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不卡|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久久|www.色啪啪.com|刮伦真实厨房|日韩伦理一区

首頁 | 簡介 | 建筑藝術 | 文學 | 新聞 | 上苑藝考 | 藝術家專欄 | 駐館藝術家 | 書訊 | 國際創作計劃 | 藝術品市場 | 上苑人物 | 藝術批評
文章搜索:
標題 作者 內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數字,不得搜索符號!
藝術家專欄 > 藝術家專欄
【上苑詩歌】臺北日記(詩22首)‖ 程小蓓

[2025-1-23 14:01:21]


【上苑詩歌】臺北日記(詩22首‖ 程小蓓

——於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程小蓓,女 詩人、藝術,北京上苑藝術館創始人。

於2005年開始 創立“國際創作計畫-藝術駐留” 專案至今;

攝影作品在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展出並被收藏;

視覺藝術作品有:繪畫、裝置、服裝……。

    《熱愛生活》《一支偷來的筆》《她跑進跑出》   

長篇小說《無奈的生命》、《你瘋了!》 

記實圖書:建筑日記》(上苑藝術館建設紀實)

  集:《活路》

2024年上苑藝術館黃山創作園與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建立藝術家交換計畫。

程小蓓駐村一個月,創作詩歌作品22首,繪畫作品5幅。

 

 

 大陸人



在這里,我是大陸人

在北京,村民叫我外來戶

一個沒有故鄉的浪人

而我喜歡四處漂泊 


那些設置的國界

是地球的牢籠

關卡上到處是狗尿

占地圈界

戰爭因此而起

人類把自己變成了

囚徒和戰犯 


我要是死了

希望樹葬

轉世為植物的種子

隨風隨洋流

或被鳥吃進肚子

冬去南春返北

它們帶我飛翔 


還好,島上的人和顏悅色

在他們臉上看不到國界

不管說國語

還是操一口河洛話

都會帶我到路口

指明寺廟的方位 

 

 

程小蓓 于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被困與突破的生命2》 油畫作品 60X40 楊小濱藏

雨中臺大 


 雨,輕言細語地落下來

但說日語,話就重了 


前身是帝國大學

傘架不住這傾盆大雨 


只有折回來,細讀校訓

雨就收拾干凈了地面 


校園里一片安詳

棕櫚樹頂天立地,偉岸 


紅磚從路口一直鋪上屋頂

撇開水泥。雨就停了  



程小蓓 《被困與突破的生命1》 油畫作品 60X40  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平權意識

 

 

各種膚色的人

在這裏安居樂業

這裏的寺廟

有各路神仙

同享世人的供奉

宗教博物館用微縮建築

向我們展示世界各地

不同的教堂和祭司場所

 

這裏的地鐵叫捷運

出入無需安檢

這裏的站名

用中英日韓及閩南語播報

這裏的道路無障礙設計

 

昨天張玉漢組織了

孤獨平權計畫

由藝術家參加的活動

讓處低谷的人

可以傾訴

 

文明的高低

看人心的溫度

看秩序井然背後的歷史

民族風骨不一定來自文化自信

也可以是海納百川的包容

 

現在知道了

為什麼那麼多國家

對他們設關卡

不是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

是社會的文明程度

是中華民族骨子裏的良善

 

注:張玉漢——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總監

 



程小蓓 《被困與突破的生命3》 油畫作品 60X40  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三條腿的狗 


 

你憂郁的眼神

讓天空昏暗

我站在殘垣斷壁的屋旁

看流落異鄉的游子

一磚一瓦重建家園 


你用老邁的三條腿

顛簸在各條通往家的路上

迎接,等待……不知所蹤

從不放棄也不失望 


草從傷口一樣的縫隙里長出來

侵占這座房子的空間

而你,一定曾是家人的慰籍

守候,是你生命的余光 


在廢墟的雕花瓷磚上

地板被你的體溫捂熱

我赤腳踩在你躺過的地方

我赤腳踩在你躺過的地方

一股暖流升起來

我熱淚盈眶 



 


 

旅途遭遇

 

 

車廂裏鄰座

是一位優雅的老太太

雙手交叉合於膝上

如雕塑,端莊克制地坐著

一動不動到對自己吝嗇的地步

 

我去桃園書法藝術館

廖偉棠盛讚它的美麗

因為美麗,我不得不去

但今天陰冷,北風那個吹

聽老太太輕言細語

絮叨她的遭遇

 

我替她難過,放鬆放鬆

可到站了,我得下車

她好像不舍得我離開

因為她聽到了鄉音

一種周圍人都聽不懂的語言

 

