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不卡|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久久|www.色啪啪.com|刮伦真实厨房|日韩伦理一区

首頁 | 簡介 | 建筑藝術 | 文學 | 新聞 | 上苑藝考 | 藝術家專欄 | 駐館藝術家 | 書訊 | 國際創作計劃 | 藝術品市場 | 上苑人物 | 藝術批評
文章搜索:
標題 作者 內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數字,不得搜索符號!
駐館藝術家 > 駐館藝術家
狄蘭·托馬斯:通過綠色導火索催開花朵的力量 (北島)

[2007-12-12 14:22:19]


狄蘭·托馬斯:通過綠色導火索催開花朵的力量 

北島

  一 
 
1953年11月4日凌晨兩點,狄蘭,托馬斯(Dylan Thomas)獨自走進白馬酒家(White Home Tavern)。這棟建于1880年的木結構的房子,位于紐約曼哈頓格林威治村附近,是由碼頭倉庫改裝的酒吧,過去主要顧客是碼頭工人。一個多鐘頭后,他回到附近的旅館,跟女友麗茲(Liz)說:“我干了十八杯純威士忌,我想這是紀錄了。”然后昏睡過去。早上他醒來感到胸悶,要呼吸新鮮空氣。麗茲陪他到白馬酒家,他又喝了兩杯啤酒,回到旅館,由于呼吸困難、嘔吐、腹痛等癥狀,請來醫生,給他服用大量的嗎啡。是夜,不見好轉,他被送到紐約一家羅馬天主教私立醫院,陷入昏迷狀態。

像大多數愛爾蘭男人一樣,狄蘭喜歡酗酒。這本來不是什么大問題,只要在家,他就會感到安全。他給贊助人卡爾泰妮(Caetani)公主寫信時,提到自己酗酒的問題:“我在故鄉,在任何我喜歡的地方,我很忙,喝酒一點兒也不可怕,我很好,好極了,快樂且不害怕,盡是那些挺不賴的廢話,總之一個傻樂的伙伴只圖說個痛快,從來不會變成無益、偶然、丑陋和不幸的行動,有條理的騷亂,清洗中的憂傷,過度的榮耀,我所知道不知道的世界。”而一旦離開家鄉,他對酗酒和自我毀滅感到懼怕。正是四次美國之行最終導致他的死亡。

第一次美國之行是1949年。邀請他去的是美國詩人兼評論家布朗寧(JohnMalcolm Brinnin)。他一直想請狄蘭到美國來,當他擔任希伯來人青年男女協會的詩歌中心的主任時,終于如愿以償。狄蘭顯然被曼哈頓征服了,他寫道:“這泰坦尼克之夢的世界,高人云霄的巴比倫,一切難以置信的富裕和陌生!彼芸炀驼业綆准覑蹱柼m酒吧,最喜歡的是白馬酒家,也許因為又昏暗又故舊,讓他想起倫敦的酒吧。
 
狄蘭一系列朗誦獲得空前的成功。布朗寧記述了他來美國的頭一次朗誦,當時他病得很重,甚至吐了血。但他一上臺,“肩膀筆直,堅定地挺胸昂首向前”。他帶給美國的是一種全新的朗誦方式。朗誦結束時,全場起立歡呼。另一個目擊者認為,普通聽眾根本不在乎他那些難懂的詩句,狄蘭用聲音——那痛苦與歡樂的緊箍咒征服了他們。
 
由于自己沒上過大學,在寫給妻子凱特琳(Caitlin)的信中,他承認自己對那些高等學府的畏懼心理:“那類我正要進入的不可知的鬼地方”。但他應付自如,在二十九天中朗誦了十七場,場場爆滿,美國聽眾被順口獨特的魅力震住了。
 
在一個女演員的回憶錄中,記述了狄蘭的,劣跡。她問狄蘭為什么來好萊塢。狄蘭說,一來他想摸摸金發碧眼的小明星的乳頭,再者想見見卓別林。那個女演員滿足了他的愿望,先讓他用手指蘸香檳消毒摸她的乳房,然后帶上他與卓別林和瑪麗蓮·夢露共進晚餐。而狄蘭在飯前就喝醉了,卓別林很生氣,把狄蘭趕走,他說偉大詩歌不能成為發酒瘋的借口。狄蘭的答復是在卓別林家門廊的一棵植物前撒了泡尿。
 
在美國獲得的成功,使他難以拒絕各種誘惑,特別是酗酒。他意識到這一點,但無能為力。第二次美國之行帶有更明顯的自我毀滅傾向。在亞利桑那州憑吊美國祖先的紀念石前,狄蘭在給朋友的明信片上寫下墓志銘:
 
1952年春在曼哈頓島我們戰死,在對抗美國慷慨大方的英勇之戰中。一個叫雙麥的美國佬槍殺凱特琳。我被波旁王朝分子剝去頭皮。留給你這死后的愛……
 
回到威爾士,狄蘭的身體逐漸康復,并開始寫作。但他們欠了一屁股債,還要養家糊口。在美國朗誦雖收入有限,但白吃白喝,還能多少寄點兒錢貼補家用。狄蘭沒有別的選擇。
 
這是狄蘭第四次來美國。自1949年他開始創作詩劇《牛奶樹下》,他花了兩三年的工夫才完成。1953年5月他第三次來到美國,在紐約等地上演了《牛奶樹下》,引起轟動。成功就像一輛剎車失靈的汽車,欲罷不能;氐酵柺浚姨m度過他生命中最后一個夏天,他妻子凱特琳竭力勸阻他再去美國。按一個演員朋友的說法,狄蘭曾要跟他借幾百鎊,他一時拿不出來,否則狄蘭就不必再去美國了。狄蘭畫漫畫諷刺自己像“為美元發瘋的夜鶯”,在尋找“穿濕橡皮雨衣的裸體女人”,為寫作為掙錢養家而飛翔。
 
在最后的美國之行中,他結識了麗茲并成為情人。麗茲是個結過兩次婚的女人,很自信,但和凱特琳的不同之處是,她根本管不住狄蘭。狄蘭死后,凱特琳給麗茲寫信,指責她偷走了世界上最偉大的詩人,而紐約人根本無權擁有他的任何部分。
 
詩人之死,恐怕和美國酒中放毒品的習慣有關。那是格林威治村吸毒文化的開始,動輒用可卡因和海洛因來控制情緒的好壞。這種毒品與酒精的混合是非常危險的。此外,為了獲得最好的表演效果,狄蘭服用了大量的安眠藥與鎮靜劑。
 
狄蘭最后一次朗誦是在紐約市立學院。他的好朋友、威爾士詩人杜德(Ruthven Todd)見證了狄蘭的死亡。他在給朋友的信中寫道,11月3日他和另外兩個人在旅館的房間見到狄蘭。當時他“極為有趣,忙于發明一個精神分裂癥的酒吧,其中他自己是唯一的顧客”。第二天中午,在十八杯純威士忌后又加上兩杯啤酒,他徹底垮了。杜德記得狄蘭說的最后一句話:“一個人一不留神就到了三十九歲!
 
白馬酒家依在,我幾年前在格林威治村的朋友家小住,曾專程拜訪過。墻上掛著狄蘭在那兒飲酒的照片,出售和他有關的旅游紀念品。這里曾一度成為藝術家聚會的地方,包括小說家諾曼,梅勒,杰克·克魯亞克,歌手鮑普·狄蘭等。據說每年狄蘭的忌,這里供應狄蘭最后一餐所用的飯菜。詩人之死居然為一個酒吧帶來好生意,“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 
狄蘭死于1953年11月9日,年僅三十九歲。由于他是外國人,死因特別,故需要辦理認尸手續,由美國的新方向出版社的老板勞夫林(James Laughlin)出面。據勞夫林回憶,在醫院停尸房,甲醛味道和甜膩膩的背景音樂混在一起。一個小老頭推出一具具尸體,勞夫林在其中認出又青又腫的狄蘭。在小老頭的指點下,他來到一個窗口,辦手續的是一個又矮又小的姑娘。在勞夫林的幫助下,她勉強拼寫出名字。問到職業一欄,勞夫林說:“詩人!边@一回答讓她困惑:“什么是詩人?”勞夫林說:“他寫過詩。”于是小姑娘在表格上寫下:“狄蘭·托馬斯。他寫過詩! 
 
