜曲:米發米來發。一個詩人總要發明一二種屬于自己的詩體,我固執地認為。
, , 也不是語言論,語言論要重要厘清語言的本質,是一種靜態的系統,而關聯論雖然也借助于語言論,但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些過程中語言并不重要,如果非要說存在重要的語言,那也就是0與1這兩個無任何意義的符號。這兩個符號組成了單質的世界。關聯論是《兒女英雄傳》的哲學思想,《兒女英雄傳》即是這種思想的闡述過程。
 
【用心叵測的格言】
 
    在《兒女英雄傳》中,我設置了一些“用心叵測的格言”,這些格言表現為判斷句,比如“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有房子者總是容易死于非命”,這一類格言并不試圖指向真理或真相,也不是經驗的傳達,更與智慧無關,它們只是一些語言的游戲,一些玩笑,功用是讓閱讀與寫作放松,它們的本質是反詩歌的,反箴言的,我喜歡這一類可能會誤導人的格言。
 
【人造物】
 
    從工業時代開始,人類開始生活在一個人造物的世界,這個世界與自然物的世界不同,在自然物的世界之中,一個人自己鉆研,可以大致能認識清某物,比如亞里士德多研究的動物,比如徐霞客所研究的地理,但在人造物的世界中,憑個人力量無法研究清楚某物,一個人無法研究清楚計算機的硬件與軟件——從礦物到電力到編碼到運行方式等等,一個人無法看清楚一臺汽車各部分的原理與制造等等,人其實低于人造物,就像作者低于文本,文本作為典型的人造物,奧德修斯低于它,愛麗絲低于它,我也低于它。未來的世界更是一個人造特的世界,這個世界甚至可以只是人物造的理念與影像的世界,物本體的消失,物影像的橫行,這就是關聯世界的特征。
 
【有死者】
 
    人被古希臘人定義為有死者,而漢娜·阿倫特在《人的境況》中這樣寫道:“希臘人對不朽的關切源自于他們的這種體驗:在有死之人的個體生活周圍,環繞著不朽的自然和不朽的諸神。鑲嵌于一個萬物皆不朽的宇宙中,‘有死’變成了人存在的惟一標記。”“這就是有死性:在一個凡運動的萬物都做圓周運動的宇宙中,以直線運動。”而在《兒女英雄傳》中,人不是有死者,而是不生不死的狀態,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在關聯世界中,人即是不死不活者,作為被關聯的過程,談不上活更談不上死。
 
【結構】
 
    一些危險的全稱判斷:史詩是事件的結構;現代長詩是精神的結構;后現代長詩語言的結構;《兒女英雄傳》是關聯的結構。它們也許依附于這樣一條哲學史的線索:本體論——認識論——語言論——關聯論。
 
【引文】
 
    《兒女英雄傳》中有許多引文,這些引文直接摘抄自《奧德修紀》、《愛麗絲漫游奇境記》、《阿斯特里昂的家》、《荒原》等,有一些我用引號引起來,有一些不曾引起來,而在詩后我并沒有注明引自哪些文本。詩中用引號引起來的句子很多,前人的句子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如此,形成一種效果:引文被埋伏進一些類似的句群中,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如果是對詩歌有足夠閱讀量的讀者,會一眼就知道那是引文,而普通讀者在知道其中許多句子不過是前人之作之后,也許會認為我是在抄襲。這里涉及到獨創性的看法,在傳統的觀念中,詩歌就應該是獨創,與前人及別人不同。而在我的觀念中,詩歌也許可以是組合,用前人的句子來組合,在古代,集句詩算是創作,是有“版權”的,如果每一句引文我都應該標示出來,那么是不是每個詞我都應該標志出自哪本經典哪一句?這樣一來,每個文本后面都應該附上一本《辭源》?上帝的創造是無中生有,凡人的創造是重新組合。
 
【十六行】
 
    《兒女英雄傳》由61個部分組成,但它不是組詩,而是長詩,就像我曾經的看起來很散的《空:時間與神》不是組詩而是哲學長詩一樣,《兒女英雄傳》是一首敘事長詩,16行體于我在2001年發明,用于《空:時間與神》、《素顏歌》,它的結構是34324,3行不穩定,4行穩定,3行再次不穩定,2行是過渡,最后的4行是穩定。唱起來像小夜曲:米發米來發。一個詩人總要發明一二種屬于自己的詩體,我固執地認為。
, , 也不是語言論,語言論要重要厘清語言的本質,是一種靜態的系統,而關聯論雖然也借助于語言論,但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些過程中語言并不重要,如果非要說存在重要的語言,那也就是0與1這兩個無任何意義的符號。這兩個符號組成了單質的世界。關聯論是《兒女英雄傳》的哲學思想,《兒女英雄傳》即是這種思想的闡述過程。
 