我不知道能為她做什麼

五零年她被戰爭裹挾

來到這遠離家鄉的地方

成為遺孤,這是她的宿命

可她仍然保持她家族的優雅

我們揮手告別,不說再見

只說,多多保重


 

 程小蓓 于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被困與突破的生命4》 油畫作品 60X40  廖偉棠藏

 


 

 獨居老人 



如末世

路已走到盡頭

城市的凌晨四點

某個窗口

透出一縷昏暗的燈光

靈魂早已離去

此情此景

正在世界各地發生 


你收集了一輩子珍惜的物品

以為可以留作遺產

正被收荒人

捂著鼻子

打包去跳蚤市場 


買下了你的黑膠唱片

另外的人買走了你的一箱舊

夾在書里的全家福

被翻出來扔回到垃圾堆 


世間不如你的想象

子女在異國他鄉

遠處新生活

并不需要你及你的遺物


 所以你應該慶幸

還有人珍惜你的珍惜

雖然帶著來蘇爾氣味

雖然并不是你想傳承的人

朱銘也只留下四字遺言

“我上樓了”  



程小蓓 于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被困與突破的生命4》 油畫作品 60X40  黃貝嶺藏


翻牆

 

 

這裏資訊流暢

沒有關鍵字交通警

老胳膊老腿不用翻牆

連籬笆都是開著花的綠植

 

當那枝著名的紅杏

要出牆

誰也擋不住

就如天要下雨

 

怎樣才能自信

敞開大門

讓那些端著槍的人

閒庭信步

我自巋然不動

獨立思想!認知高度

是刀槍不入的盔甲

 

我騎著單車到處跑

生命起源於混沌

所有的存在都是自然

有山有水有森林

它們不設屏障

地球人本就是自生自滅

大可不必作繭自縛

拆除所有的圍牆

首先是皇宮

爾後是邊界線

 

 

臺北101大樓

 

新年101焰火 



翠雲隆重告訴我

臺北市中心101大樓

元旦有盛大的焰火晚會

臉上的驕傲展露無遺

她希望給外鄉人帶來溫暖 


但我不敢說

我有密集恐懼癥

也害怕與人打交道

聚集讓我心慌

我更不敢說

我怕煙火

它是我童年的陰影 


萍鄉和醴陵生產爆竹

我在那里長大

每年都有事故傷亡

爆炸聲和鄰家的哭聲

是我小時候的噩夢 


我決定遠遠地看

并在網上摳圖

記得零八北京奧運會

我們在上苑藝術館樓頂

(此樓已被拆除)

等蔡國強的腳印

零點過了也沒等來

后來才知道

電視上也是摳圖 


那場張藝謀的盛宴

到今天我也沒吃

今晚一并喝了

摩天五百多米

這世上少有的高度酒


 25/1/1于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從臺北101大樓88層看出去

 

從88樓看人間

 

 

拼命上升,擺脫地力

當到達神的高度

再俯瞰人間

某種精神就煥

完全被唐卡藝術了

 

那些財富中心

目前在腳下

負面情緒抽絲剝繭

絲絲縷縷飄走

不需要提醒自己

窮人可以做夢

何況貧富的尺規沒準兒

 

在我這裏

看人生的豐富歷程

在101大樓88層上

看城市自由健康的步伐

在神那裏

看心靈的潔度

 

 

臺灣各地這樣的寺廟很多

 

寺廟

  

這里幾乎人人敬畏神靈

當他們為長明燈添油時

當爐鼎里香火長煙裊裊時

我腦海里卻是

那些年的破四舊 


在臺南

在波蘭的克拉科夫

在印度南部的馬德拉斯

這些我曾駐留過的地方

幾乎都是三步一教堂

五步一寺廟

人們三叩九拜

虔誠匍匐在地

而我審視的眼睛里

有高舉的手

緊握偉大思想旗幟

迎風飄蕩 


有神無神者之間的心隔著海

似乎我永遠留守在此岸

當我贊嘆那些精美的雕刻時

居士的一句話

如張開的船帆

迅速拉我到彼岸。她說

不管神是不是真的存在

!總比不信好

人心有怕,作惡就少 


2025/1/9于高雄   



臺南 奇美博物館外面


奇美博物館

  