 二 
 
 通過綠色導火索催動花朵的力 
 通過綠色導火索催動花朵的力 
 催動我綠色的歲月;炸裂樹根的力 
 是我的毀滅者。 
 而我喑啞,無法告知佝僂的玫瑰。 
 同一種冬天的熱病壓彎了我的青春。 
 催動水鑿穿巖石的力 
 催動我鮮紅的血液;使波動的溪流枯干的力 
 使我的血液凝固。 
 而我喑啞,無法告知我的血管 
 同一張嘴這樣在山泉旁呼吸。 
 攪動池水的那只手 
 揚起流沙;牽動風的那只手 
 扯動我的尸布船帆。 
 而我的喑啞,無法告知被絞的人 
 我的泥土怎樣被做成劊子手的石灰。 
 時間的嘴唇緊吮泉眼; 
 愛滴落又匯聚,但落下的血 
 將撫慰她的創痛。 
 而我喑啞,無法告知氣候的風 
 時間怎樣在繁星周圍滴答出一個天堂。 
 而我喑啞,無法告知情人的墓穴 
 同一種蛆蟲怎樣在我的被單上蠕動。 
 (王燁 水琴譯) 
 
 穿過綠色莖管催動花朵的力 
 穿過綠色莖管催動花朵的力 
 催動我綠色的年華;摧毀樹根的力 
 摧毀我的一切。 
 我無言相告佝僂的玫瑰, 
 同樣的寒冬熱病壓彎了我的青春。 
 催動流水穿透巖石的力 
 催動我鮮紅的血液;驅使溪流干涸的力 
 驅使我的血液凝結。 
 我無言相告我的血管, 
 同樣這張嘴怎樣吸干山間的清泉。 
 攪動一泓池水旋轉的手 
 攪動沙的流動:牽動風向的手 
 扯動我尸布般的風帆。 
 我無言相告那絞死的人, 
 我的泥土這樣制成劊子手的石灰。 
 時間的嘴唇水蛭般貼緊泉眼; 
 愛滴落又相聚,但是流淌的血 
 一定會撫慰她的傷痛。 
 我無言相告一個氣候的風, 
 時光怎樣圍繞星星滴答出一個天堂, 
 我無言相告情人的墓穴, 
 我的被褥上蠕動著同樣的蛆蟲。 
 (海岸 傅浩 魯萌譯) 
 
 通過綠色的莖管催動花朵的力 
 通過綠色的莖管催動花朵的力 
 也催動我綠色的年華,使樹根枯死的力 
 也是我的毀滅者。 
 我也無言可告佝僂的玫瑰 
 我的青春也為同樣的寒冬熱病所壓彎。 
 催動著水穿透巖石的力 
 也催動我紅色的血液,使喧嘩的水流干涸的力 
 也使我的血流凝結。 
 我也無言可告我的血管 
 在高山的水泉也是同一張嘴在嘬吸。 
 攪動池塘里的水的那只手 
 也攪動流沙,拉著風前進的手 
 也拖曳著我的衾布船帆。 
 我也無言可告那絞死的人 
 絞刑吏的石灰是用我的泥土制成。 
 時間的嘴唇像水蛭緊貼泉源; 
 愛情滴下又積聚,但是流下的血 
 一定會撫慰她的傷痛。 
 我也無言可告一個天氣的風 
 時間已經在群星的周用記下一個天堂。 
 我也無言可告情人的墳墓 
 我的衾枕上也爬動著同樣的蛆蟲。 
 (巫寧坤譯) 
 
 通過綠色導火索催開花朵的力量 
 通過綠色導火索催開花朵的力量 
 催開我綠色年華;炸毀樹根的力量 
 是我的毀滅者。 
 而我啞然告知彎曲的玫瑰 
 我的青春同樣被冬天的高燒壓彎。 
 驅動穿透巖·石之水的力量 
 驅動我的鮮血;枯竭滔滔不絕的力量 
 使我的血凝結。 
 而我啞然告知我的血管 
 同樣的嘴怎樣吮吸那山泉。 
 在池中攪動水的手 
 攪動流沙;牽引急風的手 
 牽引我裹尸布的帆。 
 而我啞然告知那絞死的人 
 我的泥土怎樣制成劊子手的石灰。 
 時間之唇蛭吸源泉; 
 愛情滴散聚合,但沉落的血 
 會平息她的痛楚。 
 我啞然告知一種氣候的風 
 時間怎樣沿星星滴答成天堂。 
 而我啞然告知情人的墓穴 
 我床單上怎樣蠕動著同樣的蛆蟲。 
 (北島譯) 
 
在這里我采用了四種譯本。我參考了前三種譯本,并在美國詩人的幫助下,根據原作重譯。由于狄蘭獨特的節奏與韻律,以及矛盾修辭法、雙關語等,對任何譯者來說都是極大的挑戰。比如,其中關鍵一句I am dumb totell,dumb除了啞巴,還有笨的意思,tell意為告訴。我們先來看王燁、水琴的譯法:而我喑啞,無法告知,就顯得比較笨拙,是典型的翻譯文體。相比之下,海岸等譯成無言相告,巫寧坤譯成無言可告就好多了,但似乎離“啞巴”的原意有一定距離。我譯成啞然告知也不甚理想,但多少傳達了這一矛盾修辭法的特點。另外,在不增不減的對應原則下,我設法使中文修辭更準確更順暢,創造一種新的節奏。依我看翻譯如同寫作一樣,往往關鍵是第一句,為全詩定音。讓我們比較這四種譯本的第一句:通過綠色導火索催動花朵的力/催動我綠色的歲月(王燁、水琴譯);穿過綠色莖管催動花朵的力/催動我綠色的年華(海岸等譯);通過綠色的莖管催動花朵的力/也催動我綠色的年華(巫寧坤譯);通過綠色導火索催開花朵的力量/催開我綠色年華(北島譯)。第二種和第三種把fuse譯成莖管顯然是重大錯誤,失去了狄蘭那帶動全詩的最有原始沖動的想象,而第一種把年華譯成歲月雖不能說有誤,但從意象上則差遠了。我得承認,我把眾口一詞的催動譯成催開是一種小小的冒險,但我認為催開有一種直接性,更具視覺效果。還有一點,即前三種譯本一致把力量譯成力,這在漢語中是十分拗口的。
 
此外,有幾個重要之處值得一提。一個是第二段第二行原文the mouthing streams是雙關語,即指喧嘩的水流,又有口若懸河之意。我譯成滔滔不絕,就是想設法保留原作中的雙重含義。第四段第一行原文leech指的是像水蛭(螞蟥)那樣吸血,我只好用漢語創造了一個對應的詞“蛭吸”。再就是同一段的最后一句:時間怎樣沿星星滴答成天堂。在這里滴答(tick)是動詞。再看看其他譯者是如何處理的:時間怎樣在繁星周圍滴答出一個天堂(王燁、水琴譯),時光怎樣圍繞星星滴答出一個天堂(海岸等譯),時間已經在群星的周圍記下一個天堂(巫寧坤譯)。在我看來,他們的處理都過于繁復,似乎想盡力填補原作中的空白,而那恰是此詩的精妙之處。
 
二十五年前我頭一次聽到這首詩。那是在《今天》編輯部每月例行的作品討論會上,邁平把狄蘭介紹給大家,并讀了幾首自己的譯作,其中就包括這首詩。我記得眾人的反應是張著嘴,但幾乎什么都沒說。我想首先被鎮住的是那無以倫比的節奏和音調,其次才是他那輝煌的意象。很多年后我聽到狄蘭自己朗誦這首詩的錄音帶。他的聲音渾厚低沉,微微顫抖,抑揚頓挫,如同薩滿教巫師的祝福詛咒一般,讓人驚悚。 通過綠色導火索催開花朵的力量/催開我綠色年華;炸毀樹根的力量/是我的毀滅者。/而我啞然告知彎曲的玫瑰/我的青春同樣被冬天的高燒壓彎。我曾反復說過,一首詩開篇至關重要,一錘定音,有如神助一般,可遇而不可求。狄蘭的第一句就是如此。綠色導火索與花朵的因果關系,正是通過催開這一動詞連接并推動的,如果用另一種處理方式,或置換另一個動詞,就會毀掉這一句甚至整首詩。若僅有通過綠色導火索催開花朵的力量還不夠,緊接著催開我綠色年華成為第二推動力,由此帶出炸毀樹根的力量/是我的毀滅者?v觀全詩,每一句都是由這類相關聯的兩組意象組成的。而我啞然告知彎曲的玫瑰/我的青春同樣被冬天的高燒壓彎。我前面提到過啞然告知,恰恰表明了詩歌寫作的困境在語言限度與可能之間。冬天的高燒又是典型的矛盾修辭法,處理不好,效果會適得其反。
 
