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不卡|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久久|www.色啪啪.com|刮伦真实厨房|日韩伦理一区

首頁 | 簡介 | 建筑藝術 | 文學 | 新聞 | 上苑藝考 | 藝術家專欄 | 駐館藝術家 | 書訊 | 國際創作計劃 | 藝術品市場 | 上苑人物 | 藝術批評
文章搜索:
標題 作者 內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數字,不得搜索符號!
駐館藝術家 > 駐館藝術家
夢亦非詩人(2011駐館創作計劃候選人)

[2010-5-28 15:00:01]


夢亦非詩人
(上苑藝術館2011年國際創作計劃候選人)
 
 
伍開祥(本名)夢亦非(筆名)
 
 
1975年:生于貴州獨山縣翁臺鄉甲乙村
1996年:畢業于貴州省郵電學校。
1997年:辭職從事自由寫作。創辦民刊《零點》。
1998——2010:自由寫作。
2005年:移居廣州。
2008年:發起與主持每年一屆的“中國70后詩歌論壇”
2010:發起與主持每月一次的廣州頂級文學沙龍“東山雅集”
 
著有系列評論《九十年代詩歌梳理與批評》與長詩《蒼涼歸途》、《空:時間與神》、《素顏歌》《詠懷詩》。出版有時尚讀本《植物改變世界》、《愛在西元前——有關動物的98個片斷》、《孔子博客》、《孔子日記》等隨筆與學術著作十余部。曾獲《山花》頒發的“2000年度山花詩歌獎”、“獨立詩歌評論獎”、《天涯》雜志“自然生活與思想獎”等,在《山花》、《收獲》、《人民文學》、《詩刊》、《小說界》等發表文學作品數十萬字,現為廣東文學院簽約作家,居廣州,為《南方周末》等寫作專欄。
 
 
詩選:
 
 
三月:遺址之花
 
神啊,你為什么站在遠處
      ——《圣經·詩篇》
 
黔南
 
月光大地,斜對東南棄置的銅鏡
玄黑,沉重,荒涼滿面
內在之影越過月海邊沿
 
群山在緩慢的涌動中升起、潮濕
仿佛從磐石中尋找到水份
譬如幼枝、小獸、夢中換羽的鳥兒
月潮助長了榮耀的法則
 
那露水的祭臺上,馨香低迷
是否,神不會留下痕跡
三月是神之火,藏在言辭之間
 
“時光的法輪常轉呵,天上地下
呈現出它愈加繁華的季節”——
 
黔南的天空下是洗濯的古銅,鏡像中
最后有誰前世的迷醉,來生卻寂滅
“雨水彎曲,流向萬物的欲念”
青草舉著火焰,照亮了滿溢的田野
 
        
現出
 
虛擬的冰原往東方搬運,云塊發藍
——時間的暗響浪費在天空
遠遠地,一脈青山低于煦光隱隱
 
那群沒有影子的魂靈恍若隔世
普遍的命運將我在山麓喚醒
事物鮮涼的汁液為我充滿
仿佛陌生的泥土,漫上了額頭……
 
“如果黑夜被你浮出,如果你看見
隱晦的陰霾,或許,你燃起香火
一種疼痛地貫徹你將獨自震動”
 
