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高清不卡|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久久|www.色啪啪.com|刮伦真实厨房|日韩伦理一区

首頁 | 簡介 | 建筑藝術 | 文學 | 新聞 | 上苑藝考 | 藝術家專欄 | 駐館藝術家 | 書訊 | 國際創作計劃 | 藝術品市場 | 上苑人物 | 藝術批評
文章搜索:
標題 作者 內容
只能搜索中文、英文、數字,不得搜索符號!
新聞 > 新聞頭條
舞蹈排練廳7月2日下午三點蓬萊舞團原創舞劇《木條箱》首演

[2011-6-29 9:12:20]


上苑藝術館舞蹈排練廳7月2日下午三點蓬萊舞團原創舞劇《木條箱》首演
 
 
  施曉娟與她的“蓬萊舞社”原創舞劇《木條箱》,在上苑藝術館經過一個多月與意大利籍優秀藝術家Paola一起創作與排練,將于7月2日下午三點在上苑藝術館舞蹈排練廳首演。
 
  敬請光臨!
 
 
導   演:施曉娟
舞   者:paola piccolo(意大利)、希褔、施曉娟、安妮、杜杜、清水惠美(日本)
音樂創演:李鐵橋
行   為:清水惠美(日本)
服裝設計:上苑駐館藝術家-Ludwika Ogorzelec(波蘭)
服裝助理:清水惠美(日本)
服裝制作:Ludwika Ogorzelec(波蘭)、清水惠美(日本)
制 作 人:杜杜
翻   譯:安妮
 
 
 
舞劇分為五部分:
 
一、《始》舞蹈設計 Piccolo Paola
二、《連結》舞蹈設計 施曉娟piccolo paola、希褔
三、《心靈》舞蹈設計 施曉娟
四、《三對雙人舞》舞蹈設計 施曉娟、paola、杜杜、安妮、清水惠美、希褔
五、《沖突》舞蹈設計 施曉娟
 
      木條箱——在全神的感受過程中,鳥兒鳴叫,、流水、巖石、人、情感、希望、……平平常常的表象之下蘊藏無限的生機。這一視角的選擇與當代社會的習慣形成對比:現代人沉湎于城市的喧嘩,忽視了真理其實就存在于身邊看似平凡的事物之中。
     倒置的目光往往帶有諷刺的意味,每人每日正在經歷的現代文明受到了反觀。
     喜悅來自對事物的感覺(觸覺、嗅覺、味覺、視覺、動覺),進入事物的本體,感覺事物的全新特點,是舞者的理想所在。
     我們不是在創造自然,而是在發現和尋找一條回去的路,而它一直都在那里......
     希望參與創作的各國藝術家用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感受來誠實呈現一臺有關于一切與自然相關元素的舞臺表演作品,還原一個自然原本存在的客觀面貌。
     本次創作尊重各藝術家創造力的平等性共同創作,尊重各位藝術家不同觀念、不同文化背景、地域文化差異的深層次文化交流,尋求創作的啟發性、真誠探索性、鮮明個性與人類共性的融合,注重團隊配合的精神,相互促進、激發,為追求藝術的本質而合作。                      
 
 
編舞施曉娟簡介:
 
1999年畢業于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編導專業
1999-2003廣東現代舞團演員
2003-2008北京現代舞團演員/編導
2008-2010北京現代舞團教育部負責人
2010年應瑞典導演Lena Josefsson邀請
到瑞典Raande-Vo舞團工作參加肯尼亞內羅比藝術節
現任蓬萊舞社藝術總監
 
目前工作范圍:
舞蹈表演、教學、編導
國內外舞蹈演出及工作坊策劃、制作
藝術公益事業
 
 
意大利藝術家paola piccolo簡介:
 
n       著名舞蹈演員,表演過眾多的舞蹈作品,成功把她的藝術鏈接到致力于創作自己的作品和發展教育活動。
n       在80年代,她師從TrudyKressel(從1985到1992為她工作),Françoise和Dominique Dupuy(Françoise 1995年為她寫了獨舞« Epitaphe »;Dominique 1992和2002兩度派她進入« Passeurs de solitude »的主創)。
n       在意大利帕多瓦,她學習文學和哲學,自1992年取得舞蹈老師證書,任教于法國,意大利,希臘,葡萄牙。
n       在她的舞蹈中,她探索運動的本質,致力于通過實施其詩意的愿望揭示舞蹈演員的人性。僅有技術,訣竅,設施,對于舞臺表演來說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有一個深刻的信念統領舞蹈動作,全情投入,與公眾分享這一刻。每一個舞蹈瞬間,都需要充分的情緒準備。
n       因此,她的大師班及工作坊,不僅面向專業人員,更面向業余愛好者,演員,歌手,音樂家和兒童....她使每個人都能夠發現他自身的舞蹈素質。有動作就得有控制它完成的體力,就應該有風險意識使控制到位,運動可以復制成功只有當舞蹈演員有認識的準備。高明之處就在,貫穿她的舞蹈,身體和蘊含細節的意念,給人一種可感知的不可見。
Paola PICCOLO, danseuse interprète auprès de nombreux chorégraphes, a su lier son art à une recherche l’amenant à créer ses propres pièces et à développer une activité pédagogique.
Paola PICCOLO,舞蹈演員,表演過眾多的舞蹈作品,成功把她的藝術鏈接到致力于創作自己的作品和發展教育活動。
 