【用心叵測的格言】
 
    在《兒女英雄傳》中,我設置了一些“用心叵測的格言”,這些格言表現為判斷句,比如“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有房子者總是容易死于非命”,這一類格言并不試圖指向真理或真相,也不是經驗的傳達,更與智慧無關,它們只是一些語言的游戲,一些玩笑,功用是讓閱讀與寫作放松,它們的本質是反詩歌的,反箴言的,我喜歡這一類可能會誤導人的格言。
 
【人造物】
 
    從工業時代開始,人類開始生活在一個人造物的世界,這個世界與自然物的世界不同,在自然物的世界之中,一個人自己鉆研,可以大致能認識清某物,比如亞里士德多研究的動物,比如徐霞客所研究的地理,但在人造物的世界中,憑個人力量無法研究清楚某物,一個人無法研究清楚計算機的硬件與軟件——從礦物到電力到編碼到運行方式等等,一個人無法看清楚一臺汽車各部分的原理與制造等等,人其實低于人造物,就像作者低于文本,文本作為典型的人造物,奧德修斯低于它,愛麗絲低于它,我也低于它。未來的世界更是一個人造特的世界,這個世界甚至可以只是人物造的理念與影像的世界,物本體的消失,物影像的橫行,這就是關聯世界的特征。
 
【有死者】
 
    人被古希臘人定義為有死者,而漢娜·阿倫特在《人的境況》中這樣寫道:“希臘人對不朽的關切源自于他們的這種體驗:在有死之人的個體生活周圍,環繞著不朽的自然和不朽的諸神。鑲嵌于一個萬物皆不朽的宇宙中,‘有死’變成了人存在的惟一標記。”“這就是有死性:在一個凡運動的萬物都做圓周運動的宇宙中,以直線運動。”而在《兒女英雄傳》中,人不是有死者,而是不生不死的狀態,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在關聯世界中,人即是不死不活者,作為被關聯的過程,談不上活更談不上死。
 
【結構】
 
    一些危險的全稱判斷:史詩是事件的結構;現代長詩是精神的結構;后現代長詩語言的結構;《兒女英雄傳》是關聯的結構。它們也許依附于這樣一條哲學史的線索:本體論——認識論——語言論——關聯論。
 
【引文】
 
    《兒女英雄傳》中有許多引文,這些引文直接摘抄自《奧德修紀》、《愛麗絲漫游奇境記》、《阿斯特里昂的家》、《荒原》等,有一些我用引號引起來,有一些不曾引起來,而在詩后我并沒有注明引自哪些文本。詩中用引號引起來的句子很多,前人的句子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如此,形成一種效果:引文被埋伏進一些類似的句群中,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如果是對詩歌有足夠閱讀量的讀者,會一眼就知道那是引文,而普通讀者在知道其中許多句子不過是前人之作之后,也許會認為我是在抄襲。這里涉及到獨創性的看法,在傳統的觀念中,詩歌就應該是獨創,與前人及別人不同。而在我的觀念中,詩歌也許可以是組合,用前人的句子來組合,在古代,集句詩算是創作,是有“版權”的,如果每一句引文我都應該標示出來,那么是不是每個詞我都應該標志出自哪本經典哪一句?這樣一來,每個文本后面都應該附上一本《辭源》?上帝的創造是無中生有,凡人的創造是重新組合。
 
【十六行】
 
    《兒女英雄傳》由61個部分組成,但它不是組詩,而是長詩,就像我曾經的看起來很散的《空:時間與神》不是組詩而是哲學長詩一樣,《兒女英雄傳》是一首敘事長詩,16行體于我在2001年發明,用于《空:時間與神》、《素顏歌》,它的結構是34324,3行不穩定,4行穩定,3行再次不穩定,2行是過渡,最后的4行是穩定。唱起來像小夜曲:米發米來發。一個詩人總要發明一二種屬于自己的詩體,我固執地認為。
, , 也不是語言論,語言論要重要厘清語言的本質,是一種靜態的系統,而關聯論雖然也借助于語言論,但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些過程中語言并不重要,如果非要說存在重要的語言,那也就是0與1這兩個無任何意義的符號。這兩個符號組成了單質的世界。關聯論是《兒女英雄傳》的哲學思想,《兒女英雄傳》即是這種思想的闡述過程。
 
