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自為藝”上苑女藝術家邀請展 - 在今日美術館勝利開幕
[2014-5-11 11:54:57]
“各自為藝”上苑女藝術家邀請展 - 在今日美術館勝利開幕
開幕式上里三層外三層
展覽時間:
2014-05-07 - 2014-05-13
策 展 人:
劉晨、奉家麗
參展人員:
曹霖平 儲婷 程小蓓 鄧函雨 董婷秀 奉家麗 付小桐 郭紅苓 何唯娜 胡敏 黃世芳賈秋 玉金善 娟子 李虹 羅瑤 孫犁 田禾 田園 王覓 徐冰 楊萍 楊文萍 袁耀敏 趙紅帆
在開幕式上的各式合影----上苑藝術聯合會以及上苑藝術館駐館藝術家們 , 都到會祝賀!
賈方舟-展覽介紹:
以性別歸類的群展,在近年中國不斷受到質疑;叵肷鲜兰o90年代,是中國女性藝術異常活躍的時期,群體性的女性藝術活動層出不窮,由此構成90年代中國當代藝術中的一大“景觀”。事實上,她們和“89后”出現的“新生代”是同步的。都是從對外在世界的觀照轉向周邊或自身,從對廣闊的社會現實思考轉向對自身的審視,進入一種以自身經驗為資源、以性別身份為出發點的自我探尋。但進入新世紀之后,情況發生明顯的變化,90年代的群體性特征和文化對抗的因素大大弱化了。大多女性藝術家放棄了作為群體的性別視角,或者試圖超越性別進入人性敘事的層面。她們對 “女性主義”特別是“女權主義”這樣的概念表示反感,不愿與其為伍,更不想了解女性主義理論的價值所在。從而對這個依然如故的父權社會的反應更加漠然,當然也包括無奈、姑息與容忍。她們不再是一味地批判和抵抗,而是更多了些寬容和策略。她們試圖超越性別,不再單純留戀于性別身份和個人經驗的層面,展現出一種不斷從內心向外拓展的精神視野;蛟S,這種新的藝術取向正是后女性主義階段的藝術特征?在這樣一種新的語境中,依然以性別來歸類藝術家,以女性群體的方式舉辦展覽的理由何在?
出于這樣的思考,我在近兩年策劃的女性展雖然是以性別為群體,但并不想特別強調作為群體的女性藝術的共同特征(雖然并非沒有)。這是因為,女性作為弱勢群體很難以群體的方式超過它的對立面,但弱勢群體卻可能造就強大的“個體”。正因為如此,任何處在弱勢地位或弱勢階段的群體,“群體意識”都是不可放棄的。一位西方女權主義學者說“我們雖然沒有改變這個世界,但卻改變了自己”。這話說的雖然有點無奈,但個體的強大,無疑是群體走向強大的象征。在任何群體中,如果沒有成就頂天立地的個體,群體就永遠無法改變自己的弱勢地位。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強調女性藝術的共性是沒有意義的,重要的在于這個群體中有沒有立于不敗之地的個體。
被圍觀的上苑藝術聯合會領導們與嘉賓 . 上苑南面建造起來的高樓也正在被工人們圍觀 .
上苑女藝術家們被觀眾們圍觀 , 被采訪 , 被關注....
上苑藝術村的老少爺們也到場祝賀!
詩人程小蓓的畫正在被各國藝術家指指點點.
作為一名詩人的程小蓓, 被攪和到一群優秀的上苑專業女畫家的展覽中, 這讓她多少還是有些忐忑 .
最后的晚讀
上苑藝術館駐館藝術家與上苑地區的部分藝術家在金善工作室合影
查看4056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