鳥鳴又從霧幔中劃過,聚集而來
檐滴中,剎時閃現蓮華的光澤
 
是的,滌除玄覽的天庭之下
我無言地承受著這場盛大的火
從頭頂降落,褪過腰際,腳踵
……咒語散去灰燼,我看見了早晨
 
        
花開
 
就象燭火喊出暗夜的危險
走過田塍,我說,“春暖花開”
為誰開啟這不顧后果的讖言
 
溪水住到野蒿的細腰上
陽光在曠野被風吹拂
奔波的人喘著氣,安頓下來
是午后,桃花感到了喜悅
 
來到水邊是的好日子的巫女
當她唱出陰間的秘語
獻祭者在桃樹下,升起了炊煙
 
一下午把握不住的滑行感
和心跳,讓我們暗暗地吃驚
 
傍晚,生命稍稍停歇下來
環顧四季:這山谷,愛情
這想要放縱下去的濤聲……
原來,死亡已經在言說的道上
 
             
播撒
 
當我提到進入農歷的一個入口
我記起,這古老的知識承自神跡
吉日里我是遠近下種的農人
 
天使也不會說,“那曾經飲過水的
未飲過水的,必不會蒙恩于神
必不會在饑荒中被棄絕……”
沒有風,魂息卻輕輕晃動
 
象昔年的種子,飽含微光
點在眼前的土地上……虛妄者
其中一人,驀地溺入恍惚——
 
何處是開端?何處是秋季
神的臉龐退到光陰之外
 
滿地的指向點明了他,不
谷種分延了他……我猶疑了一剎那
便站在疲乏的作物間。現在
一只鳥兒血液停滯,它多象個天使
 
             
清明
 
為何打動你們身上死人的力量?
星宿般寂寥,回應于占星者。穹頂上
裂罅象越來越清,懷疑而又反復
 
這一天,你們悠游于山谷、曠野
在墳塋之前望氣。“借問酒家何處
視野空空”。遭遇一隊起伏的亡靈
他們赤著腳踝涉過,新月從水中彎下腰身
 
“不錯,所有的逝者皆是同一位神
包括我們,甚至膽怯的小妖精”
你們似是而非地談論著,“但是……”
 
依舊在春風里飲酒,折著蓍草
天將暮,喟然聽到一聲鐘鳴——
 
如同星光被游戲的兒童絆了一下
這鐘聲響自你們新生的命運:
那鐵的內部,蜷曲著的幽冥者
它讓空廓的眺望閃忽了一次……
 
          
限度
 
花朵在想象中象一圈圈波紋
花朵又從山陽隨風吹向山陰,今夜開始
花朵,就是燃到明天上午也不會歇止
 
花朵又把芳香鋪展,絲綢似的
花朵毫不走露思想中的晦澀,異端
花朵沒有退路,忘記敬畏地
花朵再忙就碰響了塞壬的門環
 
花朵被企圖改變,只沿著一個維度
花朵或許將大地繡成半幅壯錦
花朵呵!給自己的前途激動……
 
我看見愛我的巫女站在背面
含著隱忍之淚,將花蕾一一打開
 
花朵只顧互相怒放得無遮無攔
花朵再沒有上路的圣殿,涌得更遠
花朵也打聽不到神的片言只語
花朵,終于把我與巫女長長地流放
 
             
擊壤
 
“這一切多么地真實:菜花,舊木板
還有侵曉即停下的雨……
世間具體得仿佛時光的幻像”
 
“讓我大聲地說出愛情,說出愛
行走在小石塊劃出的路上
是誰在給積水的田畝播種蝌蚪
辣蓼草喜歡上了陽光的碎響”
 
“那寒冷的氣流沿著河谷消失
連著它贊美的偶像,象三個荒謬
我暗戀的女孩也換上花衣裳”
 
“來到開花的樹下,從勞作的間隙
眾人齊聚游戲的樹下,破廟旁”
 
“我與今天的情人都脹紅了臉
一個空空的天堂握在手上
恍若小小的泥丸偏離了目標……
這世間,看不見時光所說的虛像”
 
              
杜鵑
 
一個調整內部時間,在清明附近的精靈
它將說出哪一些暗語,猶如一道閃電
被大能之手捶煉:緩慢,并且柔軟
 
——或者它身揣萬靈之主的地圖
背地里它是傷心的蹤跡:砂礫鳴響
這斷續的恒河之砂暗示了血的源頭
旁聽,但我們拒絕返回存在、身體
 
“蹲著的人如果聽到杜鵑,他有罪了”
民間傳誦的禁忌象薄暮中的農具
在內心猛然銹蝕,被雨點折彎
 
——駕著柴車的人們輾過我的旁邊,陰郁地
交談,在這條開始敗壞下來的砂路上
 
沒有人給我描繪它的模樣,也不曾聽過
兩只杜鵑同時傳遞真知或者謊言
接近黃昏,我在眺望著村莊的郊外漫步
聽到它穿過濃霧的啼鳴,比泥土更濕
 
                  
恒善
 
被體內的大黑暗照耀,年老的鬼師
是貧窮的鬼師。霧瘴聚合著、流逸著
瞞過舊門楣,象一縷啃嚙之風
 
月相就在西岸上成為虛空
庭院下降,“在濫觴的季候之內
總有喘息的所在,自詰和自潔的機會”
太多的疾病,象灰塵落滿屋梁
 
敲著破鈸的鬼師,昏燈下翻閱經卷
咒語聲聲,口吐大火進出每一間屋子
他的身體象開啟的門,或隕石之雨
 
“流星,污穢之鬼,芭茅葉
人世的苦難遲早會被神靈掃除”
 
這個在不潔的大地上拯救的通靈者,遲疑
……果敢,同樣與信仰中的寒邪搏斗
——象玻璃,將有毒的水銀維持在一面
而另一面向人們證實那冠冕的存在
 
 
詩評:
詩從何處開始
 
 
 