【用心叵測的格言】
 
    在《兒女英雄傳》中,我設置了一些“用心叵測的格言”,這些格言表現為判斷句,比如“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有房子者總是容易死于非命”,這一類格言并不試圖指向真理或真相,也不是經驗的傳達,更與智慧無關,它們只是一些語言的游戲,一些玩笑,功用是讓閱讀與寫作放松,它們的本質是反詩歌的,反箴言的,我喜歡這一類可能會誤導人的格言。
 
【人造物】
 
    從工業時代開始,人類開始生活在一個人造物的世界,這個世界與自然物的世界不同,在自然物的世界之中,一個人自己鉆研,可以大致能認識清某物,比如亞里士德多研究的動物,比如徐霞客所研究的地理,但在人造物的世界中,憑個人力量無法研究清楚某物,一個人無法研究清楚計算機的硬件與軟件——從礦物到電力到編碼到運行方式等等,一個人無法看清楚一臺汽車各部分的原理與制造等等,人其實低于人造物,就像作者低于文本,文本作為典型的人造物,奧德修斯低于它,愛麗絲低于它,我也低于它。未來的世界更是一個人造特的世界,這個世界甚至可以只是人物造的理念與影像的世界,物本體的消失,物影像的橫行,這就是關聯世界的特征。
 
【有死者】
 
    人被古希臘人定義為有死者,而漢娜·阿倫特在《人的境況》中這樣寫道:“希臘人對不朽的關切源自于他們的這種體驗:在有死之人的個體生活周圍,環繞著不朽的自然和不朽的諸神。鑲嵌于一個萬物皆不朽的宇宙中,‘有死’變成了人存在的惟一標記。”“這就是有死性:在一個凡運動的萬物都做圓周運動的宇宙中,以直線運動。”而在《兒女英雄傳》中,人不是有死者,而是不生不死的狀態,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在關聯世界中,人即是不死不活者,作為被關聯的過程,談不上活更談不上死。
 
【結構】
 
    一些危險的全稱判斷:史詩是事件的結構;現代長詩是精神的結構;后現代長詩語言的結構;《兒女英雄傳》是關聯的結構。它們也許依附于這樣一條哲學史的線索:本體論——認識論——語言論——關聯論。
 
【引文】
 
    《兒女英雄傳》中有許多引文,這些引文直接摘抄自《奧德修紀》、《愛麗絲漫游奇境記》、《阿斯特里昂的家》、《荒原》等,有一些我用引號引起來,有一些不曾引起來,而在詩后我并沒有注明引自哪些文本。詩中用引號引起來的句子很多,前人的句子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如此,形成一種效果:引文被埋伏進一些類似的句群中,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如果是對詩歌有足夠閱讀量的讀者,會一眼就知道那是引文,而普通讀者在知道其中許多句子不過是前人之作之后,也許會認為我是在抄襲。這里涉及到獨創性的看法,在傳統的觀念中,詩歌就應該是獨創,與前人及別人不同。而在我的觀念中,詩歌也許可以是組合,用前人的句子來組合,在古代,集句詩算是創作,是有“版權”的,如果每一句引文我都應該標示出來,那么是不是每個詞我都應該標志出自哪本經典哪一句?這樣一來,每個文本后面都應該附上一本《辭源》?上帝的創造是無中生有,凡人的創造是重新組合。
 
【十六行】
 
    《兒女英雄傳》由61個部分組成,但它不是組詩,而是長詩,就像我曾經的看起來很散的《空:時間與神》不是組詩而是哲學長詩一樣,《兒女英雄傳》是一首敘事長詩,16行體于我在2001年發明,用于《空:時間與神》、《素顏歌》,它的結構是34324,3行不穩定,4行穩定,3行再次不穩定,2行是過渡,最后的4行是穩定。唱起來像小夜曲:米發米來發。一個詩人總要發明一二種屬于自己的詩體,我固執地認為。
, , 也不是語言論,語言論要重要厘清語言的本質,是一種靜態的系統,而關聯論雖然也借助于語言論,但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些過程中語言并不重要,如果非要說存在重要的語言,那也就是0與1這兩個無任何意義的符號。這兩個符號組成了單質的世界。關聯論是《兒女英雄傳》的哲學思想,《兒女英雄傳》即是這種思想的闡述過程。
 
