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藝術家受邀參加日本東京都美術館第35屆AJAC展
[2009-9-21 19:41:40]
中國藝術家受邀參加日本東京都美術
館第35屆AJAC展
The 35th AJAC Exhibition of
Tokyo Metropolitan Art
Museum
學術主持:胡赳赳(中國) 中野 中(日本)
Academic Host:Hu Jiujiu(China) Zhongye Zhong(Japan)
策 展:田中允(日本) 傅文俊(中國)
Curator:Tian Zhongyun(Japan) Fu Wenjun(China)
展務助理:張乃麒(獨立映象藝術機構)
Assistant:Zhang Naiqi(Independent & Image Art Organization)
主 辦:第35屆東京都美術館AJAC展實行委員會
Organizer: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35th AJAC Exhibition of Tokyo Metropolitan Art Museum
協 辦:中國·重慶獨立映象藝術機構
Co-Organizer:China·Chongqing Independent & Image Art Organization
展覽時間:2009年10月4日——2009年10月14日
Exhibition Dates:Oct.04-14 2009
展覽地點:日本東京都美術館
Venue:Tokyo Metropolitan Art Museum
特別鳴謝:新周刊 北京大學文化資源研究中心
支持機構:大印圖片影像空間 器空間 108藝術空間 重慶501當代美術館(場館)
99藝術網 藝術國際 今日藝術網藝術數據網 庫藝術 中國當代藝術網 世藝網 青城山·中國當代美術館群 (網絡)
《藝術時代》《藝術地圖》 《藝周刊》 《HI藝術》 《畫廊》 《繆斯藝術》《涂鴉街》(平面)(排名不分先后)
海外邀請(中國)藝術家參展名單(按姓氏拼音排序):
List of invited overseas artists (China):
油 畫: 傅榆翔 Fu Yuxiang
Oil Painting: 黃 鋼 Huang Gang
康 璨 Kang Can
羅發輝 Luo Fahui
毛艷陽 Mao Yanyang
龐茂琨 Pang Maokun
翁凱旋 Weng Kaixuan
鐘 飈 ZhongBiao
張 杰 Zhang Jie
張奇開 Zhang Qikai
版 畫: 姜 淼 Jiang Miao
Printmaking:
雕 塑: 何力平 He Liping
Sculpture: 胡 珂 Hu Ke
李占洋 Li Zhanyang
任思鴻 Ren Sihong
徐光福 Xu Guangfu
宗濤·彭紅 Zong Tao·Peng Hong
攝 影: 傅文俊 Fu Wenjun
Photography:李 強 Li Qiang
顏正華 Yan Zhenghua
統 籌:黃茜(在日本重慶同鄉會會長)
Overall Planning:Huang Qian(Present of Chongqing Fellow Association in Japan)
翻譯領隊:李德 (重慶海外交流中心)
Translator Team Guide:Li De(Chongqing Overseas Exchange Center)
第35屆AJAC東京都美術館展實行委員會 中國·重慶獨立映象藝術機構
2009年6月30日中國·重慶
日本東京都美術館第35屆AJAC展(中國部分)前言
中國力量
胡赳赳
當代藝術是“外界”的產物。它表達了囊括視覺藝術與觀念藝術的雄心。它不是東方傳統藝術和歐洲古典藝術,但囊括了傳統和古典。它不是思想、不是學術、不是人類學和社會學,但如你所見,它囊括了它們。它也不是時尚、不是商業、不是資本和金融品,但顯然“它”也要對“它們”點石成金。它不是國別、政治制度和民族運動,但從來未停止過前衛地抵制和優雅的反諷——說它是外界的產物,因為既便是連藝術史的專家們也掉進了歷史的漩渦,藝術史的長河從線性結構忽而迎來一個“矩陣”式的網狀結構,新材料、新技術、新工具、新觀念層出不窮,藝術的中心主義被打破,藝術的權利壟斷也發生結構變遷。這像紅酒一樣美妙,存在“舊世界”和“新世界”兩個端極。外界,既人的外部邊界,“物”的所在,當代藝術的價值論是建立在物的基礎上并由其推動的——藝術家反而是“外界”要表達的通道。藝術家并非材料的統治者,而是材料的一部分。
中國已經成為當代藝術的多發地。了解中國當代藝術的最好途徑是進入城市邊緣部分的藝術區,去藝術家工作室,跟他們交談。他們中的每一個都在扮演命名者、闡釋者以及觀念革新的勇士,視覺的技藝反倒在其次——其中也不乏出色的生意人。中國有“八大美院”,加上綜合性大學的美術院系,受過訓練的藝術學徒每年數以萬計進入社會,有些人便成長為職業藝術家,與他們的老師和前輩一起交流與工作。
