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與軟雕塑-藝術、裝置與身體作品總結
[2012-7-23 17:40:10]
上苑藝術館《舞與軟雕塑》藝術、裝置與身體作品展
Sangyuan Art Muaseum《Dance with the line , “Space Crystallisation”》Art Installation & body
主 題: 《舞與軟雕塑》藝術、裝置與身體
Subject:《Dance with the line , “Space Crystallisation”》Art Installation & body
主創人員: 上苑藝術館駐館藝術家
Creative people: Shangyuan Art Museum in the Museum of artists:
(波蘭)雕塑家-Ludwika ogorzelec((Poland) sculptor)
(中國)舞者-施曉娟shixiaojuan(China dancer)
(中國)音樂-王凡Wangfan(China Music)
展出地點: 北京草場地藝術區 三尚藝術中心
波蘭雕塑家-Ludwika 與波蘭駐華使館文化參贊在展覽現場
舞者施曉娟在Ludwika 的雕塑作品中舞蹈
舞者施曉娟 闡述:
這次展覽是一個藝術家內在精神追求與外化形式的探索,藝術本是一體,無論是用什么樣的語言來體現,雕塑、舞蹈、音樂、詩歌、繪畫等等本無分別,重要的是怎樣找到一種精神的上升,去到一個更加開放與自由的領域,這次的合作試圖用不同的語言共同去觸摸共通的精神,靜態的視覺與動態的視覺相互轉化、轉換……
This exhibition about an artist on a spiritual quest and exteriorization forms quest , the Art was one pice , It has the same result, whichever language you be able to use embodies : sculpture, dance, music, poetry, painting and so on…… it is no different in between , the piont is how to find spirit’s rish ...and go to more open freedom area , in this cooperate we try to use different way to tounch the same point of the spirit , the static state vision and mobil vision transform to one artpice .
上苑駐館波蘭雕塑家-路德維卡闡述:
這是一個藝術合作項目:“空間結晶作用”裝置與曉娟、希福的舞蹈結合在舞臺上呈現,我等得實在太久了!我作為一個雕塑家,從1990開始創作“空間結晶作用”并在各個公共空間巡回展示。 它是一種行動藝術!
過去我曾經在波蘭弗羅茨瓦夫Jerzy Grotowski 的劇場參與實驗劇場“樹人”的表演,那成為我人生中重要的作品,讓我認識到什么對我來說是重要的。
我真心希望在劇場展示“空間結晶作用”這個作品,與在舞臺上的角色,重新定義了觀者的精神空間。我們:曉娟與我將會是一個平衡。
一開始,舞者與劇場空間的“線”跳舞,用拉緊的透明線去為空間重新定義。透過改變舞臺與觀眾席空間與構造去為觀眾進行類似于“精神空間治療”的過程,同時為舞者創造出富有美感的空間。
dance with the line in thé space.
...a project like this artistic collaboration: "Space crystallization" and dance by Xiaojuan and Xi Fu in the theater " " I was waited long time ! I’m sculptor, from 1990 creating site specyfic sculptures " Space Crystallization " cycle in the public spaces. It is art action !
I met in the past the theater of Jerzy Grotowski in Wroclaw in Poland . I took part in the experyment paratheatrical "Tree People" which has marked its me and my work for the life. This experyment helped me decide what is important for me, from where my work will come.
Another experience it was working for the stages at theaters and films productions.
I really wanted to be able to introduce my "Space Crystallization" for the theater that played their roles also ... that redefined the mental space of spectator.
Our role: Xiaojuan and mine shall be in balance.
First, I "dance" with line in the space of the theater for redefine it with a strached transparents lines. Subjected to the viewer a kind of "treatment" of mental space by changing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auditorium and the stage .... and by this I would like to create a aesthetic space for thé dancers
————Ludwika Ogorzelec
波蘭國家榮譽勛章獎得主路德維卡簡歷:
1983年從波蘭弗羅茨瓦夫藝術學院取得雕塑碩士,并于1985年赴巴黎深造藝術。在這里她接受Cesar的邀請在他位于L’Ecole Nationalle des Beaux-Arts的工作室一起工作,發展她在波蘭創作的“平衡器械”循環作品系列。因為Michael Brenson在紐約時代雜志中對她的稱贊,路德維卡的作品逐漸受到國際的關注和認同。2011年-2012入選上苑藝術館駐館藝術家.