【用心叵測的格言】
 
    在《兒女英雄傳》中,我設置了一些“用心叵測的格言”,這些格言表現為判斷句,比如“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有房子者總是容易死于非命”,這一類格言并不試圖指向真理或真相,也不是經驗的傳達,更與智慧無關,它們只是一些語言的游戲,一些玩笑,功用是讓閱讀與寫作放松,它們的本質是反詩歌的,反箴言的,我喜歡這一類可能會誤導人的格言。
 
【人造物】
 
    從工業時代開始,人類開始生活在一個人造物的世界,這個世界與自然物的世界不同,在自然物的世界之中,一個人自己鉆研,可以大致能認識清某物,比如亞里士德多研究的動物,比如徐霞客所研究的地理,但在人造物的世界中,憑個人力量無法研究清楚某物,一個人無法研究清楚計算機的硬件與軟件——從礦物到電力到編碼到運行方式等等,一個人無法看清楚一臺汽車各部分的原理與制造等等,人其實低于人造物,就像作者低于文本,文本作為典型的人造物,奧德修斯低于它,愛麗絲低于它,我也低于它。未來的世界更是一個人造特的世界,這個世界甚至可以只是人物造的理念與影像的世界,物本體的消失,物影像的橫行,這就是關聯世界的特征。
 
【有死者】
 
    人被古希臘人定義為有死者,而漢娜·阿倫特在《人的境況》中這樣寫道:“希臘人對不朽的關切源自于他們的這種體驗:在有死之人的個體生活周圍,環繞著不朽的自然和不朽的諸神。鑲嵌于一個萬物皆不朽的宇宙中,‘有死’變成了人存在的惟一標記。”“這就是有死性:在一個凡運動的萬物都做圓周運動的宇宙中,以直線運動。”而在《兒女英雄傳》中,人不是有死者,而是不生不死的狀態,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在關聯世界中,人即是不死不活者,作為被關聯的過程,談不上活更談不上死。
 
【結構】
 
    一些危險的全稱判斷:史詩是事件的結構;現代長詩是精神的結構;后現代長詩語言的結構;《兒女英雄傳》是關聯的結構。它們也許依附于這樣一條哲學史的線索:本體論——認識論——語言論——關聯論。
 
【引文】
 
    《兒女英雄傳》中有許多引文,這些引文直接摘抄自《奧德修紀》、《愛麗絲漫游奇境記》、《阿斯特里昂的家》、《荒原》等,有一些我用引號引起來,有一些不曾引起來,而在詩后我并沒有注明引自哪些文本。詩中用引號引起來的句子很多,前人的句子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如此,形成一種效果:引文被埋伏進一些類似的句群中,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如果是對詩歌有足夠閱讀量的讀者,會一眼就知道那是引文,而普通讀者在知道其中許多句子不過是前人之作之后,也許會認為我是在抄襲。這里涉及到獨創性的看法,在傳統的觀念中,詩歌就應該是獨創,與前人及別人不同。而在我的觀念中,詩歌也許可以是組合,用前人的句子來組合,在古代,集句詩算是創作,是有“版權”的,如果每一句引文我都應該標示出來,那么是不是每個詞我都應該標志出自哪本經典哪一句?這樣一來,每個文本后面都應該附上一本《辭源》?上帝的創造是無中生有,凡人的創造是重新組合。
 
【十六行】
 
    《兒女英雄傳》由61個部分組成,但它不是組詩,而是長詩,就像我曾經的看起來很散的《空:時間與神》不是組詩而是哲學長詩一樣,《兒女英雄傳》是一首敘事長詩,16行體于我在2001年發明,用于《空:時間與神》、《素顏歌》,它的結構是34324,3行不穩定,4行穩定,3行再次不穩定,2行是過渡,最后的4行是穩定。唱起來像小夜曲:米發米來發。一個詩人總要發明一二種屬于自己的詩體,我固執地認為。
, , 也不是語言論,語言論要重要厘清語言的本質,是一種靜態的系統,而關聯論雖然也借助于語言論,但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些過程中語言并不重要,如果非要說存在重要的語言,那也就是0與1這兩個無任何意義的符號。這兩個符號組成了單質的世界。關聯論是《兒女英雄傳》的哲學思想,《兒女英雄傳》即是這種思想的闡述過程。
 
