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福 (綜合材料)臺灣
[2013-12-9 5:45:04]
黃金福 (黃津夫-綜合材料)臺灣
西班牙國立Castilla
la Mancha 大學當代藝術研究博士
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暨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學經歷:
1992 臺中東海大學美術系畢業
1994 南方藝術雜志執行編輯
1995 臺南當代繪畫工作室負責人、南方藝術雜志臺南特約撰述
1996 臺南新生態藝術環境活動策劃人
1998 美國佛蒙特藝術基金會(Vermont Studio Center)亞洲藝術家工作室獎
助計劃
2001 臺中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藝術學碩士
2002 臺南女子技術學院美術系兼任講師
2003 留學西班牙
2007 西班牙國立Castilla la Mancha 大學當代藝術研究博士候選人(DEA 文憑)
2011 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專任講師
2012 西班牙國立Castilla la Mancha 大學當代藝術研究博士(PH.D)
臺南應用科技大學美術系暨研究所專任助理教授
個展:
1992 東海大學實習畫廊------阿福人體素描個展臺中
1998 旅人抵達一個美麗的城市—1998 阿俘個展新生態藝術環境 臺南
1998 蝴蝶夢----美國佛蒙特藝術中心(Vermont
Studio Center) 美國
1999 關于空間系列II—防空洞 1999 阿俘個展吳園藝文館地下室 臺南
2000 一瓶啤酒500 元 2000 阿俘個展夜間臺灣私立美術館 臺中
2001 戰士無用 2001 阿俘個展東海大學美術系畫廊 臺中
2003 「寂寂-殘缺物 語」 2003 阿俘個展 新浜碼頭 高雄
聯展:
1992 伊通公園(IT PARK)「物體藝術」聯展臺北
1994 「文化愛河」「畫室人體」攝影系列南方藝術雜志 高雄
1996 第一屆臺北縣陶藝美展陶藝新域獎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臺北
1996「臺南--現象」展臺南市舊社教館(吳園藝文館) 臺南
1997 第十四屆高雄市美術展覽會高雄獎首獎高雄市立美術館 高雄
1997 開放展吳園藝文館 臺南
1998 輻源與界線—臺南原型藝術空間開幕聯展臺南
臺灣省美術季—藝術再塑‧文化出航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 臺南
Making Wave 水波再興----1998 雙城記臺南 v.s 波士頓當代藝術交流創
作團 臺南
2000 關于藝術的原型—臺南原型藝術空間開幕聯展臺南
策展經歷:
1996 「藝術家電影節」新生態藝術環境 策展人
1997 雙城記--臺南v.s 波士頓當代藝術交流計劃策劃執行助理
1997 「環境藝術節—關于運河的遐思」新生態藝術環境 策展人
1997 「鳳凰1000—重建鳳凰城」臺南市二十一世紀都市發展協會 新生態藝
術環境 策劃執行助理
1999 「1999 關于空間系列I—空間涂鴉」吳園地下室空間展演計劃策展人
獲獎紀錄:
1996 第一屆臺北縣陶藝美展陶藝新域獎臺北縣立文化中心
1997 第十四屆高雄市美術展覽會高雄獎首獎高雄市立美術館
1997 國家文藝基金會97 年第二期個展發表補助計劃
1998 美國佛蒙特藝術基金會(Vermont Studio Center)亞洲藝術家工作室獎
1998 國家文藝基金會98 年第二期個人創作補助計劃
Huang Chin Fu Works






典藏作品:
1997 作品「無法解讀的腦神經線」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1998 作品「吃山頭系列3—畫面一角」高雄市立美術館典藏
演講:
2009/11/8 「影像美學的文件化過程--當代紀錄文件展演方式」
高師大跨領域研究所
學術研討會:
2012/05/29 「創作與實踐藝術與現實」
臺南應用科技大學 2012 美術創作論壇研討會協同計劃主持人
2013/05/15 「文件美學:介于紀錄與藝術之間的論辯」論文發表
「2013 視覺藝術學術研討會」國立臺南大學藝術學院美術學系
講座策劃:
2012/12/21 【臺灣跨領域藝術先鋒----盧明德大師講座】
跨領域藝術的跨域實踐與探索
2013/05/01 【當代藝術策展人講座系列1----胡朝圣講座】
多元且擴張的跨界場域:當代藝術策展理念與實踐專題演講
2013/05/08 【當代藝術策展人講座系列2----陳明惠講座】
跨領域藝術策展論述