驅動穿透巖石之水的力量/驅動我的鮮血;枯竭滔滔不絕的力量/使我的血凝結。/而我啞然告知我的血管/同樣的嘴怎樣吮吸那山泉。第二段如果壓不過第一段,也絲毫不能示弱。穿透巖石之水與我的鮮血對應,用滴水穿石比喻人的生命力,反之亦然。在這一段用了三個和嘴相關的意象:第一次是滔滔不絕(mouthing),第三次是同樣的嘴,而第二次是我啞然告知(I amdumb to mouth),僅在這一段和其他的我啞然告知(I am dumb to tell)不同,用嘴替代告知?上г诜g中難以反映出來。
 
在池中攪動水的手/攪動流沙;牽引急風的手/牽引我裹尸布的帆。/而我啞然告知那絞死的人/我的泥土怎樣制成劊子手的石灰。第三段音調的轉變,是從句式變化開始的,而動詞仍是改變句式的動力:攪動、牽引、制成。牽引我裹尸布的帆帶人死亡意象。在絞死的人、劊子手與我之間,由于生死相連,在某種意義上構成某種共謀關系。
 
時間之唇蛭吸源泉;/愛情滴散聚合,但沉落的血/會平息她的痛楚。/我啞然告知一種氣候的風/時間怎樣沿星星滴答成天堂。第四段第一句非常精彩:時間之唇蛭吸源泉。正如我剛才分析翻譯時提到動詞蛭吸(leech),正是這個讓人疼痛畏懼的詞,顯示出時間之唇的貪婪和殘忍。愛情滴散聚合正與時間之唇蛭吸源泉相呼應,但沉落的血/會平息她的痛楚,在這里,她顯然是指愛情。時間怎樣沿星星滴答成天堂讓人拍案叫絕,足以在結尾處壓住分量。
 
而我啞然告知情人的墓穴/我床單上怎樣蠕動著同樣的蛆蟲。最后一段由兩行組成,是對整首詩的主題——自然、生死、愛情相生相克的總結。
 
這是一首偉大的現代抒情詩。詩歌寫作是一種危險的平衡。狄蘭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把握住這一危險的平衡,找到容納他那野蠻力量的唯一形式。他這首詩如此雄辯,如此渾然一體。在某種意義上,一首好詩是不講理的,靠的是通過綠色導火索催開花朵的力量,穿透語言與邏輯之網。 
 
三 
 
大約十五年前,在我的英國出版社的安排下,我從倫敦乘火車去威爾士首府卡地夫朗誦。按中國的標準,卡地夫最多算個城鎮而已。由于多是石頭房子,整個城市呈灰藍色調。所有路牌都標有英文和威爾士文。威爾士文顯然是一種古老文字,完全摸不著頭緒,讓人充滿敬畏。我當時英文水平極差,記得朗誦后回答問題時,我甚至連問題都沒弄懂,茫然不知所措。幸好聽眾中有個學過中文的威爾士姑娘,站起來幫忙。盡管她的中文有限,我們東拼西湊,總算對付了過去,最后聽眾報以善意的掌聲。散了場,那姑娘請我到她家屹晚飯。席間,我們談起中國和狄蘭·托馬斯。對于像我這樣的外來人,一個熱情開朗的姑娘就代表了一個民族。讓我驚奇的是,她對威爾士以至國際詩歌都了如指掌。
 
威爾士人是凱爾特人(Celt)的后裔,威爾士語是蓋爾語分支。在威爾士的詩歌傳統中,由兩種詩人組成。一種是由宮廷供養的詩人,一種是到處漂泊靠賣唱為生的游吟詩人。宮廷詩人要經過韻律和基督教寓言的嚴格訓練,出口成章,歌功頌德。不同的宮廷以激烈比賽的方式選出桂冠詩人,分別由各威爾士大公豢養。十三世紀諾曼人人侵。游吟詩人轉向對諾曼人征服的頌揚,于是亞瑟王和騎士精神的浪漫故事傳遍整個歐洲。凱爾特游吟詩人離開自己的家鄉。據史書記載:“由于四處漂泊,游吟詩人得以穿過不同人們居住的土地。他們總是結伴而行,從北到南,有人被其歌聲感動,慷慨贈禮,他在同伴中名聲大振,展示死前靈魂的高貴和生命之光。他在大地上得到的回贈是永世盛名!
 
 十五世紀,詩人戈威林(Dafydd ap Cwilym)所創造的一種獲官方認可的詩歌形式,使宮廷詩人和游吟詩人合而為一。而游吟詩歌的傳統,在英國內戰期間被消解,直到當代威爾士舉辦的詩歌音樂比賽大會才開始復活。
 
分裂的游吟詩歌傳統因分裂的語言而惡化。威爾士北部及山區在都鐸王朝以前一直講威爾士語,而威爾士南部在被諾曼人占領后,先說法語然后改成英語,游吟詩人還學會了用外語唱贊歌。英語在十九世紀工業革命的推動下遍及整個威爾士,成為南威爾士的日常語言,不僅工作社交,甚至連教堂唱贊美詩和詛咒發誓也在內。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格蘭文化已在威爾士處于絕對的統治地位,威爾士詩人開始放棄了他們祖輩的語言。也許唯一幸存的傳統,就是對牧師和詩人的尊敬。無論在廠礦村鎮,只要舉辦葬禮,詩歌仍是必不可少的。
 
狄蘭·托馬斯有個中間名:馬爾萊斯,是他父親給起的,為了紀念他的叔公威廉托馬斯(William Thomas),其游吟詩人的筆名是馬爾萊斯(Gwilym Marlais)。他是牧師、詩人、激進分子、一神論信徒,以及威爾土報刊的主要撰稿人。他曾組織他的教區的貧雇農和地主對著干,并率領他們遷往別的教區。在威爾士,他是為民請命的民族英雄。

四 
 
1936年4月,狄蘭與凱特琳相遇,一見鐘情。是老畫家約翰(Augustus John)把自己年輕的女友介紹給這個愛爾蘭詩人的。狄蘭那又迷糊又熱烈的性格,與凱特琳不同節奏的慵懶及暴烈的活力竟如此契合。凱特琳是鄧肯式的自由舞蹈家,生長在愛爾蘭,從父母婚姻破裂的豪宅逃出來后,過著自由放蕩的生活。剛經歷超現實主義時期的狄蘭正心灰意懶,被凱特琳一把火點燃。第二次見面是在朋友家的聚會上,他倆公開調情,導致兩個男人在停車場酒后斗毆,最后老畫家把詩人擊倒在地,帶女友揚長而去。
 
狄蘭不甘心,接連不斷給凱特琳寫情書:“我并非只想要你一天,一天是蚊蟲生命的長度:我要的是如大象那樣巨大瘋狂的野獸的一生!眲P特琳終于離開了約翰,投入他懷抱中。在某種意義上,他倆都天真無邪,對世界存在的方式幾乎一無所知,并且不在乎這種無知。這天性深處的共同點使他們走到了一起。
 
同年7月12日,他倆突然結婚了。他們在市政廳辦理了登記手續,身五分文,沒有親友參加。如此倉促成婚,恐怕是狄蘭擔心再次失去凱特琳。他們沒有家,只能到親友家輪流借宿。當新婚夫婦頭一次回到天鵝海鎮,母親看不慣凱特琳那身吉普賽的服飾,不同意這樁婚事,他們只好搬到凱特琳母親家去住。像以往那樣,狄蘭到處跟朋友借債。他在一封信中寫道:“我以名望而非以尊嚴獲得貧困;我盡可能做到的是保持貧困的尊嚴!彼是多少有些進項,比如零星發表的詩作及書評的稿費。另外,美國新方向出版社的老板勞夫林買下今后五本書的 版權,這樣每周都有一筆津貼。他們用這筆錢在勞佛恩(Laugharne)租下一間漁舍。那里多種語言混雜,主要是威爾士人后裔,混雜著荷蘭人、英格蘭人和西班牙人血液。按狄蘭的說法,那是個小鎮中的島嶼,有人在開始工作前就退休了,其他人似乎“像威爾士吸食鴉片的人,在天堂半睡半醒”。
 
對狄蘭來說,勞佛恩簡直就是天堂,又舒適又便宜,但唯一能把他們從貧困中解救出來的還是倫敦,而他對倫敦充滿怨恨。在他看來,倫敦是個讓死者不安寧的瘋狂都市,“很多年我都不再想去倫敦。那兒的知識界頭腦忙碌但一無所獲;其魅力有一股山羊味;根本就沒好壞之分!
 
