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假象
文/江銘
為一個已經確定了大多數(shù)作品和作者的展覽寫評論,的確有難度。仔細看了一下作品之后,我想到了“真實的假象”這么幾個字。于是便確定了北京展覽的標題。而標題的確定是為了闡述我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那么什么才是真實?從詞面上講,真實就是跟客觀事實相符合的事物。而影像上所謂的真實我以為是指圖像看上卻就像客觀存在的物象。那么什么才是假象?假象就是指那些與事物本質不符合的表面現(xiàn)象,這種表面的現(xiàn)象往往都是人為偽造的、虛偽的、不真實的。
真實的假象是一對矛盾的聯(lián)體。這樣一種矛盾聯(lián)體所達成的是一種文化批判的指向。那么什么才能夠叫做批判?很多藝術家、理論家都在使用批判這個詞來闡述觀點。但是對于批判的理解卻有著極大的差異,甚至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批判。我贊成福柯對于批判的一個定義:批判是主體對于權力的質疑,是主體的反抗和反思,是主體的屈從狀態(tài)的解除。從根本上來說,批判是不被統(tǒng)治的藝術。從這種意義上講,批判就只能夠是被統(tǒng)治者對統(tǒng)治者的質疑,是弱勢對強勢的質疑,是邊緣對主流的質疑。
那么對于一個藝術家作品的批判性的判斷往往就只能夠根據(jù)幾個基本的特征來指出:一、邊緣性,這些藝術家或者是藝術作品具有邊緣性特征,即未被商業(yè)化,沒有獲得商業(yè)名聲。二、在當下尚未具有話語權,即尚未被主流話語力量所操控。三、對于主流的、強勢的居于統(tǒng)治力量的藝術從根本上采取的是懷疑的態(tài)度,面對權威,采取蔑視、挑戰(zhàn)的方式,不想被統(tǒng)治。基于以上的幾點我們大致可以判斷一個藝術家或者其作品是否具備我們時常提到的所謂批判性。
今日參加本次展覽的藝術家或者符合其中的一條、兩條或者全部,我們也或者可以說他們具備一定的當代藝術的批判價值。至少我們可以判斷這些作品都不屬于主流的東西,而這正是我們需要承認的他們具備非主流東西的全部重要性。邊緣即是價值。
回到開頭的話題:真實的假象。影像的真實便是看上去的確“是”,可是影像制造的卻的確也是一種或者多種假象。作者制造這種真實的假象是為了達成某種所謂的觀念。攝影本身自誕生時起,經歷了從記錄攝影、美學攝影到觀念藝術的轉變。當代藝術家基本上不認為自己的攝影作品屬于攝影范疇,而自定義為觀念藝術。正是這種將攝影定義為藝術范疇的轉變,使得關于攝影的闡釋必然被納入到藝術歷史的觀察視野。
中國的觀念攝影與當代藝術的歷史發(fā)展有著某種復雜的歷史關系,這種糾葛、曖昧以及聯(lián)姻的關系并不是這篇短小的展覽評論所能夠說得清楚的。但是我們還是能夠從這些參展的作品中捕捉到中國觀念攝影的片鴻鱗爪。而作為這次展覽的一個參與者,我簡單的為大家闡釋幾句我對于其中一些作品的理解,以便能夠與大家進行溝通、交流。
英雄末路之4-泳 張穗揚作品