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天(shah印度)
[2014-7-27 18:24:33]
Everythinghas soul. Shah (India) Claborate-style Painting on Silk.
壽天(shah印度)55X35 工筆絹+拉格細密畫 1
展覽日期 Time: 2014年7月28日 - 2014年7月31日
July 28, 2014 July 31, 2014
主辦單位: 北京·上苑藝術館(懷柔橋梓沙峪口)
The organizer: Beijing Shangyuan Art Museum(Huarou Qiaozi Shayukou)
策展人Curator: 程小蓓 Cheng Xiaobei
參展人 Artist:壽天(印度Dhaneshwar shah)上苑藝術館2014駐館藝術家
-------------------------------
壽天(shah)在印度傳統的《拉格細密畫》或《拉格音樂花環細密畫》(見后附注)的環境中生長并接受教育。他來到中國,又學習中國工筆繪畫。他發揮其印度繪畫與中國傳統工筆畫的共同點:工整、細膩、嚴謹而不失靈動。在思想上壽天將中國素材(石、竹、松、鳥、蝶、動物等)加進一些印度民族和宗教的神秘護佑密碼,天上的星宿如神附在這些有生物與非生物身上。使則“是物均有靈,有靈均遵崇,定護吾身心”的符號圖騰,印度高種姓家族均要收藏致自家客廳和廚房,珍重懸掛。護佑全家老小健康平安!
壽天(shah)是素食者,一生從不知肉為何味。印度全民信教,90%以上的人都是素食。所有動物在他們心中都是某位神的代表,就如他畫中的動物均在天上守護著我們。
壽天(shah印度)55X35 工筆絹+拉格細密畫 2
壽天與所有有著中國情結的外國友人一樣,中國畫是無以回避的夙愿,更何況是為藝而來的他們,中國水墨的濃淡干濕、古樸厚重讓他們沉醉,自然而然,中國的墨色也成了他們藝術創作的一大法寶和追求,盡管墨在他們畫中已更多承擔著顏料的角色,而非傳統文人的書寫用具。正是這樣異域情愫與中國水墨的結合,或者雜糅,讓他們的作品呈現出了不一樣的味道,國人似曾相識,他們也樂此不疲,或簡單,或稚嫩的圖像刻畫,就是他們藝術的整個世界。
中國講究中庸、包容,追求自然大我的意趣、和諧之美,人如此,畫亦是如此。阮怡、壽天將藝術之旅的這一站放在了中國,難得可貴的是,當他們帶著黝黑的膚色走出印度,就注定他們的藝術將呈現趨多元和豐滿的羽翼。或憨態可掬的動物,或純情質樸的人物,看他們的畫,我們既能找到埃及古老壁畫的影子,又能看到日本浮世繪的色彩,在不斷的回顧和延伸之中,他們的藝術得到了升華,在循環往復之中,他們離自己的“神奇世界”越來越近。
阮怡、壽天是佛教的信徒,也是藝術的苦行憎,當離開故土那刻,注定他們將是艱辛的行者。現在他們把目光鎖定在了這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國度,在異樣的文化與環境中縱情地尋求著藝術的滋養。
壽天(shah印度)55X35 工筆絹+拉格細密畫 3
壽天(shah印度)55X35 工筆絹+拉格細密畫 4
壽天(shah印度)55X35 工筆絹+拉格細密畫 5
壽天(shah印度)55X35 工筆絹+拉格細密畫 6
壽天(shah印度)55X35 工筆絹+拉格細密畫 7
壽天(shah印度)55X35 工筆絹+拉格細密畫 8
壽天(shah印度)55X35 工筆絹+拉格細密畫 9
壽天(shah印度)55X35 工筆絹+拉格細密畫 10
簡歷:
1979出生于印度新德里
教育
2012 :中國美術學院-實驗藝術和新媒體藝術(碩士研究生畢業),中國
2011 :中國藝術研究院-學習中國傳統繪畫和書法,中國
2010年:中國藝術研究院學習漢語,中國
2003-05 : MFA (繪畫) ,藝術,新德里學院
1998-02 : B.F.A. (繪畫) ,藝術學院,新德里
獎項
2007-0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Ashburg藝術獎(意大利)。
2006年:印度國家繪畫獎, (拉利特黑學術大學)。
AIFACS繪畫藝術獎,新德里。
2003 : Sahitya卡拉村理事會獎,繪畫,新德里。
獎學金
2010年:中國獎學金預先研究。
2005-07 :國家獎學金,從人力資源開發部新德里。
個展
Solo Exhibitions
2012:“在現代美術館失去了明星”展,中國
2012: “Lost Star” solo show at Museum ofContemporary Art, china
2009:靛藍色的藝術畫廊,新加坡
2009: Indigo Blue Art Gallery, Singapore
2009:靛藍色的藝術畫廊,新加坡
Art konsult Art Gallery, New Delhi
藝術公司藝術畫廊,新德里
2007: I.H.C, New Delhi.