1938年凱特琳懷孕了。壓力越來越大,最讓他們擔心的是賬單。在給朋友的信中,狄蘭寫道:“貧困讓我懶散而心靈手巧。我不是那種好天氣的詩人,或抒情的妓女,或等待涓流的閃亮的小碗,或刮胡子時用豪言壯語破了相的男人;我喜歡有規律的餐飲,一張桌一把尺——和三支筆。”
 
在1939年二戰前夜,狄蘭出版了他的第三本詩集《愛的地圖》,包括幾篇超現實主義的短篇小說,其中十六首詩中大都是重寫的舊作。在和凱特琳相好后的兩年半時間,他只寫了五首詩。
 
戰爭爆發,似乎是對狄蘭本人及其詩歌權力的惡意攻擊。幸好在體檢時,醫生診斷他患有急性哮喘而免去他服兵役。除了不去死,還要想法子活下來。而真正的麻煩還是債務,他必須湊夠七十英鎊,否則全家就要從魚舍被趕出來。在英國著名詩人斯班德(Stephen Spender)的呼吁下,作家們終于湊夠了一筆錢,渡過這一難關。
 
而戰爭帶來電影特別是紀錄片的繁榮,可謂絕處逢生。狄蘭自幼喜歡電影,曾在?习l表過有關現代電影發展的文章。他在一家電影公司,找到份工作,周薪七英鎊,后長到十英鎊。除了寫紀錄片腳本外,還參加配音。戰爭期間,他先后寫了十部紀錄片。這一以視覺為主的新經驗,為他的后期詩歌帶來不可估量的影響,使他從早期的抽象夸張的隱喻,轉向一種更經濟更精確更簡樸的表達。
 
他們住在倫敦一個單間公寓,家徒四壁。在1942年的一封信中,狄蘭寫道:“有時候什么都沒有挺好。我要的是社會,而非我自己,有個地方坐著有張床躺下;誰想要個丈夫和他擁有的東西呢?”狄蘭白天忙著拍電影,晚上泡酒吧。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自食其力。
 
一天晚上,狄蘭因壓力過大,陷于瘋狂狀態,把部分詩稿撕碎扔進垃圾箱。第二天凱特琳翻垃圾箱,搶救那些詩稿。她感嘆道:“狄蘭腐敗了,完全徹底腐敗了。我可救不了他,如果他不能自救的話,就讓他爛掉吧!
 
戰爭結束了,繼而是全面的經濟蕭條,很多人失業。英國廣播公司(BBC)給作家和詩人帶來一線生機。1946年8月《圖畫郵報》的一篇文章中,把詩人混進的BBC稱作“啼鳥們的窩”。由狄更森(Patric Dickinson)主持BBC的詩歌節目,他把許多詩人伙伴召了進去,包括狄蘭。但由于狄蘭偶爾在播音時出現醉態,未能成為正式雇員。在詩人之筆的介入下,一種由BBC傳遍世界的最優秀的英文應運而生。
 
狄蘭整天叼著煙卷,挺著啤酒肚,明顯發福了。據一個朋友描述,他晚上泡在酒吧里,被一幫崇拜者團團圍住,他們伸著脖子捕捉只言片語!拔艺f,再來一扎!彼脕碜愿共康牡鸵粽f,一陣騷動,一扎啤酒很快就傳過來。
 
1946年詩集《死亡與出場》問世,引起轟動,確立了他在英國詩歌界的地位。電影腳本和廣播稿的寫作,顯然給他的詩歌帶來變化——更清晰更透明了。特別是《十月的詩》,達到了一種悠閑與感觀之美的平衡。這首詩孕育于戰時,前后花了三年時間才最后定稿。
 
由于凱特琳對錢滿不在乎的態度和狄蘭在管賬方面的無能,債臺高筑。他們借酒澆愁,吵架成了家常便飯。而英國經濟進一步衰退,犯罪率越來越高,打家劫舍,窮兇極惡。生活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狄蘭開始求美國的同行,幫助他們全家移民到美國,“對一個贊助人來說易如反掌,他要么讓我和家人在紐約過豪華生活,要么在德克薩斯州找個狗窩。我最想做的是朗誦,圖書館,或在哈佛講學!彼屝路较虺霭嫔缯埶ッ绹,并試圖在弗吉尼亞大學找工作。
 
在去大洋彼岸移民的等待中 ,狄蘭度日如年。1947年初,他向英國著名的小說家格林(Graham Greene)求援,并附上他的電影劇本。格林回信說喜歡他的電影劇本。感謝之余,他請求格林給他更多的機會還債:“我自然會寫比這好一百倍的劇本,毫無問題。除了恐怖故事我還能寫別的,我心甘情愿。”
 
狄蘭在BBC一周廣播一次,除了寫專稿外,他也朗誦自己的詩作。這一威爾士游吟詩人的傳統,對他來說再合適不過了。他寫道:“朗誦自己的詩如同從口袋里放出貓。你總是會懷疑詩的音步是否過重、過生猛草率,而突然間,當環繞在詩人的舌頭上時,你的疑惑就會煙消云散!辈ヒ艟拖駥懠o錄片腳本一樣提純他的詩歌寫作。清晰是廣大聽眾的需要,雖然他在廣播中聲稱不可能過于清晰,而其過于復雜化的風格一次次讓他陷入混亂中。正是私人吟詠與公共宣讀之間的對比與差異,讓他解開詩歌表達中的某些結。
 
1947年1月,他從牛津寫信給父母,告訴他們在新聞簡報后是他主播的“今夜談話”。很多人都覺得這節目有點兒古怪,特別是在新聞簡報后。一封聽眾來信這樣寫道:“它一半熱情,另一半讓我想到的是從蒙昧主義者到裝腔作勢的人,從超現實主義喜劇演員到瘋子。”狄蘭全身投人工作中,幾乎整整一年沒寫詩,而BBC付給他的工資又少得可憐。在BBC保留至今的檔案中,多是他要錢的請求,未完成某項指定工作以及和財務部門吵架的記錄。
 
 一個牛津大學的歷史教授是他的崇拜者,于是狄蘭一家搬進他在牛津住宅后花園的小木屋。但喧鬧和沒完沒了的借錢,讓教授很快就厭倦了。而教授夫人瑪格麗特(Margaret Taylor)卻成為狄蘭生命后期最大的恩人,盡管她和凱特琳不和,甚至吵過架(狄蘭也站在凱特琳一邊跟她爭吵),她還是盡其所能幫助他們一家。為了避免相鄰的沖突,她用自己的私房錢,在牛津郡鄉間買下—棟農舍供他們居住。
 
狄蘭把自己父母也接過來。他父親體弱多;母親摔壞了膝蓋,無法再照顧老伴。狄蘭盡量呆在倫敦,很少回來,以逃避家庭和父母。家庭重擔落在凱特琳肩上,她變得越來越暴躁不安。而財政狀況每況愈下,狄蘭不僅無法支付所得稅,連日常開銷都人不敷出。他自哀自憐:”這兒沒什么可賣的。我的靈魂賣掉了,載的才智迷失了,我的身體東倒西歪了,孩子太小,我不能賣掉凱特琳,墻上唯一的照片來自《圖畫郵報》,我們的狗是雜種,貓是半只耗子。在這老房子里剩下的是貧困的小小歡樂。”
 
瑪格麗特再次伸出援助之手。她不計前嫌,賣掉這棟農舍,用這筆錢在勞夫恩買下一棟叫船塢的房子,作為禮物送給他們。在漂泊多年后,狄蘭一家終于在故鄉安頓下來,他還在附近為年邁多病的父母租了個房子。狄蘭對瑪格麗特充滿了感激之情,直到他生命的終點。 
 
