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不卡|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久久|www.色啪啪.com|刮伦真实厨房|日韩伦理一区

首頁 | 簡介 | 建筑藝術 | 文學 | 新聞 | 上苑藝考 | 藝術家專欄 | 駐館藝術家 | 書訊 | 國際創作計劃 | 藝術品市場 | 上苑人物 | 藝術批評
文章搜索:
標題 作者 內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數字,不得搜索符號!
新聞 > 專題討論
大話當代詩歌-宋琳、楊小濱

[2013-1-5 19:28:34]


大話當代詩歌-宋琳、楊小濱主講《不會被時間消解的詩》

 
主講:宋琳、楊小濱
主辦:上苑藝術館

主持:程小蓓 

 
程小蓓: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不會被時間消解的詩》,由宋琳、楊小濱主講。
楊小濱:很多創作者,希望自己的詩歌不朽,歷史也會淘汰不合格的、不能流傳的。
 
程小蓓:有些人寫詩歌是自娛自樂,并不是為了留下什么;另一種是有價值的詩,但不一定會被時間留下來,這里有流傳的方式問題,后代人的挖掘問題,或這也與這個詩人個性里是否有張揚的因素相關,使值得留下來的被留下,并得現在的和后代的認定,才可能“不會被時間消解”。
      現在垃圾詩歌比較多,在網絡鋪天蓋地,玩玩也就算了,但寫作者不愿意就在頁面上僅停這么幾小時,他想要長久一些更第久一些被人們記住。那么我們怎么來判斷它的價值?標準在哪?
      有人認為自己的詩不會被時間消解,這里且不說它的價值,只說他想達到這個目的,卻不一定能做到。會不會被傳誦、看中?前輩詩人的作品,與后輩詩人對它的閱讀和喜愛很有關系,再過幾代之后,你的詩還有沒有?誰還在讀你,在這樣一個詩歌的海洋里,你的詩就浮在海面上,有一個后生的高手拿著魚網在那里打撈你的詩,怎么撈?撈多少?撈起來放在那里?這里有沒有運氣問題?僅僅憑著你個人強烈的歷史人物感行嗎?
      我們是不是要談詩人怎么讓自己的詩歌能夠達到“不會被時間消解”,如談談從詩內的功夫或也可以談談詩外的功夫。
 
楊小濱:在什么時代什么詩歌企圖達到不朽,這跟歷史進程有關,不同時代傾向不一樣,在朦朧詩的時代,像北島,他已經把自己放在歷史代言人的位置上,“在一個沒有英雄的年代,我只想做一個人”,他一個人的聲音代表了時代的聲音,哪怕他這么說,他的語調其實很英雄式,雖然他的內容說“沒有英雄的年代”把自己放在歷史主體的地位上,對世界發出的宣言,但這種聲音還是比較英雄式的。當時詩歌寫作的狀態,跟后來想參與歷史的詩歌寫作的狀態有很大的不同,到了現在,像“下半身”,明顯想要占據詩歌史的地位,它的方式不一樣,它的初衷,是以身體,被遺忘、被奚落的身體,大家認為是可恥的身體部分,來對抗宏大的、觀念化、非感性的歷史,它本質化后,仍然是想要達到歷史代言,是危險的狀態,不是從純粹的感性出發,跟歷史展開對話來參與歷史,它是先把自己放在歷史的地位,試圖進入文學史,很多有價值的東西,當時不像運動,會被人注意,甚至可能被埋沒,詩歌的具體語言方式,跟歷史的修辭方式。中國當代歷史很大程度是一個修辭學的歷史,梁小斌說了一點,詞語有隱喻的東西,文化歷史,政治歷史,都以詞語的方式為樞紐,逃不脫某些語詞,詩歌與之打交道的東西,是詞語,句法、聲音,語言的基本要素,同樣是大的歷史所賴以為根基的東西,很多名詞如紅,很多意識形態的因素,動詞如行走、奔跑,有很多聯想的歷史的隱喻,詩歌參與歷史的方式,其實不是通過運動,有效的方式是,用對詞語的理解,跟大的修辭的環境,與之對話。中國當代詩歌的起源,像多多,白洋淀的詩歌,對他影響大的,根子的《三月與末日》,把中國當代詩歌的基本的感性色彩,有一個比較巨大的轉變,分水嶺吧,對時間的理解,他說三月,是一個春天的意向,他把三月與末日聯系,是對時間概念的比較不同的理解和書寫,對于春天的意象,他在19歲生日寫的,像青春這樣一些意象的改變,是對歷史隱喻的改寫,任何一句好詩都是對歷史隱喻的有效改寫、重寫。除了《詩經》《楚辭》,后來的寫作都是不斷改寫,不一定是反對的立場,像北島,很多反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作品,它的寫作方式跟主流意識形態其實非常一致,是相當有效的改寫,對歷史的隱喻做出詩人自己的理解,把隱喻變成誤喻。說詩歌看不懂、讀不懂,為什么讀不懂?有故意搞一些拗口的,食古不化,食洋不化。也有不自覺把原有的很清楚的象征,放到一些陌生的狀態下,就變得不可理喻,不能理解,但不是亂喻,它有一定指向,是對可以理解的隱喻,不一定是陌生化,而是引入一個歧途,產生對話、改寫,這就必然產生扭曲的狀態,產生差異。到底是表達什么意義,是很大的問題,會有讀者來問,你的詩歌是什么意思,你怎么去解釋自己的寫作,一句句解釋不可能,有一種模糊的、輪廓性的感性狀態,這說不清,跟前理解有關,跟歷史給你的狀態有關,真正能存留下來的,是對前理解獨到的改寫,是有個人感性色彩的成功的改寫,是一種不對。我同意西川說的,不能寫得太好,不能寫得很完美,要從好里露出不好,可能就是對原有修辭體系誤喻式的參與。誤喻,在德里達的文章里有,跟我的想法比較一致,我挪用過來。我不同意程光煒說的后現代猖獗,有很多自稱后現代的本質不是后現代,后現代理論有可取的地方,如對單一標準的挑戰。
 