【用心叵測的格言】
 
    在《兒女英雄傳》中,我設置了一些“用心叵測的格言”,這些格言表現為判斷句,比如“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有房子者總是容易死于非命”,這一類格言并不試圖指向真理或真相,也不是經驗的傳達,更與智慧無關,它們只是一些語言的游戲,一些玩笑,功用是讓閱讀與寫作放松,它們的本質是反詩歌的,反箴言的,我喜歡這一類可能會誤導人的格言。
 
【人造物】
 
    從工業時代開始,人類開始生活在一個人造物的世界,這個世界與自然物的世界不同,在自然物的世界之中,一個人自己鉆研,可以大致能認識清某物,比如亞里士德多研究的動物,比如徐霞客所研究的地理,但在人造物的世界中,憑個人力量無法研究清楚某物,一個人無法研究清楚計算機的硬件與軟件——從礦物到電力到編碼到運行方式等等,一個人無法看清楚一臺汽車各部分的原理與制造等等,人其實低于人造物,就像作者低于文本,文本作為典型的人造物,奧德修斯低于它,愛麗絲低于它,我也低于它。未來的世界更是一個人造特的世界,這個世界甚至可以只是人物造的理念與影像的世界,物本體的消失,物影像的橫行,這就是關聯世界的特征。
 
【有死者】
 
    人被古希臘人定義為有死者,而漢娜·阿倫特在《人的境況》中這樣寫道:“希臘人對不朽的關切源自于他們的這種體驗:在有死之人的個體生活周圍,環繞著不朽的自然和不朽的諸神。鑲嵌于一個萬物皆不朽的宇宙中,‘有死’變成了人存在的惟一標記。”“這就是有死性:在一個凡運動的萬物都做圓周運動的宇宙中,以直線運動。”而在《兒女英雄傳》中,人不是有死者,而是不生不死的狀態,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在關聯世界中,人即是不死不活者,作為被關聯的過程,談不上活更談不上死。
 
【結構】
 
    一些危險的全稱判斷:史詩是事件的結構;現代長詩是精神的結構;后現代長詩語言的結構;《兒女英雄傳》是關聯的結構。它們也許依附于這樣一條哲學史的線索:本體論——認識論——語言論——關聯論。
 
【引文】
 
    《兒女英雄傳》中有許多引文,這些引文直接摘抄自《奧德修紀》、《愛麗絲漫游奇境記》、《阿斯特里昂的家》、《荒原》等,有一些我用引號引起來,有一些不曾引起來,而在詩后我并沒有注明引自哪些文本。詩中用引號引起來的句子很多,前人的句子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如此,形成一種效果:引文被埋伏進一些類似的句群中,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如果是對詩歌有足夠閱讀量的讀者,會一眼就知道那是引文,而普通讀者在知道其中許多句子不過是前人之作之后,也許會認為我是在抄襲。這里涉及到獨創性的看法,在傳統的觀念中,詩歌就應該是獨創,與前人及別人不同。而在我的觀念中,詩歌也許可以是組合,用前人的句子來組合,在古代,集句詩算是創作,是有“版權”的,如果每一句引文我都應該標示出來,那么是不是每個詞我都應該標志出自哪本經典哪一句?這樣一來,每個文本后面都應該附上一本《辭源》?上帝的創造是無中生有,凡人的創造是重新組合。
 
【十六行】
 
    《兒女英雄傳》由61個部分組成,但它不是組詩,而是長詩,就像我曾經的看起來很散的《空:時間與神》不是組詩而是哲學長詩一樣,《兒女英雄傳》是一首敘事長詩,16行體于我在2001年發明,用于《空:時間與神》、《素顏歌》,它的結構是34324,3行不穩定,4行穩定,3行再次不穩定,2行是過渡,最后的4行是穩定。唱起來像小夜曲:米發米來發。一個詩人總要發明一二種屬于自己的詩體,我固執地認為。
, , 也不是語言論,語言論要重要厘清語言的本質,是一種靜態的系統,而關聯論雖然也借助于語言論,但它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在些過程中語言并不重要,如果非要說存在重要的語言,那也就是0與1這兩個無任何意義的符號。這兩個符號組成了單質的世界。關聯論是《兒女英雄傳》的哲學思想,《兒女英雄傳》即是這種思想的闡述過程。
 