五 
 
 死亡也不得統治萬物 
 死亡也不得統治萬物。 
 赤裸的死者一定會 
 與風中的人西天的月融為一體; 
 當他們的骨頭被剔凈而剔凈的骨頭又消失 
 他們的臂肘和腳下一定有星星; 
 盡管他們瘋狂也一定會清醒, 
 盡管他們沉落入海也會再一次升起; 
 盡管戀人已失去愛情也不會失去; 
 死亡也不得統治萬物。 
 死亡也不得統治萬物。 
 在大海的曲折輾轉下 
 他們長久地仰臥而不會像風一樣消逝; 
 當肌松腱懈,在刑架上掙扎, 
 雖被縛于輪上,他們也不會崩潰; 
 他們手中的信仰被折成兩段, 
 獨角獸般的邪、惡將他們徹底刺穿; 
 整個身子裂成了碎片他們也不會屈服; 
 死亡也不得統治萬物。 
 死亡也不得統治萬物。 
 海鷗不再在他們耳畔啼哭 
 海濤也不再在海岸喧響; 
 曾經吹拂著花朵的地方不再有花朵 
 昂首迎候雨點的打擊; 
 雖然他們瘋狂,如釘子般僵死, 
 那富含特征的頭顱從雛菊中嶄露; 
 在太陽下碎裂直至太陽崩潰, 
 死亡也不得統治萬物。 
 (韋白譯) 
 
 死亡也一統不了天下 
 死亡也一統不了天下 
 死去的人赤身裸體 
 一定會與風中的人西沉的月融為一體; 
 骨頭被剔凈,白骨又流逝, 
 他們的肘旁和腳下一定會有星星; 
 盡管他們發瘋卻一定會清醒, 
 盡管他們沉落,滄海卻一定會再次升起 
 盡管情人會失去,愛卻一定會長存; 
 死亡也一統不了天下。 
 死亡也一統不了天下。 
 久臥在大海的波瀾旋渦之下, 
 他們決不會像風一樣消逝; 
 即便在刑架上掙扎得精疲力盡, 
 受縛于刑車,他們也決不會碎裂; 
 信仰會在他們的手中折斷, 
 獨角獸的邪惡也會將他們刺穿; 
 縱使四分五裂,他們也決不會崩潰; 
 死亡也一統不了天下。 
 死亡也一統不了天下。 
 海鷗也許不會再在他們耳邊嗚叫, 
 波濤也不再洶涌地拍打海岸; 
 迎著風雨昂首挺立; 
 盡管他們發瘋,僵死如釘, 
 人類的頭顱卻會在雛菊叢中嶄露; 
 在陽光下碎裂直到太陽隕落, 
 死亡也一統不了天下。 
 (海岸 傅浩 魯萌譯) 
 而死亡也不得稱霸 
 而死亡也不得稱霸。 
 死者赤裸他們將 
 與風中人西邊月合一; 
 當他們骨頭剔凈消失, 
 他們肘邊腳下會有星星; 
 盡管發瘋他們會清醒, 
 盡管沉入大海他們會再升起; 
 盡管失去戀人愛情依舊; 
 而死亡也不得稱霸。 
 而死亡也不得稱霸。 
 在大海的九曲回腸下 
 他們久臥不會如風消失; 
 在刑架輾轉精疲力竭, 
 綁在輪上,他們不會碎裂; 
 在他們手中信仰會折斷, 
 獨角獸之惡穿透他們; 
 四分五裂他們不會屈服; 
 而死亡也不得稱霸。 
 而死亡也不得稱霸。 
 沒有海鷗在他們耳邊叫喊 
 或波浪轟擊海岸; 
 花吹落處不再有花 
 昂頭迎向風雨; 
 盡管發瘋徹底死去, 
 那些人擊穿雛菊嶄露頭角; 
 闖入太陽直到太陽碎裂, 
 而死亡也不得稱霸。 
 (北島譯) 

我選用的三種譯本,各有千秋。就整體風格而言,韋白和海岸等人的譯本過于松散,帶有明顯的翻譯體痕跡。先讓我們來看看第二段中比較簡單的三句:盡管他們瘋狂也一定會清醒,/盡管他們沉落入海也會再一次升起;/盡管戀人已失去愛情也不會失去;(豐白譯)盡管他們發瘋卻一定會清醒,/盡管他們沉落,滄海卻一定會再次升起;/盡管情人會失去,愛卻一定會長存;(海岸等譯)盡管發瘋他們會清醒,/盡管沉入大海他們會再升起;/盡管失去戀人愛情依舊;(北島譯)韋白的第三句盡管,戀人已失去愛情也不會失去,尤其顯得拗口,相比下海岸等人的這一句盡管情人會失去,愛卻一定會長存好多了,但有些拖沓。再來看看結尾:雖然他們瘋狂,如釘子般僵死,/那富含特征的頭顱從雛菊中嶄露;/在太陽下碎裂直至太陽崩潰,/死亡也不得統治萬物。(韋白譯)盡管他們發瘋,僵死如釘,/人類的頭顱卻會在雛菊叢中嶄露;/在陽光下碎裂直到太陽隕落,/死亡也一統不了天下。(海岸等譯)盡管發瘋徹底死去,/那些人擊穿雛菊嶄露頭角;/闖入太陽直到太陽碎裂,/而死亡也不得稱霸。(北島譯)首先,韋白和海岸等人的第一句有明顯錯誤,原文中dead as nails是徹底死去,若硬譯,就有如把銀河(Milky Way)譯成“牛奶路”一樣。韋白的第二句那富含特征的頭顱從雛菊中嶄露,原文中Heads of charac-ters,characters在這里是物體,不能譯成形容詞。另外還忽略了擊穿hammer through這一層含義。至于本詩的關鍵句:死亡也不得統治萬物(韋白譯)死亡也一統不了天下(海岸等譯)而死亡也不得稱霸(北島譯),依我看都不理想,有待后來者的努力。由于篇幅原因,關于這首詩翻譯的討論就此為止。
 
開篇頭一句而死亡也不得稱霸,是典型韻狄蘭·托馬斯風格,為整首詩一錘定音。它首尾呼應,環環相扣,如同主旋律一般貫穿始終。對死者的存在與消失是通過一連串的意象展示的:死者赤裸他們將/與風中人西邊月合一;/當他們骨頭剔凈消失,/他們肘邊腳下會有星星;特別精彩處是與風中人西邊月合一,這句我譯得也比較滿意,有古詩之風。緊接著是一組悖論式的修辭:盡管發瘋他們會清醒,/盡管沉入大海他們會再升起;/盡管失去戀人愛情依舊;/而死亡也不得稱霸。
 
第二段有明顯的宗教意味,讓人聯想到基督受難:在刑架輾轉精疲力竭,/綁在輪上,他們不會碎裂。正是由于深層文化的障礙,或許對于多數中國讀者來說難以進入。基督教精神的拯救往往與受難密切相關:在他們手中信仰會折斷,/獨角獸之惡穿透他們;/四分五裂他們不會屈服;/而死亡也不得稱霸。
 
最后一段正是受難后的升華:而死亡也不得稱霸/沒有海鷗在他們耳邊叫喊/或波浪轟擊海岸;/花吹落處不再有花/昂頭迎向風雨;/盡管發瘋徹底死去,/那些人擊穿雛菊嶄露頭角;/闖入太陽直到太陽碎裂,/而死亡也不得稱霸。請注意雛菊和太陽的呼應關系,與此相對應的是擊穿和闖入,以及嶄露頭角和碎裂。這種由小及大由低向高的指向,在結尾處把全詩推向高潮。
 
這首詩是對死亡的宣戰書,充滿了生命的驕傲與尊嚴,正如他的另一詩句所說的“太高傲了以至不屑去死”。生與死是他詩中最常見的主題。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T.S.艾略特和奧登的智性詩歌風靡一時。而狄蘭·托馬斯反其道而行之,強調生命的原始沖動,挖掘人類欲望深處的潛意識,為現代主義詩歌開辟了新的方向。如果說這首詩有什么不足的話,只要把它和《通過綠色導火索催開花朵的力量》一詩相比就知道了!端劳鲆膊坏梅Q霸》頭開得好,但后繼無力,沒有獲得《通過綠色導火索催開花朵的力量》那種層層遞進令人激動不已的效果。 
 
六 
 
問題一:你的詩是對你自已有用還是他人有用? 