她的雕塑作品曾經在紐約、瑞典、希臘、法國、德國、比利時、瑞士、澳大利亞、意大利、西班牙、波蘭、日本等地展覽。她一共舉辦過55次個展和策劃超過50個群展。并獲邀參加16個大型研討會于藝術家駐場計劃。 最近,她的作品在10處公共空間展示。在2007年,她憑著優秀的作品,得到波蘭總統頒發的波蘭國家榮譽勛章。她的展覽被許多國際藝術期刊介紹,收錄余100篇報道,她同時入選Elzbieta Dzikowska編撰的藝術史書“50位波蘭藝術家”。
近25年她創作緯度跨越世界,透過持續進行的國際藝術項目“空間結晶作用”與各地觀眾互動。
施曉娟簡歷:
自1999年于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編導專業畢業后,先后在廣東現代舞團和北京現代舞團和瑞典Raande-Vo Dance Company做演員及編導的工作,2008年北京現代舞團教育部負責人。同年創立蓬萊舞社。2010年開始以自由現代舞者的身 份應世界多國導演、藝術家和舞團邀請進行藝術創作交流活動。2011年在上苑藝術館創作的作品《木條箱》獲中國戲劇文化獎金獎。
參加的大型藝術節及藝術活動:
2000年英國布萊頓藝術節、德國柏林藝術節、英國愛丁堡藝術節2002年德國柏林中國節,印尼國際藝術峰會,中國首屆舞蹈屆,2006年意大利威尼斯雙年展、韓國首爾創舞藝術節、臺北中山音樂堂臺北---北京“兩岸城市藝術節”2007西班牙馬德里藝術宮“中國藝術節”2009年曾陪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出訪以色列參加“感知中國”大型文化交流活動,2010年比利時Europalia藝術節、南非肯尼亞內羅畢藝術節等。 2011年-2012入選上苑藝術館駐館藝術家.
王凡簡歷:(上苑藝術館08-09國際創作計劃駐館音樂家)
1970年,出生于蘭州。
1996年,專輯《大法度》(未發表)
2001年,發表專輯《身體里的冥響》(出品:Sub Jam·鐵托/Origin·本)。
2002年,為小說朗誦會《斯巴達》配樂;為實驗電影《冬至》(An Anti Ant)(出品
:Sub Jam·鐵托)配樂。
2003年,專輯《車前子的詩歌》(未發表);為實驗話劇《審問記》配樂;為實驗話劇
《火臉》配樂;參加“聲納2003·北京國際電子音樂節”;發表專輯《無限反復》(《
斯巴達》配樂re-mix)(出品:Adopin·阿都品/Sub Jam·鐵托)。
2004年,2月,上海,“打開天空”;5月,瑞士伯爾尼、蘇黎世演出;7月,話劇《火
臉》韓國演出現場配樂;9月,上海,“On Sale”藝術展;10月,“哈爾濱新音樂藝術
節”;11月,杭州,第二層皮音樂節……
2005年,10月,第六屆迷笛音樂節第二舞臺(Mini MIDI·水陸觀音特別節目);12月
,話劇《斯特林堡情書》配樂。
2006年,1月,話劇《論黑暗是不存在的》配樂。
2006年,3月,與Zibgniew Karkowski合作演出(水陸觀音);5月,mini midi ii音樂
節(第七屆迷迪音樂節實驗舞臺);6月,專輯《五行》由觀音唱片和adopin聯合出
品。
2007年我不知道什么叫藝術,我只知道我和你一樣,只活百年。
2008-2009年入選上苑藝術館國際創作計劃駐館音樂家。
王凡是中國大陸最早和最多產的非學院派實驗音樂家。在完全投身于音樂創作之前,他曾經參軍、做過電工、在低檔歌舞廳擔任主唱。他的風格跨越了流行樂、搖滾樂、合成器流行、經典氛圍音樂、日式噪音、drone、microsound、氛圍噪音、宗教音樂、世界音樂、即興音樂、電子原音等廣泛的領域,曾經和舌頭、No、秋天的蟲子、微、蘭州噪音協會、暗夜公爵、野孩子等樂隊的樂手合作,同時也是一位忙碌的錄音、混音師和戲劇配樂者,在大陸地下音樂場景中頗有聲望。
查看5087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