2007:i.h.c,新德里。
Mon Art Gallery, Kolkata.
我的藝術畫廊,加爾各答。
2006: Rabindra Bhawan, by Art konsultGallery, New Delhi.
2006:rabindra旺,公司的藝術畫廊,新德里。
2005: Art konsult Gallery, New Delhi.
2005:該藝術畫廊,新德里。
群展
2013 :
錄像藝術,印度藝術珍品的管理
2012 :
Inartime美術館,中國
環鐵時代美術館,中國
2011 :
環鐵時代美術館,中國
庫8 ,中國
立坊藝術畫廊,韓國
2010年:
Secher科特藝術畫廊和拍賣行,丹麥
靛藍美術館,新加坡
2009年:
工作室開放展,紅門畫廊,中國
2008年:
藝術KONSULT和孟藝術畫廊,香港
靛藍美術館,新加坡。
Education
2012: Advance Research on Experimental Artand New Media Art, China Academy of Arts. China
2011: Chinese Traditional Painting andcalligraphy, China Academy of Arts. , China
2010: Chinese language ,China Academy ofArts. , China
2003-05:M.F.A (Painting), College of Art,New Delhi
1998-02:B.F.A. (Painting), College of Art,New Delhi
Awards
2007-08: UNESCO Ashburg Art Award forItaly.
2006: National Award for Painting, (lalit kala akademi )India.
AIFACS Art Award for Drawing, New Delhi.
2003: Sahitya Kala Parishad Award forPainting, New Delhi.
Scholarships
2010: Chinese scholarship for advanceresearch.
2005-07: National Scholarship, fromMinistry of H.R.D. New Delhi.
Art Fairs
Art Singapore, 2008, Art Summit,New Delhi, 2011, 2012 & 2013.
SoloExhibitions
2012: “Lost Star” solo show at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hina
2009: Indigo Blue Art Gallery, Singapore
Art konsult Art Gallery, New Delhi
2007: I.H.C, New Delhi.
Mon Art Gallery, Kolkata.
2006: Rabindra Bhawan, by Art konsultGallery, New Delhi.
2005: Art konsult Gallery, New Delhi.
Selected Group Exhibitions andParticipations
2013:
Video Art, Management of Art Treasures of India
2012:
Inartime Art Gallery, china
Huan Tie Times Art Museum, china
2011:
: Huan Tie Times Art Museum, china
: Gallery 8, china
: HCube art Gallery , South Korea
2010:
Secher Cott Art Gallery and Auction House,Denmark
Indigo Blue Art Gallery, Singapore
2009:
OpenStudio Exhibition, Red Gate Art Gallery, China
2008:
Art Konsult and Mon Art Gallery, Hong Kong
Indigo Blue Art Gallery, Singapore.