2011-2012《美麗人生:記憶與懷舊》英國、臺灣三展場巡回展覽策
畫與介紹
2013/05/22 【當代藝術策展人講座系列3----鄭慧華講座】
策展作為一種公眾溝通的平臺及知識生產:以幾項策展計劃展為例
座談會:
2012/10/20 黃建樺個展《雜碎寓言》
藝術家對談 黃津夫 V.S. 黃建樺 B.B.ART. 臺南
學位論文:
2001/05/25 臺中東海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關于「游蕩者」----從邊緣批判到停頓世界
2012/07/09 西班牙國立Castilla la Mancha 大學當代藝術研究博士論文:
La perspectiva del arte documento con el
diálogo entre testimonio
real y concepto artístico, y sus usos en el
campo del arte
contemporáneo
「文件美學:介于真實見證與觀念藝術之間的辯證,及其在當代藝術
的運用」
文章發表:
黃金福 (1994)。〈暴力美學──文化大學學生抗爭行動記實報導〉,《南方藝術雜
志》,創刊號,高雄:南方藝術雜志出版社,48-49 頁。
黃金福 (1994)。〈選舉畸觀〉,《南方藝術雜志》,第2 期,高雄:南方藝術雜志
出版社,60-63 頁。
黃金福 (1994)。〈一個空間的死亡與生存──從「2 號公寓」到「新樂園」〉,《南
方藝術雜志》,第3 期,高雄:南方藝術雜志出版社,44-45 頁。
黃金福 (1994)。〈顛覆的島嶼邊緣──與〝島邊〞(倒邊)對話〉,《南方藝術雜志》,
第3 期,高雄:南方藝術雜志出版社,46-48 頁。
黃金福 (1994)。〈有尊嚴的臺灣音樂──音樂是來自臺灣人心底的聲音〉,《南方
藝術雜志》,第3 期,高雄:南方藝術雜志出版社,49-51 頁。
黃金福 (1994)。〈臺灣「真實」電影的獨行俠──「寶島大夢」導演黃明川〉,《南
方藝術雜志》,第3 期,高雄:南方藝術雜志出版社,51-53 頁。
黃金福 (1995)。〈美術節在臺灣〉,《南方藝術雜志》,第5 期,高雄:南方藝術
雜志出版社,62-68 頁。
黃金福 (1995)。〈屬于你我的公共藝術〉,《南方藝術雜志》,第7 期,高雄:南
方藝術雜志出版社,43-47 頁。
黃金福 (1995)。〈研討,是為了走更對的路──高美館1995 公眾藝術國際學術
研討會〉,《南方藝術雜志》,第9 期,高雄:南方藝術雜志出版社,24-31
頁。
黃金福 (1995)。〈宗教藝術節──普渡的裝置,鬼月的藝術〉,《南方藝術雜志》,
第 11 期,高雄:南方藝術雜志出版社,22-26 頁。
黃金福 (1995) 。〈哀悼延平──別矣!延平老街〉,《南方藝術雜志》,第11 期,
高雄:南方藝術雜志出版社,頁 33-36。
黃金福 (1996)。〈臺灣60 年代的歐布澤Object 藝術──談南臺灣早期物體藝術
家劉鐘珣〉,《南方藝術雜志》,第16 期,高雄:南方藝術雜志出版社,68-72
頁。
黃金福 (1996)。〈竹坡仔林內的醉客──林鴻文〉,《南方藝術雜志》,第17 期,
高雄:南方藝術雜志出版社,30-34 頁。
黃金福 (1996)。〈公共藝術的環境思考〉,《臺南市立文化中心季刊》,第11 期,
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4-10 頁。
黃金福 (1996)。〈「臺南現象」再利用,兩百歲老「吳園」重生〉,新新聞,第491
期,臺北:新新聞出版社。
黃金福 (1997)。〈「以文化古都之名行藝術之實」--1997 雙城記—臺南波士頓當
代文化交流計劃 (1997
TAINAN-BOSTON CULTURAL EXCHANGE--
Statement of Exchange by Representatives of
Two Cities)〉,《山藝術雜志》,第
90 期,高雄:山藝術出版社,98-102 頁。
黃金福 (1998)。〈「藝術再塑文化出航」--關于1998 臺灣省美術季
「現代古城之迷茫與記憶---兼談當代藝術里的地域性格」〉,《自立晚報》,
1998 年11 月22 日版。
黃金福 (1999)。〈1999 臺南吳園藝文館地下室空間展演計劃--「關于空間系列1—
空間涂鴉」(New
Space Art In Regard To The Old Space)〉,《藝術新聞雜志》,
第 20 期,臺北:藝術新聞雜志出版社,134-135 頁。
黃金福 (2003)。〈現代古城的迷茫--從文化事件談臺南當代文化藝術概況〉,《當
代藝術風:文建會文化環境年專輯3》,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32-39
頁。
黃金福 (2006)。〈「紀錄文件行為的回溯與省思」---從La Caixa 藝術基金會戴安
阿布啟示錄 (Diane
Arbus Revelaciones)談起〉,《典藏今藝術》,第166 期,
