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與詩”朗誦會10月15日在上苑藝術館舉行
[2011-10-16 17:37:40]
“科學與詩”朗誦會10月15日在上苑藝術館舉行
10月15日,以“科學與詩”為主題的詩歌朗誦會在北京上苑藝術館舉行,部分國內著名的科學家詩人以及在京詩人參加的此次朗誦會,并朗誦了自己的詩作。朗誦會由科學家李淼先生和詩人蔣浩主持。
探索大自然和人類社會的神秘聯系,好奇心與想象力的結合,創造與表達,都是科學與詩歌的主要特點和任務。本次朗誦會邀請了國內著名宇宙學與超弦理論,引力理論物理學家李淼先生、著名的強場物理和非線性等離子體研究物理學家謝柏松先生、國內第一位人類學博士、人類學家莊孔韶先生、著名計算智能與計算機科技專家陳綏陽先生、計算數學與應用物理學家張廣財先生、科學松鼠會成員、認知神經科學研究者陳朝先生等參加了這次別出心裁的詩歌活動,并在朗誦會上朗讀了各自創作的詩歌作品。沙漠學專家寶音、科學松鼠會成員桔子、徐楠等人也到會予以支持。在京詩人程小蓓、蔣浩、成嬰、張后、臥夫、月巒、梵雪妮、藍藍等三十余位詩人到會并朗誦了詩歌。上苑藝術館的駐館藝術家也參與了朗誦會并同時舉行了“山上”駐館藝術家2011作品年展。
這些在各自研究領域獨領風騷的著名科學家,大多在青少年時期都熱愛詩歌藝術,其中,有在讀書期間就發表過不少詩歌作品的,有擔任大學詩社負責人的,還有人獲得過“未名湖詩歌獎”,也有用網名在“詩生活”網站及其他詩歌論壇發表自己的作品的,亦有剛開始創作詩歌三五年者。他們的詩歌作品別有風味,每位科學家在朗誦前都會認真細致地向大家介紹自己的創作背景、創作契機以及和科學、社會背景的關系。朗誦會期間,科學家們展示了自己職業化的大家風范,有禮守紀地在自己的席位上聽完了全部與會者的朗誦,這與其它部分詩人們一貫自由隨意的舉動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在朗誦會后舉行的冷餐會上,詩人與科學家充分進行了交流和溝通,詩人們就自己感興趣的科學問題向科學家們熱心請教,而科學家們也對當下的詩歌創作、詩歌表達形式等問題和詩人們進行了探討。大家表示,希望今后多組織一些這樣的活動,增進各領域的相互交流,豐富文化生活和詩歌創作的各種可能性。
附參加朗誦會科學家簡介及部分詩歌:
李淼,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生于1962年9月23日,身份證上寫的是10月4日。1982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天體物理專業,1984年在中國科技大學獲理學碩士學位,1988年在該校讀博士學位。1989年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波爾研究所學習,1990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90年起先后在美Santa Barbara加州大學、布朗大學任研究助理、研究助理教授,1996年在芝加哥大學費米研究所任高級研究助理。1999年回國,任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即髮W前熱愛舊體詩詞,考大學后集中精力在物理學上。45歲后寫詩,閱讀量增加。除了研究物理外,寫詩讀詩是最大的愛好,寫科普專欄和文學評論專欄。研究方向:宇宙學與超弦理論,引力理論。
謝柏松,安徽桐城人,1965年生。1983以優異成績考入現華中科技大學。大學期間廣泛地涉獵了文學、哲學和宗教等領域的知識,并創作了大量詩歌、散文、戲劇和科技小品文等。1987年考入北京大學力學系攻讀流體物理學碩士學位,其詩歌《眼鏡蛇》獲未名湖詩歌獎。1997年在北京九所獲得理論物理學博士學位。曾用筆名白木在《詩生活》網站、《科學網個人博客》等發表部分北大時期的舊作和03年非典時期所寫的詩作,F為北京師范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強場物理和非線性等離子體物理。業余時間致力于科學、詩歌與宗教的融合與滲透的嘗試。