是否在佛羅倫斯遇見過你

許文龍。你從烏菲齊美術館走過

位胸中噴著焰火的中國人

世界有你和美第奇家族真好 


臺灣有你和劉麗安真好

你們燈塔上遠遠的光

讓華人看到了詩歌和藝術

原來可以引領弱小的靈魂上升 


人類需要這些生命的驕陽

它們給強權下苦難的人

驅逐心靈的晦暗

給迷茫摸索的人

一根出深淵的繩索

給饑寒交迫的人

一座糧倉 


地球——宇宙中一顆小小的星

我們在時間的河流里

也只是一瞬間

不辜負,我們被愛著

不虛度,我們被創造


 注:* 許文龍 (網絡搜索)

* 劉麗安 (網絡搜索)

* 美第奇家族 (網絡搜索)


 2025/1/8于臺南    



朱銘美術館里的《太極》


朱銘美術館


  

我從大陸渡海過來

心心念念要去見的是你

朱銘。一個我敬仰的雕塑家

一個被世界嚴重低估了的人 


說到你,人們只說《太極》

以及你的《彩色人間》

可在你生命的最深處

藏著那些逝去的爛兄爛弟 


二戰后的博伊斯

空難后被韃靼人營救

才有他的《油脂椅》系列作品

你和你的弟兄被裹挾成炮灰

才有你的《三軍》群雕像 


它們在你的美術館

成為舉世無雙的行動藝術

我走在三百位軍人隊列中

想象自己如果是他們中的一員

那是多麼悲慘的世界 


我不要和你的士兵們一起

再次體驗那些人類的劫難

用痛,用祭奠的方式

拒絕戰爭!澆灌和平 



朱銘300尊《人間-三軍》群雕之一


 

 再說朱銘

 

 

十天前的視頻被封了

沒有告訴我原因

內容是關於朱銘的雕塑

行走著的三百尊中國人

戰爭不是他們發動的

大多無立場被動參戰 

窮苦人為一口糧食

甚至有的是被抓的壯丁

何以要視他們為敵人

 

我只看到

他們是母親的兒子

妻子望穿秋水的丈夫

嗷嗷待哺孩子的父親

現在如亡靈列隊

在朱銘的墓園

每張疲憊的臉都呈現出絕望

同樣的墓園

在德國的每一座城市

行行墓碑整齊

上面寫著他們的姓名

和生死日期

1921-1942

1920-1943

他們是法西斯軍人

可依然有人祭奠

不是祭奠英雄

是懷念

如果沒有戰爭

他們會是我們身邊的親人



 朱銘300尊《人間-三軍》群雕一列


   鄧麗君的筠園 

 

我為朱銘而來

卻不曾想意外遇到了你

你的墓地在山上筠園

那裏飄來四十年前的歌 


那是一個鋼鐵的年代

你的柔軟和甜美如一把劍

把堅硬的歲月像豆腐一樣劈開

原來脆弱不違法 

女孩嬌羞無罪 


我站在海邊,抬頭望你

悠悠歲月潮汐般涌動

云霧聚集山間

綢帶一樣繚繞在我

低頭沉思時

雨落了下來 


身旁打傘的是

臺北藝術家陳冠穎

我需要用繁體字稱呼他

當我用簡體字

告訴他大陸人的歷史

他是懵圈還是驚詫

此刻在金寶山的金寶塔



朱銘美術館往山上看是金寶山墓地“鄧麗君的筠園”在其中




  

泰雅族桶壁部落 

 

獵奇的游客是侵略者

攪擾你們的孤獨

打亂你們的價值鏈條

迷茫寫在老人臉上

腳下的酒瓶堆積成墳 


有人把你們成群浮雕在路邊

坡壁如倒下的英雄紀念碑

古怪地睡在那里多年

長滿蕨草和青苔

展示你們的古老和另類 


紋臉和頸項上的紅珊瑚

已消失的無影無蹤

工業廢墟一樣的鐵皮屋里

冒出來的是漢語

竹竿上晾著T恤和西服

文史館低價收購你們的故事 


你們早已丟掉了祖先殘骸

在大學地下室

所剩無幾的骨髓

提取不出脫氧核糖核酸

沒了基因序號

就沒了部落 


當巨大的黑暗降下來

你們只能緊抱內心的那盞燈

照亮并溫暖自己 





  高鐵過臺中


  

