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成
[2009-7-25 17:49:36]
林國成
(上苑藝術館2010國際創作計劃候選人)
1979 出生于廣東澄海,1997 中學退學,2002-2003 進修于川美,2004至今 居住于北京、上海。

展覽 2008年 個展“塵世的歡樂” 紅橋畫廊 上海 2008 "少年中國"紅橋畫廊,上海 "33位亞洲年輕藝術家個展" GIGE2008, 北京 "新界面IV?——?春天來了"紅橋畫廊,上海 "夢想與現實展覽"北京月亮河美術館,北京 2007 "新界面"——"搜索未來",紅橋畫廊,上海 "手感",上海濱江創意產業園,上海 "視界無限大",北京KU藝術中心,北京 2006 "新界面"——"UP一代登陸展",紅橋畫廊,上海 "來自重慶的當代繪畫",Macdonald Stewart Art Center, 加拿大 "重慶辣椒",青島美術館,青島 "遭喻現實",重慶美術館,重慶 2005 "港龍航空新銳繪畫比賽",藝術景畫廊,上海 2004 "眺望",務色藝術車間,上海

2008-描寫一個微笑的人

2008-白云蒼狗240x200cm

2007-在電磁波中盛開的桃

2008花屏-200x150x2cm

2007郊游的記憶110x90cm

-2007-圖像研究之稻草人

2008-above-the-river-川上

2007-被壓縮的記憶-240x200cm.

2008開花的樹-

2009郊野200x150
自述:
我為什么從事這個行業? 除些許的因緣巧合,些許的繪畫才能,我想一個缺乏和外界很好溝通的人總是把這樣溝通的欲望訴之于某種載體中。或者當他看見了生命中那些精妙的部分,而他缺乏一種澎湃將它講述的能力的時候,出自于交流的欲望,終有一天他會將它記載,變成詩歌,變成繪畫,變成可以讓別人分享的生命感受。
與電影多媒體比較,單純的視覺作品是一種簡單且困難的載體,繪畫更是。它由你的手一筆一劃涂抹而成。那些在你心間醞釀的繁密,對世界隱蔽的理解便在筆下開始自由生長,長成樹。如果它的展開很充分,枝葉間充滿精妙生動的細節,那么一個觀者也許能遇見自身的理解被視覺化的釋然,能置身其中。
我在我的繪畫上做什么? 我常常覺得,時間是所有載體中最有趣味的,它承載了我們每個人的人生。 有時我會把自己想象成一種計算機邏輯在一個畫面上不斷地添加東西,想象時間在一個物體上產生的變化,而最終時間會使一切都喪失意義。有時候我也并不是這樣去做,在已經過去的部分,很多事物都已經成為回憶。某些記憶隨著時間會變得模糊、泛黃,而某些反倒因為時間而不斷在強化,它被人為有選擇地變得更美好,或者因為失去細節和多余的東西變得更深刻。總的來講任何事物有意義或者沒有意義,只是因為它們標識在不同的時間度量衡上。當我想象一個足夠長的時間,任何東西都將湮滅,一個圖片,即使它存在于賽博世界,時間和傳播帶來的各種干擾,最終也會使它面目全非,消失是它的終點。任何事物都逃離不了這樣的模式,但這樣的過程中某些停頓的片段,充滿詩意且意義非凡,像塵土上蕩漾著的種種歡樂。我想我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執畫筆者,忠實地或者略帶夸張地用一個畫面描述它。
我的作品和這個時代的聯系是什么? 這其實是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但我愿意來說點什么。想象某天不同的人像牛頓一樣在樹下被蘋果砸到。也許某些人看到的是蘋果爛了,然后他表達了蘋果爛了的現場。某些人在樹下撿起蘋果,他注意的是蘋果的品質,想到的是蘋果品種的改良。某些人和當年的牛頓一樣想到了力學。某些人由蘋果落下來,仰頭看見了天空,看見了神秘的自然……我其實想說的是在蘋果掉下來的這個事情中,可以有無數的角度,無數種關聯,而不僅僅局限于蘋果爛了的現場。如果僅僅局限于此,那顯得屬于我們的這段時間是多么低級。
查看8276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