附注:印度繪畫(Eastern Indian painting 、 Western Indianpainting )
印度繪畫中以《拉格細密畫》或《拉格音樂花環細密畫》最為獨特的。細密畫原是地中海沿岸各國流傳很廣的一個古老畫種,也是古代波斯美術中的瑰寶,它的特點是它那精致細密的筆法,它常用來表現宮庭生活,但也有許多人物肖像、民間故事、神靈仙怪、花草動物的題材。波斯細密畫傳入印度后,與印度原有的耆那教彩飾畫,拉吉普特繪畫傳統相結合,形成了印度的細密畫。它具有濃厚的鄉土本色,并與印度的史詩、詩歌、宗教、風情緊密相連,它像印度文學一樣富有象征性,并充滿詩意和浪漫色彩。
印度繪畫還備富于了音樂的藝術特色。根據印度的音樂神話,音階中的七個基本音來自鳥獸的叫聲,并能喚起人們對特殊色彩的感覺。如沙音Sa相當于C,為孔雀的叫聲,為荷葉綠色。里音Re 相當于d,為云雀的叫聲,為紅色。嘎音Ga 相當于e,為山羊的叫聲,為桔紅色。馬音Ma 相當于f,為鶴的叫聲,為白蓮花色。巴音Pa 相當于g,為夜鶯或杜鵑的叫聲,為黑色。塔音Dha 相當于a,為馬或蛇的叫聲,為黃色。尼音Ni相當于b,為象的叫聲,為所有顏色的綜合。
“拉格”(Raga)被稱為印度古典音樂的靈魂,它是一種旋律的框架。它有很多種,每種拉格都有自己特有的音階,音程以及旋律片斷,并表達某種特定的味(Rasa),但拉格本身只是一種框架,它要靠音樂家的即興表演加以豐富、完善。
拉格細密畫是音樂、文學和繪畫的結合,這樣的繪畫,在世界藝術史上是極為罕見的,也只有在印度,繪畫、詩歌、音樂才能如此緊密地溶為一體,相互依存,互相輝映。
拉格細密畫的畫面和文字的描述:
1、米格(Megha)拉格細密畫是印度拉吉普特畫派的作品,時間約為1725年。米格的梵文原意是云。據說唱這種拉格可以帶來雨水。一種傳說是一位跳舞的姑娘唱了這首拉格后,喚來了雨水,拯救了遭受旱災的谷物。另一種傳說是一位少女經過阿克巴大帝著火的宮庭時,她就立刻唱起“米格”拉格,直到天空降下傾盆大雨,撲滅了火。總之“米格”拉格以強烈、嘹亮的音響描繪了雨云的威力,也表現了人們久旱逢喜雨的歡樂心情。它一般應在7月或8月表演,也被稱為夏至時的旋律。據說這種拉格來自印度教毀滅之神濕婆仰望天空的第5個頭。在《桑吉特達帕納》一書中這樣寫道:“遍體生輝如綠色的荷葉,面龐美如明月,身穿黃色的服飾,由于干旱向上蒼祈禱,他坐在云中甜蜜地微笑著,在戰士中,年青的"米格"拉格發出了光輝。”這里所描繪的形象實際上是印度的雷雨之神--因陀羅,但后來它又變得與印度教中的保護之神毗濕奴的化身克里希納的傳說有關了。這幅細密畫正是以此作為內容的,畫面的正中是克里希納與少女在跳舞,他身上掛著一個維納琴(印度著名的古老彈拔樂器),旁邊還有另一少女擊鼓以模仿隆隆的雷聲。繪畫上的背景有樹木、花草、和天上的烏云、閃電。畫面的基本色調是淡綠和深綠。但有時又是另一幅圖景:在雨季來臨時,一群音樂家在一座房屋外面演奏音樂,烏云在他們的頭上聚集,雨點幾乎已經滴下來了,田野上的走獸都歡騰跳躍。“米格”拉格的節奏由慢到快,它的情緒常常是從寧靜開始,經過期待而到達喜悅歡樂。采用五聲音階。
2、阿斯伐利(ASVARI)拉格尼細密畫是16世紀時的作品。阿斯的原意是蛇,這種拉格尼的起源可能與蛇和耍蛇人有關。在《桑吉特達帕納》一書中這樣寫道:“她坐在山峰頂端的檀香木樹叢中,她用孔雀的羽毛做成了她的衣裳,戴著大象吐出的珍珠,一條從檀香樹上下來的蛇被她當作手鐲佩戴,阿斯伐利拉格尼是藍色的閃光。”在畫面上是一位年輕的姑娘坐在巖石上,一棵巨大的檀香樹為她遮住了早晨的陽光。她正在逗蛇,她的眼神是憂愁的,她的心事重重(她爬上山巔就是為了盼望她的愛人能早日歸來,)但在她身上仍然表現出一種寧靜嬌羞的魅力,在姑娘遭到不幸的時刻,所有的蛇都離開了它們棲身的檀香樹,把身體卷成一團翻滾著,以表示對姑娘的同情。阿斯伐利拉格尼的旋律是悲哀的,帶有失戀的情調,表演的時間是清晨。