臺北:典藏雜志社,100-103 頁。
黃金福 (2006)。〈「政治性藝術文件的智慧」----哈特費爾的政治性攝影蒙太奇〉,
《典藏今藝術》,第167 期,臺北:典藏雜志社,120-123 頁。
黃金福 (2007)。〈科技藝術的觀測站----西班牙希宏(GIJóN)當代科技藝術展
(O.O.H.06)〉,《典藏今藝術》,第173 期,臺北:典藏雜志社,90-93 頁。
黃金福 (2007)。〈真的眼見為憑?──封庫貝爾塔(Joan Foncuberta)的「偽證」攝
影藝術〉,《典藏今藝術》,第175 期,臺北:典藏雜志社,154-156 頁。
黃金福 (2007)。〈當影像成為文件──從第五十二屆威尼斯雙年展看攝影美學的
紀錄文件化〉,《藝術家雜志》,第387 期,臺北:藝術家雜志社,316-321
頁。
黃金福 (2008)。〈當代影像的生命政治力量—里歐‧法拉利之「野蠻文明的表
征」〉,《藝術家雜志》,第393 期,臺北:藝術家雜志社,242-245 頁。
黃金福 (2008)。〈影像美學的文件化過程—以第五十二屆威尼斯雙年展紀錄影像
作品為例〉,《現代美術學報》,第16 期,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11-36 頁。
黃津夫 (2010)。〈當紀錄影像成為文件檔案─當代影像紀錄態度的轉變與其差異
性目的〉,《現代美術學報》,第19 期,臺北:臺北市立美術館,59-84 頁。
專業領域 (教學范圍):
(藝術理論部分)
西方現代藝術理論:現代主義繪畫、達達主義、前衛藝術、行為藝術、觀念藝術
等二十世紀初中期西方藝術運動。
當代藝術研究:跨領域藝術、后現代藝術思潮、科技數字藝術等自二十世紀末期
盛行至今的當代藝術思潮與美學建構。
紀實攝影美學:攝影歷史、報導攝影、文件檔案美學、當代攝影美學思潮。
個人專業歷程:
1992 年畢業于臺灣東海大學美術系,2001 年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藝術碩
士學位,2003 年9 月前往西班牙留學,于2012 年7 月取得西班牙國立卡斯提亞
拉曼洽大學 (Universidad
de Castilla la Mancha)美術系當代藝術研究博士學位。
1994 年擔任高雄南方藝術雜志(HOT ART)執行編輯,透過雜志編輯工作
陸續發表「文化愛河」「畫室人體」攝影系列作品。1995 年八月移居臺南市,擔
任臺南當代繪畫工作室負責人,并為南方藝術臺南特約撰述;1996 年以「南方
‧司馬缸」作品獲第一屆臺北縣陶藝美展陶藝新域獎,當年夏天與臺南市當地藝
術家展出「臺南—現象」展于吳園藝文館,開始思索當代藝術進駐古物與城市觀
察的創作命題;而后以文字策劃者的角色進入臺南市新生態藝術環境,展開個人
移居臺南后對地方文化性事務的實地觀察與摸索,期間策劃執行「臺南市電影
節」、「環境藝術節—關于運河的遐思」等活動,協助參與「鳳凰1000—重建鳳
凰城」活動。1997 年三月以作品「無法解讀的腦神經線」獲高雄市立美術館美
術展覽會首獎—高雄獎,同年六月前往美國波士頓市,參與「1997 雙城記」—
臺南和波士頓當代藝術第一階段交流計劃,擔任項目執行與文字記錄的角色。
1998 年以具挑戰性的轉換角色,企盼由實際項目執行和文字記錄的行政角
色,轉移成探索與開發未來更多可能性的觀察和創作者。這般轉變著實因個人生
活長期以來的創作命題與城市觀察的糾纏關系,無論文字、影像記錄或創作語匯
皆因所謂人類開發文明和古老城市中殘存的「原性」而起,在個人的創作思考領
域里,觀察和開發城市文明可能性,一直是最具重要意義和潛能的思索課題。1998
年四月獲國家文藝基金會補助于新生態藝術環境展出個展—「美麗的城市—1998
阿俘個展」。同年十月獲「美國佛蒙特基金會亞洲藝術家獎項」(The Vermont Studio
Center Freeman Fellowship 1998-1999 Winner),前往該地駐村創作三個月。
1999 年進入東海大學美術系研究所就讀后,仍持續于2000 年展出「一瓶啤
酒500 元」、2001 年展出「戰士無用」等個展。2003 年于高雄新浜碼頭藝術空間
展出「寂寂-殘缺物 語」-2003 阿俘個展后,即赴笈前往西班牙留學,并于2004
年申請獲準進入國立卡斯提亞拉曼洽大學美術系當代藝術研究博士班就讀。
2007 年以優異成績 (Notable)通過博士候選人論文口試 (DEA)取得博士后
選人研究學位文憑。留西期間,專注于研究當代藝術領域中文件美學的范疇,及
影像文件的紀錄性與藝術性之間辯證課題,并陸續發表相關文章論述于典藏今藝
術、藝術家、北美館現代美術學報等報刊。2011 年受聘于臺南應用科技大美術
系擔任專任講師,并于2012 年7 月順利取得西班牙國立卡斯提亞拉曼洽大學美
術系當代藝術研究博士學位。__
查看6093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