程小蓓:昨天看程光煒的那本《當代中國詩歌史》中都是以詩歌運動為線索來展開的。
 
楊小濱:如朦朧詩時代:就是北島、舒婷、楊煉、顧城、江河五人,從世俗的眼光看,最出名是這五個人,他們被納入一個大的文學史,其他的像多多、王小妮、梁小斌被排斥在外,是邊緣化的人物。
 
姜濤:文學史都要講故事,需要情節,這些人的運動構成情節,但有人寫作不在情節中,他不提供情節,不講述。文學史該怎么寫,講文學歷史,講一個故事,有起點、發展、高潮,對立、矛盾在哪里。寫一個編年歷史,不強調線索,現在大學里教的,跟具體作品差距很遠,真正的歷史差別很大,不光是詩歌的問題,整個學術建設的問題。
 
楊小濱:政治歷史,講群體的東西,不講個體的東西,
 
程小蓓:這不僅是中國,法國……,以某一個群體出現,出現在之中的,留下來,游離在外,不被提。
 
楊小濱:就像我們現在出書也這樣,都要出叢書,單個的一本就不易引起關注。這跟閱讀習慣、社會化的習慣有關。
 
姜濤:現代文學史是斗爭史,必須突出斗爭,突出焦點,沒有故事不是歷史。
 
程小蓓:從程光煒那本書中,說到八十年代的詩,孫文波只有在“五君子”中提到。如果孫文波不在“五君子”之內,他的詩歌是不是就可能不存在了。
 
楊小濱:這個問題在古代就不存在,屈原是屬于哪一派?
 
西渡:文學史的寫作方式會影響到文學的運作方式,文學史是這么寫的,我為了進入文學史,就要這么做。
 
姜濤:文學史變成了運動史、流派史,是“五四“之后,是西方觀點,是從歷史學借來的。
 
程小蓓:程光煒的《中國當代詩歌史》教材,就是羅列,從團體開始羅列。
 
孫文波:它要清理線索,是現代文學史的一種方法,〈全唐詩〉把作品羅列,好壞去選,《唐詩三百首》,沒選的,就知道少,問題很大,和文學觀念有關。
 
姜濤:所以說選本的力量很大。程光煒這本書是教學的需要,變成一門課,怎么講?幫派,團體好講,文學生活受教材控制很大,就怕上過師范院校的寫文章,教材體,格式化。
 
孫文波:唐選本里,杜甫的詩少,《唐朝詩歌選》里。
 
西川:杜甫還是得到后來幾個重要人物的肯定,像韓愈,“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如果他沒有贏得這些人的喜歡,如果連傳遞的人都沒有,就很難說了,到宋代,也很難說。
 