答:兩者都有。詩歌是有節奏的、不可避免的敘述性運動,從層層包裹的盲目到赤裸的視覺,就其強度而言,這一運動取決于投入詩歌創作的勞動。我的詩應該對我有用,因為它記錄我沖破黑暗抵達某種光明的個人掙扎,而見識到具體記錄的缺憾會對將來的個人掙扎有益。之所以說我的詩應該對他人有用,因為他們也熟悉同樣掙扎的個人記錄。 

問題二:你認為敘述性詩歌有沒有用? 

  答:當然。敘述性是不可或缺的。如今大量單調而抽象的詩歌沒有敘述性運動,完全沒有,因此是僵死的。每首詩都必須有推進性的詩句或主題。其實一首詩越主觀,敘述性詩句越清晰。敘述性,在最廣泛的意義上,符合艾略特在談到“意義”時所說的“讀者的一種習慣”。順其運動,讓敘述采取讀者的那種邏輯習慣,詩的本質就對他起作用了。  

問題三:你是否在寫詩前等待一種自發沖動;如果是的話,它是詞語的還是視覺的? 
 
答:寫詩對我來說,是建立一個正規的詞語密封艙,既是體力勞動又是腦力勞動,最好能有一個主要的活動支柱(即敘述性),多少支撐那來自創造性身心的真正動因。動因總是在那兒,總是需要具體表達出來。對我來說,詩歌“沖動”或“靈感”只不過是突發的,通常是體力上的,如同能工巧匠的那種技藝。最懶的工人沖動最少。反之亦然。  

問題四:你是否受到弗洛伊德的影響,你怎么看他? 
 
答:是的。凡是隱藏的就應該讓其赤裸。剝光黑暗是凈化,剝光黑暗帶來凈化。詩歌,記錄了個人如何剝光黑暗,一定會把隱藏太久的地方照亮。因此讓黑暗徹底曝光。弗洛伊德照亮了他發現的一點黑暗?吹竭@樣的光,意識到隱藏的赤裸,詩歌就會因此獲益,而且比弗洛伊德所揭示的隱秘原因走得更遠,進入更凈化的赤裸之光。 
 
問題五:你是否支持任何政黨或政治經濟信條? 
 
答:我支持任何主張人人完全平等、人人共享生產資源和產品的革命政體,因為只有通過這樣實質性的革命政體才會有公共藝術的可能。  

問題六:作為一個詩人,你覺得什么使你區別于一個普通人? 
 
答:所有的人身上都有同樣的動因,我只不過用詩歌這種媒介來表達而已。 
 
七 
 
1931年,天鵝海鎮處于經濟蕭條時期。二十年代的一連串大罷工,導致鋼鐵廠和煤礦紛紛倒閉,失業率高居不下。而狄蘭很幸運,由于他父親的關系,他在《南威爾士郵報》找到份工作,在讀了十五個月清樣后,他成為小記者,專門報道本地新聞,諸如婚禮、火災和安葬。狄蘭的詩中大量和死亡有關的術語,正來自他的現實——為尋找故事,奔忙于警察局和停尸房之間。但他發現所有事件都差不多,于是敷衍了事,大部分時間和朋友們一起泡酒吧,東拉西扯。據一個當年的朋友回憶,他是個天生的小丑。在他面前,無論演藝界還是知識界的人都自慚形穢,他能按他們各自的路數打敗他們;如果對方謙卑,他也謙卑。他曾和姐姐及未來的姐夫在當地小劇團演過戲,客串各種角色。
 
狄蘭一直在寫詩,寫在兩個學生用的筆記本上。他在給一個患結核病的朋友的信中寫道:“我現在處于一個最重要的過渡期。我擁有的才能會突然消失也會突然增長。我可以輕而易舉變成個大笨蛋。我也許現在就是。而這并非讓同一個人的空虛變得不安!倍窃谶@一過渡期,狄蘭完成了他的頭一本詩集《詩18首》,幾乎囊括了他所有重要的早期詩作。
 
本地的小圈子,對孤獨的狄蘭來說如此重要。天鵝海鎮生活的悠閑儒雅(甚至在那些反叛的藝術家之中),成為狄蘭的才能的搖籃。他知道自己天生就是個詩人,對此從未懷疑過。他從兒歌、民間傳說、蘇格蘭謠曲、《圣經》故事、贊美詩、布萊克和莎士比亞詩行中廣泛吸取營養。在一封1935年給朋友的信中他寫道:“我的方法是:我在無數張小紙片上寫詩,兩面都寫,常常顛倒交叉,不帶標點符號,被涂抹的燈柱和煮雞蛋包圍,在極骯臟的混亂中,我逐漸把一首慢慢發展的詩抄在一個練習本上;一旦完成,再打出來。我燒掉那些紙片……”
 
酗酒給一個外省年輕詩人帶來驕傲,既是男性的證明,也是對教堂的否認。對狄蘭來說,天鵝海鎮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灌進滿肚子啤酒,一醉方休。
 
狄蘭認識了帕米拉(Pamela Hansford John-SO),她是住在倫敦的女詩人,常在一家報紙《星期日仲裁人》的“詩歌之角”發表作品。1933年夏天,帕米拉在“詩歌之角”讀到狄蘭·托馬斯的一首詩,于是寫信到天鵝海鎮。狄蘭的回信帶有明顯的自我保護意識。他批評了帕米拉隨信寄來的詩,并附上自己更多的作品。他很高興帕米拉跟他年齡相仿,并非那種老處女。他甚至在信里撒了謊,虛報了兩歲。兩個詩人當時都充滿挫折感:帕米拉在倫敦的辦公室打工,狄蘭在威爾士默默無聞。這也許正是他們的共同點——同命相憐。
 
經過幾個月頻繁的書信來往,1934年2月,這兩個青年詩人終于在倫敦見面了。那年狄蘭十九歲,帕米拉二十一歲。狄蘭在倫敦住了一周,以后常到倫敦看望帕米拉。他倆很快墮入情網。
 
《星期日仲裁人》以設立詩歌獎的方式幫助青年詩人出版詩集,第一本選中帕米拉,第二本是狄蘭。報社編輯們簡直不敢相信,狄蘭這么年輕竟能寫出如此非凡之作,于是給他買火車票,要親眼見見作者。狄蘭來到倫敦時正趕上復活節,他和帕米拉及其家人一起度假。
 
在修改《詩18首》期間,他發現寫作越來越難,抱怨他像壯工一樣寫六行詩。他失去對寫作的自信,開始向朋友抱怨:“在詞語牛的折磨,在連接與拼寫中的折磨,在偷來的紙上爬行的蝸牛和四面風倍增的聲音中的折磨,以及我的知識貧乏中的折磨。”
 
在威爾士的一個周末,狄蘭和一個記者及其未婚妻喝得酩酊大醉,那女人居然睡到狄蘭·的床上來,鬼混了四天。出于內疚和犯罪感,混合著男性的驕傲,他給帕米拉寫了絕交信。那年夏天,他們又言歸于好。但好景不長,他們最終還是分手了。
 
倫敦對一個青年詩人敞開了大門。1934年11月,狄蘭和他的朋友佛萊德(Fred Janes)搭車來到倫敦,開始了獨立的生活。11月17日,在他們共同寄出的第一張明信片上寫道:“抵達。帆布,紙,書,沒錢……不管好歹我們絕大多數時間閑著……”他倆住在環境惡劣的小單元。按佛萊德的說法,為了取暖,狄蘭常把衣服都穿上,捂得嚴嚴實實坐在床上。然后突然消失,數天甚至數周。有一次他出去理發,再見到狄蘭竟是一個月后,在天鵝海鎮。每次狄蘭回到倫敦,總會帶來些新朋友,諸如過了氣的美國拳擊手,或躲藏中的共產黨員。
 
狄蘭開始和倫敦詩人和編輯圈子混熟了,找到讀稿寫書評之類的零活維持生計。他生性直率粗魯,常得罪人。他在給《1934年最佳詩選》的編輯的信中指出,他選的都是最糟糕的詩作,“對詩歌的智性閱讀是有害的;一首從另一首吸血;兩種相近的才能最易于互相抵消!痹诮o兩個青年詩人的兩本詩集寫的書評中,他是這樣開始的:“即使報以最大的同情,這樣的詩人還是應該每周被踢一頓屁股。”
 