在2003年的《詩歌與人》總第五期,即“完整性寫作”專號中,我注意到完整性寫作的提出者,理論中堅力量世賓的兩篇文章:《完整性:擔當即照亮》和《再神圣化的期待》。
對完整性寫作的定義,世賓分別有這些判斷句--
“完整性寫作是關于人類堅定而有尊嚴地活著的夢想。”
“完整性寫作就是在存在主義基礎之上對方向感(也可稱謂理想)的指認、吸納,使生命在行動中獲得被照亮的可能。”
“完整性寫作希望獲得這種‘不朽’或叫‘神圣’、‘永恒’的可能,通過的途徑就是‘靈魂與肉體和諧統一’,‘個體心靈與人類整體心靈結合’——這僅僅是起點。”
拋開它所針對某些寫作小團體的意圖不講,我所理解到的完整性寫作是這樣的:從存在主義對世界的看法入手,超越存在主義沒有神圣指向性的限度,達到靈與肉的合一,個體心靈與人類心靈的合一
對這種存在主義哲學化的寫作主張,我卻有兩點意見:其一,作者對寫作主張的前提沒有作出清理;其二,作者沒有考察過寫作與完整性是什么樣的關系。
請讓我試圖從自己的角度對以上兩點作一些分析。
完整性寫作以海得格爾和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作為前提,全盤接受存在主義對世界的看法,從存在主義的角度去預設世界:痛苦、絕望、矛盾、抉擇、沒有方向成為現實的本質。存在主義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對世界的看法在今天可以照搬過來嗎?時間的飄移難道沒有讓一種哲學眼光發生改變?在基督教背景之下的存在主義是否適合作為漢語寫作的前提?這些讓人頭痛的問題應該是提出一種哲學性寫作主張前先考慮周到的。但是,世賓并沒有對存在主義作一番現“當下”的“改良”,更沒有對漢語寫作的語境作出可以說服人的描述與分析。他對寫作語境的看法過于簡單而理所當然:
“……但工業文明發展之后,城市的垃圾和工廠的煙囪已使他們(指儒佛道中國諸家--筆者注)蔽身的自然千瘡百孔,他們呼吸到的空氣中已布滿現代的塵埃……”
“我們當前詩歌嚴重的問題是尊嚴的喪失,即是對異化和庸俗化生存的無視。”
“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的發展,使人從人神結合的西方力量美學和天人合一的東方和諧美學中扯拉出來。”
世賓不加考慮地將存在主義和對當下的指責當作完整性寫作的哲學、道德前提,但行文中的粗略描述和術語化的判斷,尚不足以表明它們已經在漢語中形成了完整性寫作的有效前提。
而關于前提,世賓文中更未遲疑過。不加思索地將一種哲學作為寫作的前提,這種寫作的前提并不是穩固而可以讓人信服的,它仍然是比哲學更虛的空中花園,因為這種前提有著未解決的前提,前提之前還是前提……如是后溯,完整性寫作便成了浮在途中的無根之物。
既然涉及到前提,讓我們略微走題地來看看--
哲學與宗教建立在許多的前提之上。存在主義的前提是存在,佛家的前提是苦,基督教的前提是原罪……諸如此類,這些前提構成了它們的價值源,接著成了元價值,接下來便是它們的價值系統……。這些前提難道就沒有前提了嗎?如果有,它們的前提又是什么?
只要我們愿意試著懷疑圣人與賢哲,就會發現,這些被他們規定好的前提并不是最前面的一個前提,這些中途的前提還可以再往前推。存在主義的前提是現象學運動,現象學試圖在研究現象的自我顯示過程中達到無前提這一最高的哲學目標,為達到這一目標,胡塞爾采用了“本質還原”的方法,即把現實中存在的事物還原為意向的本質,然后,意向要推溯到自我。自我卻是仍然還在途中。而現象學的基礎是科學,胡塞爾一直把現象學看做是嚴格的科學。到了晚年,胡塞爾終于意識到,沒有任何前提的科學是不可能的,于是現象學又回到了生活的世界,繞了個圈。就存在來說,以薩特和與海德格爾為代表的無神論存在主義者的存在,可以最終推溯到最初的形而上學的“是者”那里,而以雅斯貝爾斯與馬塞爾為代表的有神論存在主義者的存在,則要最終推溯到基督教的“上帝”那里。而不管是“是者”還是“上帝”,都要推到了對宇宙的理解上來。如果說真正的前提存在,這個前提即是“宇宙”。