孫文波:到清代,關于杜甫的,就出來很多。
 
楊小濱:某一個時代,還是有相應的東西,北島,是抒情的語調,到了90年代,是詩歌的敘事性,強調對事件的呈現,“敘述性”,以敘事的態度,可能不一定。敘述的方式,敘述的語調,它是對大的敘述方式的一種重解,做一些斷裂、破碎的東西,使敘述變得不可能,變得無法理解,把敘述的隱喻變成敘述的誤喻,這樣一來使詩歌更豐富,更切合實際,是與時代文化狀態對話的方式,并不是純粹地去模擬它的光滑的、無間斷的進程,而是挪用它表面的形式,從根本上說,詩歌是形式主義的東西,它不是為歷史或現實的內容,把這些內容、素材挪用到詩歌形式中來,它會有一定的現實指向,這種現實指向又以現實的修辭方式為媒介,而不是直接地以寫實的方式進入詩歌。我去年在北大詩歌節演講,說敘述的問題,怎么樣,為什么,在70、80年代,是抒情的方式,題目是“說的比唱的更好聽”,為什么那時是唱,是一種詠嘆的方式,到后來是敘述的方式,這肯定是社會歷史的變遷,使得以抒情來呈現歷史的方式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大家有很多寫過這方面文章,探討敘述的問題。
 
宋琳:什么詩歌才不會被時間消解,一首詩很容易被時間消解,但詩歌不會被時間消解,是兩個問題。詩歌本身也出現了危機,在現代漢語詩歌的歷史中,近100年,新詩已經有危機,從詩歌的寫作、傳播,讀者接受的立場來理解,詩歌的確有危機,假如我們做一個詩歌讀者的民意測驗,在古詩歌和新詩歌之間,可能新詩歌得票率要低。寫詩歌有宿命,我們是被選擇的,是我們的職業。古代人對文章寫作的態度,三不朽,其中有“立言”,把文章當作經世濟國的事業,對待詩歌,他的確是有一種期待,期待寫作能被后人記住,它有功用的,不是簡單的實用主義態度,古人的精神里有種更開闊的東西,“文章千古事”,他有這樣的自我要求。古代的性靈說,神韻說,在《文心雕龍》里,我看到,劉勰提到性靈書寫,對后世構成影響。90年代詩歌在詩體上走向成熟,敘述方法的引入是很了不起的事,楊小濱講敘事和敘述的差別,從語用學上講。敘述結構在古代詩歌中是很穩定的,我們用一個句子陳述,敘述的結構是在句法中是先定的。為什么中國詩歌抒情成為主要方面,是中國詩學區別于西方詩學的重要特征,亞里斯多德講“模仿",圍繞它建立一個詩學系統,跟中國古代非常不同,它是史詩的傳統,但中國詩歌傳統不是史詩的傳統,而是抒情詩歌,詩歌要通過心靈,感動人,這個功能不應該喪失,至于文學史怎么描述是文學史的事,一個法國歷史學家說“歷史僅僅是歷史學家的歷史”,歷史是陳述,講故事。詩人寫作是從個人出發,但跟時代必然要發生關系,你的書寫方式是否對后代人構成影響。史蒂文斯說,新人只尋找值得重視的,值得重視的就成為他心目中的導師,比如說,韓愈找到李白、杜甫,從李白、杜甫的詩歌中我們看到一種志向“大雅久不作”這從陳子昂就開始了,要恢復古代詩歌的精神,“風骨”,詩學不斷地傳承,這構成另外一種文學史,當代詩歌是否有可能再找到這種脈絡?詩人都還是形式主義者,雖然他可能宣稱,他不是形式主義者,詩人追求形式是他的天性,形式主義者必然走向完美主義者。詩歌還需要“破”,一種時代語境構成的書寫方式,會形成比較穩定的東西,如格律化,成為聲音的意識形態,但壓抑了創造。
 
楊小濱:小說模擬現實的內容,詩歌模擬現實的形式,作為一個個體,一個電影,把結尾改動一下,意義就不一樣,完美變荒誕,詩歌的形式是不是一種實驗?
 