【用心叵測的格言】
 
    在《兒女英雄傳》中,我設置了一些“用心叵測的格言”,這些格言表現為判斷句,比如“羽扇豆長在言辭的縫隙間”、“有房子者總是容易死于非命”,這一類格言并不試圖指向真理或真相,也不是經驗的傳達,更與智慧無關,它們只是一些語言的游戲,一些玩笑,功用是讓閱讀與寫作放松,它們的本質是反詩歌的,反箴言的,我喜歡這一類可能會誤導人的格言。
 
【人造物】
 
    從工業時代開始,人類開始生活在一個人造物的世界,這個世界與自然物的世界不同,在自然物的世界之中,一個人自己鉆研,可以大致能認識清某物,比如亞里士德多研究的動物,比如徐霞客所研究的地理,但在人造物的世界中,憑個人力量無法研究清楚某物,一個人無法研究清楚計算機的硬件與軟件——從礦物到電力到編碼到運行方式等等,一個人無法看清楚一臺汽車各部分的原理與制造等等,人其實低于人造物,就像作者低于文本,文本作為典型的人造物,奧德修斯低于它,愛麗絲低于它,我也低于它。未來的世界更是一個人造特的世界,這個世界甚至可以只是人物造的理念與影像的世界,物本體的消失,物影像的橫行,這就是關聯世界的特征。
 
【有死者】
 
    人被古希臘人定義為有死者,而漢娜·阿倫特在《人的境況》中這樣寫道:“希臘人對不朽的關切源自于他們的這種體驗:在有死之人的個體生活周圍,環繞著不朽的自然和不朽的諸神。鑲嵌于一個萬物皆不朽的宇宙中,‘有死’變成了人存在的惟一標記。”“這就是有死性:在一個凡運動的萬物都做圓周運動的宇宙中,以直線運動。”而在《兒女英雄傳》中,人不是有死者,而是不生不死的狀態,他們從來就不曾活過,也不曾死過。在關聯世界中,人即是不死不活者,作為被關聯的過程,談不上活更談不上死。
 
【結構】
 
    一些危險的全稱判斷:史詩是事件的結構;現代長詩是精神的結構;后現代長詩語言的結構;《兒女英雄傳》是關聯的結構。它們也許依附于這樣一條哲學史的線索:本體論——認識論——語言論——關聯論。
 
【引文】
 
    《兒女英雄傳》中有許多引文,這些引文直接摘抄自《奧德修紀》、《愛麗絲漫游奇境記》、《阿斯特里昂的家》、《荒原》等,有一些我用引號引起來,有一些不曾引起來,而在詩后我并沒有注明引自哪些文本。詩中用引號引起來的句子很多,前人的句子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如此,形成一種效果:引文被埋伏進一些類似的句群中,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如果是對詩歌有足夠閱讀量的讀者,會一眼就知道那是引文,而普通讀者在知道其中許多句子不過是前人之作之后,也許會認為我是在抄襲。這里涉及到獨創性的看法,在傳統的觀念中,詩歌就應該是獨創,與前人及別人不同。而在我的觀念中,詩歌也許可以是組合,用前人的句子來組合,在古代,集句詩算是創作,是有“版權”的,如果每一句引文我都應該標示出來,那么是不是每個詞我都應該標志出自哪本經典哪一句?這樣一來,每個文本后面都應該附上一本《辭源》?上帝的創造是無中生有,凡人的創造是重新組合。
 
【十六行】
 
    《兒女英雄傳》由61個部分組成,但它不是組詩,而是長詩,就像我曾經的看起來很散的《空:時間與神》不是組詩而是哲學長詩一樣,《兒女英雄傳》是一首敘事長詩,16行體于我在2001年發明,用于《空:時間與神》、《素顏歌》,它的結構是34324,3行不穩定,4行穩定,3行再次不穩定,2行是過渡,最后的4行是穩定。唱起來像小夜曲:米發米來發。一個詩人總要發明一二種屬于自己的詩體,我固執地認為。

查看31448次

上一篇
趙明飛(上苑藝術館2012年駐館藝術家)
Elena de Varda(意大利藝術家)
張廣輝“昏禮”的寓意——寫在“昏禮”當代藝術體驗活動之后
Ludwika(2011年駐上苑藝術館裝置作品)
北島:古老的敵意
下一篇
印度策展人談印度新生代藝術家
《中國詩歌評論:細察詩歌的層次與坡度》出版
馬玉江新作品《墨竹圖》
Michael Cavayero 柯偉業
馬雁《詩集》《散文集》出版
版權©上苑藝術館
技術支持:九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