3、托迪(TODI)拉格尼細密畫。這是1605年左右的作品。在《桑吉特達帕納》一書中對此有很形象的描繪“她那苗條的胴體涂滿了番紅花油和樟腦油,就像素馨花那樣潔白,晶瑩奪目。她手持維納琴,美麗動人,就連森林草地上的小鹿也為之心醉神迷。”畫面的正中是一位年輕的印度女郎,兩邊是兩只可愛的小鹿,背景是紅色并飾以深綠色的樹叢,上面的藍天上飛翔著雁群,畫面下部是嬉戲于蓮花池中的小鴨。托迪拉格尼表現的是愛的傾訴,溫柔多情的情調,寧靜的心境,一般在日出時開始表演。
4、興都爾(Hindola)拉格尼細密畫。興都爾的原意是打秋千,搖擺,這是在雨季的7月-8月中慶祝的一個宗教節日。在《桑吉特達帕納》中寫道:“他蕩著秋千盡情享受,少女們慢慢擺動著美妙的臀部,小巧玲瓏的一群小鴿子使人神魂顛倒,先知們在贊美興都爾拉格尼!” 在另一本書中寫道:“英雄在秋千上彎曲著身體,并且朝著地面搖擺,假裝玩耍,但頭有點發暈,他的兩位女友跑去救他,由于愛人的鼓勵、安慰, 他的心安定了,并且露出了微笑。”在畫面上也是如此,蕩著秋千的是美男子,兩邊有兩位愛著他的少女小心地照顧著他,唯恐他不小心時摔下來。有的畫面上還讓他手里抱著一件樂器。或者一男一女同坐在秋千上搖蕩。實際上,這幅細密表現的是克利希納(毗濕奴的化身之一)與拉達,也就是牧童與擠奶女郎之間的戀愛故事。這種拉格尼表現的是歡樂,活潑的情緒,在黃昏時表演。
5、拜拉夫(Bhairava)拉格細密畫。在《桑吉特達帕納》中這樣寫道:“恒河的編織者,彎彎的新月好像是三只眼睛中的吉祥痣,他的身體用蛇為裝飾。他穿上大象神仙的皮,手持發亮的三義戟,他是人的頭顱的編織者,最早的拉格拜拉夫穿著潔白的衣裳,他必凱旋!”。實際上,這幅畫的主人公正是印度三大神之一濕婆的寫照,他是毀滅之神,又是生殖之神,舞蹈之神。他被描述為沉靜的瑜珈苦行僧。在畫面上他的頭發上罩上了一輪彎月,肩上纏著一條可怕的蛇,頸部用一圈人頭骷髏加以裝飾,恒河女神在濕婆的上方將河水注入濕婆的頭發中然后分為九條水流緩緩進入人間。這種拉格表現的是崇敬和平的情緒,并認為可以驅趕恐怖,一般都在清晨到日出時表演。
6、拜拉維(Bhairavi)拉格尼細密畫。這是公元十六世紀的作品。在《桑吉特達帕納》中這樣寫道:“他坐在大理石的臺座上,在美麗的卡依拉沙山的頂峰上。向濕婆獻上盛開的荷花花瓣,她的手中拿著小鈸,金黃的色彩,大大的眼睛,優秀的詩人在歌頌這些。” 拜拉維拉格尼,她是拜拉夫拉格的妻子。這種拉格尼的內容是:雪山女神帕凡娣在喜馬拉雅山的神殿為她的丈夫濕婆大神祈禱,她盼望大神能早日歸來。在畫面上可以看見帕凡娣跪在地上,手中拿著金色的小鈸,對著祭壇祈禱,她正在吟誦一首對濕婆的贊歌,她面對的是祭壇上的濕婆“林加”,她的頭發垂到腰部,頸部的花環更增加了她的美。畫的左上角是一棵棵淡綠色,俊俏,挺拔的柏樹,左下角是一頭公牛,這也是濕婆教派的象征。在牛的前面是恒河的源頭,相傳恒河的水正是從牛的嘴里吐出來的。拜拉維拉格尼表現的是對愛情的渴望,憂傷,十分溫柔的情緒,一般在上午9時-12時表演。
7、維拜斯(Vibhas)拉格細密畫。在《桑吉特達帕納》中這樣寫道:“白色的服飾,美麗的膚色,明亮的光輝,臉頰被柔和的波浪形的卷發撫摸著,當日出時,在公雞啼鳴時,像愛情之神那樣美的就是維拜斯拉格。” 畫面上顯示的是一對愛人在天亮時還沉睡在愛情的美夢中,他們在酣睡中被討厭的公雞啼鳴聲所吵醒。天亮和公雞被當成愛情的敵人。畫中表現男人企圖用弓箭去射殺公雞。另一幅畫則描繪男主人公向他的愛人射出一支花箭,以便她情火復燃。這種拉格表現是歡樂,熱戀的情緒,在日出時表演,采用的是五聲音階。