宋琳:現代文學有這樣一種思路,對古代神話原型的重寫、改寫,原型的重現,容格“原始靈式”,詩人應該能從古代神話中挖掘意義,古代神話的記載是零零碎碎的,古希臘通過荷馬,把口口相傳的民間口述大師的神話,被敘述出來了,它有情節,一個神的世界,一個人的世界。《史記》是歷史敘述,屈原詩歌有神話,哲學文本里也有,像莊子、列子,但詩歌,陶淵明有“刑天舞干戚”,李白求仙,和天地精神相往來。后來必然有改寫,是后來不得以的事情,早先的圣哲命名萬物,后來的閑人去解釋它。我們首先成為讀者,后成為詩人,像揚雄區別“詩人”和“辭人”、“詩人之賦麗以則,辭人之賦麗以淫”,麗是肯定的,但一個是簡約的,一個是繁縟的,概括了《詩經》和《楚辭》的差異。現代詩歌也追求復雜性,是在楚辭的方向,是文人寫作。我們現代詩學更多受西方詩學的影響,古代的詩學有離實踐更近的表述,從古代的詩學中找到話語的新出發點,這非常有意義,利于我們自己當前的寫作,同時也能幫助讀者接受,我們為什么放棄它呢?古代詩話,每一代,從《六一詩話》開始,可追溯到《文心雕龍》。
今天上午談詩和律的問題,“律和聲,歌詠言”,詩歌肯定有律,語言本身是律法,把詩歌唱出來,“歌詠言”在現代漢語中喪失了。最早的詩歌是跟宗教有關,提出“八音克諧,神人以和”,如果達到聲調的和諧,人和神可以交流,如果說希臘詩人給繆斯聽,中國古代詩人給神聽,神還參與歌唱。我們現在虛擬的讀者就不是神了,只能找到知音的聽眾,現代詩歌沒有知音。
 
西渡:古典大家都可以背出來,古代詩歌是教育,是功能性的東西,詩歌是應用文,文化聯系,現代人不讀詩歌照樣能行。
 
宋琳:口語的應用文,在《詩經》的時代,就是這樣說話,它進入口語,像孔子詩教。
現代詩歌的經典性要期待所有人都寫詩歌。
 
 姜濤:現代詩歌是先鋒的、純文學的,而古代詩歌不是純文學的。
 
楊小濱:經典性和普遍性,是什么樣的關系,當代是流傳很廣,到100年之后,可能就被遺忘。音樂本身也是,現在大學里也研究流行文化,貓王的音樂,麥當娜,也在大學里被研究。
 
姜濤:有人說,現代詩歌的經典不是新詩歌而是“一條大河波浪寬”。
 
楊小濱:如果到以后,把汪國真的詩和江濤的詩放在一塊研究,是很可笑的,就像我們看古人看不到差別。文體有三個層面,詩歌準確性,古代談詩就當成曲,為了構成詩歌的線索,就拉出詩歌的線索,現在看不到差別了。
 
宋琳:詩有恒裁,詩無定位,有一個時代的語境,會形成相對穩定的體裁,個人語境無法與之抗衡,大詩人都是語體家,影響周圍和后代的詩人,詩無定位就是說“破體”永遠是需要的。我注意到西川的一些詩歌,他放棄形式,他就寫句子,這里面有很多信息,我覺得這種寫法是一種“破體”的努力。
 
楊小濱:西川現在的詩歌比他以前的詩歌感性更多,一般讀者回讀,自己不承認在寫他。
 
食指:陶淵明,他個人的生活態度,后世的人發現,不改。“悠然見南山”。
 
宋琳:也就是言象意,得意忘象,得象忘言。陶淵明選擇歸隱的生活方式,在儒、道之間,他更接近儒家,他自己的政治抱負,他的時代是亂世,他做過官,他出來了,這個生活態度,也包含了美學態度。
 
楊小濱:他在仕途上有抱負的人,皇帝一招,他就“仰天大笑出門去”。他的徹底性,他沒有出世,他只是回到民間。
 
主講:王家新、程光煒
 
主辦:上苑藝術館

主持:程小蓓 

查看47641次

上一篇
印度果阿藝術基金會-上苑藝術館駐館藝術家2013年交換計劃已啟動
Shangyuan Art Museum Offers Free Studios, Apts.
植子瑜(油畫)
朱東升(2013年上苑駐館藝術家)
易國棟(油畫)
下一篇
上苑藝術館2013年駐館藝術家名單公布
上苑藝術館之異人志(二)•要寫詩 先餓體膚
建筑創新對城市建設有貢獻嗎
中國墨之傳統與藝術全球化 價值思考 大型東西方藝術家繪畫語言對話展
Rajath Suri(藝術批評、加拿大人) (2013年上苑藝術館駐館藝術家) 拉佳R
版權©上苑藝術館
技術支持:九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