莊孔韶,浙江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導、所長。時任中國民族學人類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影視人類學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漢人社會,組織人類學、多元文化撰寫、人類學電影和人類學應用實踐等領域。重要著作有《銀翅》和人類學紀錄片《端午節》(1992年紐瑪格麗特.米德電影節入圍獎);《人類學通論》(2003年國家圖書獎);“虎日”戒毒應用研究與電影《虎日》(亞洲最佳實踐獎),以及組織和主持第16節世界人類學民族學大會電影節(2009)。上個世紀90年代初首次刊行個人詩集《北美花間》(繁體字)和英文本《情人節》(1992華盛頓大學人類學系),2001年在中國出版人類學詩集《自我與臨摹-客居詩選》(湖北教育出版社),為五種撰寫與表現方式的“獨行者人類學隨想叢書”系列之一,并推動翻譯出版了《人類學詩學》(徐魯亞等, 人大出版社,2009)。
張廣財,北京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1965年生于山東省微山湖邊,84年—88年在復旦大學物理系進修;后獲山東大學碩士,從事壓電晶體實驗工作;91-93在中國醫科大學教書,93-97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員讀博士,從事非線性物理研究,97-99在中科院物理所做博士后,從事非線性光學,99-應用物理與計算數學研究所,從事爆轟物理、凝聚態物理、材料結構與物性微介觀物理研究。發表研究論文30余篇。喜愛詩歌、戲劇、佛教玄學。
陳綏陽,1982獲蘭州大學數學系碩士學位;曾任蘭州大學計算數學教研室主任。1982-1985年在上?萍即髮W學習計算數學與軟件。1990,在英國Dundee大學高訪。1997年后在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任教,現為西安交大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計算智能,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陳朝 ,北京師范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生 ,在北師大知神經科學與學習國家重點實驗室工作,科學松鼠會成員。
大暑 李淼
——獻給7.23慘禍中失去生命的人。
傍晚,這個正在膨脹的城市悶熱,沒有人騷動不安。
暴雨在空氣中。
有一些黑色的瞳孔,突然在光線中消失,
走入通向未知隧道。隧道那端,哭喊,圍觀。
該來的總是要來的,那些背著石碑的人,
你們為我們背走了什么?你們前一刻還活潑的手
當時處于什么位置?
活著的人比你們更孤獨。
他們依然活在不安的速度中,他們認為這是全部意義。
這不是烏鴉群集的日子,我看到它們飛往
立秋。
從夏至開始積累的不祥,漲滿了這個看似走個不停的世界。
是時候了,我要停下來。
在舊約中,我看到上帝的怒火。
不幸的長子們。
超光 謝柏松
————在光的輪回中,結束比開始更快地顯現
一些時間的碎片
割破了我的記憶
流走的河水
灑滿了整個黑夜
我一直以為
我已經準備得沒有一點空隙
我的全部已經彎成了
一張強力的弓
被彎曲的時空凝結著
只等你
一聲號令
就會象一支箭
射向星空
是誰改變了
游戲的法則
風還沒有看到
我跨過第一道柵欄
雨已經將我
在最后一道柵欄上
淋成了一團黑影
今夜
我怔怔地望著
一千年后的月亮
她發出奇異的光
在我的心里
護衛著第一道柵欄
牡 丹
莊孔韶
皮澤特灣的家庭花園
只有一株牡丹
大概是地脈不宜
晚春又沒有灼人的熱風
夕陽為孤獨染上金邊
不是蘆笙
是踢踏舞的腳步
性急地招呼
她卻隱入水墨畫中的暮色
暮色原來掛在樓梯墻上
帝國大臣蔣公廷錫
怎么躲在這里?
他在尋找遺失了的卷軸
他想分辨姚黃和魏紫
他還要用袖子撩擾天香
莊教授與他的門徒共同誦讀了他的詩歌
蝶戀花
陳綏陽
明鏡無塵心正覺。
紗綠文窗,影弄清清幕。
縹緲銀光涵廣陌。
梨花空色香珠幄。
情淚梵音猶自度。
漫爛辛夷,零落知般若。
夜觀佛燈真見灼。
菩提樹下風輕掠。
五彩繽紛
張廣財
在一片黃花紅花的海里迷失了方向,
落花帶著漫天的夢兒流淌
春風
--你這個機靈鬼
在花枝盡頭呈盡了風流倜儻
我仿佛又回到三月的新鄉
那里有期待著的的紅潤臉龐
山間梨花如白云
地里油菜如鵝黃
五彩繽紛
五彩繽紛
--是你身著的粉紅衣裳
中秋十四行
陳朝
這就是他們的密謀了
令河流側目、天空升高
大雁在古代就遺忘人語
寒意從骨頭傳遞到骨頭
月相發酵出歷法和卜祝
胡須花白且按部就班
烽燧癱瘓征人不知去向
叩問的書簡到了撒馬爾罕
不合時宜的哥哥寄語弟弟
關于飛升后清冷的宮殿
運數、旅途和分別
江水沖擊著思鄉病
詩人在明亮的午夜
討論永恒、回歸和時間感
(藝苑 供稿)
查看13235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