這里有長了很多腳的蟲子

沒看到它行走,應該超快

城市以三百公里的時速飛過

臺中一閃,就到了臺北

我只來的及調理一下呼吸 


今天是我來臺灣

遇到的第一個太陽

昨天還是多雨的冬季

有人穿短裙帥長腿

我像色鬼那樣追她

街拍一些比較失敗的照片 


很多腳的蟲叫山陸

臺灣特產,是一味中藥

它其實行動緩慢。誤會了

當我關注腿和腳的時候

證明我潛意識里有跑的沖動 


幸虧有高鐵,追上了太陽

但看那些高樓讓人疲憊

沒有差異性,看到它們

就看到了所有的城

下次上高鐵,我們追月亮  



 從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望出去是臺灣師范大學學生宿舍樓



 觀嘉義故宮南院飾物展


  從北京故宮到臺灣嘉義故宮

看奢華的物件,人們津津樂道

多少感嘆詞在大廳里乍現

刺耳的聒噪,如摩托車的轟鳴

我鄙視人類為此重金建造的博物館

它給我展示的只是權貴 


那些鳳鳥用嘴銜著的花

妃子頭上,流蘇悉悉索索

粉黛佳麗三千,都已仙逝

女人生命中抽象的美好

可憐的人兒!望穿秋水

大地年年干旱,河枯竭

偌大的宮廷體己人稀少,孤魂


 飾物累贅,空對日月

一步一搖,有人看是尊顯身份

沒人看則是滴滴愁眉下的淚

唯這些精工細琢的琉光千年

金釵鳳頭不如繡娘燈下針

有親人圍爐泡茶,絮絮叨叨

鄰家的趣聞能咀嚼出一部書  

 


臺灣嘉義故宮南院飾物展中的“鳳頭



小餐館


  

楊小濱也曾是大陸人

在成都八十年代那樣的館子里

他請客吃飯,廚師上乘 


我們坐在熱鬧非凡的餐廳里

大聲喊著話,可說了什么

幾乎聽不見一句完整的 

久違了,濃濃的人間味

似乎臺北是一位凍齡美女

時間在此停滯或緩慢流動 


這樣的蒼蠅館子

在大陸幾乎滅絕

不管是北京

還是徽州三線城市

都整齊劃一

光鮮亮麗 


喝啤酒的楊小濱很自在

我喝了一口金門高粱酒

回到古代

成了水滸傳里的人 



臺灣高雄二駁岸邊

  


故宮硯臺館 

 


它不過是一個書寫工具

但因了你,朱岱

一個徽州人,一方硯臺

小器物被你拔高八度

曲調都變得雄渾有力

成為京劇里老生的唱腔

捏在手里卻細膩絲滑

你用半生時間和它較勁

花梨木錦盒似華棺承載我們 


為啥?我要爬上故宮三樓

而且離清朝皇宮二千多公里

去看那些昂貴而孤寡的藝術

端硯、歙硯、洮河硯、澄泥硯

玩物喪志。于心不忍

你還活著就成了文物

我去看它們,似乎是在祭奠

祭奠只有我們這個民族才有的

一種徒勞的文化載體 


注:朱岱——徽州歙硯非遺傳承人




寶藏巖對面的跳蚤市場

   


跳蚤市場 

 


所有文物都帶著逝者的體溫

它們在這里茍延殘喘

等下一個傳承人。安息吧 


終有一天你也會赤條條離開

而文物的生命比你

它們永遠獨立于所有人之外 


你收藏它,以為擁有了它

其實你不過是到此一游

痕跡都沒留下。時間卻已包漿   



寶藏巖一角


寶藏巖 寶藏巖 

 


寶藏巖,不是寶藏巖

在這里說話不是語言

是漢文化是古跡

我要在這里被篆刻一個月

會怎么樣?進黃歷 


寺廟里眾神皆可仙居

和諧共生。人們各自上香

共謀喜樂安康,檀木桃李

滿天下的夙愿異曲同工

那些矗立的石柱佐證百年   



寶藏巖藝術村一角


寶藏巖藝術 

 


經歷一些亂七八糟的意識

形態各異,設置障礙

百姓點燈而已

心之所屬,向往美麗

政權唯一不及之地 


那些一個人的店鋪

比鄰相生,行色匆匆

我一個過客也進入角色

人物關系簡單的事

都可以用古漢語拼寫 


親切感在一草一木中

四處張望過的點點滴滴

都是時間留下的人的痕跡

不是戰爭的廢墟,不是

皇帝的遺址。不是我熟悉大地 

 

2024年12月-2025年1月

于臺北寶藏巖國際藝術村




臺灣嘉義故宮南院


查看433次

上一篇
【上苑現場】北京上苑藝術館2024國際創作計劃閉幕展
大衛 布魯貝克(David Brubaker)
湯軍
老羊
【黃山上苑展訊】Gökcen Dilek Acay 工作室開放展
下一篇
上苑藝術館2025國際創作計劃開幕展<藝光年>
版權©上苑藝術館
技術支持:九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