大都市帶來的刺激總是把他累垮,然后回到威爾士休養。他在家鄉雖極度無聊,卻可以專心寫詩。由于生活窘迫,他自稱有時候想改行成為銀行職員,“而我恰恰喜歡那些難以寫出難以理解的東西……詩人根本不懂他自己寫下的一切。”他的第一本詩集《詩18首》于1934年12月18日出版,只印了二百五十本。這本薄薄的書得到好評,他開始在英國詩歌界小有名氣了。受清教徒傳統的影響,狄蘭在結婚以前并不隨便跟女人上床,除非喝醉了。但他太懶太被動,難于拒絕誘惑;特別是酗酒。酒吧在倫敦是階級對立的緩沖地帶,人喝醉全都一樣,盡管是暫時的。據一個朋友回憶,幾乎人人都喜歡狄蘭酒后所顯露的溫暖與機智。在他看來,在第三杯到第八杯之間,狄蘭是世界上最健談的人,妙語連珠。而在三杯前他悶悶不樂,八杯后他暴躁不安。
 
狄蘭發現倫敦不是個寫作的去處,只能消耗他的語言才能,而回到天鵝海鎮,溫情不再,朋友所剩無幾。“家不再是家。我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是,無論哪兒都一樣,僅僅在不同的歇腳處之間而已……身體大腦,所有運動中樞,一定要移動或死去。也許根本的孤獨讓我無家可歸。也許如今太多的非此即彼?蓱z的狄蘭?蓱z的他?蓱z的我!
 
他在1935年底的一封信中提到,他幾乎整個夏天寫了不少,自從他回到天鵝海鎮的家中,“酒精慵懶的波浪漲潮”,他只能重新開始把詞拼湊到一起!霸姼铏C器上好了油,應該無故障地運轉,直到我下一趟去倫敦內臟那明知故犯的毀滅之行! 
 
 八 
 
 特別是當十月的風 
 特別是當十月的風 
 以霜凍的手指懲罰我的發絲, 
 被蟹行的太陽捉住,我踏火而行 
 投在地上的影子成蟹, 
 在海邊,聽著鳥的噪鳴, 
 聽著渡鴉在冬日枝干間干咳, 
 我繁忙的心在她說話時顫栗 
 灑落帶音節的血,傾訴她的言語。 
 關進一座文字的塔,我看見 
 地平線樹林般行走著 
 女人像文字的形體,以及公、園里 
 一行行姿態如星星的孩子。 
 有人讓我制作你,用發元音的山毛櫸, 
 有人讓我用橡樹的聲音,自荊棘叢生的 
 州郡的根莖告知你音符, 
 有人讓我制作你,用水波的囈語。 
 一盆羊齒草后面搖擺的鐘 
 告訴我時辰的消息,神經的寓意 
 盤旋于帶軸的圓盤上,在雄雞的啼曉聲中 
 宣告早晨,預報風的氣候。 
 有人讓我制作你,用草地的痕跡; 
 把我知悉的一切轉告我的信號草 
 透過眼窩掙脫蛆蟲的冬天。 
 有人讓我告知你渡鴉的罪過。 
 特別是當十月的風 
 (有人讓我制作你,用秋天的魅力 
 和蜘蛛舌頭般、威爾士喧囂的山) 
 以蘿卜的拳頭懲罰大地, 
 有人讓我制作你,用無情的詞語。 
 心被擠干,在循環、奔突的血液中 
 憩息,預言狂暴將降臨。 
 在海邊聽到黑色元音的鳥群。 
 (王燁 水琴譯) 
 
 尤其當十月的風 
 尤其當十月的風 
 伸出霜寒的手指痛擊我的發絲, 
 為蟹行的太陽所制,我踏著烈火 
 在地面投下一片影子蟹一樣爬行, 
 我站在海邊,傾聽群鳥的喧鳴, 
 傾聽渡鴉咳叫在冬日的枝頭, 
 我忙碌的心一陣陣顫栗,當她 
 傾瀉音節般的血液,傾吐她的話語。 
 也被關入言辭的塔中,我留意 
 地平線上樹木般行走的 
 女人身姿喋喋不休,以及公園里 
 一排排孩子明星般顯露。 
 有人讓我制作你,用發元音的、山毛櫸, 
 有人讓我用橡樹的聲音,從荊棘叢生的 
 州郡根須告知你音符, 
 有人讓我塑造你,用水的話語。 
 一盆羊齒草后,搖擺的鐘 
 告訴我時辰的消息,神經的意圖 
 盤旋于莖桿的花盤,在雄雞啼曉時 
 宣告早晨降臨,并預報刮風的氣候 
 有人讓我制作你,用草地的標志, 
 草符告訴我知曉的一切, 
 透過眼睛掙脫蠕蟲的冬天。 
 有人讓我告知你渡鴉的罪過。 
 尤其當十月的風 
 (有人讓我塑造你,用秋天的字符, 
 蜘蛛的語言,以及威爾士喧鬧的山崗。) 
 握緊蘿卜般的拳頭捶打大地, 
 有人讓我塑造你,用無情的詞語。 
 心已耗盡,流失一股奔突的熱血, 
 預警狂暴即刻來臨。 
 站在海邊,傾聽鳥群嗚叫黑色的元音。 
 (海岸 傅浩 魯萌譯) 
 
 特別當十月風 
 特別當十月的風 
 用結霜手指懲罰我的頭發, 
 被橫行太陽抓住我走在火上 
 在大地投下陰影之蟹, 
 聽見渡鴉在冬天枝頭咳嗽, 
 她說話時我忙碌的心戰栗 
 淌下音節之血耗干她的詞語。 
 也被關進詞語之塔,我在 
 樹木般行走的地平線作標記 
 字形的女人,與一行行 
 公園里星星比劃的孩子們。 
 某些詞讓我用元音的山毛櫸造就你, 
 那橡木的聲音,從棘手的 
 郡的根部告訴你音調, 
 某些詞讓我用水的言說造就你。 
 一盆羊齒草后面擺動的鐘 
 告訴我時光詞語,神經含義 
 隨鐘擺飛翔,宣告早晨 
 在風信雞中告知多風的天氣。 
 某些詞讓我用牧場標志造就你; 
 信號草告訴我知道的一切 
 以多蟲的冬天穿透眼睛。 
 某些詞讓我告訴你渡鴉的罪惡。 
 特別當十月的風 
 (某些詞讓我造就你,用秋天魔力 
 蜘蛛讒言和威爾士喧鬧的山崗) 
 蘿卜的拳頭懲罰大地, 
 某些詞讓我用無情之詞造就你。 
 心在耗干,用化學之血 
 疾行中拼寫,警告將臨的狂怒。 
 在海邊聽見那黑色元音的鳥群。 
 (北島譯) 
 
相比之下,就這首詩而言,王燁、水琴的譯本要比海岸等人的譯本好多了,至少它在漢語中尋找一種相應的節奏感。而海岸等人的譯本的出現比前者晚了十三年(以出版日期為準),本應后來居上,結果卻相反,拖泥帶水,幾乎完全沒有節奏意識。我不太相信海岸等的譯本沒有參考王燁、水琴的譯本,因為它重復了同樣的錯誤。比如,其中最重大的錯誤是第二段第五行:有人讓我制作你,用發元音的山毛櫸(王燁、水琴譯),而海岸等的譯本完全照搬,無一字改動。這句的原文是some let make you of vowe lledbeeches,應該譯作某些詞讓我用元音的山毛櫸造就你。在這里some指的是這段開端的詞語之塔(tower of words),不能譯成某些人(some-body),由于這一關鍵處的不求甚解,導致了后面一系列錯誤,造成結構性的硬傷。還有第三段第三行:盤旋于帶軸的圓盤上(王燁、水琴譯),盤旋于莖桿的花盤(海岸等譯),原文是Flies on the shafted disc,shafted disc,直譯為桿上的圓盤,其實是鐘擺的一種詩意的說法而已。再就是結尾處:心被擠干,在循環、奔突的血液中/憩息,預言狂暴將降臨。/在海邊聽到黑色元音的鳥群(王燁、水琴譯)心已耗盡,流失一股奔突的熱血,/預警狂暴即刻來臨。/站在海邊,傾聽鳥群嗚叫黑色的元音。原文是The heart isdrained that,spelling in thescurry/Of chemic blood,warned of the coming fury./By the sea’s side hearthe dark/vowelled birds,我譯作:心在耗干,用化學之血/疾行中拼寫,警告將臨的狂怒。/在海邊聽見那黑色元音的鳥群。不知道為什么在上述兩種譯本中完全忽略了原文中的關鍵詞,諸如:疾行中拼寫(spelling in scurry)和化學之血(chemic blood),而任意自由發揮。海岸等的譯本中,把最后一句聽見那黑色元音的鳥群顛倒成傾聽鳥群嗚叫黑色的元音,意思就全擰了。由于篇幅所限,不一一列舉。
 