8、馬爾考斯(MALKUS)拉格尼細密畫。在《桑吉特達帕納》中寫道:“鮮紅的色彩,戰士們高舉著紅色的錘矛,佩戴著用敵人頭顱做成的花環,博得美名的,強壯有力的好戰士,多么勇敢,用人頭花環做裝飾的人就是馬爾考斯拉格尼。”畫面上有一位英勇的騎士,一手持劍,一手拿著人頭,圍繞著他的頸部是一大串珍珠,有時也用他殺死的敵人頭顱來代替,但也常常將他的劍軟化為花枝。這種拉格尼表現的是英勇、崇高的情緒。在中午或午夜表演。采用五聲音階。
9、卡納達(Kanada)拉格尼細密畫。在《桑吉特達帕納》中這樣寫道:“一手握著軍刀,一手拿著象牙,天上的詩人和神仙都在贊美他,卡納達拉格尼是一種絕妙的形式。”在畫面上是一位帝王一手持劍,一手持象牙(是從剛殺死的象身上取下的)。在他的面前是一個樂隊演奏贊歌表示祝賀,有時則換為一位游吟詩人在為他歌唱,贊美他的勇猛。卡納達拉格尼有時也被描述為一位健壯的又有道德的婦女,她天生勇敢,在戰爭中英勇殺敵,在愛情中熱情,充滿渴望,她也手持劍和象牙。這種拉格尼表現的是勇敢,堅定有力的情緒,在深夜里表演。
10、伐山塔(Vasanta)拉格尼細密畫。在《桑吉特達帕納》中這樣寫道:“戴著芒果做的耳環和像孔雀扇一樣散開的高高的王冠,她那紫藍色的胴體色澤與黑蜜蜂相映成輝,多么可愛、艷麗、幸福、這就是親愛的春天伐山塔。”這首拉格尼是與春天狂歡節有聯系的季節性旋律,在印度,春天的來到是與芒果樹開花有關的,而芒果經常用來作為春天的象征。古老的印度春天節日總是與狂歡舞蹈相關的,當克里希納教派進入后,旋律就變得女性化了,跳舞的雖然是牧童克里希納,但旋律卻是擠奶女郎拉達的風格。在畫面上是男女主人公克里希納和拉達在盡情的舞蹈,旁邊有幾位少女擊鼓,敲小鈸為他們伴奏。這種拉格尼表現的是人們在春天來臨,萬物復蘇時的愉快心情,歡樂情緒,對愛情的渴望。在春天表演。
“科倫”是一種技藝復雜而古老的印度繪畫藝術,它利用彩色稻米和谷類的豐富色彩進行創作。完成的“科倫”將被掛在門上迎接四方賓客。
藝術類的花草圖案和人物肖像,有風俗類的騎馬、騎象、騎駱駝、騎自行車以及駕歐洲老爺車圖,還有肩上扛著長槍、手里舉著三角旗的廓爾喀士兵圖,等等
人像畫中的人像往往佩戴著耳環、鼻飾、項鏈和戒指,就像真的鑲了金子和鉆石一樣。這種繪畫技術叫堆金立粉,中國畫也有人用過。他們主要用六種顏料調色作畫,除金箔和朱砂從商店里買,其他礦物顏料都是自己到山上去找。那些礦物顏料先是被磨成細粉狀,然后按比例用檸檬樹膠來調;若在絲綢上作畫,則用米漿裱褙。莫臥兒時期的拉賈斯坦繪畫傳統是流水線作業。構圖是老師的事,著色是學生的事,而畫中的人物頭像以及其他重要細部,則由繪畫高手來畫。烏代布爾有的畫坊,至今仍保持這種悠久傳統。例如,雖然有48名學生,但是老師不收學費,作品若賣出去了,扣除紙張顏料等成本,老師跟學生按比例提成。
印度人把畫在人體上的畫稱之為漢那(hanna),亦稱邁何迪(mehndi)。漢那的主要原料是一種特殊的樹汁,并摻以少量的檸檬汁、糖水、紅茶和香油。畫漢那前,先將它們調制成糊狀物,然后裝進一個細長的圓錐形的塑料紙袋里;到畫畫的時候,就在紙袋的錐尖處剪一個小孔,以錐尖當畫筆,將顏料擠在被畫者的皮膚上,其情形跟蛋糕師給蛋糕裱花相仿。
-------------
上苑-文學藝術國際聯盟(簡稱:國際文盟)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Literature and Art(INLA)
電話: 010-60635299 60635757
Website: http://www.inlac.cc/
交通指南□北京東直門916路、942路到懷柔,轉杯柔-沙峪口(上苑藝術館)
□京承高速12出口 > 右拐過水渠西行2KM > 良善莊路口北行到底>右拐300m路北
查看583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