這是所有人文學科唯一的前提,新物理學假設宇宙起源于大爆炸。大爆炸以前呢?如果說宇宙就是這個樣子,沒有起源,不生不滅,它就是存在,那么,存在還有沒有內外之分?外面又是什么呢?這種追問在基督教那里是被禁止的,它只永遠追問大爆炸以后,不允許探討此前。在佛家這里也是不能這樣鉆牛角尖的。按照經濟學原理,這種問題應該便用“奧康的剃刀”一刀切掉,科學就嚴格地遵守了這一原理,它一直把它無力追問的區域歸于迷信因而切除。其實,人類的想象力與理解力在宇宙的起源上碰到了鐵板一塊,要么固定在那里,成為科學,要么反彈回來,成為哲學與宗教。如果我們把宇宙的起源或宇宙之外考慮進來,那么宇宙事實上是無限的,而數學無法處理無限,人的想象力也無法觸及無限,于是,所有的宗教與哲學便把自身圈定在一個狹小的區域里,只能讓人在其中思考,不能超出其外,就象一個牧人只能允許牛羊在他的視野里走動。所有的理論模式只能在一定的范圍內有效,暫時有效,所有的宗教與哲學是不斷地變動著的,雖然變動著,但它的前提不變。
當印度新吠檀多學派的喬荼波陀在論述無分別不二論時,不斷地從《奧義書》與大乘佛經上引證,奧義書與佛經本身從四韋陀發展而來,四韋陀的核心是被規定好的梵,梵又存在于太初之中,哪么太初又從哪里來的呢,這樣,歸到了宇宙的起源。雖然商羯羅發展了他的學說,但是前提并沒有變。
這是題外話,我們回到完整性寫作上來。
完整性寫作的提出,似乎有普遍不言自明的分裂寫作作為它存在的比照物,因為如果沒有這種對象,完整性寫作的主張就無從提出、沒有意義。在世賓看來,它就是“被平庸情感裹挾著的”日常主義詩歌,比如“口水”、“下半身”,以及“非本體化寫作”的“知識分子寫作”。問題是,這兩種寫作并沒有成為漢語寫作的全部,以它們的現狀為整個漢語寫作的現狀,是否在以偏概全?
我贊同完整性寫作所向往的向度,但是,我認為這種寫作的提法可以商權。
在我看來,只要是真正意義上的詩歌,它必然是完整性的。寫詩是一種縫合,縫合物質世界(語言、肉體)與精神世界(情懷、思想),是指向神圣高度的縫合行動。詩中整合了詩人的肉體與靈魂,整合了世界與詩人的生命,保存著人類神圣的努力與成就。整個人類的大靈魂并非存儲在別處,就在語言和話語之中,一旦詩人開始使寫詩,個人的小靈魂就會與人類的大靈魂合為一體。也只有在完整的狀態中,詩人才可以在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詩寫”。分裂開來,也許是肉體的行為,比如體育、做愛……也許是文字行為,比如寫公文、便條……而一旦兩者合一,靈與肉,個人與人類就會整合為立體的“詩寫”,這種詩寫必然會指向神圣的向度。我們承認是詩的那些文本中,無一不是完整性的,杜甫詩中的個人際遇與普遍的人類關懷合一,李白詩中的生命意識與高遠的精神向度合一,艾略特詩中的當下思想與整個人類經驗的合一,海子詩中個人生命與神性高度的合一……沒有分裂的詩,沒有單面的詩,只要是詩,它們總是完整而不可分割的、向上的。
所以,完整性不過是詩不言自明的基礎,是詩不言自明的特性。從完整性開始寫作,完整性包括在詩寫行動與詩中。完整性寫作的的提法犯了兩個錯誤,其一是以事物的基礎來命名事物,這種命名的例子有:(紙與字)合一的詩刊,(靈與肉)合一的張三……其二是以事物固有特性來命名事物,這種命名的例子有:發表詩歌的詩刊,寫詩的詩人,吃飯的張三……
當然,如果非要堅持完整性寫作的提法,除非先得承認一點,只要分行的都是詩,只要寫下分行文字的都是詩人。當把偽詩人與偽詩從我們的談論中剔除出去,我們就會發現,完整性寫作這種提法的確可以值得商權商權……
 
 

查看5293次

上一篇
上苑主題活動《藝術&非藝術》及紐約柯蓋德大學學生作品展影
高動態范圍(HDR)攝影作品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人文學院藝術系教授托馬斯·羅斯到上苑藝術館參觀訪問
許永輝美國圣保羅大學路上的公共藝術裝置展
彭德·成就大畫家的21個條件
下一篇
白其含畫家(2011駐館創作計劃候選人)
佟耀文畫家(2011駐館創作計劃候選人)
《上苑藝術館&漢密爾頓之夜》音樂晚會成功舉辦
王瓏澔油畫(2011駐館創作計劃候選人)
于雷攝影《空山空水》
版權©上苑藝術館
技術支持:九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