最近跟一個詩人朋友討論。他說,翻譯本身就是一種細讀。我同意。詩歌翻譯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除其他原因外,恐怕與我們缺乏細讀的愿望與能力有關,細讀絕非僅是一種方法,而是揭示遮蔽開辟人類精神向度的必經之路。沒有詩歌,一個民族就沒有夢想也沒有靈魂。這一點,也許正應了狄蘭·托馬斯的詩句:心在耗干,用化學之血/疾行中拼寫,警告將臨的狂怒。詩人和譯者看起來都挺忙乎——疾行中拼寫,但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在忙什么——化學之血,因而失去了重心——心在耗干,而最終受到傳統斷裂的懲罰——警告將臨的狂怒。 
 
既然翻譯本身是一種細讀,我看就到此為止吧。 
 
1914年10月27日,狄蘭出生在威爾士一個名叫天鵝海(Swansea)的小鎮。他父親曾夢想成為詩人,卻以拉丁學校的英文老師終其一生。他竭力否定自己工人出身的家庭背景,設法躋身于中產階級行列。狄蘭的母親是家庭婦女,愛說愛笑,慷慨能干,虔信宗教。他有個姐姐,但由于年齡性格差異,比較疏遠。父親會講威爾士語,但在家只說英語,狄蘭無從學會自己的母語。他生來繼承的是分裂的國家、分裂的傳統、分裂的語言和分裂的社會。威爾士被一分為二:不信英國國教的堅硬的北方鄉下和英語迅速蔓延的柔和的南方城鎮。但只說英語的狄蘭,威爾士語仍在他的血液里,按他自己的說法是“兩個舌頭的大!。他繼承了過去威爾土宮廷詩人的對音韻格律的訓練,也繼承了游吟詩人四海為家縱飲狂歡的天賦。在這個意義上,他生來就是分裂的。在十八歲那年,他這樣寫道:“讓一切都他媽,見鬼去吧,除了表達的必要和表達的媒介,除了為神秘本身以及我呻吟的意義而永遠奮斗的偉大需要。只有一個目標:除掉你靈魂的面紗和你身上的血痂!
 
狄蘭的家坐落在山坡上,背后是海,面對一個草木茂盛的公園,那是他和伙伴們出沒的秘密世界。他說過自己之所以成為詩人,是因為常下雨的原因,家里很少讓他出去玩。更主要的是,他由于肺出血而身體虛弱,常臥床不起,因而養成狼吞虎咽的讀書習慣,并對自己會早死堅信不移。盡管他的肺部逐漸愈合,但哮喘加上吸煙過度又導致劇烈咳嗽。
 
狄蘭上的是一所私立學校。對他來說,除了父親在這里教英文,和別的學校沒什么不同。自他四歲起,父親就在書房為他朗讀莎土比亞。他完全不懂其含義,但那韻律卻深入他的心中。上學后,他厭惡學校生活的刻板訓練,成績平平。也許那一時期最重要的是友誼,他認識了最好的朋友丹尼爾(Daniel Jones)。在丹尼爾的家,他這位新朋友宣稱他要在十二歲以前成為作曲家、詩人、歷史小說家,以及鋼琴家和小提琴家。狄蘭成為他們家的一員。他開始和丹尼爾一起寫詩,創辦他們私人的“廣播公司”,朗讀自己的作品。丹尼爾回憶道:“除了偶爾在花園玩斗蛐蛐的游戲外,我們在一起主要是藝術學徒,有時好玩,有時認真,有時合作,有時分開,但即使那樣,也還是在一起。”
 
狄蘭十六歲半離開學校。他有一種幽默與自嘲的天賦,這一點在他成年后才慢慢顯露出來。1933年,在他寫給女友帕米拉的滑稽作品中,他這樣總結了自己的童年:“我在格拉摩根郡的鄉下房子初見日光,在威爾士口音的恐懼和鐵皮煙囪的煙霧中長大成一個可愛的娃娃,早熟的兒童,反叛的男孩,病態的青少年。我父親是個中學教師:我聞所未聞的開放的男人。我母親來自卡馬森郡的農業腹地:我聞所未聞的小女人。我唯一的姐姐用女生的長腿,短上衣的翅翼和社會的勢利眼穿過舞臺,進入舒適的婚姻生活。我還是預備學校的小男孩時頭一次嘗試煙草(童子軍的敵人),高中頭一次嘗試酒精(魔王)。詩歌(老處女的朋友)在我六七歲時揭開她的面紗;她依然還在,而有時她的臉像個舊茶碟裂開……” 
 
 十 
 
 十月的詩 
 這是我去天堂的第三十年 
 醒來我傾聽港口和附近樹林 
 貽貝聚集、蒼鷺 
 為岸布道 
 早晨召喚 
 用水的禱告和海鷗白嘴鴉的啼叫 
 而帆船敲擊網織的墻 
 我自己踏進 
 那瞬間 
 依然沉睡的小鎮,動身。 
 我的生日始于水 
 鳥和展翅的樹木之鳥放飛我的名字 
 在那些農莊和白馬之上 
 我起身 
 在多雨之秋 
 在我所有日子的陣雨中外出。 
 潮水漲,鷺下潛,當我上路 
 越過邊界 
 而城門 
 在小鎮醒來時關閉。 
 涌動的百靈鳥在滾滾 
 云中,路旁灌木叢溢滿烏鶇 
 的呼哨,十月的太陽 
 夏天一般 
 在山岡的肩膀, 
 天氣宜人,甜蜜歌手們突然 
 走進我游蕩其中并傾聽 
 雨水淋濕的早晨 
 寒風吹透 
 我腳下遠處的樹林。 
 蒼白的雨在縮小的海灣上 
 在大海弄詛的蝸牛大小的教堂上 
 用觸角穿透迷霧,而城堡 
 棕褐如梟 
 但春天和夏天的 
 所有花園都在吹牛中怒放 
 在邊界那邊在百靈鳥充斥的云下 
 在那里我會為 
 我的生日而驚奇 
 但天氣突變。 
 它避開那歡樂的國度 
 隨另一氣流而下,藍色改變天空 
 再次流出夏天的驚愕 
 和蘋果 
 梨及紅醋栗一起 
 在轉變中我如此清楚地看見一個孩子 
 那些被遺忘的早晨,他和母親 
 穿過陽光的 
 寓言 
 和那綠色小教堂的傳說 
 以及兩次被告知的幼年田野 
 他的淚灼燙我的臉,心跳在我胸中 
 在樹林河流和大海之處 
 一個孩子 
 正傾聽 
 死亡之夏把歡樂的真理 
 悄悄告訴樹石頭和潮中的魚 
 而神秘 
 還在 
 在水中在啼鳥中歡唱。 
 在那里我會為我的生日驚奇 
 但天氣突變,那長眠的孩子 
 所歌唱的真正快樂燃燒 
 在太陽中。 
 這是我去天堂的 
 第三十年,站在夏日正午 
 而下面的小鎮滿樹十月的血。 
 噢愿我心中真理 
 仍在這 
 轉變之年的高山上被歌唱。 
 (北島譯) 

查看7609次

上一篇
王安憶:那是一個奇異的時代
李小山:有話直說
張志剛·08駐館期間創作的作品
付小明(上苑藝術館07國際創作計劃駐館藝術家)
鄒時豐(上苑藝術館07國際創作計劃駐館藝術家)
下一篇
奧登詩選
賀照田·制約中國大陸學術思想界的幾個問題
張曙光(詩選)
臧棣·“詩意”的文學政治
賈方舟&殷雙喜:關注“2007中國美術批評家年會”
版權©上苑藝術館
技術支持:九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