Elle a suivi, dans les années 80, l’enseignement de Trudy Kressel (et dansée pour elle de 1985 à 1992), Françoise et Dominique Dupuy (Françoise lui  écrit en 1995 un solo « Epitaphe » et Dominique lui transmet en 1999 et 2002 deux soli dans le cadre de « Passeurs de solitude »).
在80年代,她師從Trudy Kressel(從1985到1992為她工作),Françoise和Dominique Dupuy(Françoise 1995年為她寫了獨舞« Epitaphe »;Dominique 1992和2002兩度派她進入« Passeurs de solitude »的主創)。
 
Son parcours artistique lui fait rencontrer en France des chorégraphes comme
她的藝術之旅使她結識了如下編舞家
Jackie Taffanel de 1989 à 1991 (« La Loutre »),
Martin Kravitz de 1992 à 1993 (« Langues sacrées », « Comtes et confessions »),
Héla Fattoumi et Eric Lamoureux de 1993 à 1998 (« Miroir aux Alouettes »,« Asile Poétique », « Wäsla »),
Sidonie Rochon en 2001, Philippe Ducou depuis 2001 (« Chachacha felicita », « Sous le silence », « Et si je m’occupais de toi maintenant »,« Les Danses de Poche »)
 
mais aussi des metteurs en scène,
還有導演
Jean Jacques Aslanian en 1984 (« La Pierre de la folie » d’après Arrabal),
Nasrin Pourhosseini en 1992 (« La Douce » de Dostoïevski),
IannisKokkos en 2002 «(« Songe d’une nuit d’été » de Shakespeare),
Jean Michel Ribes en 2005 (« Musée haut, musée bas », chorégraphie Jean Claude Gallotta),
 
A l’étranger,
國外
en Italie avec la chorégraphe Maria Vittoria Campiglio de 1985 à 1987 (« Ombre », « Giochiamo a… »),
en Suède avec Lena Josefsson depuis 1995  (« Om smekningar », «UtanTitel », « Plutôt la vie », « Distant light », « Blandverk »)  et avec Mattias Knave en 2009(« 90%Paradis » pièce de théâtre),
au Liban avec Alice Massabki en 2004 (« Le temps arrêté »).
 
Italienne de Padova, elle y a suivi des études de lettres et de philosophie, a le diplôme de professeur en danse depuis 1992, enseigne des masterclasses et stages en France, Italie, Grèce, Portugal pour professionnels,  amateurs,  acteurs,  chanteurs, musiciens et enfants.... Et créé ses propres soli « Ballerina Azzurra » en 1993, « Dix-Traits » en 2001, et « En costumes » avec 4 musiciens en 2009 (part 1) et 2011 (part 2).
意大利帕多瓦,在那她學習文學和哲學,自1992年取得舞蹈老師證書,任教于法國,意大利,希臘,葡萄牙的大師班及工作坊,面向專業人員,業余愛好者,演員,歌手,音樂家和兒童.... 創作了她自己soli
« Ballerina Azzurra » 1993年,
« Dix-Traits » 2001年,
與4個音樂家一起« En costumes » 2009年(第一部分)和2011年(第二部分)。
 
 
上苑藝術館駐館藝術家Ludwika簡歷:
 
出生在波蘭
畢業學校:1983年波蘭弗羅茨瓦夫美術學院,藝術碩士
1985-87在巴黎藝術學院塞薩爾教授工作室學習
她的雕塑在紐約,瑞典,希臘,法國,德國, 比利時,瑞士,奧地利,意大利,蘇格蘭,西班牙,安道爾,波蘭,黎巴嫩,日本,哥斯達黎加,澳大利亞,拉脫維亞和加拿大……等地展出,。
迄今為止,她已經有49個展和參加50多個群體節目展出。
此外,她還被選為參加專題討論會和16個不同國家的駐館創作計劃。
這是第一次發現中國也有這個項目,因此申請中國的駐館創作計劃。
 
上苑藝術館駐館藝術家Ludwika裝置作品
 

查看7956次

上一篇
蔡小小“小小居住計劃”開幕
黃文亞《煙云》
“自然是什么意思”研討會在北京上苑藝術館舉行
陳學剛《升》之飛起來的石頭
上苑藝術館2011年6月12日《在野外》藝術活動-圖片集錦
下一篇
劉斌《在野外》
波蘭藝術家Ludwika在上苑藝術館創作的裝置作品已接近完工
《中國藝術新聞周刊》記者訪問程小蓓
張沁個展—“噬 肉”
《上海證券報·藝術資產周刊》記者訪問程小蓓
版權©上苑藝術館
技術支持:九翱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