藝術區也成為中國城市的“形象工程”,一個沒有藝術區的城市在中國是不夠“國際化”的。同時,當代藝術還是創意產業的潮流先導。從無名畫會、星星畫派、圓明園藝術家群體到今天散落在各個城市的藝術群落,你會清晰地看見,中國當代藝術從1980年代到現在30年間所經歷的分化和分野:藝術從宏大敘事和團體面貌變得越來越個人化和個人主義。
這次展出的交流藝術家作品能夠強有力地反映中國當代藝術的風貌。他們中既有出色的架上繪畫者,如張奇開、龐茂琨、傅榆翔等人,他們在追問“什么是繪畫的本質”;羅發輝和鐘飆傾向于讓內心與世界相互指認;像黃鋼、毛艷陽、翁凱旋和張杰顯然是固執的言說者,你無法回避他們精確的構思與匠心獨運;康璨則是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其活力與對時代的敏感兼具。
以雕塑和變形為己任的藝術家則包括何力平、胡珂、彭紅、任思鴻、徐光福和宗濤。藝術家的圖謀和轉換既有來自于詩性的力量、也有藝術家自己邏輯的展現。姜淼的版畫作品則充滿內心的獨白和猶疑,同時又在技法上發展了版畫的木刀之味。
在攝影方面,值得注意地是,油畫家傅榆翔之兄、攝影藝術家傅文俊近年來在人文生態上的發力,作品有令人深思的厚度。李強、王耘農、顏正華的攝影作品也各具優勢,既有藝術家對目光的捕捉,也暗藏著日常生活情景中的永恒光影。
在這里,藉由他們展示著中國力量——準確而言,他們不是中國的表象,而是中國的內部——因為他們大多是來自中國西南部的藝術家,在一個更為隱秘、更為玄妙的地域創制藝術奇跡,他們的藝術品也都帶著“方言”的韻味。對日本觀眾而言,這比“普通話的藝術品”更富有魔力。
新聞通稿:
中國藝術家赴日參加第35屆AJAC展
中國21位當代藝術家日前受邀赴日參加第35屆AJAC展,據悉,這是中國當代藝術首次大規模在日本亮相。從10月4日開始,日本藝術界人士、收藏家和普通民眾將對中國當代藝術進行為期10天的“檢閱”。
東京都美術館AJAC展已經有三十多年歷史,每年由AJAC展藝術執行委員會制定展覽主題、挑選藝術家,進行一年一次的展覽。第35屆AJAC展藝術執行委員會與重慶·獨立映象藝術機構合作,由重慶·獨立映象藝術機構負責邀請海外(中國)藝術家。此次邀請的名單中匯集了重慶四川美術學院、重慶501藝術基地、成都藍頂藝術基地、北京草場地藝術區等的多位知名的藝術家,還邀請到策展人、新周刊主筆胡赳赳先生擔任此次展覽的學術主持。
東京都美術館是1926年建立的一座現代藝術博物館,美術館的前身是東京政府博物館。場館經歷了50年的惡劣天氣、訪問者不斷增多、場館空間及公共設施不足等方面的問題。于1976年重建。籌備委員會決定將新的場館作為“一個永久性的當代藝術展覽場地”和“對外的社會交流和教育活動”為功能,目前已成為日本重要的現代性美術館。中國藝術家將在這里與世界各地藝術家展示與交流成果。
此次中方參展的主題為《中國力量》。學術主持胡赳赳介紹說:“中國已經成為當代藝術的多發地。了解中國當代藝術的最好途徑是進入城市邊緣部分的藝術區,去藝術家工作室,跟他們交談。他們中的每一個都在扮演命名者、闡釋者以及觀念革新的勇士,視覺的技藝反倒在其次——其中也不乏出色的生意人。”
此次參展的藝術作品包括油畫、雕塑、版畫、攝影等幾大門類,能充分顯示中國當代藝術的活躍度和原創力。這次展出的交流藝術家作品能夠強有力地反映中國當代藝術的風貌。他們中既有出色的架上繪畫者,如張奇開、龐茂琨、傅榆翔等人,他們在追問“什么是繪畫的本質”;羅發輝和鐘飆傾向于讓內心與世界相互指認;像黃鋼、毛艷陽、翁凱旋和張杰顯然是固執的言說者,你無法回避他們精確的構思與匠心獨運;康璨則是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其活力與對時代的敏感兼具。
以雕塑和變形為己任的藝術家則包括何力平、胡珂、彭紅、任思鴻、徐光福和宗濤。藝術家的圖謀和轉換既有來自于詩性的力量、也有藝術家自己邏輯的展現。姜淼的版畫作品則充滿內心的獨白和猶疑,同時又在技法上發展了版畫的木刀之味。
在攝影方面,值得注意地是,油畫家傅榆翔之兄、攝影藝術家傅文俊近年來在人文生態上的發力,作品有令人深思的厚度。李強、王耘農、顏正華的攝影作品也各具優勢,既有藝術家對目光的捕捉,也暗藏著日常生活情景中的永恒光影。
胡赳赳總結說:“從無名畫會、星星畫派、圓明園藝術家群體到今天散落在各個城市的藝術群落,你會清晰地看見,中國當代藝術從1980年代到現在30年間所經歷的分化和分野:藝術從宏大敘事和團體面貌變得越來越個人化和個人主義。”在這里,藉由他們展示著中國力量——準確而言,他們不是中國的表象,而是中國的內部。
查看694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