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江(2012上苑藝術館國際創作計劃候選人)
[2011-11-29 21:34:47]
張振江(2012上苑藝術館國際創作計劃候選人)
男 1974出生
1990年9月——1993年6月 株洲師范學校 中專生
1993年7月——2003年8月 株洲冶煉集團 教師
2003年9月——2006年6月 廣州美術學院 研究生
2006年7月至今 廣州美術學院 專業教師
2008年9月——2009年6月 中國美術學院 訪問學者
2011年9月至今 中央美術學院 訪問學者
2005年獲廣州美術學院王嘉廉油畫獎學金一等獎
2011年獲廣東省首屆高校教師水彩展學院獎(最高獎)
302畫室窗外的風景之三 60x80cm 布面油畫 2011年
302畫室窗外的風景之一 60x80cm 布面油畫 2011年
境-域之六 60x80cm 布面油畫 2011年
境-域之七 60x80cm 布面油畫 2011年
境-域之三 60x80cm 布面油畫 2011年
境-域之四 60x80cm 布面油畫 2011年
南亭對岸的風景之一 40X60CM 布面油畫 2010年
域之十 60x80cm 布面油畫 2011年
域之十二60x80cm 布面油畫 2011年
域之十三 60x80cm 布面油畫 2011年
生命的視野·精神的空間
——對《空域》系列作品的闡述
對藝術表現語言的探索源自發生自內心真誠的體悟,將近九年的實驗繪畫表現實踐,在材料媒介、語言本體、物質呈現和精神傳達各個環節盡可能與自己內在本我達到高度統一。自由自在地在畫布上激情涂抹,留下了點點滴滴、絲絲縷縷必然或偶然的痕跡。點、線、面、黑、白、灰、筆觸、肌理都是“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圖象顯現,是悟的結果。材料自由且合理的組合是精神物化的過程與結果,材料的選擇是信手拈來,更是從心而得。
大概從兩年前開始我有意識地對空域的審美理解進行實驗表現,而今已經非常迷戀于這樣的表達。我們的世界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我們在這片空域存在著,展望生命的視野,游蕩在精神的空間,尋找靈魂的落點。
活著,身體實踐著各種各樣的行為——我們的存在于生命的視野。凝思,頭腦中運轉著各種各樣的思緒—我們的思考于精神的維度。之于我,存在于自我的空域——它廣大無垠,深邃無底——它是我的,只是我的。無法運用邏輯思維理清這一切一切,我努力地梳理這無盡的空域里的所有點滴,一遍一遍又一遍。
生活的空域是如此的廣闊無垠,它無法對應畢達哥拉斯的數理哲學的某個定數,因為它的無窮大、無窮深,在這個空間中人類是如此的渺小,如此虛無,如此微不足道!無窮的空域包圍、吞噬所有——不管是此時花團錦簇、還是彼時殘花敗柳;不管此刻門可羅雀,還是往日車水馬龍。無窮的空、無限的域,你我深處其中,如此渺小,如此廣大。無窮的空、無限的域存在于你我精神思想之中,你我如此宏大無窮。物質空間的宏大無窮,精神空間的深邃悠遠。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照映著特定的時空關系。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根據佛學中的“緣起性空”, 物質世界,就是風“緣”吹奏宇宙“本體”產生的交響樂。
在畫室里面對擺著各種POSE的模特,在室外面對變化無常的自然或人文景觀,美從眼中來,更從心中起。物我兩忘的狀態如此妙不可言,物語神游的境界令我神往,不應糾纏似與不似,也不要理會當代不當代。這是本我的顯現,是形式的游戲、點線面的糾纏、黑白灰的戰爭、材料的交響,而我主宰這一切,此刻我是如此偉大、如此強悍!
在《空域系列》作品中,我試圖通過對畫面平面空間進行正形與負形的主觀分離、交融、重合來達到對精神視域,靈魂空間的表征。作品形式的選擇上,我沒有刻意的追求抽象或具象,多年來的實驗繪畫實踐,既有抽象的嘗試,也有具象的實踐,更有綜合材料的演練使我的作品不能以某個畫種,某種形式來界定,這就是我的真實面貌,辛辛苦苦走過一個歷程而自然生成的品相。對中國藝術精神的研習,所以我在作品中非常注意氣韻的把握,主要體現在畫面氣氛的營造,筆觸的靈動,肌理的對比,構圖的疏密有致和色彩的雅致!段男牡颀垺酚性疲盒纳粤ⅲ粤⒍拿,自然之道也。在藝術創作時保持一顆平常心,自然而然生成畫面語言,作品整體面貌是抽象的,意象的,作品的形成是來自對客觀圖像的內心感悟,是心象的外化,是客體人格化的結果。創作的整個過程中,從心有成畫到草圖呈現,從材料準備到物質呈現,從思緒的顫動到圖像生成,每一步都在進行內省式的自我追問,試圖身心合一讓本我得以真誠的表達。在材料的選擇與運用方面,遵循內心喜好與對對象的感悟,材料與對象的契合度。材料媒介既是表現的載體,是思想觀念、文化態度的承載物;物質材料更是藝術表現的主體,材料本身的物質屬性,文化屬性構成了作品多維的審美內涵。以油彩作為創作的主要物質材料與我的性格和人生經歷密切相關,本人在性格上跨度極大,既有粗獷豁達的一面,也有細膩豐富的一面,真如油彩之性格可以鋪天蓋地,縱橫瀟灑,也可細致入微,潤物無聲,還可以反復涂改拭擦,表現力極其豐富。表現技法是作者內在氣質秉性的行動化,點、劃、擦、刮、摸、涂、壓、甩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所有的動作都是自然情感的流露。就作品的審美情趣來講,就是作者審美理想的表達,我們生活的社會環境,時代背景造就了你我復雜的身份,我們首先是中國人,有一顆熾熱的華夏心,但我們與我們的傳統文化精神已經斷裂太久;其次我們是現代人,以西方文明為主導下的中國人,是西方文化的被殖民化的產物;在西化的過程中我幡然醒悟,我們的文化之根在哪里?那悠久的文化因子在你我的內心深處,在你我的骨髓中忽隱忽現,在輕輕地喚醒你我的文化自覺。我們不應守舊老調重彈而固步自封,也不應盲目西化而喪失根本,也許傳統精神的當代化,當下的視角,當下的語言,當下的媒介進行當代藝術表達,而中國藝術精神在你我的靈魂深處火熱燃燒。我試圖以繪畫作品的方式來表達我的文化觀和價值觀,追尋精神的空域、靈魂的落點。
廣州美術學院張振江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查看10750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